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教授許成鋼(資料圖)
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教授許成鋼7月5日在北京出席國際經濟學會(IEA)第16屆全球大會時表示,中國經濟增長能否持續取決於中國的體制,如果體制不能改革,中國經濟增長實際上走不遠。
許成鋼說,中國經濟近年來增長迅速,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從最近的30年或者50年來看非常了不起,但把歷史拉開來看,只是相當於中等程度的恢復。”
他援引數據稱,1913年美國GDP世界第一,中國第二,只看這個指標,中國終於回到了1913年時在國際間的地位。但從絕對數量上看,2010年中國GDP約為美國的五分之二,還不如1913年。按照比較樂觀的估計,2025年中國GDP會成為世界第一,“即便如此,中國也只是達到了1880年的狀態,當時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許成鋼說,中國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包括:
第一,以出口推動的增長不可持續;第二,社會經濟不平等及不正義威脅社會穩定,任何威脅社會穩定的因素將影響經濟增長;第三,中國製造業升級換代及中小企業發展不夠的問題;第四,環境問題。
許成鋼強調,所有結構性問題的根源是同一個體制問題,並將這種體制命名為向地方分權的威權主義體制。過去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制度動力是地區間競爭和地區試驗,而這兩者的制度基礎就是向地方分權的威權主義體制,該體制解決了地方政府的激勵機制問題。
“在中國很窮的時候,所有人認為經濟增長最重要,所以競爭GDP增速。”他解釋說,GDP是市場活動的總結,“地區競爭GDP時不至於出現災難,但當把目標換成任何GDP之外的東西時,一定會出問題,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就是地區競爭出來的。”
許成鋼說,為了中國經濟穩定和持續發展,向地方分權的威權主義體制必須要改,“體制問題不解決,這些結構問題寫在十二五規劃里是否能得到解決,我持基本的懷疑態度。”
向地方分權的威權主義為基礎的治理結構,必須變成以法律為基礎的治理結構,“這不僅指怎樣去監管市場,還包括企業自身是怎麼治理的。”許成鋼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