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7月20日曾發表於烏有之鄉。並被廣泛轉載,還在中華網首頁掛了接近48小時。接到不少網友的信息。因此對內容做相應的補充和修訂。歡迎大家轉載,不必註明出處。
最近網上不少對人民公社的抨擊者,主要根據(右派原話):
“人民公社時太窮,每天工值才0.2-0.5元。口糧每月35-45斤(男),26-30斤(女)。糧食不夠吃,每年要4個月用地瓜和紅薯代替。一年吃不了幾次肉……就別再為人民公社唱讚歌了。”
首先,可以看看右右的弱智----農村口糧是按月的嗎?!城裡才是按月的。農村是年底分口糧,計工分。---右右這都沒搞清楚,就出來騙人!而且每月35-45或26-30斤,竟然不夠吃?!佩服右右們的飯量!呵呵。
下面談談工分問題:
我特意和親戚朋友了解了一下,到70年代末:
遼寧鞍山大陽氣公社,每天工值大約0.7-1元左右
重慶開縣大德公社,每天工值大約0.4-0.6元左右
(不同生產隊之前有些差別)
這是我老家、我老婆的老家的情況。數據比較準確。這個數據明顯比“0.2-0.5”高一些。
當然,這裡沒調查小崗村的情況,那裡工分也許是“0.2-0.5”吧。
在看看現在,去年農村人均收入3000多元。好象比改革前提高了很多。但這裡有幾點要提醒:
1、這個數字包括了來年的種子、化肥、農藥.....
2、人民公社時,因為要發展,要給社員福利,集體留的遠比現在多得多
3、八十年代末的一次大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十幾倍到幾十倍。再加上90年代、新世紀持續,但溫和的通貨膨脹。貨幣購買力已經只有人民公社時的20-40分之一了。---當時的冰棍3分5分,現在3毛5毛你也買不到了!當時的1元錢能買一挑香瓜,現在連一個也買不了了;當時煤12元錢一噸,現在600元;當時理髮1毛,現在得5元10元吧......
這樣,算下來,農村人均“純”收入基本上就1500左右,考慮到通貨膨脹,也就相當於人民公社時的50元左右。相當於每個勞動力每年100元左右。按平均240個工分算,每個工分大約0.4元。
即使按當初0.2-0.5算,這個0.4也不是什麼光榮的數字啊!!!!!
而且,人民公社時,不光計工分,還分口糧。不同公社不一樣,有人五勞五的,有人六勞四的,最高有人八勞二的----取個平均,算人六勞四。也就是說:工值0.2-0.5,如果計入口糧,則為0.5-1.25元---已經明顯高於現這個0.4了!!!!!
這點,可以問問農民的切身感受,是現在好,還是當時好?!40歲以上的過來人都可以談談。
當初,工值低的有0.1-0.15的,高的也有2、3元的,我知道最高的超高5元。
而且那時,大家雖有差別,但不是很大,隊內最高和最低也就2、3倍左右。
而現在…….這裡再提醒幾點:
1、 這個人均是“人均”,人和人的差異非常驚人。“張家有錢一千萬,鄰居九個窮光蛋,大家一平均,個個都是張百萬”----還是以大陽氣鄉為例:一個包工頭年收入幾千萬。就他一個人就能將整個鄉的人均拉高一倍!!!!---他和一些富人(不足100人,大約1%)過得肯定比當時強,但那99%呢?!----我告訴你:也就勉強溫飽!
把這1%刨掉,剩下99%的生活水平絕對遠遠不如人民公社時期。
請看我之前的文章《解散人民公社後,老家的變化》---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04/142312.html
2、 人民公社時沒任何稅收,是真正的純收入。現在稅費多少?!李昌平老師當初那聲吶喊,就是因為這個!---剛分田時,大家手裡還有點積蓄(人民公社時期存的),到90年代,積蓄基本為零了,“農業真苦,農民真窮,農村真危險”。很多人已經書讀不起,病看不起了。
請看我之前的文章《西部鄉村的變化》----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06/156119.html
3、當時的數據是實打實的,分多少口糧,工分值多少,都一目了然。現在的統計數據,水分嘩嘩的-----
別算多,算它注水10%(這個數字,恐怕沒人敢認為高了)
4、 當初農業是上稅的。現在農業不但不上稅,還有各種補貼。我大致折算一下,相當每畝200元。---如果沒有這個補貼,一大半農民種地是虧本的!!!!
5、 人民公社醫療、讀書幾乎免費。年齡大的,沒勞動能力的也能分足夠的口糧。現在呢?!
把以上考慮進去,現在99%的農民如果計工分,每個工值絕對在1元以下(按現在的購買力),忙一年,就混個口糧!
為了更有說服力,我曾到河北晉州的周家莊鄉和附近的趙村進行調查、對比。兩者地理位置、人均土地、氣候......都差不多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前者頂住壓力堅持集體經濟,後者被迫分田單幹。
30年後,再來看看:
周家莊,刨去工業部分、個體部分。從事農業的人約1400人,出工大多在230-250之間(最少的140,最高的340),每個工35.5元。
趙村,調查十餘戶中等收入的人家,基本每家農業收入在4千元左右。除去來年的種子、化肥、農藥.....大約剩餘2千元。基本上老兩口種地,小孩外出打工。地里按1個半勞力算,按240*1.5=360個工算,每個工值約5.5元!!!!!剛夠周家莊的一個零頭!!!!
