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佛家人物參考資料 - 釋迦牟尼佛
送交者: afk 2011年03月01日17:39:0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明慧網) 

一 悉達太子現生王宮
古印度的境內,有許多的國家。在中印度東北方恆河流域旁,有個國家,叫做迦毗羅衛國。離現在二千五百年的時候,迦毗羅衛國的國王,名叫淨飯王,十分仁賢;王后摩耶夫人,也很善良忠厚。所以上下相承,國富民樂。摩耶夫人在四十五歲那一年,有了身孕。依印度的風俗,女人懷了胎,都要回到娘家去躲着。摩耶夫人是拘利國的公主。當我國周朝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那一天,夫人從迦毗羅衛國動身,將要回到拘利國母家去。路上經過一個花園叫做藍毗尼園。那時光只是溫和的天氣,在這綠卉如茵、百花爭妍、行樹聳翠、蓮蕖送香、芬芳燦爛的園林中,充滿着吉祥喜慶的氣象。摩耶夫人在園中遊歷一周,休息在一棵無憂樹的綠蔭下;看見枝葉茂盛,柔軟低垂,華果鮮麗,芬芳可愛。夫人即舉起右手攀摘花果,這時候太子就從右脅骨下、漸漸下生。當太子生下來的時候,身上放出光明,地下湧出蓮花,天空中發出幽雅的音樂,散下五彩的奇花,因為太子福報非常的大,一生下來就能說話,自己走了七步,目光注射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高聲唱道:“天上天下,惟我獨尊。”太子的身體生的黃金也似的顏色,渾身有三十二種好相,所以父王替他取名叫悉達多;就是說他生時有很多奇異祥瑞的意思。太字誕生剛滿七天,摩耶夫人就死去了。夫人死後,便投生在忉利天上。忉利天是‘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層天,是地居、依須彌住、修十善業者得生。於是淨飯王就命夫人的妹妹摩訶波蘇波提撫養太子,愛護如同自己的兒子一樣。

有一天,王宮中來了一位占相的阿私陀仙人,替太子看相,說太子如果在家,當作聖王,統領天下,如果出家修道,定能成‘佛’具足一切神通智慧,渡化三界無量眾生。迦毗羅衛國自從太子誕生以後,國境安寧,五穀豐熟,百姓都安居樂業。如此過了幾年,太子的年齡漸漸長大,到七歲的時候開始讀書;但太子天性聰慧,用不着先生的教授,自然天文地理、一切學說,全都懂得。十歲學武藝、膂力過人,沒有人能抵敵他。有一天和幾個堂弟比武,一隻大象倒塞在城門口,大家不能使它出去。太子以手捉象,丟向城外,眾人無不驚服。十二歲的時候,他在郊外,看農夫耕田,鋤犁掘起了一堆蟲,就有一群飛鳥搶來啄食,他就感觸到眾生的可憐,大家互相吞食着。因此便想救濟這個世界上的人,發生修道的念頭。

父王見太子這樣聰明,而他性情卻喜歡清靜,回憶到從前阿私陀仙人看相的話,恐怕他要離俗出家,就為太子納妃,在十七歲時,太子和印度第一美人耶輸陀羅結婚,後生下兒子、名叫羅哞羅,淨飯王特地替悉達太子造了個大花園,裡面還築成春、夏、秋、三時的宮殿,十分壯麗宏偉,挑選了幾百個美麗的宮娥彩女,日夜歌舞管弦,以博太子的快樂。可是太子總覺人生在世,到頭終是一場夢境。熱鬧濃艷之場,轉眼倍生淒涼,所以依舊悶悶不樂,總想求個究竟徹底的了解,對宇宙人生的真相,認個明白才是。

二 出遊四門悲願離俗
太子久居深宮,很想出去到郊外游賞大自然的風景,父王當即吩咐文武大臣,預備七寶輪車,百官導從,前呼後擁地保護着,走出王城的東門。沿途的國民聽得太子出遊,齊來觀瞻;太子在人群中,看見一個老年人,發白面皺,曲着背,扶着杖,衰老得路都走不動。太子見了,就問隨從的官員,這是什麼人?官員們告訴他是老人。太子心裡便想:光陰像流水般的過去;人生自呱呱墜地後,不知不覺的一年一年地虛度,龍鍾衰老,轉眼就到。我現在雖是享受着富貴榮華,但這個身體也免不了要衰老,到那時耳聾眼花,精衰力竭、余命無幾,行歸於盡。想到這裡,心生憂苦,便下令返駕回宮。國王聽說太子出東門不樂而回,隔幾天勸他再出去往南門遊玩。在出城的時候又看見一個病人,面黃骨瘦,形容枯槁、氣喘呻吟、倒在路旁。太子對跟隨的人嘆道:“這個身體,真是苦惱的根本。人生害病的時候,最是痛苦;人生在世,實在同那波浪中的月影一般,沒有一刻安寧的辰光。"太子憐愍病人,心自憂怖。不願再往園林遊玩,便吩咐驅車回宮了。父王得着這個消息,恐他出家,即命婆羅門的兒子優陀夷,作太子的朋友,勸慰太子,還增加了許多樂器,要使太子安定快樂。這優陀夷是一個聰明的人,有着微妙的辯才;但總不能轉變太子出世的心念。後來太子又想出遊,王想東南二門,遇見都不吉祥;今番令出西門,由優陀夷伴駕。誰知才出西門,就碰到一個死人,直挺挺的僵臥着,污血流溢,臭穢難聞。太子就問優陀夷,優陀夷不敢回答;太子促問再三。方對他說:“這是死屍,人身貪戀五欲,不知無常到來,刻不相留,如此死苦,人所難堪。"太子素性恬靜,聽了這話,不覺惶恐萬分;向優陀夷說:“咳!一個人在世時,貪名、貪利、貪女色、貪吃着;不料一死之後,就是這個樣子。生前所有的東西,一些也帶不去,連恩愛的父母、兄弟、夫妻、兒女,都永遠地拋別了。連那身體,還要膿血潰爛,蟲蛆攢食之後,只剩得白骨一堆。人們貪染愛欲,所以沉淪苦海,殊不知有會必有離,有生必有死,世間哪有不死之人。我雖貴為太子,也難免要死;那麼就該急求所以脫離老、病、死、苦的方法才好。"太子越想越苦悶,便停止出遊,還歸王宮。那些隨從的人,此次奉了國王的意旨,不敢半路里回去;就催起轎夫,把太子抬到花園裡來。一群宮娥彩女,個個打扮得如花似玉,見太子回來,都跑過去,圍着太子,各現出獻媚的嬌態,想博得太子的寵愛,可是任她們纏的怎樣起勁,太子總不理睬,並從容的向她們談老病死的苦處。過了幾時,太子又想往北門出遊。父王聞知,令裝飾道路,布置勝景。文武官員陪着太子乘馬出城,一路上山清水秀,花木茂盛,覺得心曠體舒十分爽快。走了一回,看見一個人,圓頂緇袍,十分威儀,一手托缽,一手執錫杖,徐徐走來。太子見了,肅然起敬,就連忙跳下馬來,恭恭敬敬地問他道:“你是什麼人?"那人回答說:“我是比丘,就是和尚。因為怕老、病、死,所以出家修行。曉得一切的世間法,都不真實,都是無常。我以‘真如’道,破生死的根本;勤修戒、定、慧,降伏貪、嗔、痴;不貪染着色、聲、香、味、觸、法,脫離老、病、死的諸般苦惱。安住清靜的所在,修習解脫的法門,到於彼岸,叫做比丘。"說完了,便騰空而去。太子聽了這番開示,非常歡喜,便自言自語道:“善哉!善哉!人天之中,此為究竟法門,我當修學。"回到宮中稟白父王,要求出家。國王一聽得太子忽然提出要出家的話,心裡非常難過;把太子摟在懷裡,用各種好話來勸慰他,叫他快把這個念頭打消,將後繼承王位,來做這個大好江山的主人。

