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孔子是“野生”的,是正宗“喪家狗”
送交者: lovesue 2007年05月26日20:54:5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孔子是“野生”的,是正宗“喪家狗”

集考古學家、歷史學家、作家於一身的北京大學教授李零,以學術著作《中國方術正考》、《中國方術續考》,為其在學術界奠定了顯赫地位,而且,以《花間一壺酒》、《兵以詐立》等解讀傳統經典的暢銷書,其新著《喪家狗:我讀論語》今年剛面世,即引發各界極大的反響,不乏眾多的叫好聲,也引來了大陸新儒家陣營的激烈批評,將其斥之為學界“憤青”。某網友也提出質疑:如果孔子是“喪家狗”,那麼李零先生自己是什麼?

李零先生這麼說:

我的講義,正標題是“喪家狗”,副標題是“我讀《論語》”。首先,我想把這個題目解釋一下。
  什麼叫“喪家狗”?“喪家狗”是無家可歸的狗,現在叫流浪狗。 無家可歸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
  在這本書中,我想告訴大家,孔子並不是聖人。歷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聖,也不是王,根本談不上什麼“內聖外王”。“若聖與仁,則吾豈敢”,這是明明白白寫在《論語》裡面的話(《述而》7.34)。子貢說,孔子是“天縱之將聖”,當即被孔子否認(《子罕》9.6)。讀我的書,你會明白,為什麼孔子不接受這個榮譽,而他的學生一定要給他戴上這頂帽子。很多人都並不明白,這頂帽子的含義是什麼。
  我寧願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
  孔子不是聖,只是人,一個出身卑賤,“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人;一個傳遞古代文化,教人閱讀經典的人;一個有道德學問卻無權無勢,敢於批評當世權貴的人;一個四處遊說,替統治者操心,與虎謀皮,拼命勸他們改邪歸正的人;一個空懷周公之夢,夢想恢復西周盛世,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他很執着,唇焦口燥,顛沛流離,像個無家可歸的流浪狗。
  這才是真相。
  當年,公元前 492年,60歲的孔子,顛顛簸簸,坐着馬車,來到鄭國的東門,有個擅長相面的專家,叫姑布子卿,給他相面。他說,孔子的上半身像堯、舜、禹,倒有點聖人氣象,但下半身像喪家狗,垂頭喪氣。孔子不以為忤,反而說,形象並不重要,不過,要說喪家狗麼,“然哉然哉”。
  他只承認自己是喪家狗。
  孔子失望於自己的祖國,徒興浮海居夷之嘆,可是遍干諸侯,還是一無所獲,最後老死於魯國。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知識分子的宿命。
  任何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人,都是喪家狗。
  至於副標題麼,非常簡單。我的書是用我的眼光寫成,不是人云亦云,我才不管什麼二聖人、三聖人怎麼講,某某大師、小師怎麼講,只要不符合原書,對不起,我概不接受。我讀《論語》,是讀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麼,要看原書,我的一切結論,是用孔子本人的話來講話。
  我這個人,“文革”受刺激,比較多疑,凡是熱鬧的東西,我都懷疑。比如現在的“孔子熱”,我就懷疑。我讀《論語》,是為了破除迷信。第一要破,就是“聖人”。
  讀他的書,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講,他是個唐吉訶德。
  這是我的印象。

看完了李零先生的這段文字,讀者不再會有疑問了吧?孔子自己承認自己是“喪家狗”, 而按李零先生的解釋,李零和很多失去“精神家園”的人都可以叫做“喪家狗”。


李零隻是把聖人拉下神壇,回復原貌,又沒侮蔑詆毀“論語”,李零沒什麼過分的, 又不是侮辱孔子,只是把他當普通人看罷了。“喪家狗”,中性詞。如果覺得“論語”好,奉為經典,也沒什麼不妥。但是把孔子當成神一樣的膜拜,就是過分了。


有的網友不喜歡這樣稱呼孔子,儘管這是歷史史實,和中國人的造神情節有關。誇大粉飾,造一個神,然後再將自己作為祭品,忍受神的欺騙欺凌,還以為自己崇高, 在這種事情,中國人從來都是十分勤勞和有天分的。

提供一些史料給依舊盲目崇拜孔子的人參考:

1. 孔子出身不清白
《史記》說“其母野合生子”的,是私生子,如果在宋後,他媽媽應該拉去“沉豬籠”。

2. 孔子缺乏原創
孔子主要有《春秋》、《詩經》、《尚書》。

《春秋》根據魯國的史料編纂的,傳統上認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實際上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據說孔子編寫《春秋》,在記述歷史時,暗含褒貶。行文通過材料的篩選,委婉而微妙地表達作者主觀看法。這種作法被稱為春秋筆法,說的難聽一點,這是儒家在變相篡改歷史,自此以後,中國歷史不斷在儒家思想為主體下失真,歷史根本不是科學的客觀記述,而是在表達和頌揚儒家觀點。中國人基本不信基督教等等,中國人的文化和精神就寄托在歷史上,而儒家給中國人的卻是一個“變態”的歷史,中國人的很多問題和儒教有關。

