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除掉了毛澤東背後的人?(照片) |
送交者: LuZhiShen 2010年06月10日08:23:1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轉貼]是誰除掉了毛澤東背後的人?(照片) 文章提交者:宇宙大爆炸 張大力在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第二次印刷的《紀念毛澤東》一書中發現了未被修改的原圖。 修改後的圖片中毛澤東身後所有的人都被抹去了。 “張大力:第二歷史”個展揭開被遮蔽的歷史 給歷史圖像“找茬” 我 們看到的歷史照片都是真實的嗎?正在廣東美術館展出的“張大力:第二歷史”或許能給出一些答案。自上周六起,由藝術家張大力利用“特殊人脈關係”從檔案館 中搜集、整理出的130多組歷史照片在廣東美術館展出。張大力搜集了同一場景里的多張照片,通過對比觀眾不難發現,一些廣為人知的歷史照片都經過了暗房修 改。有些人物被抹去,有些背景被完全更換。對此,張大力說,我們目前看到的和知道的,實際上都是“第二歷史”,“第一歷史”被有意或無意地遮蔽了。 “我們的眼睛受到了高度監控” 這次展覽更像一次“找茬”遊戲,在130多組照片中,分為領袖、群眾和英雄三部分,張大力除了交代每張照片的出處之外,並沒有說明它們的不同,觀眾需要在仔細的對比中尋找差異。 比如一張名為《開國大典》的照片中,董必武站在正在發言的毛澤東的左側;而另外一張照片中,董必武卻“消失”了,從照片的構圖來看,顯然是同一個場景拍攝的同一張照片。 雷鋒的照片也經過了修改,這位手執機關槍、英姿颯爽的革命戰士身後的背景,在兩張照片的對比中顯露了差異。在1990年3月版的《雷鋒畫冊》中,背景是一棵枯樹;而在1965年的出版物中,背景是具象徵意義的青松。 策 展人、中山大學教授楊小彥重點研究毛澤東的照片,他發現,毛澤東去世後的一段日子,圖片的修改是最為顯著的。比如拍於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期間的合 影,除毛澤東本人外,其餘居然全都給模糊化了。“修改照片的例子數不勝數”,楊小彥說,這些照片的修改和傳播,只能說明我們一直都生活在一套嚴密的視覺秩 序當中,“我們的眼睛受到了高度的監控,可以看什麼,不可以看什麼,如何去看,大概在我們這一代還沒出世時就已經規定下來了”。 “當時每個攝影家都在造假” 這 些照片是怎麼修改的,他們是出於怎樣的考慮修改這些照片呢?張大力為此總結出了修改照片的四種形式。第一種,也就是最容易被察覺出來的,是出於政治目的的 修改,涉及到政治人物的浮沉變遷;第二種是美學式的,圖片發表前編輯根據流行的審美標準進行或多或少的加工;第三種是“修版”,不過這一次不是出自編輯, 而是出自技術工人,比如修版師傅的眼光;最後一種最為接近繪畫,主動剪裁和拼接一個趨於理想的場景,以符合受眾的期待。 在 開幕當天的研討會上,兩位“修圖特工”也現身說法,講述了他們的修圖經歷。曾任職人民日報的老攝影家許林說,他也曾是這個修圖機制下的一分子,“1965 年8月,我到人民日報攝影組時,就分給我一把手術刀,還有剪子。修圖的方法是先把照片在暗房放大,然後用剪刀修剪,再把照片烘乾,裱在玻璃板上”。許林還 介紹說,當時每個人負責修某個領導人。大家這樣去做,儘管是領導安排的,但自己也是領袖的崇拜者,會自覺地將影響領袖形象的部分,主動修掉。 “在當時,每個攝影家都在造假,或者都有造假的動機”,老攝影家李振盛說,他是1963年參加工作的,那時候為了見報,就得修改照片,因為見報稿就必須符合當時的政治標準,記者做這些,是本職工作。 “某些真相是刻意被遮蓋的” 攝影的真實性一直是攝影界長期討論的問題,不過,中山大學教師、藝術批評人馮原認為,歷史照片的真假問題比較特殊,因為它們牽涉到對歷史的正確評判,讀者會自然地有真實性的訴求。 “沒有人去質疑《花花公子》裡的美女圖片,他們也修掉了美女身上的瑕疵,也是明顯的造假,我們能夠接受這些娛樂照片的修改,但是政治性照片就不一樣,因為某些真相是刻意被遮蓋的”,馮原認為,只有打開這個被遮蓋的部分,我們才能更進一步地接近真實的歷史。 南 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高華將這種政治性照片的修改,稱之為國家主義的文字、形象再造工程。高華說,對文字、圖像的修改,在20世紀實際上也不是一個特別罕見的 現象,“特別在文字方面,這種修改在歷史上甚至是司空見慣,只是因為大家對圖像更敏感”。(3月30《南方都市報》)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齊婕: 歷史戲說:毛周劉鄧的攝嬌制鳳水 | |
2009: | 記錄:一個罵毛主席的青年的轉變 | |
2008: | 認識毛澤東 | |
2008: | 他們真的是鐵哥們嗎-淺析二戰時期德日 | |
2006: | 「六四」坦克上街的技術合理性分析 | |
2006: | 對比一下宋代和中共的統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