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躍進餓死約2200萬人 |
送交者: ccplie 2012年02月07日08:46:4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博訊北京時間2012年2月07日 轉載) 髡擼豪畛扇?本文作者國家統計局原局長) (博訊 boxun.com) 原載北京《中共黨史研究》1997.2.1-14 關於“大躍進”引起的非正常死亡人口究竟有多少,由於當時的 戶口登記數中有不少遺漏,而且其中包括正常死亡人口,故而難以作 出回答。 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和同年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的1‰ 生育率抽樣調查資料公布後,美國著名人口學家科爾教授利用這些資 料進行了反覆研究,在1984年出版了《從1952年到1982年中國人口的 急劇變化》一書,其中估算我國1958至1963年超線性死亡 (非正常死 亡) 人口約為2700萬(2680萬)。我國西安交通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蔣 正華教授經過反覆研究,在1986年撰寫的《中國人口動態估計的方法 與結果》的專論和有關著作中,估算1958至1963年建國非正常死亡人 口約為1700萬(1697萬)。本文着重對以上兩位學者的研究結果作了較 為詳細的介紹和比較研究。筆者在研究中發現科爾計算的個別重要數 字與有關數字間存在着難以理解的矛盾,在針對這一矛盾對個別數字 作技術性修訂後,認為按科爾的線性公式計算,超線性死亡人口應約 為2200萬(2158萬)。本文認為,科爾和蔣正華所依據的資料都具有高 度的可靠性,兩人所採用的方法也各有其科學依據,但蔣正華所採用 的以歷年生命表為中心,通過參數估計模型進行細緻計算的方法,科 學’性更高一些。此外,本文還對“大躍進”引起的1958至1961年人 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和1962年以後補償性的出生率大幅度升高,以及 這次波動對下一個生育周期和再下一個生育周期的慣性作用,作了簡 略的闡述。 我國在1958年到1960年的“大躍進”運動中,忽視了客觀經濟規 律,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 錯誤嚴重泛濫,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和前蘇聯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 使我國國民經濟遇到嚴重困難,國家和人民受到嚴重損失。許多地區 的人民遭受飢謹,生活困苦,體質下降,致使人口出生串大幅度降低, 死亡率大幅度上升。那麼,“大躍進”引起的人口變動的具體情況如 何?非正常死亡人口究竟有多少?人口出生串的波動對後來我國人口的 變動有什麼影響? 這是國內外歷史、人口和統計學界所關注並眾說紛 壇的一個問題。以科學的態度弄清這個歷史問題,不僅對於認識“大 躍進”的深刻教訓是必要的,而且對於研究新中國建立以來人口、社 會和經濟發展的曲折歷程也是不無裨益的。筆者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 中期,曾經擔任國家統計局的領導職務,具體主持了1982年全國人口 普查,參與了中國人口學會的領導,還參加過國際人口科學研究聯合 會的會議,對於有關數字的來源、公布和國內外學木界研究的結果有 一之了解。本文將對有關資料和研究情況作一介紹,並作分析比較。 一、官方戶口登記數字的公布 我國經常性人口統計資料,是通過公安部門的戶口登記取得的。 關於“大躍進”和隨後的經濟困難時期的戶口登記數字,長期沒有公 布。特別是由於這些數字中顯示1960年全國人口比1959年淨減1000萬, 所以當時把它作為絕密資料。直到1983年,國家統計局報經國務院批 准 才將這些數字列入了1983年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鑑》,第一次向 國內外公布了1949年到1982年戶口登記的每個年度的人口數字。其中 “大躍進”和困難時期及其前後一二年的婁字,請看表1。 