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清朝最貴訟師 八個字值三千兩銀子
送交者: 谷青 2013年07月24日23:25:0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雖然孔子說:“必也使無訟乎”,他希望社會上不要有訴訟,大家平安相處,然而這只是理想,人與人總是有摩擦的,有摩擦就會有官司,有官司就會有提供相應的職業空間,於是就有訟師。《清稗類鈔》云:“訟師之性質,與律師略同”,訟師也勉強算是古代的“律師”。

  要使委託人在官司中趨利避害,訟師就得在古代法律的框架內開拓操作空間,在刑偵手段不太先進,法制相對於今天而言不夠嚴謹的情況下,這種操作空間就很大,於是,戲劇元素也就產生了……

  本版撰文/劉黎平

  訟師的正能量:

  為救災提供正當理由

  清朝末年的何訟師,是皖北一帶的法律界名人。《清稗類鈔·獄訟類》記載,某年,皖北地區大旱,糧食欠收,偏偏官府下了道很奇怪的命令:皖南的糧食不准 出口到災區皖北去。然而,大家知道,在此無彼有的情況下,商品流通自然而然就會發生,這不是法令所能禁止的,何況這個法令很不近人情。

  於是,皖南有商人私自運了幾千石糧食販賣到皖北去,這哥們不走運,在關卡被逮住了,公然違背禁令運糧,這重罰是免不了的。商人情急之下,找到何大律師想辦法。

  這就看何訟師的筆法了。他沒有從大清律裡面找依據,卻將筆鋒轉到聖賢經典:兩千多年前的梁惠王(即魏惠王)向孟軻老師講到了魏國的救災措施:河東地區 發生災荒,就把災民轉移到河內地區,將糧食運送到河東地區,反過來也如此。何訟師就從這個上面延伸開來,他寫道:梁惠王一介小小諸侯,也曉得流轉物資,救 濟災民,“今皇上為天下之共主”,比梁惠王地位高多了,地盤也大多了,難道連梁惠王的這點愛心都沒有嗎?

  孟子的話不能作為法律依據,然而,亞聖的話有着比法律還高的神聖作用,作為清王朝體制內的官吏,你能不認賬嗎?他用梁惠王這顆棋子,把當時的萬歲爺的道德位置給槓上去了,誰也不敢說當今萬歲爺不如區區一個戰國諸侯。

  更重要的是,何訟師利用了當時讀書人的羞恥心理,大家都是讀聖賢書的人,都有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羞恥之心”。安徽的巡撫等官吏被這句話給鎮住了,覺得此信“所持甚正”,理論依據堂堂正正,實在不好意思批駁,“因免其罰”。

  這樁案件不是用法律條文獲勝,而是用了孟子的“羞恥理論”。而何訟師處理的另一樁案件則利用了讓目擊者和違規者只有一步之差的細節。

  訟師的巧能量:

  一句話扭轉朝廷旨意

  何訟師還有高超的公關藝術,片言隻字能挽救一場危機。且說浙江有一位知縣,跟浙江巡撫交好,卻跟浙江將軍交惡。這位將軍屢次要求巡撫處分知縣,都被巡撫拒絕。

  將軍檢舉別人卻暴露自己

  某年元旦,浙江官員進京在朝廷行朝賀禮。將軍這回總算逮着辮子了,他從京城一回來就向朝廷參了巡撫和知縣一本,理由是這位知縣在行朝賀禮的時候不恭敬,即 “大不敬”,這是大罪,不管怎麼處理,免職是肯定的。因為浙江巡撫是知縣的直接上司,連帶責任也是免不了的。

  朝廷於是下旨猛批了巡撫一頓,巡撫被將軍打得措手不及,只能“憤懣而無可奈何”。

  某一日,巡撫的辦事人員在酒店裡提起此事嘆氣,恰好這位何訟師也在浙江,聽到這番話,大笑:“這事不難,八個字搞定。”辦事人員聽出了玄機,馬上討教 對策,何訟師也不白幹活,說:“我這八個字不便宜,開價三千兩銀子。”辦事人員馬上向巡撫作了報告,巡撫知道這其中的性價比,於是承諾了佣金,何訟師於是 賣出了他的八個字:“參列前班,不遑後顧。” 就是說當事人作為巡撫這樣的高級官員,和將軍並列在前面朝賀,因為注意力集中在前面,所以沒能發現後面的下屬失禮。

