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和共軍,誰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看看下面這些基本事實:
從“七七”事變到武漢失守,歷時1年4個月,國民黨軍共斃傷俘日軍25萬多人,牽制日軍70萬人以上,同時付出了重大犧牲,其正規軍損失達1,044,268人。
1938年11月至1940年,中國抗戰由戰略防禦向戰略相持階段過渡。國民黨軍隊對日軍的進攻進行了堅決的抵抗,共斃俘日軍263,251人,自己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傷亡。
1943年11月至1945年3月,國軍與美軍共同對日作戰,打通了中印和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發動了滇西緬北大反攻,斃傷日軍4.8萬餘人。
整個八年抗戰,國民黨軍隊在對日作戰的正面戰場上,先後進行了大規模戰役22次(其中包括著名的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等),重要戰鬥3117次,小戰鬥38931次,斃傷日軍85.9萬餘人,自己付出 3,220,419人的重大傷亡。僅上海淞滬會戰,國民黨軍隊就動用了70個師,打了三個月,死傷了50萬人。
特別令人感動的是,國民黨軍隊的廣大官兵在前線與日寇奮勇作戰,不怕流血犧牲,表現了強烈的保國衛土的愛國主義精神,湧現出了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郝夢 齡、戴安瀾等為國捐軀的高級將領。據統計,自1929至1933年從中央軍校畢業的大約二萬五千名軍官中,就有一萬名犧牲在戰爭全面爆發的前四個月。八年抗戰當中,國軍陣亡的將官有兩百多人,其中包括八個上將,四十五個中將。而共軍只陣亡了兩個少將。
抗日戰爭中,抗擊日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力量都是國民黨軍隊。正是由於國軍的英勇抗日,才重挫了日軍的氣焰,粉碎了日寇妄想在短期內亡我中華的狼子野心。
那麼,共產黨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和作用又如何呢?
1936年,毛澤東帶領潰逃的紅軍在長征中幾乎面臨滅頂之災。日寇的大舉入侵幫了毛的大忙,他利用當時全國軍民一致要求抗日救國的的迫切心情,大造輿論,轉移矛盾,在斯大林的指示下,抓住“西安事變”的契機,與蔣達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然而,從抗戰開始,毛澤東就沒安好心眼,打着自己的小算盤,他不是把抗日戰爭看作是中國抗擊日本,而是看成“蔣、日、共三國逐鹿”,把抗日戰爭看成是借日軍的力量打垮蔣介石的大好機會。毛澤東1937年8月在陝北洛川會議上,對黨軍高級幹部的講話中指示全黨全軍要避開與日本的正面衝突,繞到日軍後方去打游擊,藉以不斷擴充八路軍和共軍的地盤,“在日軍大大殺傷國軍之後,我們才能坐收抗日成果,去奪取最後勝利。”這就是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和它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制定的總方針政策。為此,毛堅持八路軍不參加正面戰場的戰鬥,只在側面打游擊戰。其實毛連側面襲擊也不想做,毛不斷給指揮官們發電報說,“要以創造根據地為主,而不是以集中打仗為主”。他命令指揮官們等日本軍隊擊潰國民黨軍繼續往前推進時,在日軍後方占領土地,擴充實力。日軍無法守衛他們攻取的地域,只能控製鐵道線和大中城 市,小城鎮和廣大鄉村就任由八路軍奪取占領了。毛還命令部隊大力收編偽軍,及時擴大共軍人馬。不僅如此,抗日戰爭中,共軍還不斷製造摩擦,掣肘國軍,並與日寇暗通款曲,互相勾搭。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打過的著名戰役只有兩個。一個是平型關伏擊戰。這是場小仗,日軍參戰的是一支運輸隊,傷亡不到二百人。平型關伏擊戰歷來被中共吹上了天,在黨史和教科書中大書特書。其實毛是反對打這一仗的,認為打是“幫了蔣介石的忙”。林彪1941年在蘇聯治療槍傷時向共產國際報告說:“在日本軍隊跟國民黨軍隊開戰時,我不止一次請求中央同意出擊日軍。但沒有接到任何答覆,我只好自作主張打了平型關那一仗”。另一個是彭德懷違背毛澤東指示發動的“百團大戰”,那主要是破壞日寇的鐵道運輸系統和一些經濟設施,而不是對日軍正面作戰。彭德懷的這一抗日行動後來竟成為被毛澤東整肅的罪狀之一。
凡不帶政治偏見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國軍是抗擊日寇的中流砥柱。可是中共歷來反覆向人民灌輸的卻是相反的論斷:共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國軍卻是“消極抗日,積極反共”。顛倒黑白,莫此為甚!天理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