三 夜半逾城入山修學
太子年十九歲,因耶輸妃已有孕,足以告慰父王了,就要求父王決意出家。父王涕泣不許。太子奏道:“要我不出家也可以,只要父王保險我四件事:一、不衰老,二、不生病,三、不死亡,四、不別離,我就絕不出家。"那人世間所絕對不能避免的缺憾,叫淨飯王哪裡能夠保證和允許呢?憂慮之下,只好嚴密地看守着太子,外面派五百力士嚴守四城門,宮門都下了重鎖,裡面吩咐妃子宮女晝夜分班地陪伴着太子,歌舞娛樂,不離其身。可是哪裡能夠阻止太子出家的志願,但等時機一到,就要策划進行。二月八日的中夜,月色明朗,太子起身,見許多宮女都熟睡得如木人,口涎鼻涕,污穢不堪;徹觀人身這個皮囊,裡面滿盛著糞尿濃血。太子心生厭惡,竊怪世人卻於這個“不淨聚"妄貪淫慾!太子喚起馬夫名叫車匿,把駿馬健陟駕起來。車匿高聲泣諫,要想驚醒宮人,無奈宮人都鼾睡不醒。車匿只得把健陟牽了過來。太子跨上駿馬,大聲喝到:“我學諸佛出家之法。"就由天神擁護着,跨越北門出城。太子誓道:“我若不了生死,終不還宮;我若不成佛道,終不還見父王。"說誓完了,諸天讚嘆!太子出城東行,到天明時候,走到阿拔彌河的深林,就是跋伽仙人苦行的所在。這裡山林郁茂,寂靜無嘩,太子心生歡喜,就停了下來,命車匿牽馬回宮。車匿跪哭着不肯獨自回去,連那白馬健陟也曲膝流淚號叫起來。太子勸他道:“我所要到的地方,已經到了,你且騎着馬回宮去。我將珍珠巾子和瓔珞帽兒,交你帶回宮去,替我拜上父王,請父王姨母妃子們不要為我愛戀悲痛。我如在宮,豈能不死,終究是要分離的;而一死之後,永不再見了。我今來學了脫生、老、病、死的法門,才能永不別離呢。你去替我勸慰父王,待我得道之後,就要回來救世的;那時再來和父王相見。"車匿泣奏道:“太子生長深宮,安享尊榮,今到山林,和可怕的荊棘蟲獸在一起,怎能受得住這個苦患險難呢?"太子說:“我在宮中,雖能免有形的荊棘,卻不能免那老、病、死、苦無形的荊棘;那無常遷流的世間,才是苦患險難的所在。我今要解除老、病、死、苦,而得永久真實的安樂!"說畢,脫去寶冠,拔其所佩的寶劍,手自削髮,發願道:“我今依諸佛之法,剃除鬚髮;願與一切眾生,斷除煩惱習障。"那時候來了一個獵人,身上穿着袈裟,手中拿着弓箭。太子問道:“你們打獵的人,為什麼穿著袈裟?"獵人道:“這是古佛的法服,我們穿了這個,野獸以為我們是慈悲不殺的人,就會親近過來,那麼就好捉住它了。"太子道:“我現在缺少一件袈裟,願將我一身錦繡的衣裳同你換這件袈裟。"那獵人聽了,很歡喜的忙着脫下袈裟,和太子交換了。太子換了那寂靜的法服,完成僧相。車匿知是不可挽回的了,只得痛哭而回。

四 外道折服欽差訪尋

太子既遣車匿還宮,獨自信步入林,尋訪解除生老病死之法,走着走着看到一些苦行者,他們以樹皮樹葉草等為衣,不吃人間煙火食,只吃草木的花果;以拜水拜火拜日月拜天為事,或有一天吃一餐,二天三天吃一餐的自餓者,或者睡在荊棘塵土之上,或者睡在水火之旁,都是那些無益處無意識的盲修瞎煉。太子知道這決不是覺悟真正解脫之道。於是太子就繼續北行。再說王宮裡:次日宮人醒來,不見了太子,又不見了馬夫車匿和駿馬健陟,知道太子已經逾城出家了。於是闔宮鬧得一片號泣啼哭聲,尤其是淨飯王和波蘇波提姨母、耶輸妃子,悲痛的暈厥過去。等到車匿牽馬回來,大家都來責罵他,車匿把大聲泣諫而宮人不醒,和一路上沒奈何的情形,太子勸慰各人的話,訴說了一遍,把太子脫下的珍寶,交奉大王和姨母妃子。諸人知道太子的志願,非人力所能挽回,也就不和車匿為難了。淨飯王一面吩咐耶輸陀羅妃子,好好地保重身體,護養胎兒,別太悲苦了,而影響胎兒的生長。一方面為了愛子情切,卻要親自出去尋訪太子。王師大臣聽見了,急忙同來勸諫大王,願代大王去尋回太子來。淨飯王也就答應了,即敕王師和大臣火速去找尋太子回來。這兩位欽差奉了國王的諭旨,就帶領人眾,馬不停鞭的追尋到跋伽仙人苦行林中;進得林來,見過仙人,便問太子的下落。那道長說:“太子因為不滿意我們所修之道,北行去尋訪阿羅邏仙人去了。"大臣們聽了即告辭出林,不辭勞苦,飛奔北行。剛到半路,遇見了太子,在一棵大樹下面靜悄悄地端身趺坐着。兩欽差屏退了左右,恭敬地走了過來,向太子行過禮,告坐一面,問候既畢,就把宮中情形,告訴太子,勸太子回宮。太子決然不回,向他們講了人間的生、老、病、死之苦,不找到解脫之道決不回宮。大臣道:“太子的話,確也不錯,然而修道也不必定要在山林。回宮以後,也可修道。"太子道:“我所著手工夫,應該在山林中修。請你們回告父王,我若不修成道,決不回來!"說着,便告辭起座,飄然北行了。兩位欽差無法挽回,惆悵地回去向大王覆命。

