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從“毛澤東身高”問題看當下的浮淺
送交者: NewsReview 2009年09月21日19:29:5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從“毛澤東身高”問題看當下的浮淺學風

作者:地球村過客


  新華網轉發了《羊城晚報》的一篇文章,叫做《毛澤東身材被“拔高”?實際只有1.72米左右?》。作者是一個叫做馬承鈞的。這篇文章很有心理學價值,它能夠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如何被自己建立於偏見和仇恨之上的幻覺所欺騙並激怒,於是充滿憤怒地向着他自己創造的幻覺開戰,並在這樣的“戰鬥”中獲得“正義化身”的新幻覺。

  馬某人的論點是:“1.83米的身高大有水分,毛澤東的實際身材遠未達到這一高度,這完全是一種人為的‘拔高’,是特殊年代‘造神運動’的顯現。”

  作者因此而憤怒指責“據說挑選毛澤東的特型演員也以1.83米為標準,張克瑤、古月、唐國強等幾位均在1.80米以上。”顯然,在他看來,這都是“特殊年代‘造神運動’”的結果。但我頗疑惑於這個“特殊年代‘造神運動’”的說法。因為這幾位“特型演員”是改革開放以後出現的,我不知道作者有何理由把這個時代指責為“‘造神運動’的特殊年代”?

  如果我們願意,也可以學着作者,來一連串“上綱上線”法,證明作者極度仇視改革開放。但這是典型的“‘文革’餘孽”手法,為我等正人君子所不齒。

  馬某論證“毛澤東身高只有172厘米”的辦法,是通過列舉若干人物跟毛澤東的合影,然後連續用“據說”類的引證法,“證明”合影者的身高在1米70以下,並得出毛澤東只比他們高“兩三厘米”。這種以“據說”為依據的“臆測法”在三十年來的中國社會科學界頗為多見,並且顯然已經影響到“馬承鈞”這樣的毫無學術修養的“網友”,成為網絡界的通病。這種不講考證的“臆測法”雖然很方便、很快樂,但並不科學,其實正是中國社會科學之所以遠遠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的根源所在。

  試以馬某舉出的“毛蔣合影”為例。
  按照馬某的“臆測法”,“蔣介石留學日本士官學校的原始記錄顯示,蔣的實際身高為169.5厘米”,而在重慶談判期間的毛蔣合影中,“毛比蔣略高一點”,因此毛澤東身高只有172厘米。

  這聽起來很不錯。但是很不幸,我們不能從蔣介石在日本士官學校的“原始記錄”推出重慶談判時蔣先生的身高也等於169厘米。這其中的道理異常簡單:蔣先生留學日本時還只是個少年,以後還會長個子。更麻煩的是,我不知道馬某是從何處看到蔣先生的在“日本士官學校的原始紀錄”的,因為據李敖考證,這所“日本士官學校”根本沒有蔣先生“留學”的紀錄!

  但無論“日本士官學校”有沒有蔣先生的“原始記錄”,有一點是肯定的,把蔣先生少年時代的身高等同於蔣先生壯年時代的身高,這是典型的“刻舟求劍”大法。這足以說明馬某的邏輯水平低劣到了何種程度。更能說明馬某不事考證的事實是,在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蔣介石還曾經與美國大使赫爾利合影。這為毛蔣身高問題提供了另一個可供參照的尺度。赫爾利大使在美國人看來也算得上高個兒,但從照片上看,他大約只比毛澤東高出8厘米。

  不過,我們不知道赫爾利的準確身高,因此仍然無法說明毛澤東到底有多高。我們作為受過嚴格科學訓練的知識分子,不能像馬某之流大老粗那些想當然地得出結論,而是必須用更加精準的數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
  好在我們能夠比較容易地獲得尼克松的有關數據。

  網絡上有很多美國資料能夠提供尼克松的準確身高。只須在GOOGLE上輸入“NIXON HEIGHT”,就能得到這個數據:6 feet 1.5 inches。這是尼克松壯年時期(亦即他擔任總統時期)的身高,在他的晚年,由於骨骼萎縮,身高會有所損失。因此,尼克松初次訪華時,身高是6英尺1.5英寸,換算成米制,是186厘米。

