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歌之女:西藏遊記(一)附圖 |
送交者: 山月歌 2010年11月12日09:50:5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西藏遊記(一) 這篇遊記是我根據女兒十八歲時寫的遊記與以整理並作了一些小的修改而成,整理打字打得我胳膊都酸了,不過整理打字的過程就好像又到西藏旅遊了一次,很是享受。配上照片,貼出來與大家分享。 2004.7.26 西 安小雨 拉薩陰 沒想到飛了兩個多小時就到了嚮往已久的西藏。原本那樣遙遠而神秘的地方,一下子就到了,感覺真得挺恍惚。飛機讓世界變小了,但也沒有了旅行的距離感和跋涉的過程,這就少了很多旅行的樂趣。 從貢嘎機場到拉薩市,車行走了一個半小時,公路看起來很一般,但導遊說“這是西藏的高速公路,等到基層你們才會看到真正的西藏公路”。車一直行駛在雅魯藏布江江岸的公路上。 去拉薩的路上沿途的藏式民居看起來很漂亮,每一家的房子都像一幢藝術品,平頂的房子,房頂邊檐以及窗棱都有色彩很濃的藏式裝飾,家家房頂都掛着色彩鮮明的經幡,一下就讓人感覺到了不同於漢族的藏族風情。 拉薩市不大,但到處的建築都與內地很不一樣,白牆配着深紅木檐和窗子,具有濃郁的藏族風格。 從車裡往街道望去能看到一些身穿紅袍的僧人和身穿黑袍的藏民。辦好入住手續到房間洗漱一畢,已經是晚上了。 可能是高原反應,我的頭一陣陣的疼痛,心口也一陣陣的發緊,似乎喘不過氣來,今天就不多寫了,媽媽在催我,睡了。 2004.7.27 早上雨 午後放晴 今天一天主要在拉薩市活動。拉薩市地處西藏的一個山坳里,這裡處在一個要現代化還未現代化的過程中,太多的現代化的樓堂館所和商鋪店面,改變了很多原始的東西,與我想象中的真正意義的西藏相去甚遠。只有抬頭就能看到的清澈的藍天和纏繞着白雲的青山提醒我,這裡是雪域高原。 上午和媽媽參觀了西藏博物館,這真是個好地方。博物館裡陳設的展品很多,從西藏的起源到如今的發展,看了幾個小時看得我眼睛疲勞。看完後給我留下很深的影響。它讓我知道,藏文化是一個完全可以獨立存在的文化體系。西藏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特定地域和自然環境,有自己成熟完備的文字、醫學、天文、音樂、宗教、歷史。有一群學識極高、極其智慧的僧人學者,這些學者對文化進行發展,傳承。藏文化雖然吸收了很多周邊文化,卻非但沒有削弱自己的文化特點,反而因為吸收了印度,尼泊爾,蒙古,漢族的文化而變得更富特色。不論是建築,音樂,藝術還是宗教都有明顯的過渡、兼收各種文化的印跡,卻又與各種文化不同,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時至今日,它是世界上文化、傳統、宗教、保存最完整,最濃郁,最聲名遠揚的地方。 下午我們參觀了羅布林卡-----達賴喇嘛的夏宮。 這是一個很大很幽靜的園林,園林內樹木參天濃郁,水榭宮殿分布在濃郁的樹木之中,水榭中閒鴨悠遊,野花密布在水榭岸邊,清涼幽靜,真是個好地方。每個殿前殿中都有穿紅袍的僧人,有的僧人趴在草地上,喝着鮮橘多,看着書,看上去無憂無慮,優哉游哉。達賴住的地方很不一樣,一個房間套着一個房間,房門不在外牆而在隔牆上。你只能沿着每個門在裡面就像走迷宮一樣把每個房間都走完才能繞出來,沒有回頭路。裡面的陳設並不複雜,也不都鑲着金銀珠寶,但是卻顯得甚為高貴。金黃,深紅的暖色調讓人頓感溫暖和尊貴。(外面又開始下雨了,這裡每天都是午夜下雨,中午放晴。)在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金殿外,我和媽媽與一個僧人聊了一會兒。