五 沙王讓國諸仙投誠
太子渡過恆河,路過摩竭提國的京城王舍城,那國人民聽說迦毗羅衛國太子出家到此,萬人空巷地竟來觀瞻。喧譁之聲,聞達王宮。那國國王叫頻婆裟羅王,聽得這回事,便差人打聽太子的所在,差人回報住在城外的般荼婆山,瓶沙王就歡喜地帶領臣民,嚴備車駕,向靈鷲山而來。卻說那靈鷲山是個很大的山,四面有四個小山圍繞着:山上花木茂盛,泉水清冽,太子端坐在大樹之下、磐石之上。瓶沙王遙見太子相好威儀,不覺肅然起敬,就屏退侍衛,和太子相見。寒暄既畢,王說:“我聽說有人替太子看相,當作統領四天下的聖王;今日見了太子的威容德器,果然名不虛傳。太子為何棄了尊位,而苦惱的自放於山野荊棘之中?我願意讓一半的國土給太子分治,或者全部讓予,臣事太子也在所不惜;或者讓軍隊給太子自伐別國,都可紹踐尊位的呀!”太子答謝道:“大王的好意,使我感謝不已;可是我王位尚且棄若敝屣,哪裡會要大王的半國和全國,更何況去征伐奪取別人的國土呢?人生的老病死苦,不是任何高位厚祿所能免除的。所以我為了解脫生死的苦本,並解脫一切人的生死苦本、放棄虛幻的享受,而求真實的解脫。希望大王以正法治國,使萬民安樂,那是我所感盼的。”說着就辭謝大王,要去尋訪阿羅邏仙。瓶沙王合掌流淚道:“太子志向遠大、悲願懇切,我也不敢相留,惟願早成道果,先來渡脫我。”於是默送着太子,到看不到影子,方才回宮。太子渡過尼連河後,再行數十里,遇見兩個梵志,各與徒弟們索居在溪邊。太子請問他們所修之道,他說:“我們是崇事梵天的(梵天是‘欲界’天上面‘色界’的第一層天,已離男女的情慾,未空身體的形相),以奉拜日月水火為修行的法子。”太子喟然道:“水不常滿,火不久熱;日出則移,月滿則虧。如何妄向遷流變滅的生死法中馳逐尋求呢!”就嘆息着走了。太子行到阿羅邏仙人處,仙人迎了進去,安慰太子道:“你來得很好!我已經知道你的經過情形。你能夠這樣的拋棄尊榮,及早覺悟,是非常難得的!現在可以安住這裡,精勤修道了。”太子聽了,非常歡喜,連忙請問了脫生老病死的法門。仙人教他說:“要斷生死的根本,先當出家,住在山林寂靜處,修戒、學定。”於是把“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及“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的四空定、修法和境界,詳細地告訴他;而以“非想非非想處”為究竟,以為入得這定,什麼境界都沒有了,將來上生不是永斷生死煩惱的究竟解脫,對他說:“剛才承指教的法門雖然高超,可是仍覺得不是最後自己要找的究竟解脫之法。”太子更問道:“仙人幾時出家修行?現在多少高壽了?”仙人答道:“我在十六歲時就出家修梵行(就是清靜之行),到現在經過一百零四年了。”太子心想:“他出家了這樣久,所得還只如此。”就要告辭而去。仙人見太子智慧明利、意志堅定,就誠懇地說:“願太子速成道果,先來渡我。”太子再訪迦藍仙人,他的境界也同阿羅邏相仿,便又辭去。太子別了兩仙人,去求究竟解脫的法門。

六 獨修苦行、牧女獻糜

太子別了兩仙人,來到尼連河邊的伽蘇山苦行林中,不再尋師訪道了。獨自在樹下盤膝趺坐,不厭風雨、不臥不起、淨心守戒,每天吃一麻一米。太子端身正念、刻苦修行、鴉鵲在他頭上做巢、蘆葦穿來盤住膝踝,依舊身心泰然,不加驅除;身形消瘦、有如枯木,光陰迅速,不覺過了六年。太子心裡想道:“這樣苦行也不是最後圓滿之法,不食東西,身體不行了,就無法修道,在世間修道,身體是很重要的。”於是走到尼連河邊,浣浣衣服;旁人要代他洗,太子不許;他要以身作則,使後世的出家人都習勤苦,不要別人代洗衣服。又入水澡浴身體,浴畢,坐在河側,那時有兩個牧牛的女子,一個叫難陀,一個叫波羅,在河邊牧牛。見了太子,心生敬仰,即擇肥壯的母牛,入河洗浴,榨取醇乳,蒸成乳糜,盛了滿碗,捧到太子面前,禮拜奉獻。太子就接受了她的供養,發願道:“願令食者得充足氣力,施者得富裕歡樂、康健無病、多壽多慧。”又說道:“我為成熟渡脫一切眾生,故受此食。”太子吃了,體力恢復。

七 菩提樹下降魔成道
太子週遊訪道,六年苦行,那時已經三十歲了。沐浴進食之後,體力恢復,倍增赫奕,獨自找尋成道的地方,行到一處,曠寂平坦、綠草如茵,中有一棵高大郁茂的菩提樹。太子心想這真是圓成道果的所在了,便安詳徐步地走向樹下,向人家討取了碧綠柔軟的吉祥細草,周匝地鋪成了座位。太子就端身正意地在樹下向東面結跏趺坐,並發誓道:“我如果不圓成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那時候,大地平曠,晴空清朗,白鶴青雀右旋飛繞,瑞靄祥光充滿虛空,顯露出萬類歡欣的景象。太子坐上座去,放光照耀天地,那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里,也因此暫息痛苦。那光芒上沖六欲天上的魔王宮殿,映照得魔宮黯淡無光。

那時魔王波旬不覺無名火高三千丈,立刻召集魔子、魔女、魔兵、魔將,要去傷害阻撓。魔王的長子名叫商主諫道:“兒觀悉達太子威神福德巍巍莫及,願父王收回成命,不然的話,誠恐後悔莫及呢。”魔王自恃着神通勢力,變化自在,不聽兒子的勸告,就發動了全部魔軍去惱害太子,那時候無央數猙獰可怕的魑魅魍魎、夜叉惡鬼、毒蟲惡獸,如蜂如蟻地湧向太子四周,密密層層地包圍起來,奇形醜態、惡聲怪響、喪人膽魄,可是太子巍然獨坐、寂然不動、一點兒也不恐懼驚動。太子入‘慈心三昧’,一切惡毒都不能傷害,魔兵徒勞無成,就都退散了。魔王愁太子成了道,地位比自己來得高,天上人間都捨棄了自己而去聽從他的教化。於是就派了三個最妖冶美麗的魔女去迷惑太子,那三個魔女就盛妝嚴飾起來,羅轂臨風、蘭麝馥郁,比人間傾國傾城的國色天香更要勝過萬倍,她那窈窕嫵媚的體形,千嬌百媚的姿態,令人一見銷魂。凌波微步地來到太子跟前,桃靨嫣然,殷勤獻媚。可是太子情慾已斷,連那是男是女是人是我的分別觀念也早沒有了。心如太虛空,更從何處惹起塵埃呢?反慈悲地訓誡她們道:“你們容貌雖然美麗,然而心不端正,就是你們的身體,外表雖漂亮,裡面卻是臭穢不堪,好像花瓶里滿盛着糞穢,不自知恥,還敢來誑惑人家嗎?”說畢,以太子的神力,使這三女自己透視到自己的身體裡面,只見得骷髏骨節、皮包筋纏、毛髮叢生、七孔和全身的毛孔,不淨流溢,汗垢痰涎、涕淚膩膜、膿血糞尿、濁穢充滿,那腸胃裡蒸腐了的宿食,更加臭惡不堪,還有那各色各樣細於秋毫的微生蟲,散播於全身各部,這樣腥臊臭穢的身體,自己看得要發嘔了。魔王見女色的誘惑又歸失敗,愈加大發雷霆,親自帶領最兇狠可怕的魔鬼來害太子。可是,任你昏天黑地地驚擾,終不能損害太子一毛。太子告訴他道:“你在前世不過是造了一個寺院,受了一天八關齋戒,施給一個辟支佛一缽飯,因這些功德,得做六欲天裡的魔王。我呢,是從三歷無央數劫以來(劫是很長的時分,一個世界自成至壞叫一大劫),積集無量福德智慧、圓滿六度萬行。那麼,你來攻我,何異以卵擊石!”太子身放淨光,魔眾跌仆的跌仆,驚散的驚散,投降的投降,波旬驚怖昏蹶逃回魔宮。

太子在菩提樹下趺坐四十八天,到這時是十二月七日的晚上,經歷過超人間的恐怖和艷麗的境界,降伏了魔怨;那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太子示現種種禪定境界,盡知過去未來十方世界的一切事情。在八日子時,明星出時,豁然大悟。

