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刀與大唐帝國的軍事 |
送交者: ZTer 2008年02月04日08:00:3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唐刀的種類,《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 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今儀刀蓋古班劍之類,晉宋已來謂之御刀,後魏曰長刀,皆施龍鳳環。至隋,謂之儀刀,裝以金銀,羽儀所執。障刀蓋用障身以禦敵。橫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於隋。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劍。) 此為唐刀之分類及性質、用途。 長刀,唐令云:“銀裝長刀。”又云:“細刀。” “銀裝長刀”即與上引《六典》中的“裝以金銀”同義,這種儀刀由千牛所執,《六典》卷二八太子左右內率府率職掌條云: 以千牛執細刀、弓箭。 細刀、長刀、儀刀、銀裝長刀都是指充羽儀之用的儀刀。同書卷二○兩京諸市署令丞職掌條略云: 其造弓矢、長刀,官為立樣,仍題工人姓名,然後聽鬻之。 這裡的“長刀”似也應為儀刀。 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祿、橫刀、礪石、大觽、氈帽、氈裝、行滕皆—……其番上宿衛者,惟給弓矢、橫刀而已。 府兵上番宿衛給橫刀,《吐魯番出土文書》第八冊載唐某府衛士王懷智等軍器簿(73TAM232:8)略云: 1.王懷智 這裡的“刀”就是橫刀。《吐魯番出土文書》第七冊載唐永淳二年田未歡領器仗抄[64TAM35:41—2(b)]云: 蓴彪彪付田未歡胡祿弓箭壹具,橫刀壹口。 這些都是府兵因上番而領的器仗,其中橫刀是較為重要者。《唐律疏議》卷八衛禁律“諸宿衛者兵仗不得遠身”〔疏〕議曰: 兵仗者,謂橫刀常帶;其甲、矟、弓、箭之類,有時應執著者並不得遠身。 宿衛時,“橫刀常帶”,故而高宗對為千牛衛將軍的王及善說:“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橫刀在朕側。”[1]可見橫刀為宿衛官兵的主要兵仗。府兵戰士自備橫刀,宿衛時常佩橫刀,唐橫刀是兵土普遍所佩之刀。但橫刀與陌刀不同,它不是重兵器,私家可擁有,市場上也可出售,唐天寶二年交河郡市估案就記載了橫刀價格,大谷三O 八四文書[2]云: 1.鑌橫刀壹口輸石鉸 上直錢貳阡伍伯文 次貳阡文 下壹阡捌伯文 這是白鐵及輸石口橫刀的時估價格。府兵自備的橫刀即可從市場上購得。 其年(開成元年)三月,皇城留守奏:城內諸司衛所管羽儀法物數內,有陌刀利器等……其諸司衛所有陌刀利器等,伏請納在軍器使,如本司要立仗行事,請給儀刀。 陌刀不是羽儀法物,而是利器。《唐律疏議》卷一六擅興律云: 諸私有禁兵器者,徒一年半;(謂非弓、箭、刀、楯、短矛者。) 私家合有的兵器有弓箭刀楯等,這裡的刀指陌刀之外的另外三種刀,更多的是指橫刀。私有禁兵器中未列舉陌刀,可能因陌刀在唐代為一種新兵器,私人擁有的可能性比甲、弩、矛等要小。 又於城上以木為棚,容兵一隊,作長柄鐵鈎、陌刀、錐斧,隨要便以為之備。若敵攀女牆踴身,待其身出,十鈎齊搭,掣入城中,斧刀助之。 這裡的陌刀為守城之具。敵方攻城所備什物有“長斧、長刀、長錐……大鈎”等,長刀即陌刀,陌刀對付翻牆而人的敵人,因其長也。同書卷一五七兵典十附下營斥候並防捍及分布陣條略云: 諸每隊布立……隊副一人撰兵後立,執陌刀,觀兵士不入者便斬。 