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美國《時代》周刊: 2050年,中國憑什麼超越美國?
送交者: 一葉扁舟 2007年03月28日14:33:3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美國《時代》周刊:2050年 中國憑什麼超越美國?

美國《時代》周刊最近以《中國:一個新王朝的開端》為封面故事,指出21世紀即將成為“中國世紀”,而美國的相對力量則在下滑,其地位作用逐漸被中國所分解。這與近年來一些有影響力的西方媒體普遍預測中國經濟總量將在2015年前後超過日本,在2050年左右趕上美國是一脈相承的。就在《時代》做這期中國主題之前不久,新加坡《海峽時報》發表的倫敦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維克托·托馬斯的文章《中國可能將同美國一樣成為超級大國》,也預言2020年世界將有中美兩個超級大國。《時代》等媒體對中國的捧場,並不能認為是有意誇大其詞,可是,這類中國人愛聽的話,又似乎不能當真。 

  原因在於,如今日益為人看好的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其目前的良好發展勢頭,以及趕超美國跡象的出現,基礎很大部分是由20世紀下半葉的前 30年打下的。其他方面不論,兩國的人口增幅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為兩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原始動力,這是中國可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而印度實現軟件業騰飛的重要前提。然而,隨着“總和出生率”和人口出生水平的顯著降低,中國的“人口紅利”在2015年前後即將消失,印度也將步入老齡化社會及存在着大量貧困人口,而美國目前仍保持着穩定健康的人口生育率和世代更替水平。美中印三國人口形勢在未來一些年內的變化,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它們的發展前景及相互間的關係。

   美國霸權與其人口優勢密不可分

  至少從進入現代世界算起的人類500年歷史來看,人口一直是影響大國興衰和世界政治變遷的最為活躍的因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霸權喪失、美國和蘇聯共管世界,以及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獨步天下,就與在此期間的大國人口變化密不可分。實際上從18世紀末期起,歐洲的世界霸權就開始在美洲受到侵蝕,北美13塊殖民地組成一個新國家美利堅合眾國,首先給歐洲的權力百衲衣撕開了一個大洞。而在19世紀裡,歐洲霸權更是不斷受到美俄兩個新興大國的侵蝕。俄美兩國更大規模地參與世界瓜分,其後盾就是19世紀以來急劇的人口增長,到20世紀來臨之時,兩國人口都已遠遠超出當時世界上的其他傳統列強,同時兩國都在工業化上取得了長足進展,在物質文明上已趕上英法德等國。中國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20世紀初曾對美國人口在19世紀的100年間就增長10 餘倍驚嘆不已,認為這是美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

   20世紀下半葉美蘇共同主宰世界,其中的歷史推動力同樣離不開兩國人口優勢的強化。在蘇聯即將解體的1980年代末,兩國人口加起來有近約6億,多於傳統歐洲人口之和。美國的增長幅度更為明顯,與歐洲和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以來就開始出現人口增長停滯甚至人口負增長不同,美國一直保持了人口增長,1967 年美國人口達到2億,而2006年10月17日則是美國第3億人口日。同時,美國還是世界最大的人口遷入國。這兩個因素保證了年輕人口在美國總人口中始終占有較高比例,美國人口年齡結構比其他傳統強國更為合理,美國內部能夠長期保持向前發展的活力。美國之所以在與蘇聯的冷戰中最後獲勝,部分原因就在於20 世紀70年代以來對蘇聯人口優勢的出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大國不是陷入人口負增長,就是出生率下降至遠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形成對照,美國人口今天仍處於增長中,其總和出生率仍維持在世代更替水平。在美國人口諮詢局2006年的世界人口最多的10個國家排名中,美國以2.99億排在第三位,占世界人口總量的4.5%,而到 2050年,美國人口將增加至4.2億,仍舊排名世界第三,占世界人口4.5%的比重也將維持不變。在可見的未來,美國與日本、俄羅斯、德國、英國和法國等的人口數量差距,因此會被進一步拉開,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優勢也將加大。至少到2050年,傳統上曾對美國形成挑戰的大國,都將不再可能與美國一爭高下。其主要成因,就在於俄日法德英等國,它們相對美國的日益擴大的人口劣勢,在本世紀上半葉都不可能逆轉,這些國家目前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以及背後反映的不願多生的生育文化,一旦形成就有很強的慣性,將長期決定這些國家今後的人口數量與結構。