八 初轉法輪渡五比丘
釋迦世尊將成道時,以“宿命通”遍知十方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叫做三世)一切事情,照見自己和一切眾生過去一生生的生了死、死了生。釋迦牟尼佛成佛後,默坐了七天,心裡想阿羅邏和迦蘭兩個仙人,聰明利根,本可聽受我的正法,可惜都已死了。世尊就起座往鹿野苑而去。一路上受外道優波伽的讚嘆。又在阿蘇婆羅水邊入定七天。那鹿野苑中,自古是道人清修之地,林木郁茂、花果繁盛、鳥獸成群、飛鳴自在。現在,只有五人在那裡苦修,等佛走近了,他們都不知不覺地起來迎接禮拜,佛道:“我現在成了正覺的佛果,心如虛空,要知道,形在苦者、心則惱亂;身在樂者,情則貪着;這兩種都不是修道的正因。苦樂都捨棄了,行於中道,心則寂定,可以修‘八正道’,而超出生死的苦海。”五人聽了這番道理,就拜服非凡,頂禮懺悔了。佛就為他們說法。

九 耶捨出家豪族皈依

這時候,波羅柰國的鳩夷城裡有一個巨富人家的公子名叫耶舍,聰明英俊,富甲全國,服用的富麗珍貴,也可抗衡王宮。那天晚上,耶舍和許多歌舞的侍姬娛樂之後,滅燭就寢,夜半醒來,見日間粉面妖嬈的美姬,此時頭髮篷亂,眼眵口涎、骯髒可厭,睡得像死人一般。這也是耶舍善根成熟的緣故,對於世間的欲樂,都感覺討厭起來。於是就獨自披衣離床,信步外出,渡過恆河,來到鹿苑。遙見釋尊的巍巍德相,心裡就敬服非凡,忙到佛前,五體投地地禮拜過了,恭請如來慈悲救渡,佛就為其說法。耶舍聽了很歡喜,就要求世尊允其出家,世尊就允許了。

次日天明,耶舍的家裡,不見了公子,他的父親也是疼愛慣了的,憂惱着急當然不在話下,急忙親自出去追尋,尋到鹿苑,佛知道他乍見愛子出家,定要悲慟起來,初不令他父子相見。長者拜見過世尊,聽了世尊的說法,就開道眼,得須陀洹果。世尊才令他父子相見,那時長者見愛子出家,不但不悲痛,並且很歡喜的欣慰他兒子的出家證果,可以自渡渡人,連自己也因此幸得入道了。就在佛前秉受“三皈”、“五戒”。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的僧伽(也叫和尚或沙門),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幼年出家才受八戒的,男的叫沙彌,女的叫沙彌尼;在家受五戒的,男的叫優波塞(譯曰近事男,是親近供養奉事三寶的男信士的意),女的叫優波夷。那比丘、比丘尼、優波塞、優波夷,就叫佛法中的“四眾”弟子。而那位長者是釋迦佛法中第一個優波塞,最先得供養三寶的。這件事傳揚開來,耶舍有五十個好朋友,都是豪族的公子,聽說耶舍已經從佛出家了,大家認為以耶舍那樣的豪富自在,才藝過人,尚且離俗出家,我們又何戀戀於世俗呢?於是相率來到佛前,聽佛說法後,即得須陀洹果。大家請求隨佛出家,佛為剃度後,再說“四諦”法門,後來都成了阿羅漢。這時,就有五十六位阿羅漢隨佛修道。佛叫他們各自雲遊四方,教化眾生,宣傳佛教。而獨自往摩竭提國去廣行攝化去了。

十 降伏毒龍迦葉求渡
摩竭提國有三個外道的領袖,他們是三兄弟;優樓頻螺迦葉有五百個徒弟,那提迦葉、伽蘇迦葉各有二百五十個徒弟,極為國王大臣們所敬信,他們各自帶領弟子,過那事火奉斗的外道生活。那優樓頻螺迦葉年已一百二十歲,自以為得了阿羅漢道,他的兩弟和徒弟人民等,也都以為他是得道的阿羅漢,都奉他為最高的師資的。大雄勇猛的釋迦佛就要先來懾服他,然後可以廣化一切。

一天,佛到迦葉的住處,迦葉見佛威德端嚴,就欣然起迎,問道:“年少沙門,從何而來?”佛答:“我從波羅柰國來,要到王舍城去;天已晚了,請借一宿。”迦葉道:“你要借宿當然是可以的,不過我的房屋已被徒弟們住滿了,只有一間石室空着,裡面非常清潔,我們供奉火神的器具都藏在那裡,然而有一條凶暴的火龍住在裡面,可要傷害你的呀!”佛說:“你就借我住宿好了。”迦葉搖搖手說:“那凶暴的毒龍定要傷害你的,這不是好玩的事呀!”“那不要緊,你只管借我宿就是了。”佛這樣肯定的對他說。迦葉就領他到石室過夜,並說:“假使有不測的事,你可不能怪我的呀!”到了夜裡,世尊趺坐在石室中,那毒龍吐煙吐火地過來,世尊即入“火光三昧”,龍火不能傷害。毒龍愈加憤怒,火焰沖天,焚燒石室。徒弟們見此大火,都來告訴迦葉,迦葉驚起,即吩咐弟子,潑水去救,可怪那火愈燒愈旺,大家以為那青年和尚葬身火窟了,不覺悲嘆!誰知佛以神通降伏毒龍,化除它的嗔毒心,再授它三皈依,把它縮成很小的一條,放在佛的缽里。次日黎明,迦葉想去找他化為灰燼的屍骨,忽見世尊依然無恙地危坐在那裡,佛舉起缽來給他看,對他說道:“我內心清靜,終不為它外毒所害。”迦葉師徒驚嘆不已!迦葉對徒弟說:“年少沙門雖有神通;但終不及我們的道來得真正!”他還是這樣得倔強着。

佛說:“現在,我想住在這裡,行嗎?”迦葉答應了。第二天夜裡,佛坐在一株樹下,四大天王下來拜佛聽法,有光明好像日月一般,迦葉夜裡起來,看見光明在佛的身邊,對他的弟子道:“這個青年和尚大概也是拜火的罷。”(印度古時拜火教的外道很多)天明去問佛道:“你也是事火的嗎?”佛笑道:“不是不是!昨夜四天王下來聽法;是他們的身光!”迦葉對弟子說:“年少沙門有大神德,但總不及我道的真正!”他還是這樣地自恃。

第三第四夜天帝釋(即世稱玉皇大帝的)大梵天王下來聽法,放光更加明亮,可是迦葉終以為自己才是正道。後來迦葉和弟子們要事火的時候,火不能燃,迦葉知道又是那和尚在那裡作怪了,就跑去求教他,佛說:“你去!就能燃了。”回去果然一舉便燃着,可是燃着永不熄滅了,只得又去討教,佛說之後,自然便熄。迦葉和弟子砍柴時的時候,斧重不能舉,求佛就能舉;舉後不能放下,求佛就能放下。佛這樣的顯神通去折服他,可是那倔強自負的迦葉雖也驚其神德,終自以為不及我道的真正。

