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的建立和終結 |
送交者: 楓苑夢客 2010年11月29日08:54:4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最近翻譯一部蒙古史著作,為找參考資料,翻出了幾年前搞過的一本關於蒙古帝國的通俗讀物。選幾段與同好分享。西方和中東學者對蒙古人征服的研究早已經轉向正面客觀的描述,中國學者對蒙古元朝的研究似乎也應該把心態放平。
************************************************************************** 一個人口稀少的游牧民族能夠擊敗歐亞大陸上眾多的強權,不僅因為他們有着高超的軍事技能,更因為他們懂得如何組織征服地民眾,保證對高度發達地區的控制。他們把征服地的老百姓和精英集合起來,任用能人管理,建立和平秩序。他們有關正義的標準是公認的。他們容納各種宗教,極大地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
建在近東商道上的客棧廢墟。 成吉思汗組織了多少蒙古人去征服世界呢?起初可能只有區區幾十萬人。後來,統一的蒙古部和乃蠻部、塔塔爾部、汪古部等合在一起,總人口也不會超過一百五十萬。他們的軍隊力量有多強大呢?這個問題常常被忽視。到成吉思汗死時,其總兵力為十二萬九千人,不包括在中國作戰的幾萬人。這說明其人口的十分之一都被編入了軍隊,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曾這樣做過,更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保持如此長的時間。這些主力部隊中還應包括在征服戰爭中通過各種形式徵召的士兵。這些人的數目無法仔細統計,但是應該有幾十萬甚至百萬人之巨。據說成吉思汗從自己部落出身的十個士兵中提拔三個人。他可能最初以為這些徵召的士兵只是當逃兵的料,可是事實證明這些人卻非常忠實,很少例外。 所有史學家都對蒙古人的吃苦耐勞精神所震撼。他們可以忍受各種各樣的氣候,可以吃任何食物。上圖是一幅秀珍畫,描寫蒙古人正從泥漿中擠水喝。文字記載也很生動。約翰·普蘭諾·加賓尼(John of Plano Carpini)寫道:“只要能放進口中的東西都是他們的食物。”馬可波羅說:“如果必要,他們可以騎在馬背上十天,不吃任何烹煮過的肉類,也不生火….。他們經常不喝酒或者水,只以馬血維持生命。”而魯布魯克則告訴路易九世,說:“假如您的農夫…能以韃靼人[國王所吃]的食物為滿足,他們就能夠征服整個世界。” 把犯人鎖上木枷關進柵欄是刑罰的一部分。上圖是十六世紀的繪畫。成吉思汗年輕時曾落入敵人手中,被迫戴上把脖子和前臂鎖在一起的沉重的木枷。蒙古人喜歡用俘虜作助手、苦力、戰爭時的人肉盾牌等。 蒙古人堅韌的性格彌補了其他很多方面的不足。他們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人。他們天生體力充沛,士氣高昂。他們生活在嚴酷的氣候條件下和艱險的生活環境中,他們是殘酷的自然選擇的倖存者。他們能夠忍受飢餓和疲乏,也能酗酒無度,縱慾無度。他們能夠盲目服從。加賓尼說,他們遵守紀律,服從命令,從不認輸。他們為所敬仰的領袖而戰,他們也知道怎樣保護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他們為戰鬥的快樂而戰,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榮譽而戰,為了能為世界帶來和平的君主而戰。他們在進軍征途上鑄就了一個民族,女人與男人並肩作戰。 剛開始時蒙古人非常弱小,在西方人看來,他們簡直就象乞丐。他們通過掠奪變得富有,但是他們分享戰利品,沒有人離開戰場自己只顧搶劫。事實上,利益並不能使他們感興趣。他們仍然過着簡樸的生活。在征服世界之後,他們唯一的願望是回到他們的帳篷和畜群中。蒙古最偉大的將軍之一,速不台,曾任十幾個省的總督,最後在童年時所住的帳篷中度過了生命最後的時光。
土綿、弓箭、和馬 蒙古軍隊組織以十人、百人、千人、萬人為單位,這種習慣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蒙古人認為,部落內部的團結很重要,集體的靈魂比個體靈魂更有力量,成吉思汗把這種思想貫徹到他的軍隊中。一個單位中一個士兵失敗了,所有人都要受到懲罰。 他們擁有無可比擬的武器裝備,彎弓和戰馬,並能很快學會運用不熟悉的武器,如胸甲和攻城機械。從1217年開始,成吉思汗組建了一支漢人炮兵營用以攻城。蒙古人的弓箭,輕的用以近戰,重的用以遠射,是最有效的武器。(但是,蒙古人沒有弩,這也是為什麼在蒙古軍隊中有一支弗蘭克射弩手。) 蒙古草原上的馬體型很小,但是卻很健壯,生命力很強,能吃苦耐勞,行動迅速,能在最貧瘠的草原上找到食物。這種馬能夠從厚厚積雪下面刨出草來,能像山羊那樣跨越岩石,在吃飽喝足並得到充分休息的情況下,能夠一天跑出六十英里(一百公里)。