表1 1957 1965年戶口登記人口數字 年末總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年份 (萬人) (‰) (‰) (‰) 1957 64,653 34 03 10 80 23 23 1958 65,994 29 22 11 98 17 24 1959 67,207 24 78 14 59 10 19 1960 66,207 20 86 25 43 -4 57 1961 65,859 18 02 14 24 3 78 1962 67,295 37 01 10 02 26 99 1963 66,172 43 37 10 04 33 33 1964 70,499 39 14 11 50 27 64 1965 72,538 37 88 9 50 28 38 本表資料來源:參考文獻(見文後)3 從表1可看出: 按照戶口登記數字,我國人口自然變動水平在這 一時期產生了劇烈的波動。 人口出生率由1957年的34 03‰下降到 1961年的18 02‰,死亡率由1957年的10 80‰上升到1960年的25 43‰。 按照1983年《中國統計年鑑》中列出的1949至1982年人口出生率 和死亡率及自然增長率,可以繪成曲線圖(見圖1)。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廣大人民生活明顯 改善,衛生醫療事業蓬勃發展,從而迅速改變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會中久已存在的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的人口再生產類型①, 轉變為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的類型。總的說來,這一狀況從50年 代初持續到1972年約20年之久。這是第一個階段。1973年以後,由於 計劃生育工作的加強,我國人口再生產類型開始由高出生、低死亡、 高增長一步一步地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過渡。這是第二階段。 值得指出的是,由於“大躍進”的影晌,第一所段原來的進程在這幾 年中被打斷了,驟然發生了低出生、高死亡的現象,使人口增長出現 一個窄而探的低谷,從而形成建國以來幾十年中人口增長速度“兩起 兩落”(較高 驟低 更高 漸低)的劇烈波動。這一特定歷 史條件下形成的曲線,在圖1中清楚地顯示出來。 圖1 1949-82年戶口登記的人口出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略) 上述數字公布後,很快引起了國內外的反響。西方幾十大通訊社 都報導了1960年人口總數淨減1000萬的消息,共同社說這是和平時期 最大的人口事件。 各國的人口學家認力上述新公布的數字有重要的價值,同時也指 出某些數字間存在着一些矛盾。這表現在各個年度人口出生率減死亡 率所得出來的自然增長率,與本年總人口減上年總人口得出來的增長 率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而這種差距又不能用“機械增長”即國際 移民來解釋,因為中國與其他國家間移入移出的人數少到可以忽略的 程度。他們希望有更準確、更系統、更詳細的資料,以便深入研究新 中國成立以來歷年人口的變動,其中包括弄清“大躍進的人口後果” 的數字。 二、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與1‰生育率抽樣調查資料的公布 我國在1982年舉行了第三次全圍人口普查。這次普查比前面次普 查規模更大,普查項目也更多。其中除原有的人口數、性別、年齡等 項目外,還新增了普查前一年內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等項目;同時 首次採用電子汁算機處理,可以把大量的詳細資料準確地整理出來。 這次普查用手工匯總的簡要數據和用電子計算機處理的詳細數據,先 後於1982年 10月、1983年 12月和 1985年 12月以公報或出版物的形 式發表。 人口普查是一種橫斷面的調查。但是,正如樹木橫斷面的年輪可 以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以向成長歷史一樣,人口的橫斷面資料也可以在 相當程度上反映出它的縱向發展歷史。請看根據1982年普查所得的當 年人口性別年齡構成數字繪成的金字塔困(見圖2)。 從圖2可以看出, 這個圖形並不是典型的下大上小的金字塔。其 中 20多到 23多的人口呈現出明足的短線, 反映了 50年代末60年代 初出生率降低初嬰幼兒死亡率上升的不正常情況。 圖中 10歲到19歲 人口突出的長線,則反映了 60年代初到 70年代初人口出生率的補償 性超常增長和嬰幼兒死亡率降 低的情況。 圖中 9歲以下的短線則反 映了從70年代初開始加強計劃生育,促使出生率逐步降低的情況。 