那時已是春去夏來的時候了,迦葉請佛在他那裡過夏,當供給一切日用的所需。一面吩咐弟子,天天辦優美的伙食款待年輕沙門。到明天吃飯時,迦葉自去請佛吃飯,佛說:“你先回去,我隨後就來。”迦葉去後,佛以“神足通”一剎那間走到此洲極遠的邊界上,採取那邊所產生的鮮果,盛滿一缽,迅速地回來。在迦葉未到之前,佛已經先到了。佛拿滿缽的鮮果給迦葉看,問道:“你識得這果子嗎?”迦葉道:“未曾見過。”佛說:“這是在此地南邊數萬里‘閻浮樹’上的鮮果,芬芳美味,我於一彈指頃採取得來,你可嘗嘗看呀!”迦葉心想“他於倏忽之間,往返數萬里路,神則神矣,但總不及我道真正。”第三第四天到東西北三州取“庵摩羅果”、“訶梨勒果”和“自然粳米飯”來,迦葉雖然驚奇,終不改其傲慢之態,說不及我道來得真正。過幾天佛想要水,泉水就在旁邊湧出來;佛要洗衣,就有巨大的洗衣石置於近旁。迦葉見了,驚嘆不置!但終不肯捨己從人。其後,世尊入浴,樹為垂枝;佛出浴時,水分兩側;迦葉遙見佛溺水中;就和眾弟子駕船來救,佛從船底入坐船中,而船不穿漏。

這樣的示現了十八次神通變化,無如那自高性成意志堅強的迦葉,雖心服其神異,但終以為不及自己所修的道法來得真正,並且還以為自己是真得羅漢道呢。佛就呵斥他道:“迦葉!你既不是羅漢,也不是行羅漢道的。實在尚未明道,為何見顏無恥,自稱羅漢?自謂得道呀?”迦葉經此一問,不禁毛髮悚然;慚愧起來,害怕起來,心裡想“這年少沙門,竟會完全曉得我的心念起來。”就哀求道:“聖者既然洞見我心,洞見我病,那麼就請大聖攝受我教導我了。”佛道:“你是一百二十歲富有盛名的道長,還有眾多弟子跟隨,和國王臣民的擁戴,你該慎重地仔細考慮一下才是呀。”

迦葉唯唯而退。於是召集全體隨學弟子,坦白地告訴他們:“這位年少沙門,住此以來,種種的神通變化,已可驚異。而智慧深遠、福德廣大,尤為我所不及!現在我決定要歸投他的座下,做他的弟子,學他的道法了,你們以為怎麼樣?”大眾齊聲道:“我們的一知半解,向來全仗老師的教導,現在老師既然從彼修學,我們當然也跟隨着就學的。”於是迦葉就和五百眾弟子同到佛前說道:“我和眾弟子決意歸依大聖,惟願慈悲攝受教化!”世尊當為迦葉等落髮開示。大眾聽佛說法而把向來奉事火神的器皿投於尼連河,盡付東流。他的兩個弟弟那提迦葉、伽蘇迦葉,居住河的下游,見那些奉祀的器具什物,漂漾波心,順流而下。不勝詫異,便商議道:“大兄的供具,逐流而下,定是發生了不測事變,或恐被人所害了,我們該火速去省視才好。”

兩人商量既定,急忙逆流而上,來到優樓頻螺迦葉的所在。只見庭院依舊,而空寂無一人,心裡愈加着急,以為是遇害無疑了。兩人既反身出外,逢人探問兄長的消息。後來有人告訴他們,你們的哥哥和眾徒弟,都已放棄以前的修法,而投在釋迦牟尼佛的門下,出家做和尚去了。兩人聽了,越發驚奇起來,就同到佛所,見他的兄長和弟子,都已成為圓頂方袍的沙門了。兩人上前,問訊既畢,急忙問道:“兄長本是萬人宗仰的,為何卻做人家的徒弟來?”兄道:“我見大雄世尊成就大慈大悲無量福德,唯依佛法,才真能永斷生死。我們幸遇到那樣福慧具足的大聖人,若再驕慢而不受教,豈不是瞎了眼了嗎?”於是兩弟也想同兄出家,就先回去,各領二百五十個弟子,同在佛前出家修道,漸漸地都修成了阿羅漢果。

十一 王城宣化上座雲集
大雄世尊既渡了奉火的外道一千人,回溯瓶沙王的前約,應該去渡脫王舍城的臣民了。先是迦葉以耆年碩德,極為國王大臣人民等所尊崇和信奉,瓶沙王並把附近的村落,供奉為他的食邑,後來使人來報,說迦葉和弟子都去做那年輕的瞿曇沙門徒弟了。

國王聞報,深為詫異,一般官員民眾也都以為咄咄怪事,還以為是傳聞之誤,或者那青年沙門做迦葉的弟子吧。等到迦葉差人報聞國王,說不久當隨佛進程宣化,叫國王奉迎供養,大家才知道迦葉真的做佛弟子了。於是瓶沙王帶領臣民,嚴整道路,儀式隆重,千乘萬騎的前往杖林迎請世尊。遙見佛坐在“遮越樹”下,威光赫奕,千眾圍繞。國王不覺肅然起敬,就遠遠地屏退左右、除去儀飾,躬親步行到佛前,禮拜問訊,退坐一面。於是迦葉以偈贊佛,並現神變,對眾宣說:“我自從跟隨佛學,才真得道,才得永斷生死煩惱,而獲真實的安寧。諸位!在這個世間上,生死苦患逼迫得實在厲害,只有趕快隨佛修學,才能脫離生死煩惱的苦海。而登涅槃(即不生不滅意)安樂的彼岸!”大眾聞見之後,越加敬仰。

佛觀大眾的善根都已成熟了,就開始為他們說法。王和世尊反覆講論後,瓶沙王與數萬臣民都開法眼,得初果須陀洹地。於是國王重起頂禮,懺悔昔日阻佛出家要讓國分治的愚呆,並願意終身將飲食、衣服,供佛及僧。佛也歡喜地讚嘆他,所以瓶沙王是帝王護法的第一人。回宮之後,並吩咐夫人彩女全宮內外、六齋三月奉持齋戒。那時摩竭提國有一位富翁,名叫迦陵,他在離城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竹園,清靜空曠,景物艷麗,而且終歲茂盛,所以也叫做“寒林”,就把這個竹園供奉世尊、佛和僧眾游居其中,所以叫做迦陵竹園。瓶沙王知道了,就在園中大造精舍、殿閣巍巍、堂宇相接、幢幡飄揚、壯麗宏偉,請佛及僧安居說法。遂稱為竹林精舍,這是供佛居住的第一個“僧伽藍(就是精舍)”,亦即是僧中有寺宇的創始。

其時,王舍城中有兩個婆羅門(也是修淨行的一種外道),一名舍利弗,一名目犍連,都是博學多才,智慧辯才過人,各有一百個弟子,很為當地人民所尊重的。他們兩個是很要好的朋友,互相愛重,互相要約道:“我們二人中哪一個先聞至道的,就要即來開示,可不能吝惜隱瞞的呀。”一天,佛弟子阿舍婆耆比丘,到村莊裡乞食去,身披袈裟,手托鐵缽,安詳徐步,威儀整肅。在半路上和舍利弗相遇,舍利弗就問道:“我看你好像是新出家的,而能這樣威儀鎮靜,實在可敬得很!現在我請問你,你的師父是誰?他說些什麼教法?你可能告訴我嗎?”阿舍婆耆從容答道:“我的本師是釋迦牟尼世尊,他的慈悲、福德、智慧、神通,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可是我年紀輕,學道日淺,豈能宣說佛的妙法?姑以所聽到的,為你略說一點吧!”繼着說了四句偈。是“一切諸法本。因緣生無主。若能解此者。則得真實道。”那時舍利弗善根已經成熟,就言下開悟,成須陀洹。於是拜別比丘,回告目犍連,目犍連聽了偈言,也悟登初果。兩人不勝歡喜,各各帶領一百弟子同來佛所,請求出家,佛為他們剃度之後,廣說四聖諦法,二人和弟子同得阿羅漢果。佛對眾弟子說:“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是大眾中最上首的兩個弟子。”於是佛有阿羅漢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了。

