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回城潮確是不當政策造成的 |
送交者: 雷神 2009年02月22日18:07:3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知青回城潮確是不當政策造成的
知青回城潮確是不當政策造成的
[ 巡天笑看一千河 ] 於2009-02-21 17:31:49 上帖 [ 發短信 ] [ 表狀 ] 知青回城潮確是不當政策造成的。 看了數學網友“當年的知青鬧回城是政策調節不當造成的”帖子,勾起了我的回憶。 那是1976年的年底,毛主席逝世後沒幾個月,全國開始劃分農村戶口和非農村戶口,這與原來的戶籍劃分完全是兩回事。原來你住在上海,都是上海戶口,住在舟山,都是舟山戶口,上海是城市,全是城市戶口,舟山是農村,全是農村戶口。戶口的劃分只是便於戶籍管理,各方面的待遇都是一樣的。這次可不一樣了,同在農村的,在企事業單位工作的,譬如在供銷部、糧站工作的,當教師、公務員的,都劃歸“非農村戶口”,其餘的都是“農村戶口”。起先,人們對這樣的劃分沒有多大反映,但接下來的事,就不平靜了。“農”和“非”的待遇有很大區別,每月的副食品供應,“非”比“農”多,節假日的差別更大,很多東西“非”有“農” 無。最讓農村戶口的人不滿的是,“非”的子女高中畢業就可安排工作,而“農”的子女就沒有這個福分。你要工作必須大學畢業或去讀中專。那時候的大學、中專錄取率很低,百分之一二吧,不像現在,只要不是傻瓜,都可上。而且錄取分數也要比非農戶口的高。這就意味着,只要不是農村戶口,子女就無失業之虞,而農村戶口的人,將世世代代要低人一等。 那時,鄉鎮企業已經搞得很好,農民(農是農、林、牧、副、漁的總稱,不是單指種田的)的經濟收入方面不比單位里的職工少,所以,當農民的並不羨慕公務員,鄉下人並不羨慕城裡人,劃分後就不一樣了,明顯的有高低貴賤之分了,姑娘都要嫁姓“非”的了,農村戶口的小伙子討不到老婆了。這下,老百姓的情緒就起來了。這裡是漁村,漁民性格比較烈,他們把縣政府的圍牆都推倒了。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沒有這樣的事,但我知道集體去鄉政府、縣政府“鬧事”的很多。 那時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大部分在農村安了家,很多有了孩子,我認識的幾個沒有一個懷念城市生活的,相反,他們都很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他們的父母也很為有一戶農村的親戚感到高興,每年都要來幾次,尤其對鄉親們的熱情和鄰里關係的融洽感到十分滿意,不,是羨慕,不像大城市裡,樓上樓下的,老死不相往來,有的還表示,“我退休後一定要住到這裡來”,回去的時候再拎上大包小包的土特產,總是樂呵呵的,10幾年中根本沒聽到過“回城”兩字。可劃分“農”、“非”戶口後出現的問題,讓他們不安起來,——不為自己着想,也該為子女着想啊!不能讓自己的後代永遠做二等公民啊!於是就通過各種途徑返回城市,“上頭”對此也大開綠燈,這就形成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知青返城大潮。 可以肯定的說,沒有這種不合理的戶口劃分,是不會有知青返城大潮的。 數學網友說,當年的知青鬧回城是政策調節不當造成的,我非常贊同,遺憾的是,這樣的事現在還在發生。譬如現在演藝明星紛紛加入外國籍,就同外國籍演員報酬豐厚有關,如果一加入外國籍就不再聘用,或者待遇比國內演員低,不願做中國人的事可能要少許多。如果沒有對外商、外資的特別優惠,地方官員招商引資的積極性也不會這麼高。 又譬如幸運56:音樂響起,是首流行歌曲,李詠:曲名?誰唱的?這就迫使想參加這個節目的選手化時間去熟悉流行歌曲,不管你原來喜不喜歡,都要聽、要記,除非你不想參加了。 當年的知青鬧回城是政策調節不當造成的 [ 數學 ] 於2009-02-20 20:57:41 上帖 [ 發短信 ] [ 表狀 ] 當年的知青鬧回城是政策調節不當造成的 毛澤東說過:“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把上面的黨和領導同志換成“遊戲玩家”,道理也是成立的。 