圖2 1982年中國人口性別年齡構成(略) 1983年因家統計局又公布了 1953年和 1964年兩次人口普查所取 得的人口性別年齡構成數字,從而有了三個金字塔圖。這就使得三次 普查之同相對應的年齡人口數字 可以相互驗證 (加上合理的存活率 因素),從而便於判斷各次普查數據的準確性 並為估算三次普查年 同隔期各年度各年齡的人口提供了一定的依據。其中,1964年普查取 得的0至 5歲男女人口數, 對於弄清“大躍進”和困難時期各年度的 嬰幼兒出生和存活情況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在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完成之後,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緊 接着組織了1‰生育率抽樣凋查,對大約100萬人口中的 30萬名 15至 67歲的婦女進行了詳細調查 包括1940年以來 41年的婚姻和生育史 的回顧性調查。 這一調查結果於 1983年公布。此外,衛生部還公布 了1973至 1975年在全國8.5億人口的範圍內進行的以惡性肝瘤為重點 的、56種死因的回顧性惆查結果。 上列各項詳細資料的公布,為研究我國建國以來人口變化的全面 情況,包括“大躍進”引起的人口變動情況提供了重要條件。但是, 這些詳細數字的可靠性如何?如何把人口普查取得的橫斷面教字轉化 為縱剖面的分年數字?這些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複雜問題。 三、國外學者的研究 各國的人口學家和統汁學家在上述資料公布後,對這些資料的可 靠性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 諸如:人口普查是否照抄了戶口本?1‰ 生育率調查是否照抄了人口普查數字?人口普查數字質量究竟如何? 三次人口普查所得的性別年齡結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否人力修正的 結果等等。他們花費了將近 1年的時間,依據人口學和統汁學的理論 及方法,運用電子計算機,對我國新公布的各項資料的內部和外部一 致性及其邏輯上的合理性,進行了仔細的,反覆的驗證,才最後對其 中主要教據的可靠性作出了自己的判斷。 美國普查局中國科科長班久蒂(J Banister) 於 1985 年在《 對中國人口普查結果的驚奇與確認》一文中寫道:“對1953年、l954 年初和1982年人口普查中年齡和性別數據的分析,得出了這徉一個令 人吃驚的結論,即:三次普查中年齡申報的質量非常高。”。另一點 令人驚奇的是:不顧方上低報出上人口的強大政治壓力,這次普查和 生育率調查。竟能相對完整地對出生人數進行了登記。”“這次人口 普查的人口總數證實了來自經常性登記系統的中國人口數字。”“這 次普查用高質量的、大量的人口方面的統計數字,代替了以前值得懷 疑或不能使用的數據,或在某些方面根本沒有數據那種局面。”美國 人口學家羅納爾德 弗里得曼在《 l982年中國人口普查的組織、 質 量控制以及準確性》一文中寫道:“由於普查膽進行了全面培訓、試 點凋查,普查期間的監督、質量控制和檢查,以及普遍的檢查和抽樣, 差錯低是可信的。實際上,上述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在歷史上是獨一 無二的。”法國國立人口研究所所長卡洛(G Calot)在《為便於分 析中國人口資料的幾點建設》一文中寫道:“1982年至1984年是世界 人口學史上值得紀念的年代。在這三年中,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 的國家,第一次向世界人口學界提供了自 1950 年以來這個國家人口 演變真實和大量的人口數據。由此,使我們對整個世界人口的認識得 到了一個相當可貴的飛躍。””我完全同意研究中國人口資料的同行 們所作的幾乎一致的評價,即認為這些資科基本上是相當嚴密協調的。” 國外研究中國人口的著述中,影晌較大的是美國人口與人口學委 員主席、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斯利·科爾(Anstey J Coale)提出 的研究報告。他在洛克菲勒基金會和美國全國研究理事會的資助下, 帶領他的助手進行了詳細研究, 寫成《從1952年到 1982年中國人口 的急劇變化》一書,作力美國全國研究理事會行為與社會科學及教育 委員會的《人口與人口學第 27號報告》公開出版友行。 科爾在上述著作中以將近一半的篇幅對來自中國的大量數據的質 量進行了評價,總的結論是:“這些數據按性別及逐個年齡人數結合 比較,它們經受住了一系列精度與一致性的嚴格檢驗。”“確實,現 在中國人口情報資料的精度和細度,已超過我們目前所知道的世界上 一切友展中國家。”