副持陌刀以監斬,此為陌刀的第二種用途,同書同卷同條又云: 諸軍弩手,隨多少布列,五十人為一隊。人持弩一具,箭五十隻,人各絡膊,將陌刀、棒一具,各於本軍戰隊前雁行分立,調弩上牙,去賊一百步內戰,齊發弩箭;賊若來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從戰鋒等隊過前奮擊,違者斬。 這裡的陌刀,即起古之斷馬劍作用的陌刀,不但為弩手所執,弓手也執之拚殺陷陣。同書同卷又云: 布陣訖,鼓音發,其弩手去賊一百五十步即發箭,弓手去賊六十步即發箭。若賊至二十步內,即射手、今弩手俱舍弓弩,令駐隊人收。其弓弩手先絡膊,將刀棒自隨,即與戰鋒隊齊入奮擊。其馬軍、跳蕩、奇兵亦不得輒動。若步兵被賊蹙回,其跳蕩、奇兵、馬軍即迎前騰擊,步兵即須卻回,整頓援前。若跳蕩及奇兵、馬軍被賊排退,戰鋒等隊即須齊進奮擊。其賊卻退,奇兵及馬軍亦不得遠趁,審知賊驚怖散亂,然後可乘馬追趁。 這是《衛公兵法》所記錄的作戰方法,其中諸軍按其職能分為弓手、弩手、駐隊、戰鋒隊、馬軍、跳蕩、奇兵等多種,每戰,弓弩手發箭後執刀棒(即陌刀、棒)與戰鋒隊齊入奮擊,步兵稍敗後,奇兵、馬軍、跳蕩才沖入騰擊,步兵準備再援,步騎兼用,攻守有職。步兵為先鋒,騎兵為側輔,步兵配以弓弩、陌刀,騎兵負責步兵戰後的突擊與追擊。陌刀作為斷馬劍的特殊功用,為先鋒步兵沖陣的主要兵器,與馬軍、奇兵一起構成唐作戰的主要特色。 公祏簡甲士千人,皆使執長刀,仍令千餘人隨後,令之曰:“有卻者斬。”公祏自領餘眾,復居其後。俄而(李)子通方陣而前,公祏所遣千餘人皆殊死決戰,公祏乃縱左右翼攻之,子通大潰,降其眾數千人。 輔公祏從杜伏威征戰,伏威軍中多用陌刀,所以這次戰李子通時,先鋒步兵所持的長刀可能就是陌刀。同卷所附闞稜傳云: 善用大刀,長一丈,施兩刃,名為拍刃,每一舉,輒斃數人,前無當者。及伏威據有江淮之地,稜數有戰功,署為左將軍。伏威步兵皆出自群賊,類多放縱,有相侵奪者,稜必殺之。 闞稜善用的兩刃長刀可能就是陌刀,因為從其傳看,闞稜統領的是杜伏威步兵,“拍刃”,《新唐書》卷九二作“拍刀”,杜伏威的步兵皆善使這種長刀,闞稜為其中最優秀者。由於杜伏威軍隊馳騁江南,未有強大馬軍與之抗衡,故而未形成《衛公兵法》所記的陌刀兵為先鋒、馬軍及奇兵側輔出擊的作戰方式。 初,從討王世充,會戰於邙山之上,太宗欲知其虛實強弱,乃與數十騎沖之,直出其後,眾皆披靡……既而限以長堤,與諸騎相矢,惟(丘)行恭獨從。尋有勁騎數人追及太宗,矢中御馬,行恭乃回騎射之,發無不中,余賊不敢復前,然後下馬拔箭,以其所乘馬進太宗。行恭於御馬前步執長刀,巨躍大呼,斬數人,突陣而出,得入大軍。 丘行恭原為騎兵,將馬進太宗後,改用步兵戰法,“回騎射之”,類弓、弩手舉動,下馬執長刀大呼沖陣,與弓、弩手、戰鋒隊距敵二十步內沖陣同,可見行恭與太宗因長堤與大軍隔斷後,雖只有二人,卻採取了一步一騎的作戰方法,步兵先進,騎兵突陣,與《衛公兵法》所記適相符合。 太宗追悼久之,嘗從容謂侍臣曰:“道玄始終從朕,見朕深入賊陣,所向必克,意嘗企慕,所以每陣先登,蓋學朕也。” 太宗也認為“深入敵陣”為其作戰特色。太宗深入沖陣的基礎是步兵與之合擊,如道宗“乃與壯士數十騎直衝賊陣,左右出入,(李)勣因合擊”[3]者,道玄因副將史萬寶擁兵不進才“為賊所擒”。深入沖陣,乃用騎兵沖亂對方陣法,與之相配合的是步兵執陌刀沖入奮擊,或斷亂陣之馬,或斫沖亂之兵,因此說太宗的深入沖陣離不開陌刀。 兩軍酣戰,太宗以勁兵出賊不意,奮擊大破之。 出奇兵也是太宗常用的作戰方法,用奇兵時為“兩軍酣戰” 的關口,結合《衛公兵法》,兩軍交戰時步兵先衝鋒陷陣,奇兵留以待之,可見用奇兵的基礎為大量步兵持陌刀陷陣,吸引了敵方馬步兵注意力。奇兵多由騎士組成,利於發揮神速的作用,與奇兵相配合的是步兵持陌刀酣戰。太宗深入沖陣與奇兵的作戰方法都是步騎兼用。