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換概念的把戲:你願意回到毛澤東時代生活嗎? |
送交者: 樂神 2009年11月01日03:06:5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偷換概念的把戲:你願意回到毛澤東時代生活嗎?
這個消息顯露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受調查者對斯大林時代的評價那麼高,卻很少有人願意生活在那個時代?調查者完全可以抖者這些調查卷,告訴人民:願意生活在斯大林時代的人那麼少,可見斯大林時代是需要拋棄的。 天下的狼都是一樣的,我們國家的右派也喜歡問我們這樣的問題。我們國家有很多人讚美毛澤東時代,面對這個現象,他們就問:你們讚美毛澤東時代,你們願意回到毛澤東時代生活嗎?毛澤東時代生活水平那麼低,當然沒有人願意回到那個時代生活。即使有人回答願意回到那個時代生活,也要被人笑話成瘋子——現在的好日子不過,就喜歡過窮日子,不是瘋子是什麼?因為沒有人願意回到毛澤東時代生活,所以他們就說:可見毛澤東時代不好,還是現在好。 毛澤東時代真不好嗎?其實,在這裡這些人玩的是偷換概念的把戲,用“生活水平”偷換“制度”。 很多人讚美毛澤東時代,讚美的是當時的制度,不是讚美當時的生活水平。制度和生活水平是兩碼事。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取決於產品的總產量,而總產量的多少取決於資源的多少和生產力的大小,那麼生活水平的高低就由資源的多少和生產力的大小決定。資源和生產力的社會的硬件。因為資源的多少是天生的,人不能改變,人能改變的是生產力,所以在理論研究中通常我們不談資源,只談生產力,那麼要提高生活水平就得發展生產力,多生產東西。而制度是軟件,它的作用是對產品進行分配。一個社會,生產的東西多不多,是生產力決定的,而這些東西分配得公平不公平,合理不合理,是制度決定的。私有制度下是按資分配的,並且帝王、官僚、資本家、地主靠剝削掠奪占有大量的產品。公有制度下是按勞分配或按需分配的。 從上面可以看出,一個社會的制度好,也就是軟件好,不一定硬件就好,不一定就富裕;一個社會的硬件好,不一定製度就好,分配得就合理。最好的社會當然是硬件好,軟件也好。硬件代替不了軟件,軟件也代替不了硬件,不能把硬件和軟件混在一起來談,更不要用硬件偷換軟件。 因為制度決定的是分配得公平不公平,合理不合理,所以它決定不了社會的貧富,社會的貧富是生產力和資源決定的。都說朝鮮貧窮,那麼朝鮮貧窮是它的制度決定的嗎?不是,是它的生產力和資源決定的。印度、非洲各國那麼貧窮,也都是它們的制度決定的嗎?不是,都是生產力和資源決定的。美國那麼富裕,也是制度決定的嗎?不是,是它的生產力決定的。 可是,不少人認為國家的貧富是制度決定的,說只要實行美國那樣的制度,就會和美國那樣富。這些人不知道財富是從哪裡來的,不知道財富是靠生產力一點一點生產出來的,好象以為是制度生產出來的,只要一實行富國那樣的制度,財富就會象變魔術一樣一下子就能變出來。一個財主問他的寶貝兒子:“大米是從哪裡來的?”他的寶貝兒子回答:“是從糧店買來的。”這些人和這個財主的兒子一樣聰明。現在通常認為一單幹,糧食產量就提高了,就夠吃的了,就是制度決定貧富的典型理論。這些人根本就不問解放前的幾千年裡都是單幹,為什麼糧食不夠吃?一個理論,只要有一個反例就可以推翻,不需要多。一個被許多反例證明是錯誤的理論,就不要拿出來顯擺。 在制度和生產力上,制度是由人選擇的,生產力則是人不能選擇的,生產力只能一步一步地發展。李世民想造飛機,不可能,生產力不是他能選擇的。但是他那個封建剝削制度是他選擇的,是他所在的那個階級選擇的。所以,如果我們批判李世民,就不能批判他造不出來飛機,而是應該批判他那個階級選擇的那個制度。這個道理沒有人不知道。可是,一遇到一些具體的問題就有人犯糊塗,也可能是故意的。例如,毛澤東時代生活水平低,吃飯靠糧票供應等,這是因為當時的生產力小,可是就有人硬說是毛澤東選擇的制度造成的,這就是和批判李世民時代造不出來飛機一樣。而對這些問題,毛澤東時代的共產黨人就能非常客觀地對待。解放前的幾千年、幾萬年裡,窮人一直都是吃不飽的,這主要就是生產力小造成的,所以毛澤東時代的共產黨人從來就沒有批判過民國、清朝、明朝等時期窮人吃不飽飯,民不聊生完全是當時的統治者造成的,他們也對那些舊社會進行批判,他們批判的是當時的制度,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不合理制度,有的人撐死,有的人餓死,這樣的制度才是他們批判的。當時的生產力小,產量本來就很低,再加上富人對財富的聚集,窮人的日子就更加難過,那麼這種雪上又加霜就是那個制度造成的,是當時的統治者造成的,他們批判當時的統治者批判的就是這一點。 毛澤東時代,制度變了,富人沒有了,也就是說,以前富人多餘的財富被分配給窮人了,但是這時生產力還沒發展起來(制度可以瞬間改變,但是生產力只能一步一步發展)產量仍然不高,所以人民仍然會挨餓受凍,只是比原來財富集中時代略好一些。所以,光有好的制度還不行,同時還要努力發展生產力,使產量提高,那麼全體人民就能滿足需求了,日子就會好起來了。如果制度不好,即使生產力發展起來了,產量提高了,全體人民仍然不能滿足需求,照樣有撐死的有餓死的;有露宿街頭的,有一家有十幾處住所的。 儘管制度和生產力是兩碼事,各管各的一塊,但是接下來又出現一個問題:制度和生產力應該優先發展哪一個?毛澤東是先發展制度,同時發展生產力,他這樣做對不對?可以不可以先保持舊制度不變,先發展生產力,等生產力發展起來後,再發展制度? 應該是發展制度同時發展生產力,毛澤東的選擇是正確的。 