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的鼻祖梁漱溟: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1938年,他作為國民參政員到延安會見中共軍委主席毛澤東,對戰後如何建設新中國就有分歧;毛澤東說拜讀了你的大作《鄉村建設理論》,主張改良主義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中共還是要搞階級鬥爭。
梁漱溟當即爭辯說:“中國的社會與外國社會不同。在歷史上,外國的中古社會,貴族與農民階級對立鮮明,貴族兼地主,農民即農奴,貧富對立,貴賤懸殊,但中國的中古社會不是這樣,貧富貴賤,上下流轉相通,有句老話叫:‘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中國的社會貧富貴賤不鮮明、不強烈、不固定,因此,階級分化和對立也不鮮明、不強烈、不固定。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延.
如此說來胡錦濤現今的和諧理論應該給梁漱溟付專利費的。其實老百姓甘心把統治權交給肉食者社會也不會出台大問題。 地主也不會想把農奴全都餓死,那樣誰來給他們捶背洗腳?如果百姓精通佛學儒學, 直到幸福的相對概念和秩序穩定的重要,當小姐,替人洗腳捶背也不一定不幸福。
可是,梁漱溟中途背叛了和諧理論,1951年,梁漱溟發表文章認錯說,我堅決不信的事出現在眼前,全國統一穩定的政權竟從階級鬥爭中建立。梁漱溟發表這個文章以後港台勢力相當失望, 直到梁漱溟53年政協會議上大戰毛澤東之後才再“國際上”恢復了名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