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三世紀後重談有關七七事變的話題 |
送交者: 高伐林 2012年07月06日16:37:1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如果今天中國遭到某國(例如俄國或者美國)大軍壓境,國內某地(例如河南或安徽)有一支幾萬人的割據武裝,聲稱其目的就是要反上北京奪天下。當局的力量又無法兩面同時作戰,兩者只能取其一,那麼,是先御外侮,還是先平內亂?
◆高伐林 又到“七七”——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紀念日。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進行夜間軍事演習,一名日本士兵“失蹤”,日軍憑此藉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拒。20分鐘後,這個士兵自行歸隊,但日軍大隊長仍下達命令,攻擊宛平城。此時已是次日凌晨4時50分…… “盧溝橋事變”啟動了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八年全面抗戰。 75年了!這一事件本身已經為國人耳熟能詳,無須我多饒舌。但有一些相關的史實,此前我的博客文章中也有所提及,似乎還有必要重新引起注意。
1937年8月21日,英國《倫敦新聞畫報》(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關於抗日的中國士兵的報道。編輯用一張靜待出擊的普通士兵肖像作封面:粗糙的臉龐、堅毅的眼神即使在75年後的今天仍能讓人熱血澎湃。(網絡照片,秦風老照片館提供)
蔣介石及其國民政府當時面臨兩大結構性矛盾:對內求國家統一,對外爭民族平等——這實為辛亥革命之後中國所面臨的國家性難題。在內亂不已、外患日急的局勢下,蔣介石決定“先安內,後攘外”。這一道路,歷史學家郭廷以曾評論說:“在步驟上亦自言之成理,豈奈為勢所不許可。” 中國與現代化先發國家——“中國/列強”的矛盾,是我們理解晚清、民國的核心性與結構性矛盾之一。每次對抗外侮,都伴隨着國內政治的動盪。每次國內政治動盪,也都引得列強(全部或某一個)垂涎,伺機伸手。 “先安內,後攘外”“安內才能攘外”,蔣介石這一方略,也受到中共和當時國內民主人士的尖銳抨擊,至今也被人們鄙棄再三。但不容否認的是,許多人潛意識中,其實是認同這一思路的。記得一年前本壇有一位前博客信濟曾經聲稱:“我要是和他(高伐林)同生於抗戰年代,無論在國軍一脈還是共軍一脈,都會設法把他斃了,無論多少糊塗人為他說好話。”他這個思路,豈不正與蔣介石“先安內,後攘外”英雄所見略同? 張學良說過,他和蔣介石的分歧是先“安內”還是先“攘外”的問題。蔣“安內攘外”政策,是先內後外,以剿共安內,謀中國之統一,進而抗日禦侮。張學良本來贊成這套方略,但後來發生變化,認為應先外後內,以聯共安內,謀中國之統一,須先抗日禦侮。 “安內才能攘外”,這是蔣介石(還有汪精衛等人)從明朝內有李自成、張獻忠,外有滿清,處置失當導致滅亡引出的教訓。這個方針受到了無數抨擊。但筆者曾請教北京一位中共黨史老專家:如果今天中國遭到某國(例如俄國或者美國)大軍壓境,國內某地(例如河南或安徽)有一支幾萬人的割據武裝,聲稱其目的就是要反上北京奪天下。當局的力量又無法兩面同時作戰,兩者只能取其一,那麼,是先御外侮,還是先平內亂? 此老不加思索脫口而出:當然先平內亂!對外侮,有外交、經濟等多種手段;有各種國際組織可以申訴、調停和制裁;還可以爭取其它國家從他們自己的利益出發,施壓鉗制侵犯國……而對暴力內亂的處置,沒有多少迴旋餘地,不趕緊平靖,反對運動就會擴展到全國各地。 看來,對蔣介石“安內才能攘外”,我們也應該從中華民族全局的視野來重新評價。 兩個傀儡政權,哪個更危險? 多年來我們習慣了抨擊“安內才能攘外”,主要原因,不外乎因為國內造反的是中共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毛澤東領導的紅軍,是代表進步的力量。 “安內才能攘外”的“安內”,其實含義相當廣泛,包括要“安”各地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其中相當主要的,是指紅軍割據。 1931年9月18日,日寇占領東三省,然後將溥儀弄去,扶植出來一個“滿洲國”,滿洲國成立於1932年3月1日,首都在吉林省的長春;而在此之前,蘇聯扶植出來一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這個“蘇維埃”的國名,就深深打下蘇聯的烙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於1931年11月7日,這個日子,就是蘇聯十月革命的日子。首都暫定為江西省的瑞金。這個政權的“中央政府”頒布了憲法,發行了貨幣,設計了國旗,其控制區域稱為“蘇區”,其唯一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是共產國際的下屬支部,唯共產國際之命是從,其經費大部分由共產國際供給,主要領導人由共產國際指定,軍隊也歸共產國際派來的幾位洋顧問指揮…… “滿洲國”是傀儡政權,當無疑問;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呢?查遍各種辭典的“傀儡”一辭,這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都符合“傀儡政權”的定義,可謂名實相副,應該不會有人提出任何異議吧? 這個蘇聯一手策劃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怪胎,恰恰在“九一八事變”後的50天成立。當時日寇正忙着侵占東北全境,大批東北難民湧進關內,舉國激憤,蔣介石政權則捉襟見肘,亂作一團。比“滿洲國”更搶先地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算不算趁火打劫? 還要指出的是,“滿洲國”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這兩個傀儡政權,對於中國的中央政府來講,一在天邊,一在眼前:“滿洲國”遠在東北,辛亥革命之後,還有不少國民視之為“化外之地”,甚至並不認為其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孫中山在與日本的密約中也曾將之視為可以拿出去交換的籌碼);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就不同了,離民國政府的政治與經濟中心所在,不過數百公里,即便沒有飛機、坦克、戰車,急行軍三四天也可“兵臨城下”,這難道不比占領東北、進窺華北的日寇更讓蔣介石心驚肉跳? 斯大林“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 歷史學家、中共黨史專家金沖及說過:近代中國一切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他說的可能有道理,但可惜他囿於黨性原則和意識形態,談到“帝國主義”時,是將蘇聯排除在外的! 蘇聯是一直到自己感受到日本的壓力,處於東西兩面受敵的險境之際,才驚覺到不能再支持中共來挑戰蔣介石政府、使中國陷於內戰而削弱實力的。斯大林改弦更張,轉而支持蔣介石作為中國的領袖,率領全中國抗擊日本,痛斥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中國的危局,才“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斯大林當然並不是白求恩,要對中國講國際主義。他的着眼點,只是蘇聯自己的安危。但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中國因而受惠,得到了經濟和軍事援助。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在抗戰初起之際,中國的空軍就在艱苦卓絕的淞滬抗戰中損失殆盡,蘇聯的空軍志願軍,對於遏制日軍奪取制空權,起到了一定作用。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1: | 中共土改中從地主家搜括的黃金至少有二 | |
2011: | 紀念七七事變74周年! | |
2010: | 為什麼貪官熱愛毛主席 | |
2010: | 1967年六千長沙知青大逃亡始末 | |
2009: | 香椿樹: 耶穌是誰? 十字架是幹什麼的 | |
2009: | 空45師133團:我父親關於空45師的回憶 | |
2008: | 陽光在多城: 張戎筆下的毛澤東(9) | |
2008: | 揭開日本人喜歡鄭成功的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