   中印兩國難以超越美國

  在21世紀上半葉的大國體系中,有可能與美國在國家戰略能力上一比的,只有中國和印度兩國。中印人口數量多於美國且還在增長中,兩國也都在致力於經濟和社會全方位發展,在物質文明類型上,兩國與美國已沒有分別且將會逐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到2050年追上美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然而,這種預測並沒有考慮中印等國在今後一些年份中的產業與人口變化。從長遠來看,支撐一個國家財富和戰略能力增長的,在於其物質再生產與人口再生產能力。中國要與美國“平起平坐”,就必須在未來年份內,實現物質再生產方面的產業和技術升級,要由現在偏重於一般消費品生產,轉變為在裝備重工和前沿高新技術上也與世界領先國家無分高下。在這個問題上,中國面臨的形勢並不是在改善而是在惡化。物質再生產是受人口再生產狀況制約的,在未來一二十年內,中國人口再生產將由現在對美國的優勢轉為劣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與美國到2050年將一直保持人口增長不同,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就將面臨人口下降。這是由中國目前低於1.8的總和出生率決定的,按照一些人口學者的計算,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已降至1.22~1.27,大大低於美國2.1的水平。由此帶來的第二個問題,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久之後就將超過美國。中國2005~2006年的1%人口抽樣檢查表明,中國65歲以上人口已經過億,業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中位年齡為33歲,美國為 36歲,目前中國人口還比美國年輕。但再過十幾年時間,到2025年,中國中位年齡就將達到40歲,美國不到39歲,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將比美國嚴重。而到2025年以後,中國人口還將加速老化,中位年齡提升的速度更甚美國,到2050年,美國人口將顯著比中國年輕。

  老齡化將意味什麼?全社會需要靠社會保障基金來養老的人越來越多,創造財富的人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將越來越小,國家發展活力不僅因此降低,還將使國民收入中用於物質再生產的部分,不得不極大壓縮。這一方面將使中國近20餘年來主要基於廉價勞動力的經濟類型,因勞動人口減少而不可持續,另一方面又將嚴重製約中國將國民收入投資用於產業升級和擺脫單純的體力經濟。這種情況已不再只是預測,而是正在展開的現實。鑑於此,對“中國崛起”、“中國復興”、“中國世紀” 之類的詞語和說法,太過當真不免就有陷入馬克斯·韋伯所說的“軟乎乎的幸福主義”之嫌,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現。實際上,這不過是靜態地以中國目前的資源條件,特別是人力資源條件來判斷中國未來發展。而2015年後中國的人力資源情況及其對國家發展的影響,就將極其可能完全不同於現在看到的情況。到時中國發展成本急劇上升,用於投資的財富將越來越少,還能不能保持目前的發展速度,不能不打上一個問號。

  而對印度來說,雖然其出生率目前比中美要高,但相比美國,它同樣在人口上存在兩個劣勢:一個是印度與中國一樣,不太可能吸引很多移民,這樣,它也有可能在 2050年之前,人口就開始下降,而且也將步中國之後10年左右進入老齡化社會,到2050年,其老齡化程度也會比美國為大。另一個是,印度人口的種族和文化構成比美國還要複雜,不同種族和信仰間的差異也更難融合,這對印度國家戰略能力的提升,也是很大阻礙。

  年輕的國家總是會比年老的國家更有活力,而一個逐漸老去的國家,要想追上將比自己年輕的國家,無異天方夜譚。攤開2050年之際的世界政治地圖,美國非常可能仍保持現在看到的優勢,其實力只會相對下降,而不會絕對下降,而且下降幅度不會很大。這意味着從現在起就關注美國衰落,並沒有太大意義。到2050 年,在有廣泛影響力的大國中,美國的年輕人口比例最高,人口構成最為合理,美國人口將比中國和印度都要年輕。美國人口相對合理的年齡結構,將抵消它在人口數量上相對中印兩國的劣勢。而中印兩國由於人口老化嚴重,其用於物質和財富再生產的國民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將明顯低於美國,物質和財富再生產的能力,因此將弱於美國。如果仍然不斷吸引高素質移民的話,美國的人口優勢將更加明顯。

  如果要說問題的話,美國人口將面臨的問題,是傳統WASP人口出生率不如其他族裔高,美國可能會在2050年“聯合國化”,也即將不存在主體人口和文化。當西班牙語和英語一樣在美國平起平坐,當有色人種、拉美族裔與撒克遜—盎格魯白人平分美國,當天主教和其他宗教信仰者在數量上超過傳統新教信仰者,美國內部也可能會產生深刻危機。不過,這種情況在2050年之際出現的可能性並不大。有鑑於此,今天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大國在津津樂道自身的“崛起”、“復興” 時,一定要對未來長時間內的大國圖譜抱有清醒認識。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亞歷山大
2006: 前蘇聯檔案解密:在中國建立長波電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