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最近推出傅高義的新書《鄧小平時代》香港版的中文繁體、簡體版。傅高義是美國學者﹑「中國通」,能說流利中文。他生於一九三零年,曾是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一九六一年起從事中國研究,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八個月前,傅高義這部書的英文版問世,被學界稱為「紀念式」作品。該書的香港版是無刪節的「足本」,而大陸版會有刪節,傅高義說,「如果中國大陸宣傳出版部門最終決定的刪節本,我覺得刪除太多,就不會同意在大陸出版」。
傅高義接受亞洲周刊專訪時說,「三十多年來,中國的這場巨大變革,正是鄧小平生前領導的,以至他去世後留下的思想主導的」;「研究今日中國,沒有什麽比研究鄧小平更重要」。二零一二年恰逢鄧小平確立改革方向的「南巡講話」二十周年,而頭上四個月又突發了「薄熙來事件」和「陳光誠事件」。絕不走文革回頭路,也絕不照搬西方模式,是當下中國的主流意識,也是鄧小平生前的「既定方針」。
在《鄧小平時代》一書中,傅高義詳盡而深入描述鄧小平在黨內逐漸取得成功的過程,以及他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的品質。該書的中文翻譯馮克利認為,此書最精采部分當屬與鄧小平外事活動有關的內容,至於書中關於中國內政方面,由於受材料來源的限制,作者難以將故事講得像外交活動那樣細緻生動。
傅高義訪談過的華人有一兩百人之多,其中有:江澤民、錢其琛、黃華、李銳、任仲夷、朱厚澤、杜導正、鄧小平女兒鄧榕和鄧林、陳雲子女陳元和陳偉立、胡耀邦兒子胡德平和胡德華,還有陳毅、紀登奎、宋任窮、萬里、余秋里、趙紫陽等人的子女。
傅高義說,「中國現代化發展了,經濟也發展了,連批評他的人都會承認他對改革開放的貢獻很大。後來鄧小平老了,我個人認為一九八八年通貨膨脹、價格沖關,特別是六四事件中的一些做法,是不對的。要是他年輕些,更了解中國老百姓的情況,他可能就不會這樣做」。
傅高義為鄧小平辯護,他「至今不認為鄧小平不支持政治改革。一九八零年八月,鄧的一次講話是很明確支持的。一九八六年,他讓趙紫陽牽頭召開很多會議,討論有關政治改革的話題,可見他不是不支持政治改革」。
關於六四天安門事件,傅高義說,「鄧小平當時認為情況太亂了。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日,他派軍隊去鎮壓學生運動,當時沒有開槍,也沒有打人。他覺得要是平靜下來了,就不需要再派軍隊去。但是,五月二十日老百姓不讓軍隊進城,不讓軍隊到天安門,所以他為了全國安定團結,只能用軍隊去鎮壓,沒有其他辦法」。問題是,傅高義的這一說法,能得到親歷者的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