本帖子要指出,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的領導,在政策主把握不當,是有可能讓任何一個群體鬧事的。其基本的分析方法當然還是我最愛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經濟人理論。 也就是說,社會上的各個階層都是按利益來行事的。如果有一個群體鬧事,通常是利益有較大的損失。 因此,如果我是領導,我又是成心想製造事端,我有辦法通過一些政策的調節,讓任何一個階層鬧事,我可以弄出一個政策讓出租車司機罷駛,弄出一個政策讓軍隊兵變,弄出一個政策讓教師罷課,弄出一個政策讓農民進城遊行,等等。同樣,我也可以弄出相應的政策讓出租車司機興高彩烈,讓軍隊官兵高興,讓教師滿意,讓農民高興。 當然,當官的有意製造事端,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但仍然是小的,我們不能夠動不動就搞陰謀理論。但是,當官的由於調查研究不周,並不是故意的,而是政策上的失誤,導致了群體事件,這也確實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對於知青這個群體也是這樣。一旦當官的處於制定政策的位置,他制定的一些政策,就可以讓知青虧,因此要鬧回城。但也完全可以存在另一些政策,讓其它的群體感到虧的。 例如,在粉碎四人幫之後的約第二年左右,中央有一個政策是讓全國的城市戶口的人長了一次工資,卻沒有農村人的份,這就導致了呆在農村的人感到利益受損了。如果說,當時的領導,制定的政策是城裡人一律保持原工資不變,而所有的知青月收入增加五十元,那麼這個時候就是城裡的人氣鼓鼓的了,那就有可能會是城裡的人鬧事寫血書要下鄉了。 因此,知青早不鬧事晚不鬧事偏那個時候鬧事,要知道知青鬧事的時候,我已經坐在大學裡學習了,我的同班同學大部分是農村知青考上來的。凡能夠考上來的,當然就不鬧事,有了大學上嘛。但是,沒有考上大學的呢?呆在農村就意思不大了。但是,如果收入能夠上去,我認為還是可以調節得過來的,主要的技術就是要控制住城市的收入,增加農村的收入。 另一方面,我認為,當時的各地農村地方政府,是有一個暗中的政策在鼓勵知青鬧事,好把知青擠走。 就拿海南島來說,海南島的知青是建設兵團,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在雜草灌木叢生的丘陵地帶建設起了大量的橡膠林,那可是相當盈利的行當,而各建設兵團的總部師部團部營部連部,都建設了相當漂亮的上好的房子,是當地的土著居民的住房根本沒法比的,還有現成的自來水抽水設施,有各種機械,有現成的加工廠,有各種車輛,這些龐大的固定資產讓任何一個地方幹部都會垂涎浴滴的,想想,這麼一大批資產接受過來,這就相當於自己當官了。當地的就業問題也好解決了。 其實,當時只要將知青的待遇再提升一下,例如,不是裁軍,而是大擴軍,將所有的知青擴到人民解放軍隊伍里來管理,那還有誰願意走?那還有什麼大鬧事? 其實,的確也存在一種政策能夠讓人民解放軍兵變的。我說存在,當然除非領導幹部瘋了才會故意製造這樣的事情。 也就是說,一些政策的調節不當,導致知青這個利益集團受損,導致知青的大回城,再由這個大回城,來“證明”知青下鄉的確是錯了,“否則他們怎麼要鬧着回來啊”,一些右派就這麼天真地問着。在邏輯上又是那樣的圓滿。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8: | 英格蘭長弓的真實水平 | |
2008: | 如果這是宋史 (八) | |
2007: | 毛澤東晚年的寵臣----張春橋 | |
2007: | 毛澤東與朱德間曾就紅軍命運展開鬥爭 | |
2006: | 漢族的形成和演變(ZT) | |
2006: | 石茂明: 苗族的族稱與源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