這也是為什麼蒙古人喜歡冬季作戰的原因,因為他們的戰馬經過一個夏天已經養肥了。每一個參加戰鬥的軍人至少有三匹戰馬,以便總是有一匹好馬供騎乘。有人認為,參加作戰的蒙古人的戰馬數目可能更多,甚至達到十五匹至十八匹之多。蒙古人一生都離不開馬,從小就騎馬。吃住行都和馬在一起。 這幅十八世紀遊記的版畫插圖描寫了帳篷的結構(組合格子,弓架結構,毛氈,頂部的球形罩子)和內部組織。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位於帳篷中間的爐灶和立在地上的偶像(Ongons 安公),這是一種用毛氈做成的偶像。 對蒙古人來說,馬是必不可少的,他們的生活全靠它了。蒙古人最喜歡喝的飲料,忽迷思,就是馬奶發酵後做成的飲料,含有5%的酒精。春天他們剪下馬鬃做成繩子。有時他們會用嘴對着馬的血管吸吮。蒙古人對馬關懷備至,馬的護理工作非常詳盡。馬兩歲的時候就對它進行訓練,三歲的時候給他去勢,只留下配種的公馬。他們把馬鬃和馬尾紮起來,或編成辮子。他們經常給馬釘掌,並用燒紅的烙鐵給馬打上烙印,即 tamga , 既表明馬的所有權歸屬,也是一種宗教符號。偷馬是一種最嚴重的罪行,將遭受嚴厲懲罰。馬為蒙古人服務,蒙古人也愛馬。因此蒙古人往往以馬陪葬,二者並不矛盾。 完美的戰術 蒙古人作戰並非像人們通常想象的那樣僅僅是一場混亂的游牧人的風暴,也不是一種迅速展開的行動。實際上每一場作戰都是經過小心謹慎周密謀劃的。先要派出偵察兵探路,要在一些地點建立軍需補給站,還要控制水源。蒙古將領們都是高超嫻熟的軍事戰略家,甚至是軍事天才,如果必要,他們能夠隨機應變,但他們更喜歡按照既定方針辦。在一般情況下,他們不隨便暴露自己的位置,而是從遠處觀察戰事的進展。這樣做也不會冒生命的危險,當然並不是因為他們怕死,而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死亡會造成恐慌。他們會努力避免大戰,而喜歡進行一些使敵人精疲力盡士氣喪失的騷擾戰。當他們遇到無法戰勝的強敵時,便會佯裝敗退,引誘敵人來追,這樣敵人的陣形就會被打亂。這樣他們就可以選擇一個有利地形,把敵人引入包圍圈,然後蒙古武士們突然掉頭,出其不意地沖向敵陣。騎兵弓箭手此時會突然轉身射箭。如果他們要撤出戰鬥,他們會首先占據周圍的高地,只把最弱的力量,比如外國僱傭軍,留在戰場中心,這些人肉盾牌將負責消耗敵人的第一波攻擊,而側翼的精銳之師完成對敵軍的大規模包圍。 只要能迷惑敵軍,什麼謀略都可以使用。他們支搭假帳篷,燃起營火,其實什麼都沒有。他們把軍裝穿在稻草人身上,用犯人充當人肉盾牌。當他們衝鋒時,大呼“烏拉”,英語詞 “hurrah” 很可能就是由此起源的。這種宣傳的效果是令人震驚的。即使不在前線,蒙古人弄出的巨大噪音也是極為恐怖的。中世紀歷史學家描寫了這種叫喊,認為在城市還沒有攻陷,屠殺還沒有進行的時候,這種叫喊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使敵人喪膽。製造這種毀滅並不單單為了散布恐怖氣氛,而且是要讓那些膽敢抵抗者明白,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什麼樣的結局。 在和定居文明接觸以後,蒙古人很快從他們那裡學會了新技術,尤其是軍事技術。這些技術對攻城占時必不可少的,否則他們便不得不採取誘騙或者飢餓手段攻陷城池。在巴格達的底格里斯河上。蒙古人學會了用船架橋,穿越大河。
帝國的管理 在戰爭中效力於蒙古的人才在和平時期仍然繼續為他們服務,但是他們必須招募其他的人才。正如窩闊台所說的,“帝國是在馬上締造的,但卻不能在馬上治理。”蒙古人發布的法令越來越多,1225年剌失德奧丁就看到了許多法令,但是蒙古人明白,他們沒有足夠的管理經驗。他們招募外國人幫助管理,並留下監臨官達魯花赤監督他們。 維吾爾人和契丹人最早成為蒙古帝國的官僚,此後,伊朗人、漢人、以及敘利亞人紛紛加入管理階層。1220年春天成吉思汗就已經恢復了粟特文的地位,設立官府,用波斯文和維吾爾文記載檔案,舉行人口普查,徵稅,招募士兵和工人等。加入了蒙古人陣營的本地人有時候會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因為他們效力於征服者,與占領者合作,但是他們這樣做保全了他們的國家。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齊婕雯: 文革具有的正面性是對中華文化 | |
2009: | 江青紀念館留言: | |
2008: | 歷史輪迴中短板定律和金頂定律的較量( | |
2008: | 毛遠新沉浮錄:雙手沾滿張志新烈士的鮮 | |
2007: | 為什麼“新中共”騙不了牛拜耳獎-兼談 | |
2007: | ZT: 我的《色戒》觀後感 | |
2006: | ZT:開放、平等的漢代男女關係 | |
2006: | 毛澤東批“三線地區”內幕曝光 第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