偷羅厥叉國有一位博聞強識的婆羅門,名叫迦葉,也有三十二相的端正儀容,財產富饒,喜歡布施周濟人家;他有如花似玉的嬌妻,卻不愛着色慾,獨好清靜,訪求至道。後來聽說釋迦牟尼佛出世了,現在竹林精舍說法。迦葉喜不自勝,急忙尋到摩竭提國來。世尊預知他要來了,因他是大根利器,所以自去迎他,在多子兜婆的地方,和迦葉碰見了。迦葉皈依聞法。和佛同到竹園,隨學宣化。佛弟子中名叫迦葉的很多,因此叫他為大迦葉。

十二 還國說法廣渡親族
世尊成道後六年,父王渴念情殷,亟欲一見。便敕優陀夷前去致意迎請。優陀夷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在世尊做太子時,本來是常常隨侍着太子的。現在奉詔,來到佛所。把父王的意旨轉達了一遍,看到世尊的威神莊嚴,天神侍衛,聖眾圍繞,也是他得道緣熟,便要求世尊渡他出家聞法修學,成阿羅漢道。佛本來是等待着機緣成熟,就要返國說法,一者應報父母恩,二者踐自己道成返國的本誓。於是就派優陀夷先去回報父王,佛七日後可到了;並現神通變化,使大眾加倍的敬仰。優陀夷受命而去,以神足通,一彈指頃到迦毗羅衛國。在城上虛空中,現出種種不可思議的神變,長篇的詩偈脫口而出,頌讚佛的威德,說明自己的經過。父王臣民萬眾歡悅,以為優陀夷才去皈依,便成道果,而有這樣不可思議的神通智慧,初學的徒弟尚且如此,何況佛呢?所以渴慕敬仰之心,不覺油然倍增。到了第七天,父王嚴整陣容,率領文武百官,萬民擁戴,出城四十里迎接世尊,一路上打掃得異常潔淨,並且用香花幢幡莊嚴供養。不久,天神擁護着丈六金身的大雄世尊;前後弟子千聖圍繞,威光赫奕地進入國境。種種祥瑞,不一而足,越使大眾敬仰得五體投地。王臣恭迎世尊入城後,互相問訊,聽受法要,淨飯王即悟。

大雄世尊返國宣化後,舉國上下莫不深被法化,億萬釋種(佛的宗族)都深信因果,依教奉行,得道者如林。父王見佛隨侍的一千二百五十位羅漢弟子,都是苦行外道出身的,所以身體枯瘦,和佛豐腴的金身配在一起很不好看,就命令選王族豪貴的子弟中品貌端正者五百人,剃度出家隨侍世尊。於是淨飯王的次子孫陀羅難陀,佛的親弟,摩訶波蘇波提所生。王二弟白飯王的兒子阿難(也叫阿難陀)、調達(也叫提婆達多)、王三弟斛飯王的兒子阿那律(也叫阿(馬矣)樓馱)、王四弟甘露飯王的兒子拔提以及軍荼那、優波離等等宗室子弟公侯卿相願脫俗累希求道果的人,都踴躍地從佛出家。還有佛姨母摩訶波蘇波堤(又譯曰大愛道)也要求佛出家。起初,佛不允許,姨母堅求再三,方才允許。因為女人出家,就會多發生流弊和詬病,這是佛所逆知的。(後來外道要破佛法的,使有孕的婦女假意出家為尼,以誣衊佛教的清靜,就有這種種事情發生。)但以姨母的懇切為道,艱苦修行,加以恩同生母,當然只能成全而不能堅拒的了,所以只得允許。佛因此制定為尼八敬的戒律。尼眾遵守八敬,可以使正法昌明久住。姨母出家後,接着有許多宮娥彩女和佛的妻子耶輸陀羅等都接踵出家,後來都成阿羅漢果。迦毗羅衛國竟成了佛化一統的清靜國。在王族出家的盛況中,卻有很多可以記述的因緣,現在略舉幾件於後:

佛的胞弟難陀出家後,挨次拜識以前出家的比丘。拜到一個從前是在宮裡做僕人服役的,他心裡想着:“這是我的家僕,怎能受我的禮拜呢?”想到這裡,便遲疑着拜不下去。佛曉得他的念頭,就告訴他說:“難陀!佛法是平等的,並沒有世位尊卑高下之分。都是佛的弟子,便當以出家的先後為長幼的次序,至於以前的貧富貴賤,是統統不管的了。”就以“出家先後為長幼的次序”作為法門的定儀。

佛的兒子羅哞羅(或譯為羅雲華言義覆障)是佛出家後才出生的。是耶輸妃最疼愛的愛子。在耶輸妃尚未出家明道以前,一天,佛叫目犍連尊者到王宮裡去開導夫人,叫羅哞羅出家做沙彌。耶輸妃起初避而不見。領着愛子躲到高樓上去。目犍連以神通飛到她的面前,勸道:“母子之愛,有時而盡,學道證果,可以永離生死之苦,永無別離之苦。”可是開導再三,耶輸夫人雖也心知其然,總以恩愛太深,終不能舍。父王和姨母已明法要,來相勸慰,也都不聽,反向公婆告訴道:“從前我在娘家時,八國爭聘,都不答應;所以許配悉達太子者,正以太子才藝過人,誰知他忍棄恩愛,獨處山林,既知今日,當時又何必求聘呢?現在竟還要離我母子,這是我萬萬不能答應的。”那時佛就化現其前,告訴她道:“你還識得我們的過去因緣嗎?過去生中,我修菩薩道,向你買花供佛,你來約我生生世世誓為夫婦。我說‘我是誓修菩薩道的,一切的所有,都能舍能施,你能同意這樣做嗎?’那時你就發誓,隨君施捨,絕無吝悔,同修聖道,以求解脫;為何現在就這樣痴愛不舍呢?”這時夫人就豁然明識過去因緣,便將愛子羅哞羅付託目犍連尊者,帶去出家。淨飯王就命令貴族子弟五十人,隨王孫出家。於是佛命阿難為五十一人剃髮,舍利弗為做軌範師。後來都證聖果,羅哞羅在諸弟子中密行第一。

佛的從弟阿那律和拔提,都是母愛偏重的寶貝兒子。阿那律要想出家,求母親允許,她的母親堅決地不答應。哀求再三,母親說:“如果拔提的母親聽拔提出家了,我也聽你出家。”於是阿那律去和拔提商量,拔提起初還放不下俗情,經那律一再勸說,他說待我再享一年福,然後出家好嗎?那律以人命無常,佛法難聞警策他。然由要求一年漸減至七天,那律就答應了。七日之後,拔提求母親聽他出家,他的母親也同那律母親一樣,如果那律出家,也聽你出家,兩人說已答應了,於是兩人就同得出家。夜間拔提獨自在樹下修習,不覺高唱:“快樂!快樂!”佛差人叫來問他,他說:“從前我在家時,刀杖劍戟侍衛森嚴,但是心裡常懷恐懼;現在獨處曠野,釋然無累,坦然無憂,所以高唱快樂哩!”後來兩人都證聖果,阿那律天眼第一。