如果再扣除一家人的口糧,工值將接近於零!!!!---“忙一年,就混個口糧”這是當地農民的原話!
我拿到了官方數字,趙村的人均純收入是3000多元(含年輕人的打工收入),周家莊的人均生活水平是6700多元-----這個生活水平是扣除了來年的種子、化肥、農藥、口糧、福利……而趙村的是沒扣除的---相差多少,自己比較吧。
而且,周家莊的人均是真正的人均。而趙村3戶富裕(有關係,有門路的)把人均拉高了多少?!---趙村農民原話“那幾戶過得比原先地主都好”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為此,我問過所有採訪的趙村人:是分田單幹好,還是周家莊那種集體經濟好?
得到的回答全部都是:現在看,肯定人家那種方法好了。
再問:為什麼?
答:收入比我們高;化肥、農藥等全集體採購,個人不用操什麼心,只管幹活就好了;還有各種各樣福利,看病有福利,年齡大了還有退休金........
不難看出,實行集體經濟的,比分田單幹的,哪怕只搞農業,也會富裕很多倍!!
其實原因很簡單:
一個勞力可以耕種15畝土地,可分田單幹人均只有2畝啊?!(周家莊每個勞動力耕種15畝左右,趙村每戶平均4畝,老兩口耕種)
而且,這些勞力已經被拴在地上了。化肥、種子、農藥.....全要自己操心。想外出打工都抽不出身。
解散人民公社的後果已經越來越明顯了。相信這一點,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見!
人民公社的優越性如下:
a、政社合一。節約了相當的人力物力。涉及全國,每年可節約財政經費近千億!這筆錢幹什麼不好啊?!
b、合作化、集約化,對生產力是極大的解放。
集體合作至少有以下幾個好處:
1、水利等設施有人關心,有人搞了。08年大旱,那些實行集體經濟的受災小很多。就是因為平時水利維護的好。而其他村,農民各干各的,水利無人過問。以至不得不去幾公里外挑水.
2、生產物料集中採購,不僅不會買到假、偽,價格也會低很多。這是批發對零售的優勢.
3、住房統一規劃,原先農田"邊界"也可復懇。一下子多出不少地(周家莊鄉的經驗:約15-20%)
4、產品統一銷售,直接對大客戶(單幹的話,還得被批發商再盤剝一道)可以想想:成本低、售價高、單產高、面積多。即使不辦副業、工業、三產,也會使農民生活提高不少!!!!而且,這樣集體、機械化耕種,能解放出80-90%的勞動力,這部分人再去創造另外的利潤(養殖、工業、三產、外出打工)
不錯,當年的部分公社積極性低是一個問題。(比如小崗村)但,有病醫病。別服毒自盡!想辦法提高積極性不就好了?
說到底:當初計劃經濟/人民公社效率低,是管理問題,還是體制問題?!通過提高管理就能解決的問題,為什麼非要徹底解散?!
農民階級是個落後的階級。小崗人身上集中了農民階級的幾乎全部弱點:自私自利、沒有遠見、一盤散沙.....
農民階級只能由其他先進階級來領導。
有人問:幾千年一直分田單幹,不也創造了不少盛世嗎?!
對!單幹,可以創造盛世。但那是地主階級領導的。相對於農民,地主是先進階級。
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農民也富了,那是資產階級領導的!相對於農民,資本家也是先進階級。
涉及到中國的3農問題,只有3條路:
1、地主階級來領導。實行封建經濟。造成少數富裕的地主和龐大的貧窮農民;形成幾十萬個美國式的農場;也產生幾億失去土地的農民。
2、由資產階級來領導。所謂”公司+農戶”,大部分利潤被資本家拿走,農民吃點殘羹剩飯。
3、由工人階級來領導。重走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實行共同富裕。工人階級具有農民所不具備的很多優點:
a、團結合作(可以到流水線上看看。只要一個人慢了,整條線就要受影響)
b、與先進的生產力相聯繫
c、相當部分來源於農民(所謂農民工),和農民有着天然的聯繫。便於形成緊密的工農聯盟。
d、地區集中、行業集中(中國已經是世界工廠),便於組織。
總之,中國農村要實行社會主義、實現共同富裕,就不能任由農民一盤散沙。要知道,農民是無法自發組織起來的!-----
要麼由地主來組織,形成幾十萬個地主,其餘失去土地的農民要麼給地主打工,要麼流落到城市;
要麼由資本家來組織。公司加農戶。資本家拿走大部分利益,農民還是那麼窮。
要麼由工人來組織。建立一個個人民公社,實行工農商一體。如周家莊、南街村、華西村、竇店、劉莊、韓村河、崖口、興14村.......
工人階級不僅要領導農民階級,也要承擔改造農民階級的重任,將農業勞動力逐步轉移進社辦企業,將農民改造成工人。農業實行機械化大生產,將農民改造成農業工人。建設公有共富的社會主義!
憲法中“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不應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