  在網絡上,同樣存在大量毛澤東與尼克松在1972年會見時留下的照片和影片。從照片特別是動態影片的記錄,很容易看出,已入暮年而且大病初癒的毛澤東身高低於尼克松,其頭頂剛好接近尼克松的髮際線。他們的身高差距,大體相當於尼克松頭長的三分之一。

  如果我們要支持馬某的觀點,就必須假設尼克松頭部髮際線以上部分的高度為14厘米。只有這樣,才能得出“毛澤東身高只有172厘米”的偉大結論。好的,現在我們運用馬某的邏輯,繼續往下推理。根據藝術人體解剖學,尼克松“頭頂高14厘米”就表示他的頭長將超過40厘米。如果按照西方繪畫中1:8的天神級頭身比例,尼克松身高將超過320厘米;如果按照1:7的凡間英雄頭身比例,尼克松的身高將超過280厘米;就算按照1:6的凡夫俗子頭身比例,尼克松的身高也將超過240厘米,仍然遠遠高過姚明易建聯。

  因此,按照馬某的邏輯,尼克松是自從有科學的人體測量學以來最高大的人類之一。如果我們願意,還可以學着馬某,上綱上線地論證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我們的新聞媒體是如何地為了反美的目的,發起了對尼克松“造鬼運動”,通過電影特技等手段,將這位巨人的身高貶低到“只比毛澤東高一點點”,現在是我們還原歷史真相的時候了……

  寫完這段俗氣得令我噁心的大老粗八股文,我只想說:馬承鈞先生,請你不要再一本正經地扮堂·吉訶德了。在我們這些受過現代邏輯學教育的人士看來,你始終只是個被自己的無知和偏見所欺騙,然後又試圖用自己所信奉的謊言去欺騙其他無知者的大老粗和小丑角。雖然出乎意料的,在被欺騙之後又去欺騙其他人的無知者中,竟然有據說很有名氣的《羊城晚報》的編輯們。

  因此,在我看來,毛澤東的準確身高是多少,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否用科學、客觀的態度和方法,去研究歷史問題,而不是被偏見和仇恨所蒙蔽。毛澤東的真實身高並非保密數據,有據可查,並不值得爭論。有趣的是,馬某沒有提及“毛澤東身高183厘米”的數據出處,這正是大老粗論證問題喜歡採用的方式。但在我所見過的嚴肅歷史作品中,只講到過毛澤東身高178厘米。身高170厘米的周恩來與毛澤東合影,頭頂剛剛高出毛澤東的耳梢部,這能夠證明毛澤東比周恩來高出大約8厘米。這是藝術解剖學的基本比例關係,學過繪畫的人都應該知道。

  在什麼時候,毛澤東的身高從178厘米變成了183厘米?這個問題也許並不是“誤記”那麼簡單。從欺詐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把178厘米偷換成183厘米是一個巧妙設置的心理圈套。因為毛澤東去世時,享年83歲。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數字。這樣,用83去偷換掉78,會讓人有“似曾見過”的錯誤感覺,因而輕率相信自己似乎曾經聽說過毛澤東身高183厘米。如果馬某等人試圖利用這種心理效應,來達到造假並將假貨強加於人,然後再跳出來扮演“打假英雄”的效果,那麼我得承認:你們卑劣得實在太有才了!

  最後,我願意用馬某自己的結語來結束這篇小文:“身高豈能論成敗,拿破崙身高不足1.65米,卻‘征服了半個歐洲’;列寧身高僅1.64米,卻成功地從1.74米的尼古拉二世手中奪取了政權……”

  在這段話中,本身就包含了“身高決定成敗論”,然而,作者卻在一本正經地聲明“身高豈能論成敗”!這再次說明某些作者和某些編輯的邏輯水平已經低陋到了何等程度。大老粗是如此,專家編輯也是如此,這樣的浮淺學風實在可怕!如果在淺浮之上再加上“陰險”,事情就更加令人恐懼。倘若我們不能予以改變,那麼就不要指望國民素質和社會科研水平能夠有絲毫的的提升。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葉永烈:《江青傳》第一章 秘密抄家
2008: 努力與腦癌作鬥爭 李洪志艱難活下去
2006: 大哉,孔子!——華夏文明最偉大的成就
2006: 李耳和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