十三 父王歸真難陀入道

一天,佛在迦毗羅國,入城乞食。佛的從弟難陀正在房裡給他的妻子畫眉抹粉的裝飾着,原來他的妻子少艾美貌,夫婦間是很恩愛相得的。那時聽見佛來乞食了,就要出門去迎接;妻子和他約道:“在我面上的妝未乾以前,你就要回來的!”難陀答應着出去。見佛禮拜後,就接過佛的鐵缽來,回家盛滿了食品,出來供奉世尊,誰知佛不來接他的缽,卻返身回去了。奉給阿難,也不接受,難陀只得捧着缽飯,追隨佛去;心裡卻很焦急地憶念着閨房中的嬌妻。一直跑到尼拘樓精舍佛的住處,佛叫剃師給難陀剃頭,難陀怒目揮拳要打那剃師,剃師奔來告佛,佛就和阿難親到他的身邊,難陀因為敬畏世尊的威德,就不敢違抗了。剃髮之後,常常要想回家去和愛妻聚首,可是佛常常帶着他走,所以不能逃脫,有一天,佛叫他看守房屋,他就心裡想道:“今天的機會來了。”就等待着佛和眾僧出去後,獨自逃回家去。他想佛回來的時候,定走大路回來,他便從另一條小路走去。誰知在半路上遇佛回來了。他急忙躲在樹後,樹又倒去,佛就帶着他回去,問道:“你想念妻子嗎?”難陀回答道:“是的!”佛就帶他到一個山上,那裡有一隻老年的黑丑猴子,佛問道:“你的妻子比那猴子如何?”難陀說:“以我妻子的美麗,比它的醜陋,簡直不可為比了。”佛再帶他到“忉利天”上,看見天子天女共相娛樂,只有一個宮殿中,有天女而無天子,那天女的冰肌玉容艷麗純潔,更是迥絕人間。難陀問佛:“為什麼這裡沒有天子?”佛道:“你自己去問她們罷!”難陀就跑去質問,天女說:“人間有佛的從弟難陀,佛導其出家;因出家功德,死後當升此天做這裡的天子。”難陀歡喜地回告世尊。佛便問道:“你的妻子比這裡的天女如何?”答道:“正如瞎猴之比我妻,妍丑不可為比了。”佛仍帶他下來。難陀鑑於天上的快樂和天女的美麗,就持戒修行,不想人間的美色榮華了。難陀為欲而持戒,阿難作詩譏評他。過幾天,佛再帶難陀到地獄裡,看見大鐵鍋里沸湯煮人,其中一鍋空沸無人,難陀奇怪而問獄卒。獄卒道:“人間有佛的從弟難陀,為欲持戒,死後升天,天福享完,當墮此地獄受苦!”難陀恐怖,求救於佛,佛說:“你去勤修你的天福吧!”難陀道:“現在我才知道,不了生死,總不是究竟的安樂!天上縱快樂!終有福盡下墮的一天,關於三塗的沉淪,地獄的慘痛,豈不令人心驚膽戰!現在我不要升天了,只求世尊慈悲,渡我出生死苦海!”於是佛為廣說四諦妙法,七日之中,成阿羅漢。

佛在本國行化三月,全國上下莫不從化。可是父王的世壽已滿,示疾臥床。彌留之際,渴望佛來。佛就攜同難陀、阿難、羅哞羅來省視送別。病魔纏身的將要死去的淨飯王,從前是豐腴的體態,端莊的威容,而今萎頓憔悴得幾乎認識不出來。佛一面安慰父王道:“父王是持戒清靜的人,已離心垢,應當歡喜,莫生憂惱。”更警策旁人說:“父王君臨四方,威名遠揚,巍巍尊容,令人起敬。而今困頓羸瘦得認識不出來,端莊的風采,英勇的威名,而今安在?可見世間都是無常變滅,虛幻不實的玩意兒!富貴權勢,哪一樣值得流連羨慕呢?”王薨之後,舉國上下莫不仰德政而興悲悼。佛要後世的人都盡孝道,所以躬親負父王之棺,到靈鷲山行火葬禮。在舉火焚化的當兒,佛又警策大眾道:“百年歲月,彈指之頃,這個權假數十年的臭皮囊,豈真是我們的身體嗎?三寸氣消誰是我?百年身後漫虛名!命終身腐,哪裡是我!哪裡是我的身體?更哪裡是我所有的親屬和財產?到此時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隨着平生所作的善惡業,再去受你的後身;故如水月境花,虛幻若空,還不覺悟嗎?你們但見這火,就覺得很熱,塵欲之火,更要比這熱過百千倍,常常燒着世間的痴迷人哩。所以你們要痛自砥礪,精勤修學;了脫生死大事,才獲究竟安樂啊!”世尊為父王化身後,收拾靈骨,造塔供奉。喪事既畢,乃率領弟子回王舍城去了。

十四 攝化調達庵摩請供
白飯王的兒子調達,那是阿難的同胞兄弟。他和佛同年四月初八日生,身長一丈五尺四寸,也有端莊的相好,勇健的武功,聰明才智世少其儔,可驕傲自大,狠戾自用,破壞佛法,和佛做對頭,終於死墮地獄。起初,在釋種王族子弟出家的當兒,調達也追隨着出家。佛獨不給他剃頭,對他說:“你是宜於在家修福的人,不必出家了。”調達再三請求,如來再三拒絕,調達就存惡念,以為是佛懷妒忌心,不許他出家。他就自己剃頭,混在出家人隊伍里。調達善於籠絡人家,他就在同門中廣引朋黨,後來他另外設立五種嚴戒,以苦其徒眾,要想分裂佛教,這個陰謀,終於失敗。他處心積慮,要害佛滅教,又潛伏在耆蘇崛山頂,等佛走過,把大石推下來,正對着世尊的頭猛滾下來,然而大石忽然分裂為兩片,向兩旁散開了。這樣三次暗殺,都不成功。他又牽了一匹兇惡的暴象,放在佛常常進出的路上,因此傷害了許多附近的百姓,惹得王舍城人都不敢出門。有一天,佛帶了五百弟子到城裡來,城裡的人,恐怕佛被它傷害,都站在城樓上,請佛不要進來,如來並不害怕,走了過去。以神力懾服惡象,再和它說法,那暴象就從此馴服不害人了。調達再率其五百黨人,誘摩竭提國的王太子阿蘇世王,你殺老王做新王,我殺老佛做新佛,新王新佛一統治世。太子上了他的當,囚禁其父瓶沙王,擅自繼位,奉行調達的教法,後來阿蘇世王覺悟了,捨棄調達,歸佛懺悔。調達徒黨離散,氣憤而死,死後墮落阿鼻地獄,到現在還在受苦呢!

