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導師毛澤東一生戎馬倥傯,善讀歷史,積累了很多掌故。而且對中國古人往往縱橫捭闔如數家珍,毛主席尤其喜愛三國故事,老人家最鍾情的中國古人莫過於三國亂世梟雄曹操。
在《沁園春·雪》一詞中,毛澤東大氣磅礴的指出: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可見在主席心中,什麼樣的人才是自己心中的英雄,要能開疆拓土,要能文治武功。這樣的人物,除了曹操,還能有誰?
先看歷史書中對曹操的簡介: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人(今安徽亳州),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先為東漢大將軍、丞相,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其為魏武帝。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為統一中國北方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屯田,對農業生產恢復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詩作具有創新精神,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不過歷史上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曹操給人一直是奸詐虛偽心狠手辣的代名詞,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愈來愈多的人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
毛澤東是這樣評價曹操的:“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後來曹操遊覽秦皇島的時候寫下了這樣的詩詞: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曹操是個英雄,因為出身不太好,但是一直在尋找自己努力的突破口,愈挫愈奮,曾經在官渡以少勝多大敗河北袁紹。這個袁紹當時是三世三公,名氣特別大,又曾是討伐董卓的盟主,因此一個階段曾經被人推崇為當時著名的軍事領袖。曹操很有政治眼光和經濟策略,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後人集有《魏武帝集》。
毛澤東特別喜歡曹操,曾經親自抄寫《龜雖壽》給自己的心腹林彪和胡喬木,並且對曹操的詩歌進行高度評價:氣魄雄偉,慷慨悲涼,真是奇男子;又說曹操的詩歌豁達通脫,直抒胸臆,從此對於曹操的評價一直很正面。
毛澤東為何對曹操情有獨鍾:
其一,都是大手筆的人,很有才氣。
其二,都是雄視百代,慷慨悲歌的人物,都對祖國的統一做出歷史性的大貢獻。
其三,都在逆境中崛起,屢挫屢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