羅布林卡的僧人看起來非常好學,不像塔爾寺的僧人只在早上聽兩個小時的課就散了,散了後就去蹲着曬太陽。在羅布林卡看到,只要是坐着的僧人大都拿着經文或背或抄。跟我們聊得那位僧人,給我們說着話,還抽空要看一眼經文。他的眼睛看起來又溫和又善良,人長的也很帥。這裡的僧人看上去都很平靜和善,讓人很願意親近。在這個地方每日誦經供奉神佛,實在是一件樂事。 羅布林卡給我的感受是: 一個平和堅定的今生,一個讓人期待的來世,真是一種精神人生。 2004.7.28---29 天氣多變 今天我們前往西藏的一個著名的地方----林芝。 一路上,連綿高大的青山之間是綠色的草地,草地上縱橫流淌着很多條河流,白雲繚繞在山腰之間,氂牛和綿羊在山坡上,草地上吃草,零零星星的藏居分布在公路邊。 我們的車一直在山溝里行走,路很不好,車走得很慢。 在去林芝的路上,我們專程去了美麗的巴松錯湖。據導遊介紹,巴松錯又名錯高湖,“錯高”在藏語中意為綠色的水,湖面海拔3700多米。湖的形狀如鑲嵌在高峽深谷中的一輪新月,湖水清澈見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黃鴨、沙鷗、白鶴等飛禽浮游湖面。 巴松措位於距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峽深谷里,是紅教(藏傳佛教寧瑪派)的一處著名神湖和聖地。距岸邊大約一百米處有一座小島名為扎西島,傳說該島是“空心島”,即島與湖底是不相連而漂浮在湖水上的。小島上有唐代的建築“錯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紅教寧瑪派寺廟,建於唐代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錯宗寺為土木結構,上下兩層,殿內主供蓮花生、千手觀音和金童玉女。寺南有一株桃和松的連理樹,春天時,桃花與青松相映,煞是好看。 巴松錯湖南岸一處小溪邊,還有一充滿神奇傳說的“求子洞”。傳說這個小洞曾被蓮花生大師加持過,來此求子甚為靈驗。湖西北還有一五平方米大的巨石,大石中心有一可供一人鑽過的洞,據說能鑽此洞可消災除病。離此不遠的沙灘上,還有“蓮花生修行洞”。湖西岸有“格薩爾王試箭處”,據說在每年的藏曆四月十五日那天,會在碧藍湖水下面的湖底中心線長出一條長長的白色帶子,當地人盛傳那是獻給格薩爾王的一條巨大的白色哈達。 在巴松措湖島上,有個叫“錯宗寺”的小島,島內有顆大樹,形狀像是一個桃樹抱着一顆松樹,所以叫“桃抱松”。傳說這裡是當年格薩爾王第一次征戰的地方。當地有個魚妖,興風作浪,格薩爾王施法術將魚妖制服,便把一個銀針釘在了魚妖的身上,由於佛教不殺生,所以,格薩爾王就開始教化魚妖,讓它修行。有一天,魚妖突然變成了一顆桃樹,而魚妖身上的銀針就變成了一顆松樹。這樣就形成了“桃抱松”。 我站在通往湖心島的橋上,望着清清的水面和遠方重重疊疊的山峰,還有山峰間瀰漫的雲霧,心變得異常的寧靜。真想讓自己就融化在這片迷濛寧靜之中。
到了米拉山口,這裡的海拔是5000多米,山頂上,有很多紅黃色的經幡,這些經幡已經被風雪侵蝕得變了顏色,但是這些經幡卻給高原以生命的象徵。山頂上有一頭鐵牛塑像。 我在這兒見到了兩位藏族小姑娘,看起來比我要小几歲,她們看着我,對我笑得很甜,我也對着她們笑,她們就再笑。我上車坐下,她們就站在我坐位的車窗外對着我笑,她們指着我的頭髮,我明白她們是說我的辮子好看,我問她們會不會說漢語,她們咿咿呀呀 說了半天,我沒聽懂,但她們笑得很開心,我也笑得很開心。他們的爸爸在賣雪蓮花,很便宜,一朵雪蓮花才兩塊錢,媽媽買了一堆。沒有了生命的雪蓮看起來黑綠黑綠,並不像文學家形容的那麽美。 從米拉山口到達林芝的路上,開始下雪,所有的山峰被白雪覆蓋,我總算看到了想象中的雪域高原,那種壯觀的美無法形容。每座山峰都像被刀削過一樣,筆直的雪鋒直插雲霄。米拉山口,氧氣及其稀薄,我喘不過氣來,只能坐在車內凝望着那一座座美麗的雪峰,浮想聯翩。