上面說,制度的作用是分配產品,其實制度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調節和發展生產力。 電腦的軟件能調節硬件工作,好軟件能使各個硬件充分發揮作用,且互相協調,不出矛盾,不死機,制度也是這樣。制度有調節生產力工作的作用,好制度能使各部門的生產力都充分工作,且互相協調。市場經濟制度是靠市場,進一步說,是靠利潤這隻看不見的手來自動調節各部門生產力的,哪種商品的利潤大,哪個部門的生產力就工作得忙,而且其它生產力也會向這個部門及相關部門集中。計劃經濟是靠人來計劃生產力的。計劃經濟里不圖利潤,為滿足人民的需求而生產。人民最急需什麼,就發展哪方面的生產力來生產什麼,然後分配給人民,不圖利潤。如果人民最急需吃的,就優先發展農業;最急需住的,就優先建設住房。什麼轎車、電腦統統靠後。私有制和市場經濟里,因為生產力要一窩蜂地往利潤大的部門集中,沒有整體計劃,這就必然要造成這些部門的生產力相對過剩,出現吃不飽或倒閉現象。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里,是按人民的生活需求量來發展生產力的,有整體計劃,不會出現生產力過剩的情況。 制度還有發展生產力的作用。好制度不僅能使現有的生產力充分發揮作用且協調工作,還能使生產力的發展達到最快。好制度就是公有制,公有制能使生產力得到最快的發展。 首先說,公有制里技術是公開的,而且能集中全社會優秀的技術人才共同協作地鑽研新技術。但是私有制就做不到。私有制里,一個企業擁有某種先進技術,就要保密,這樣就阻礙了技術的推廣應用。其它企業想掌握這種技術,得請技術人員重新從頭研究,這就是重複,是浪費。私有制里,懂這一塊的技術人員被這個企業挖去了,懂另一塊的技術人員被另一個企業挖去了,不能在一起協作研究,而且每個技術人員都要留一手,這樣就阻礙了技術的進步。 其次說,公有制能集中全社會的人力和財力發展生產力,私有製做不到。私有制里,資本家想發展某一生產力,常常受資金的限制。而且還得調查有沒有利潤,能不能賣掉。公有制就沒有這些麻煩。公有制可以集中全社會的人力和財力發展某一生產力,比單個資本家投資要順利得多。公有制也不需要調查市場,只要人民需要就可以生產。重工業和農業的水利是最基礎的生產力,而且是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發展生產力就得先發展重工業和水利,但是重工業和水利見利慢,往往還沒有輕工業的利潤大,而且投資巨大,還受下游市場需求的反制約,一發展過快就要造成相對過剩,所以私有制對基礎生產力的發展必然是非常慢的。而公有制也沒有這些麻煩,可以全力發展基礎生產力。印度和中國差不多一塊建國,底子也差不多,自然條件也差不多,為什麼現在印度比中國落後很多?就是因為中國有那二十多年的公有制和計劃經濟,把生產力的基礎打好了,而印度得靠自然發展,靠市場自然調節,所以發展就慢得多。假如中國沒有那二十來年的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現在會和印度一樣貧窮。都是靠市場調節自然發展的,而且起點差不多,自然條件差不多,你憑什麼比人家發展得快很多? 假如說需要保持舊制度不變,優先發展生產力,等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再改變制度的話,其實解放前的幾千年都是這樣發展的,制度不變,生產力在自然發展,事實證明生產力發展很慢。 所以毛澤東改變制度,同時發展生產力的做法是正確的。假如後來能保持那時的制度不變,發展到現在,會比現在還要好得多,不成為世界第一也得第二(如果蘇聯按原來的制度發展到今天,多數會保持比中國領先的地位成為世界第一),根本就不會出現常常卡得要死的情況,也不會出現貧富嚴重分化的情況。那些把毛澤東時代的貧窮歸於那個時代的制度的人,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至於毛澤東和斯大林時代搞鬥爭,這不是他們沒事找事做,也不是想維護個人地位,而是因為有人反對那個好制度,要回到舊制度上去,毛澤東和斯大林往前拉,他們往後拽,所以才有鬥爭,所以搞鬥爭的責任不在毛澤東和斯大林。 ArticleContent.innerHTML = ArticleContent.innerHTML.replace(/alt=((['""])[^'""]*2|S+)(?=[^>]*>)/ig,""); ArticleContent.innerHTML = ArticleContent.innerHTML.replace(/title=((['""])[^'""]*2|S+)(?=[^>]*>)/ig,""); var hwk="("; var hw=""; var keywords="毛時代"; var keys=keywords.split(","); var keylength=keys.length; var keywordscode="關鍵字: "; if(keys!=""){ for(var ks=0;ks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8: | 皇家方舟: 在美國看奧運 | |
2008: | 陳毅演講:“毛主席林彪沒什麼了不起” | |
2007: | 萎縮的海歸*副博士*錢鍾書 | |
2007: | 再談美國之力量 | |
2006: | 中醫是不是偽科學?——《劍橋醫學史》 | |
2006: | 留辮子管理局就取消辮子網絡簽名問題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