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大帝 無論是讀古典小說,還是看歷史類電視劇,我們都能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臣工和百姓們總是把至高無上的皇帝稱作“萬歲”或者“萬歲爺”。這種近乎荒謬的稱謂,在清代顯得尤為突出。臣工們在向皇帝匯報工作的時候,首先要恭恭敬敬喊過“啟稟萬歲”或“啟奏萬歲”之後再說事兒,而且在每次朝會前,更要規規矩矩的齊唰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否則將視為“大不敬”,輕則流放,重則砍頭。 即便臣工們喊“萬歲”時的表情再嚴肅、內心再崇敬、聲音再洪亮、步調再一致,也阻擋不了歲月對“康熙爺”的風化,更抵擋不住死神對“乾隆爺”的邀請。這兩位在歷史上名號響噹噹的“萬歲爺”,一個在為時間最久,一個壽命最長,雖然創造了兩項不菲的歷史記錄,但鮮有史料能證明他們曾刻意追求過長生不老。倒是那些熱衷於造就自己“金身不壞之身”的前朝皇帝們所做得那些荒誕離奇的事,卻讓後人貽笑大方。 嘉靖皇帝為追求長生不老,除了派人到處搜羅方士、秘方外,還身體力行地整日躲在深宮裡潛心修道、燒汞煉丹,結果活了不到60歲就向閻王爺報了到;成吉思汗誠心求道,即使把丘處機不遠萬里地從山東請到烏茲別克斯坦,也沒有得到他夢寐以求的“長生之藥”,最終只活了65歲;武則天把“長壽”、“延載”、“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的年號改得天花亂墜,也沒有感動老天,最終活了81歲;秦始皇不惜大量財力物力、童男童女,最後換來的竟是一籃子酸甜可口的“獼猴桃”,他更慘,只活了49歲。 秦始皇在追求“不死藥”的事業上敗得很狼狽,人、財、藥一個也沒得到,最後連命也搭上了。後來的皇帝們顯然是從中領悟到一些什麼:既然不能長生不老,總可以活得長久一些吧。活多久呢?活它一萬歲!這種奢望,這個先河,還是由大名鼎鼎的漢武帝首開的。據《漢書·武帝紀》記載,元封元年春正月,武帝行幸緱氏。詔曰:“朕用事華山,至於中嶽……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登禮罔不答。”十五年後,也就是太始三年,漢武帝又聲稱“幸琅邪,禮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稱萬歲。” 為了能夠長久地穩坐江山、享盡富貴,漢武帝竟然空穴來風,無中生有,向世人編造了山神和群山向他高呼萬歲這樣一個荒誕不經的神話。明明是破綻百出、純屬虛構,但在“君權神授”的封建王朝,皇帝就這麼煞有其事、有板板眼地說了,史官也鄭重其事、一五一十地記了,誰有膽量硬生生地跳出來說個“不”字?!從此以後,那些知趣的大臣們便異口同聲地把漢武帝喊作“萬歲”。讓臣工們喊自己“萬歲”,無非是漢武帝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一種聽覺上的快感。這種掩耳盜鈴式的霎那間的得意,是經不住歲月敲打的。 等年過六旬的漢武帝發現自己的皺紋多了,鬚髮白了,腰背彎了,自己確實老了的時候,才切身感受到“萬歲”已經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於是,漢武帝重蹈秦始皇的覆轍,一味地聽信於江湖術士李少君,吞食丹砂“則益壽”,泰山封禪“則不死”,甚至到蓬萊會見仙人。漢武帝這種“一顆恆心,兩手準備”的做法,不但沒有讓他的“夢想照進現實”,反而加速了他的衰老。在丹藥的摧殘下,在數年的顛簸下,在“萬歲”聲經久不息的高呼中,漢武帝還是撒手人寰,最終也只活了74歲,離着他活一萬歲的夢想還差9926歲。不過,“萬歲”成為皇帝的代稱卻隨着歷史的慣性延續了下來,從西漢到明清,一直到溥儀、袁世凱。 話又說回來,“萬歲”究竟什麼意思?西周、春秋時期的史料中,曾出現過“萬年無疆”一詞,如《詩經·豳風·七月》中有“臍彼公堂,稱彼篁觥,萬壽無疆”之句,是描寫人們經過一年辛勤勞作後,舉杯歡慶時所常用的頌詞和祝福語。反映戰國時期的《戰國策·齊策》記載了孟嘗君派遣食客馮援前往封邑薛收取債息時,看到有些貧民實在無力還息,便自作主張“因燒其券,民稱萬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了藺相如奉和氏璧人秦時,“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可見先秦時期的“萬歲”,本意是一種歡慶、歡呼用語或者祝賀之辭。 把象徵美好意義的,屬於廣大人民群眾的一個詞彙,強加在自己的頭上,漢武帝的這種壟斷的行徑豈止是自私、無賴,簡直就是強權、霸道。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萬歲”一詞一旦成為皇帝的專用稱呼後,在其它場合是不能隨便說的。不知道那些在高興時被剝奪了隨心所欲高喊“萬歲”的人們,是多麼的鬱悶,多麼的壓抑,更不知道這兩千年他們是怎麼過來的。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把屬於人民的“萬歲”變成皇帝一個人的“萬歲”,人們會真心擁戴你、祝福你嗎?漢武帝顯然忘記了“與民同樂”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