下午六點多我們到達林芝, 我沒想到西藏竟有如此美麗而且很現代化的城市。這兒的建築都具有尼泊爾建築特點,我們住的酒店很漂亮,從我們住的房間可以看到一條很寬的水渠碧綠的河水蜿蜒流去。
在這裡順便介紹一下林芝, (紅色字摘自百度)林芝地區地處藏東南雅魯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僅僅900米,氣候濕潤,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鎮和景區有尼洋河谷經濟區、八一鎮、帕隆藏布江景區。其中首府八一鎮位於尼洋河畔,是該地區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喜馬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似兩條巨龍橫空出世,由西向東平行伸展,在東部與橫斷山脈對接,形成群山環繞之勢,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林芝地區就靜臥在這三大山脈的懷抱之中。有人稱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稱為西藏的江南。 晚上,我們一大群人在林芝大街上閒逛,去了一些工藝品商店,一位叔叔買了兩個牛頭骨藝術品,導遊叔叔請我們幾個吃了一頓羊雜湯火鍋,很香,尤其是羊雜湯很好喝,喝了身上暖暖的。 從林芝回拉薩的路上,我們在一家藏民的樓前停下休息。藏民家的女主人很好客,請我們到她家的樓上參觀。藏民的樓房修建在公路邊,大約有五開間長的兩層樓,樓後邊有一個挺大的院子,院子裡有馬圈,堆放着柴火。樓前栽種着大理花和月季花。臥室的床是那種大通鋪,依牆一字排開,床上的陳設花紅柳綠 顏色及其鮮艷,很有藏族特色。牆上最醒目的地方掛着毛主席像。藏民的普通話說的不是很好,但我們藉助手勢和表情交流的很好。 從林芝快到拉薩的路上,我們去了一個藏醫學院,有一個自稱是藏族名醫的胖伯伯給我們介紹了藏醫,其中講了天葬的風俗,我印象很深,他說:“天葬前,先把人的頭蓋骨切開,把腦子挖出來切成小塊,裹上酥油和一種粉,再把眼睛取出來,從頭到腳從中間把皮刨開,取出內臟切成小塊,也裹上酥油和一種粉,最後一片片切下肌肉,剁碎骨頭也用酥油和一種粉包裹上,然後就找招呼禿鷲來吃。這一天葬的過程要持續十幾個小時,最好的結果是被禿鷲吃的一點都不剩,這表示死者生前從未做過壞事。”聽了後我在想,不論這裡面的宗教成分,這一人為過程就是對食物鏈的增加,對物質能量循環的促進,且不占用人間的任何東西。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江清的秘書回憶江清 | |
2009: | 京夫子: 中南海恩仇錄 - 第39,40,41,42 | |
2008: | 9.13事件後周恩來失聲痛哭的背後 | |
2008: | 打倒江青後鄧小平在全國播送的快板書 | |
2007: | 李淑嫻方勵之:回憶方哲二三事 | |
2007: | 南方的祠堂(一)---- 血戰瓜步(2) | |
2006: | 中國幾個北方民族的起源 | |
2006: | ZT:中國北方各族千百年來和歐洲民族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