《尚書》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匯編,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尚書》記載的內容,上起堯、舜,下至春秋時期的秦穆公,包括了夏、商、周三代。孔子根據古代典籍編纂的,還有錯字漏字 。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孔子對《詩經》非但沒有貢獻,反而起了破壞作用。最早的作品大約成於西周初期,根據《尚書》上所說,《豳風·鴟鴞》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於春秋時期中葉,據鄭玄《詩譜序》,是《陳風·株林》,跨越了大約600年。關於《詩經》的收集和編選,有“王官采詩”和“孔子刪詩”的說法: 王官采詩,《漢書·食貨志》中記載,周朝朝廷派出專門的使者在農忙時到全國各地採集民謠,由周朝史官匯集整理後給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孔子刪詩,見於《史記》,據說原有古詩3000篇,孔子根據禮義的標準編選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詩經》。

3. 孔子對學生有誤導之嫌
樊須對農業生產有興趣,向孔子同志討教,孔丘辱罵樊須,“小人哉樊須也!”,農業技術有什麼不好了?樊須因此產生自卑感。

孔子片面強調禮義。子路和人打架受重傷,臨死前想到的不是視死如歸,而是覺得他的帽纓斷了,“君子死而冠不免”,以至於死不瞑目。

4. 孔子智商不高,以貌取人

宰予,春秋時代齊國人,為孔子門下十哲之一,擅長言辭,他反對服喪三年而受孔子批評。另外,他因白天睡覺而被孔子批評為“朽木不可雕也”,為此一成語的來由。宰予最後死於齊國的田常之亂。

澹臺滅明是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賢之一。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因相貌醜陋,孔子認為其才識淺薄,被孔子開除學籍!後來遊歷於江淮之間,弟子大約有300人。孔子聽說後,認為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連自己的學生都不了解,孔子知人之智,可想而知。

5.孔子心狠手辣
孔子殘酷鎮壓持不同見解者,殺害了少正卯同志,居然不能給出一個合法的理由,在《荀子》、《史記》、《漢書》、《孔子家語》等書都有記載。對於殺少正卯,連孔子學生子路也不理解。

王充的《論衡》,務在求實。《論衡》說:“少正卯在魯,與孔子並。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去。”

司馬遷撰《史記·孔子世家》,考定這一誅殺事件發生的時間,云:“(魯)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

6. 孔子貪小便宜

孔子年輕時,喜歡混白食。季氏請客,他也跑去想混一頓,被陽虎截住,陽虎勸阻說:“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

季桓子擔任魯國的執政上卿,孔子擔任魯國的大司寇,開始的時候,季桓子對孔子的工作還是很支持的。無論是誅殺少正卯,還是改造魯昭公的墓地,即使是像“墮三都”這件對季氏利益有直接損害的事情,季桓子都極力地支持孔子。但由於兩人政見不同,兩人之間的矛盾也很快就表現出來了。孔子所主張的是天子治天下,諸侯治國,大夫治家,所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孔子所要極力糾正的就是當下禮樂征伐“自大夫出”、“陪臣執國命”的現狀。而季桓子所要極力維護的正是這種卿大夫當權的現狀。季桓子不給孔子祭天的祭肉,孔子居然以辭職相威脅。結果弄巧成拙,丟了大司寇的官。


7. 孔子的辯才一般

柳下跖 相傳姓展,名雄,因家居柳下(今新泰西宮裡鎮柳里村),奴隸主誣稱為“盜跖”,於是稱他為“柳下跖”。春秋後期,社會矛盾激化,以致出現“盜賊公行”的局面。在眾多勞動者反抗鬥爭中,柳下跖領導的起義是北方規模較大的一次。在萊蕪南部與新泰交界的地方有展雄寨、習武山、將山、鼓山、旗山等遺蹟,是柳下跖起義的發源地。《莊子·盜跖》說他“從卒九千,橫行天下,侵暴諸侯”,所到之處“大國入城,小國入保(堡)”。“順吾意則生,逆吾心則死。”
而他在人民心中卻有很高威望。《荀子·不苟》說:“盜跖吟口,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不息”。《呂氏春秋·當務》篇記載了他論述的五條起義之道,即:“中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時,智也;分均,仁也”。《史記》稱:“其徒頌義無窮”。他對奴隸主恨之入骨,誓“死而操金錐以葬”,“下見六王、五伯,將敲其頭矣”。

《莊子·盜跖》:孔子復通曰:“丘得幸於季,願望履幕下。”謁者復通。盜跖曰:使來前!”孔子趨而進,避席反走,再拜盜跖。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囗(左“目”右“真”)目,聲如乳虎,曰:“丘來前!若所言順吾意則生,逆吾心則死。” 孔子也對柳下跖進行了勸說,想讓他們以大局為重,放下武器,重歸周禮。然柳不聽,反謂孔“是魯國的巧偽人”。 孔子的辯才一般,連個不識字的柳下跖都辯論不過,這裡,柳下跖最早說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以上,就是鮮為人知的孔老夫子,孔夫子從來沒有自認過是聖人,是後人總要借他的羊頭賣自己的狗肉,一方面把他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另一方面,這些人壓根沒把夫子的思想當回事兒,孔子被人家利用了,還孔子歷史以清白,有什麼不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等不了.ZT 明朝的那些事兒(9)
2006: 司馬非馬:《孔子外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