該書在對我國婚姻、生育、死亡狀況進行詳細分 析後,指出:“中國在生育率和死亡率方面的急劇下降是值得注意的。” 同時指出:“中國在生育率、死亡率和婚姻狀態上的迅速變化並非沒 有付出代價(在“困難年代”里的過量死亡率和生育率的不正常下降, 接着又不正常地回升)。”科爾運用一系列推算方法 通過電子計算 機的反覆計算,對1952年到1982年我國曆年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進行 了重新估算。 除科爾的上述研究結果外,法國的卡洛、美國的班久蒂也在自己 的論文中對我國曆年出生率、死亡率迸行了重估。現將三位外國學者 估算的數字列表如下(見表2、表3)。 科爾重估的人口出生率 是依據我國1‰生育率抽樣調查中回憶 性資料所提供的各個年齡的婦女的生育率推算出來的,同時對陰曆13 個月的閏年與非閏年的數字作了一些調整。科永估計的死亡率是以他 推算的各年出生人口為基數,減去實際存活的人口數估算出來的。班 久蒂和卡洛的估計方法與科爾有所不同。 表2 科爾等外國學者重估的人口出生率 (‰) 年份 戶口登 科爾 班久蒂 卡洛 記數 估計數 估計數 估計數 1957 34.03 41.1 43.25 41.46 1958 29.22 37.7 37.76 36.22 1959 24.78 28.3 28.53 27.24 1960 20.86 25.2 26.76 25.65 1961 18.02 22.3 22.43 21.70 1962 37.01 40.9 41.02 39.79 1963 43.37 47.3 49.79 48.69 1964 39.14 40.7 40.29 39.82 1965 37.88 39.7 38.98 38.77 本表資料來源;參考文獻 2 5 8 9 10。 表3 科爾等外國學者重估的人口死亡率 (‰) 年份 戶口登 科爾 班久蒂 卡 洛 記數 估計數 估計數 估計數 1957 10.80 19.0 18.12 13.24 1958 11.98 20.4 20.65 15.98 1959 14.59 23.3 22.06 19.20 1960 25.43 38.8 44.60 40.76 1961 14.24 20.5 23.01 27.03 1962 10.02 13.7 14.02 18.28 1963 10.04 13.0 13.81 21.22 1964 11.50 13.5 12.45 20.82 1965 9.50 11.1 11.61 10.26 本表資料來源:參考文獻 2 5 8 9 20。 科爾在前述著作中對“大躍進”引起的超量(非線性)死亡人數 作了研究和估算②。書中說:“按官方開列的死亡率計算,1957年的 死亡數為 590萬, 1964年為 802萬, 這些年的死亡數呈從 590萬到 802萬的線性趨勢, 可算出 1958年至1963年 (線性) 死亡總數為 4180萬。 由官方記錄得出的死亡人數為 5740萬,照此計算,困難年 代超量死亡數約為1600五。 ”書中又說:“1957年和 1964年經過對 少登記數調整後的死亡數力1040萬和 940萬。按照線性趨勢,1958一 1963年調整後的死亡總數當為 5940萬。實際死亡總數為 8620萬,超 過線性趨勢的死亡數約為 2700萬。”③ 美國人口及人口學委員會於 1984年7月10日為科爾上述著作的出 版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合眾社、美聯社和西方其他大通訊社在報導中 部說到上述超線性死亡數字。 法國人口學家卡洛沒有估算“大躍進”引起的非正常死亡人數, 但他對科爾的研究結果表示了某些保留,並認為中國的問題最好由中 國人自己來回答。他在《為便於分析中國人口統汁資料的建議》一文 中寫道:“無論如何,歷史學家需要這樣一個估算。我們建議中國同 行對這些數據進行科學的調整,並說明調整方法。”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1: | 5000,你腦子混亂,讓我們把強國與民主 | |
2011: | 北京的三條大街以國軍抗戰犧牲將領命名 | |
2010: | qmh: 就星辰“內戰”一文解說美國內戰 | |
2010: | 好啊好啊: 從歷史事實來看到底是誰阻礙 | |
2009: | 香椿樹:泥腿副總理陳永貴在墨西哥的故 | |
2009: | 雷神刷屏... | |
2008: | 如果沒有美國,中國能否在二戰擊敗日本 | |
2008: | 中國可借鑑美國反恐策略,用監控資金的 | |
2007: | 鄧賢:中國知青夢(一) | |
2007: | 鄧賢:中國知青夢(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