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現《讓子彈飛》縣長原型 美妻色誘土匪誘捕 (zt) |
送交者: 非言飛語 2011年08月08日09:33:4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重慶現《讓子彈飛》縣長原型 美妻色誘土匪誘捕(圖) 文章來源: 重慶晚報 於 2011-08-07
一塊古碑 一段傳奇 上周五,綦江縣綦河濱河整治工程中,施工人員從地下挖出一塊古石碑,上面的文字記錄了綦河金鏞堤修建的全過程。 綦江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周鈴介紹,金鏞堤是綦江城區一道防洪工程遺址,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至今仍為綦河兩岸防洪護岸發揮效用。金鏞堤建於清道光12年,長約430米,寬約17米,高約6米,系綦江清代道光縣令鄧仁坤在任 時修建。為紀念他的功績,當時人們將其取名為“鄧公堤”,並刻碑留念。由於年代久遠,這塊碑刻漸漸被埋於地下。 因水位升高,目前金鏞堤已沉入綦河。在濱河整治工程中,古石碑被挖掘出來,但遺憾的是,被挖掘機損壞,石碑下半部被打掉一個角,碑文損毀近半。 根據殘缺的碑文,依稀還原了180多年前金鏞堤修建經過。讓人驚奇的是,當時克服重重困難,帶頭築堤的綦江縣令,年齡不過十五六歲,十足的“娃娃縣長”。而他讓當地富豪捐資築堤、對抗土匪、接濟窮人的行為,與電影《讓子彈飛》中的姜文飾演的馬邦德縣長更是如出一轍。 下面就一起看看這位娃娃縣長的故事。 根據記載,綦江的金鏞堤修建耗銀3萬餘兩,大約是鄧仁坤上任一年後開始修建。 當時,每年夏天只要下幾場暴雨,綦河兩岸千畝糧田基本顆粒無收,飢餓的災民就去堵截縣衙鬧事。鄧仁坤提出修建堤壩防洪,卻首先遭到當地一池姓大戶阻撓,認為破壞了風水。 解決了池姓地主的阻撓後,又是資金問題。鄧仁坤通過懲罰一些土豪劣紳和捐助,集資1.5萬兩白銀,但資金尚差 一半。鄧仁坤想了個辦法,邀集全縣富豪開會,請求捐資築壩。富豪們提出,捐資可以,他們每人捐一百兩,縣令得捐一千兩。結果鄧仁坤當場捐出銀票5000兩,基本湊齊築壩的錢。在全縣人民努力下,綦河上修築起了金鏞堤。 據鄧家家譜記載,鄧仁坤在綦江築壩防洪,其父鄧輔綸先捐資5000兩白銀,後又捐資2000兩。離家前,鄧老先生就 反覆教育兒子,要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 根據出土碑文記載,綦河堤壩築好,鄧仁坤謝絕了當地百姓提出的“鄧公堤”稱謂,而以“金鏞堤”之名代之,即“金城湯池”,寓意固若金湯。 綦江地方志記載,鄧仁坤為綦江縣令時,除了捐款修金鏞堤,還親自到偏避山村巡查,勸導無業鄉民務農經商。他 見到流浪遊民,總誠懇勸說:“何不回家勞動。”遇天旱無收,他派人到相鄰的江津、巴縣等地買來,減價賣給鄉民。 在綦江為官5年間,鄧仁坤做了很多好事,實現了自己入川時的誓言。在當地,“娃娃縣太爺”已成為一個傳奇。 後來,鄧仁坤調任富順縣任縣令,綦江鄉民撐起萬人傘,設宴為他送行,酒宴從縣衙門大堂一直擺到綦河邊,共三百多席。離開時,綦江鄉民上千人跟着鄧仁坤車轎不舍,送出十餘里,一些老人和婦女失聲痛哭。鄧仁坤到富順上任後,還擔心新創的綦江義學缺少資金,特托人送來俸銀百兩。 這位“娃娃知縣”名叫鄧仁坤,說起他,當地人幾乎人人皆知,並親切地稱他“鄧小伙”。 《清史稿》載,鄧仁坤出生於湖南武岡,道光五年,年僅15歲的他說服父親,頂替逝世的兄長,讓地方官府保送入京。鄧仁坤作為拔貢參加朝考,年少無懼,在所做題目中大批之害並提出應對之策,贏得了主考官和道光皇帝本人 欣賞。道光皇帝召見了鄧仁坤,並赦免了他冒名頂替之罪。隨後,他被派往四川,歷任綦江、梁山、江油、洪雅、富順等地知縣,後官至江西督糧道。 綦江當地縣誌記載,當時,地處川黔要衝的綦江,縣令已經空缺年余,主事的師爺勾結賊人,為非作歹,加之綦河年年漲水,百姓苦不堪言。鄧仁坤入川途中經過岳陽樓時,想起父親的諄諄教誨,少年豪氣頓發,當場發誓“當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 鄧仁坤在嫂子陪同下,帶着兩名隨從,乘船通過長江三峽,朝天門下道,過了巴南一品,行至距綦江縣城20里外的 清溪口時,被一夥賊人綁架,最終僥倖逃出。困於賊穴時,他弄清楚了師爺勾結賊匪的證據。 進入綦江縣城後,鄧仁坤第一件事就是徵召武勇,成立民防團,對抗土匪。 鄧縣令還說服美貌的嫂子,去縣城一家茶館做伺傭,誘使好色的匪首前來,設伏將其捕獲。長時間禍亂的綦江縣城,終於初步恢復安寧。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張靈甫槍殺老婆後遊山玩水 | |
2010: | 這篇大作被新浪認為有不適當內容,找了 | |
2009: | 從獨夫到偉人--蔣經國 | |
2009: | 文革起因: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 |
2008: | 越讀宋史越憋氣,鬱悶死啦! | |
2008: | 裴湘: 浪淘沙 汴州 萬國仰神京 | |
2006: | 以色列對中國政府的欺騙 | |
2006: | zt:李銳女兒李南央回憶鄧力群二三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