世尊降伏了惡象,到摩竭提的屬國巴連弗邑,和仰觀王子說法。

十五 祗園布金佛教聖地

佛所常住的精舍,除了摩竭提國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外,還有祗園精舍(又稱祗洹精舍,即給孤獨園)也是法化鼎盛,利濟無量的聖地。在摩竭提國的鄰國,有一個舍衛國,是波斯匿王所統治的。那國有一位首席大臣,名叫須達,或稱須達多。他的財產豐厚,富可敵國,而樂善好施,出自天性,凡是救濟貧乏,安撫孤老等等義舉,莫不盡力去做,所以時人尊稱其為“給孤獨長者”。長者有七個兒子,六個都已經完婚了。他的幼兒儀容修美,是他最小偏憐的愛子,正在替他物色容貌極其端麗的配偶,便托親友,廣為推求。有一個婆羅門,替他在摩竭提國奔走物色。摩竭提國的首席大臣護彌長者有個妙齡妍麗的女兒,長得傾城傾國十分嬌艷。長者的家財無量,而又是敬信三寶,慷慨樂善的賢者,有一次,在家裡舉行“大施會”,撥出多量的日用財物,隨人討取。其法要以童女親手施予的,當然是他的愛女擔任這個差使了。婆羅門在這個盛大的施會中,獲見這位漂亮的姑娘,就高興得非凡,就要求見主人。僕人傳達了進去,便引進去拜會長者。寒暄既畢,婆羅門就笑容啟齒,向長者求婚道:“大長者是貴國的首相,富而好施;敝國的首相給孤獨長者也是家富位尊博施濟眾,真是門當戶對了。令嬡的活潑美麗,和給孤獨長者的公郎端正修偉,又是一對璧人。鄙人不揣冒昧,敢以冰人自居,求為兩家聯成這個美滿姻緣,未審尊意如何?”護彌長者欣然應允。那時,適有商人要到舍衛國去,婆羅門便附書上須達長者,具陳此事。須達接信非常歡喜,就親自捆載珍寶財物到王舍城來為子求聘。沿路上還隨時布施窮困。到了王舍城,護彌長者迎了進去,設宴款待,不在話下。須達長者當天見他親家的上下人等,都是忙忙碌碌地好像在預備趕辦什麼大宴會似的。連那護彌長者也躬親操勞督辦其事。不覺心裡奇怪,就問其故?答:“供養佛僧耳。”須達怪問道:“什麼叫佛?什麼叫僧?”護彌就為他贊說佛的威德,僧的尊崇,須達聞說大喜,待到拂曉,就心懷踴躍,趕去見佛。到了精舍,見佛的金身晃耀,威神巍巍,比他親家所說的更要勝過百倍,真是耳聞不如目見,於是倍增敬仰,可是不知禮敬之法,就直問世尊:“不審瞿曇起居何如?”世尊即令其就坐。停一會,見別人進來,五體投地的接足頂禮,右繞三匝,退住一面。須達愕然心裡想道:“恭敬之法,應當如是!”連忙起來,重新作禮。聽佛說法後即便悟道,成須陀洹果。須達啟請世尊道:“摩竭提法化興隆,濟渡無量,幸福利益莫大於此!可憐我們的舍衛國,還是邪見邪信,外道縱橫,不聞佛僧之名,真是黑暗的長夜!惟願世尊平等普濟,垂降我國,開化一切。”佛告訴他道:“出家人的起居行道,和世俗不同,不能住在俗家,那裡沒有精舍,怎樣居住?”須達毅然道:“弟子即當建造廣大的精舍,願佛屈駕化導。”世尊就答應了,須達長者為兒婚娶畢,就來向佛告辭,請佛派一位大弟子同去幫同料理。佛就派舍利弗同去,路上長者問舍利弗:“世尊領眾步行,日行幾里?”答:“日行二十里。”長者就令每隔二十里建一亭舍,配備飲食,留人侍奉,直到舍衛國為止。既到本國,每日和舍利弗案行諸地,這個地點要離市不遠,便於乞食,而又要寂靜清閒,沒有喧鬧。看來看去沒有適宜的地方,只有祗陀王子的花園,不遠不近,適得其中,土地平曠,林泉環抱。須達長者就去和太子商買此園,太子笑道:“我不等錢用,何用賣園?況這園是我遊戲逍遙的所在,哪可出賣?”須達再三商請,願出重價購買,太子戲道:“你如能以鋪金滿地的代價,才肯出讓。”須達當下答應,就要買定,太子反悔說:“剛才所說的是戲言呀!我哪裡會出賣園地呢?”須達嚴肅答道:“太子無戲言!”便要邀人和他品評曲直,太子只得答應下來。須達即發庫藏黃金,鋪滿園地,只差一角之地不能鋪滿,太子想:“佛定是有大威德的,不然,怎能使須達這樣的人,不惜傾其所有以供養呢?”就對須達說:“算了!算了!不用鋪足了,園地算你買來供養的,樹木算我供養就是了。”所以合稱為“祗樹給孤獨園”,簡稱祗園。不說須達和舍利弗鳩工選材,督策興造,樓閣連雲,堂舍毗連,池泉花木,點綴精雅,極壯麗宏偉的能事,殿堂房舍凡千二百間。

卻說舍衛國的“六師”外道,徒眾很多,糾眾奏王,要和沙門鬥法,沙門得勝,聽立精舍,不然,就不許立捨入境。國王答應了,就敕須達照辦,須達就去求教舍利弗,舍利弗說:“即使六師徒眾多得如大地上的草木,也不能動我一毛,儘管和他比賽便了。”於是約定七日後,在城外廣場上比賽。那天,鳴金鼓集眾,舍衛國人民空巷來集。六師徒眾多至數萬;雙方坐定,各以幻術變化,六師所變,都為舍利弗所破,弄到叩頭求救為止。舍利弗更騰身虛空,現十八種變化,舉國人民莫不敬服,再為說法,悟道者如林,六師數萬徒眾從舍利弗出家。一天,舍利弗和須達在園中執繩量地,尊者微微一笑,長者問故,尊者道:“你為佛造精舍尚未完成,可是,以此善因,天上的宮殿,卻先為你造成了。”即以道力,使須達自己看見。須達問:“六欲天中,哪一層最好?”答:“下三天色情太濃,上二天恣逸太深,第四兜率天最好,少欲知足,常有待補佛位的菩薩說法教化。”長者說:“我願生這第四天。”言訖,其餘五天宮殿都隱沒了,惟第四天宮殿湛然獨存。可見施必有報,因果不虛。兩人走了過去,尊者忽然愀然顰眉。長者問故,尊者道:“你可見那地上的一群螞蟻嗎?它們在過去毗婆尸佛的時候,在這裡做螞蟻,一直經過了七佛出世,歷時九十一劫,至於今日大雄世尊出世時,還是一生生地在這裡做蟻子。可見墮落容易超升難,人身易失而難得。生死道中,作福為先,輪迴轂里,解脫為要。”相與嘆息而去!精舍既成,須達奏王,請王遣使請佛。於是,大雄世尊四眾圍繞降臨舍衛國。舉國人民香花供奉,迎拜於途者絡繹不絕,佛居祗園,說大小乘經法,波斯匿王也敬信護法,全國上下都成為佛教徒,後來得小乘果位,或成辟支佛,發無上菩提心的,不計其數。大乘經的方等教,在此講的很多。祗園之名遂炳耀於世,為佛教的重要聖地。

0%(0)
0%(0)
    你這是在批判李大師傅的“佛是亂神”說。那當然是胡說。  /無內容 - 落英繽紛 03/01/11 (262)
      “佛是亂神”?!出處?或  /無內容 - afk 03/02/11 (250)
        李洪志:“那些把持人類幾大宗教的所謂神”指的是誰?  /無內容 - 落英繽紛 03/03/11 (222)
          誹謗之徒莫急,本系列結束時,afk把一切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無內容 - afk 03/03/11 (221)
            有必要抻那麼長嗎?答一句話的事兒。你是在搪塞呢,還是想對策呢  /無內容 - 落英繽紛 03/03/11 (235)
        “無恥之徒”的誹謗?  /無內容 - afk 03/02/11 (250)
          爾的破綻afk給你留着,本系列結束時把爾一鍋端  /無內容 - afk 03/02/11 (226)
            你只會抄書。論起佛學,你不是個兒。  /無內容 - 落英繽紛 03/03/11 (263)
            還是早點端,否則不熱呼了  /無內容 - 落英繽紛 03/03/11 (246)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也說出賣外蒙古, 蔣介石為啥痛恨蘇聯
2010: 新中國收回外國兵營美國人兩次抗議
2009: 第一個擊落日軍飛機--高志航(附照片)
2009: 英法聯軍為什麼火燒圓明園?
2008: 如果這是宋史 (十六)
2008: 老外揚州尋美記zt
2007: 司馬非馬:《最後的刺客》(19)
2007: zt:中美破冰之旅 十幾萬人掃雪感動尼克
2006: 司馬非馬:‘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新
2006: 周恩來是人是鬼還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