充分發揮步騎作用的戰法,而保證步兵陷陣、合擊的武器則是陌刀。太宗、李靖在立國前後頻繁征戰,建立了大唐帝國,又建立了大唐帝國“天可汗”的國際地位,步騎兼用的作戰方法是武德、貞觀武功的基礎,而充分發揮步兵作用的兵器則為陌刀。 調露元年,突厥阿史那德溫傅反……行檢行至朔州……遂詐為糧車三百乘,每車伏壯士五人,各齎陌刀、勁弩,以羸兵數百人援車,兼伏精兵,令居險以待之。賊果大下,羸兵棄車散走。賊驅車就泉水,解鞍牧馬,方擬取糧,車中壯士齊發,伏兵亦至,殺獲殆盡,會眾奔潰。 車中埋伏的壯士執陌刀、勁弩,主要是為了對付搶糧車的馬軍,敵解鞍取糧時,車中壯士採取了《衛公兵法》所記步兵的打法,而伏兵有類奇兵、馬軍。步騎兼用,裴行儉保護了糧車的運送,這是陌刀使用的一例。又如同書卷九九蕭嵩傳云: (開元十五年)八月,(蕭)嵩又遣副將杜賓客率弩手四千人,與吐蕃戰於祁連城下,自晨至暮,散而複合,賊徒大潰。 這次戰鬥主要兵力為弩手,據《衛公兵法》弩手持陌刀,這些弩手從早到晚與吐蕃大戰,“散而複合”,當持刀棒反覆陷陣衝殺,蕭嵩時為河西節度使,可見河西軍隊開元中不但大量使用陌刀,而且弩手也善於使用陌刀。 75.參拾捌口陌刀。 此為沙州都督府所有的陌刀。兵士征行時,陌刀由當軍配給。《太白陰經》卷四器械篇第四十一略云: 弩二分,弦三分……佩刀八分,一萬口。陌刀二分,二千五百口,棓二分,二千五百張。馬軍及陌刀並以啄錘斧鉞代,各四分支。 步兵陌刀、棓(棒)、弩各以十分之二的比例支給,馬軍不給陌刀及棓,以錘、斧代,以十分之四的比例支給,可見陌刀是步兵專有兵器。同書卷六陰陽隊圖篇第六十七也記載了陌刀支給分數,據圖可知,陌刀為陰陽隊的主要兵器。具體的領取情況,《吐魯番出土文書》第七冊載唐咸亨五年張君君領當隊器仗甲弩弓陌刀等抄(64TAM35:30)略云: 1.前付官器丈、甲、弩、弓、陌刀□等抄,張君君遺 文書5行有“六駝馱馬”,則將行的竹武秀隊似由府兵組成的征行隊,可知咸亨年間,西州府兵征行者有使用陌刀的。 天寶初,隨募至安西,頻經戰鬥。於時諸軍初用陌刀,咸步推嗣業為能。每為隊頭,所向必陷……天寶七載,安西都知生兵馬使高仙芝奉詔總軍,專征勃律,選嗣業與郎將田珍為左右陌刀將……嗣業引步軍持長刀上……祿山之亂……賊將李歸仁初以銳師數來挑戰,我師攢矢而逐之,賊軍大至,逼我追騎,突入我營,我師囂亂……嗣業乃脫衣徒搏,執長刀立於陣前大呼,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殺十數人,陣容方駐。前軍之士盡執長刃而出,如牆而進。 觀李嗣業與李歸仁之戰,仍未出《衛公兵法》所記戰法,“攢矢而逐之”即弩手、弓手先發箭射敵,“追騎”則指繼步兵之後“迎前騰擊”的馬軍。此打法被大量敵軍破壞後,李嗣業獨刀奮擊,力挽狂瀾,執陌刀的步兵“如牆而進”,再行《衛公兵法》所記的戰術,可見與用陌刀相行的仍是《衛公兵法》所記的步騎兼用的戰法,這一戰法在安史亂後仍在實行。有疑問的是,唐前期西北戰場使用陌刀,西州和沙州出土文書中也記有陌刀,為何嗣業傳稱天寶初“諸軍初用陌刀”呢? 阿史那社爾,突厥處羅可汗之次子……(貞觀)十四年,以交河道行軍總管平高昌……二十一年,以昆丘道行軍大總管與契苾何力、郭孝恪、楊弘禮、李海岸等五將軍發鐵勒十三部及突厥騎十萬討龜茲。 《舊唐書》卷一九八高昌傳略云: (貞觀十四年)太宗乃命吏部尚書侯君集為交河道大總管,率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及突厥、契苾之眾,步騎數萬眾以擊之。 貞觀、永徽年間,安西戰場上主要仰賴的是部落蕃兵,突厥、鐵勒、回紇等部落一次次成為進軍安西的主攻力量。蕃兵長於騎射,其優勢在於迅速靈便,利用蕃兵以戰安西,自然與其它戰場步兵的主的作戰方法不同,所以安西戰場不採用《衛公兵法》所記的步兵弓弩、陌刀戰術。 (賀魯)眾且十萬,來拒官軍,定方率回紇及漢兵萬餘人 擊之。賊輕定方兵少,四面圍之,定方令步卒據原,攢矟外向,親領漢騎陣於北原。賊先擊步軍,三沖不入,定方乘勢擊之,賊遂大潰。 此次與賀魯對戰的精兵為蘇定方親領的陣於北原的騎兵,步兵持矟保持陣腳,衝殺逐奔的則是騎兵。步兵持矟與持陌刀不同,陌刀長於進攻,矟外向利於防守,陌刀與矟的使用與否不但體現了戰場上步兵的主動或被動性,也體現了戰役中步騎的組成及仰賴步或騎的作戰策略。吐魯番出上文書中,甲仗中領陌刀的只有一見,而領矟的則較多,如《吐魯番出土文書》第五冊載唐隊正陰某等領甲仗器物抄(73TAM507:014/l,012/12—2)略云:③ (一) (二) 同書載唐潘突厥等甲仗帳(73TAM507:012/12—1)略云: 4.]得朔五張。綴1 此皆為領槊記錄,槊、矟相通。西州行軍所配軍器中,槊為步兵常給的兵器。這與我們在安西戰場所見情況相符。 安西副大都護湯嘉惠奏突騎施引大食、吐蕃,謀取四鎮,圍缽換及大石城,已發三姓葛邏祿兵與阿史那獻擊之。 有精於騎射的蕃族部落兵衝鋒陷陣,馬與騎射皆略低一籌的漢軍自然不用行陌刀打法,以步兵為先鋒,但為什麼天寶初要在安西諸軍使用陌刀呢? 安西節度使,撫寧西域,統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國。(管戍兵二萬四千人,馬二千七百匹。) 安西馬與兵的比例為0.1125,馬匹非常少,其它節度使下的兵馬數: 節 度 使 兵 額 馬 數 馬與兵的比例
(崔)乾祐為陣,十十五五,或卻或進,而陌刀五千列陣後。王師視其陣無法,指觀嗤笑,曰:“禽賊乃會食。” 崔乾祐為安祿山守陝郡,所統兵雖不多,但有陌刀五千,表明安祿山部隊大量用陌刀,而陌刀也是這次促使哥舒翰敗北、潼關失留守的主要兵器,此不多論。安西兵多馬少,只有使用陌刀以彌補騎兵不足一途。天寶初安西推廣陌刀戰法,與其馬少直接相關。 (冬十月)壬寅,分北庭、安西為二節度。 結合天寶初使用陌刀看,北庭、安西分為二可能不只是在置節度使上有變化,也含有兵員配置、兵種改變等變化在其中。變化後的安西兵多為漢人募兵,如李嗣業即“隨募至安西”;變化後的安西兵騎少、步多,故而才在軍中推廣陌刀。陌刀的使用與否是與當時軍事形勢、軍事部署的變化密切相聯的。 討劉稹也,李德裕以茂元兵寡,詔王宰領陳許合義成兵援之,以河陰所貯兵械、內庫甲、弓矢、陌刀賜之。 武宗朝平藩鎮的戰爭中陌刀仍為主要兵器,但唐後期國力衰微,對外戰爭中更是如此,對貞觀、開天時的武功只能望塵莫及。陌刀雖仍在戰爭中使用,但已失去了貞觀、開天時的輝煌色彩。 唐玄宗時李嗣真(業)等始以陌刀著,然則陌刀殆始於此邪?俟考。 筆者參加整理寅格先生讀書札記時(1987年),閱讀先生在兩《唐書》上的批註,頗不解先生何以留意陌刀這種兵器的出現、使用等,多年讀書,常常思索這一問題,似有所得。陌刀,也應是先生“種族與文化”學說的一個組成部分,陌刀是漢民族與善騎射的游牧族戰爭中改變自己馬少不精的劣勢、發揮步兵多優勢的關鍵兵器,陌刀伴隨着唐帝國的建立、昌盛、榮辱悲歡。這樣解釋,是否真正理解了寅恪先生重視陌刀的原因呢?惜已無緣聆聽先生教誨了,敬請讀者指正。 作者註:此文發表於《學人》第7輯,1995年,收入《唐代制度史略論稿》,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95-308頁。 -------------------------------------------------------------------------------- [1]《舊唐書》卷九O王及善傳。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