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速列車憑什麼能拿到國外關鍵技術zt |
送交者: 落英繽紛 2007年06月05日15:46:1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中國高速列車憑什麼能拿到國外關鍵技術 “和諧號”動車組刷新了人們對中國鐵路的印象,但受到更深層關注的是,我國怎樣實現了對國外高速列車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理清這個問題,對人們更加理性地思考我國自主創新之路不無啟發。 我國是否掌握了高速列車核心技術? 我國是否掌握了高速列車的“核心技術”?在這個領域,究竟哪些技術算是核心技術?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說,有9項核心技術,可以概括為五大方面:列車總成、高速轉向架、車體、牽引傳動控制、制動系統及網絡控制。這是廣泛徵求鐵道部有關部門、製造和運用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意見後得出的結論。 他認為,衡量一個系統的核心技術,主要從三方面去考慮:從技術角度,不能受制於人。從經濟角度,要把大部分成本控制在自己手上。假如造一列車,80% 的部件要從外邊買,那你就不能說自己掌握着關鍵技術。從發展角度,要為未來進一步自主創新打好基礎。就上述五方面技術而言,第一,它們是世界公認的動車組技術先進性的標誌,也是衡量技術引進、國產化成功與否的關鍵;第二,它們在動車組的整個成本中占了50%以上;第三,掌握了這些技術,就可以在這個平台上自主開發相應的產品,比如進一步提高速度,把列車編組再做大一些。 “和諧號”動車組的核心技術來自阿爾斯通、西門子、川崎重工、龐巴迪等國外企業,現在國內的技術掌握情況如何?張曙光說,經過近3年的消化吸收,我國已完全掌握了動車組9大關鍵技術及10項主要配套技術。時速200 公里動車組的國產化程度已達到70%以上。事實上,這個級別的動車組一共採購了160 列,其中整車進口只有6列,散件進口國內總裝12列,其他142列全部由掌握了國外技術的國內企業自己製造。 眾所周知,關鍵技術是很難買到的,因為這是當前國際競爭的核心要素,任何一個國家或企業都不會輕易拱手讓人。高速列車憑什麼能夠拿到國外的關鍵技術? “我們最大的籌碼是中國鐵路獨一無二的市場優勢。”張曙光說,“‘十一五’期間,我國鐵路將建設時速200公里及以上客運專線和城際軌道交通7000 公里。而日本近幾年在建高鐵只有300多公里,世界上高鐵營業里程總共也只有6763公里,發達國家鐵路市場已接近飽和。在誘惑與壓力的雙重作用下,國外高速列車巨頭不得不同意轉讓技術。” 如何用市場換技術? 鐵道部副部長王志國分析,理論上說,巨大的中國市場對任何一個技術擁有者都有着難以抗拒的吸引力,但如果這個市場被分割成小塊,不同利益主體分頭出擊,就會大大降低各自的分量,很容易被對手各個擊破。 鑑於此,鐵道部充分運用了“戰略買家”的策略。先把國內幾十家列車生產企業召集在一起,講明引進動車組技術事關國家和民族利益,明確只由四方股份和長客股份兩家與國外廠商談判,其他企業一概不與外方接觸。 主持整個談判的張曙光形容這是“用一道大牆把國內所有資源嚴密地圍了起來,只給外方留一個小門”。這樣就集中了中國鐵路市場的整體優勢,我方在談判桌上以二對四,始終牢牢掌握着主動權。 2004年,德國西門子公司參加了第一次動車組招標,非常自信地認為中國一定會選擇它,因此開出了天價:每列原型車價格3.5億人民幣,技術轉讓費3.9億歐元。直到最後一天晚上,西門子仍不肯讓步。 我方談判代表說,如果技術轉讓費不降到1.5億歐元以下,原型車單車價格不降到2.5億人民幣以下,這次你們肯定出局。西門子的首席談判代表很傲慢地反問:“可能嗎?”那時已是子夜。 第二天一開標:阿爾斯通、川崎、龐巴迪獲得與中國企業合作的機遇,而西門子出局。隨即,西門子股票狂跌,總裁引咎辭職,其中國談判團隊集體撤職。第二年,西門子又來競標,不僅原型車每列價格降到2.5億元人民幣,還以8000萬歐元的低價轉讓了關鍵技術。 “僅這一個項目,總共60列車,算下來以後,我們節省了大約90億人民幣的採購成本。”張曙光說,“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策略,使我國實現了動車組的低成本技術引進,整車採購價格比西班牙低14%,比韓國低20%,比我國台灣地區低40%。 引進技術怎樣轉化為自主研發能力? 今年大年初一早上,長客股份第一裝配廠的每名職工都收到了一份新年禮物:一隻憨態可掬的金色小豬儲蓄罐。廠領導的用意有兩層:一是對夜以繼日奮戰在動車組生產線上的同志們表示豬年的慰問;二是提醒大家,我們的知識、技能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需要像攢錢一樣日積月累,堅持不懈。 根據動車組採購協議,外國企業不僅要向中方提供設計、製造、檢測試驗調試技術資料和製造工藝設備,還要對中方員工進行全面技術培訓。記者走訪了多家主機製造和配套企業,所到之處,上至公司領導,下至一線工人,都從不同層面講述了自己在與外方合作過程中的收穫。 長客股份副總工程師劉志泰說:“阿爾斯通的精細管理理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列車轉向架,我們過去產品合格就用,不合格就丟掉,很少分析。而人家每個構架都有嚴格記錄,對問題進行統計,留下完整的檔案資料。” 四方股份設計師鄧小軍舉例說:“車下有一個特殊螺栓,起初我們都看不懂。經日本技術人員指點,才知道它對於保證動車組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技術轉讓,對這樣關鍵的細節我們是很難想像的。” 業內人士分析,引進動車組,引來的不僅是產品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大幅提升了國內技術人員的研發和操作水平,為今後進一步創新打下了基礎。 動車組從引進之初就走了與外方聯合設計的路線,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外國產品,而是進行了再創新,使之更加適合我國國情。 長客股份董事長董曉峰向記者介紹說,儘管長客引進的是阿爾斯通的技術,但是對原型車做了大量修改,幾乎等於設計了一款新車。比如原型車寬度只有2.9 米,難以滿足國內大運量的要求,中方把寬度增加到了3.3米,整整多出來一排座位。現已在京哈線上投入運營的5型車,整車專利屬於中國。 一個最突出的例子是,四方股份在引進日本時速200公里動車組後,成功實現再創新,完全具備了自主設計製造時速300公里級別動車組的能力,相關產品有望明年下線。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