  浙江巡撫將這帶有神秘信息的八個字添加在信里,上奏朝廷。八個字提供了兩個細節:一是正面細節,說明巡撫遵守禮節,沒有東張西望;一是反面細節,作為 前排的將軍,本應該目不斜視和回頭看,怎麼就能發現後面的知縣失禮呢?目擊者即違規者,將軍專門轉過頭去找人茬子,反而露出自己的茬子——失禮。

  結果,巡撫和知縣平安沒事,將軍倒因為失禮而被免職。

   訟師的負能量:

  教唆忤逆子反咬一口

  誣告老爸爬灰

  光緒年間的江右地區,有個律師綽號“破鞋”,估計是說他人品很濫,《清稗類鈔·獄訟類》評價他“壞法亂紀”。

  有一次,有一位父親告兒子忤逆不孝,這在古代是很大的罪,被告慌慌張張找到“破鞋”訟師,討教對策。訟師很為難地說:“按照法律,兒子是不能反過來告老爸的,我也沒法救你了。”

  被告明白訟師這是在敲詐,於是拿出重金來“砸”他,訟師見錢眼開,於是問:“有老婆嗎?”被告答:“有”。訟師又問:“會寫字嗎?”被告答:“略會。”訟師一拍手:“好,你有救了。”

  怎麼救呢?訟師讓被告寫了幾個字,然後神秘兮兮地對被告說:“你轉過身去背對我,手掌攤開對着我,我畫兩道符塞你兩手裡,千萬不要打開看,待會升堂,就只管哭,握着我畫的符跪到大人面前,包你沒事。”

  被告依言轉身,只聽得背後刷刷刷幾聲,然後被告的兩手都被放上一張紙符。被告緊握兩道“神符”過堂,官府問他話,他只管哭,手緊緊地攥着,異樣的舉動引起官吏的注意,於是掰開他的手一看,左手的紙條寫着:“妻有貂蟬之美”,右手的紙條寫着:“父生董卓之心。”

  法官立即要被告寫幾個字,然後核對筆跡,居然對得上。這一下,審判官對案件的看法發生逆轉,不孝案立即變成風化案。“破鞋”訟師模仿被告的字跡寫下這 兩張紙條,又讓被告只管哭,讓人產生錯覺,以為被告有什麼不便明言的冤屈,打開字條之後,這種看法進一步加固:原來,孝子寧肯自己受委屈,也不忍心口頭揭 發父親爬灰的醜事,只通過寫紙條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冤屈,而且紙條又寫得很委婉,用的是三國演義的典故。似乎為了維護父親的形象而用心良苦。

  忤逆不孝的被告一下子被抬升到孝子的位置,而原告父親卻莫名其妙地跌落到爬灰佬的深淵。官府被訟師營造的這種悲情氣氛給矇騙了,於是感情用事地罵原告:“老而無恥,滾。”這隨意性也確實超乎想象,很不專業,很不嚴肅。

 行規:清朝訟師的三不管

  因為經常舞弄條文,所以清朝的訟師十有九個沒好下場,光緒時候有個叫宿守仁的訟師卻能在業界不倒,訣竅是三不管:不合理的不管;命案不管;訟油子不 管。理由分別是:“理”是訴訟的元氣,沒“理”就難以理直氣壯;命案中的死者,如果是冤死,自然有天理照管,如果不是冤死,找活人填命那是造孽;經常打官 司的原告——即訟油子,十有八九沒有道理,為沒道理的人打官司是沒好下場的。

  合理與否,要通過取證和辯論才知道;冤死與否,也要看證據,不能坐等老天介入;訟油子有沒有理,也要看事實和法律依據。宿守仁這“三不管”其實不可取,自身的安全係數提高了,卻等於取締了訟師的職業功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慘烈:國民黨4.12政變殺了多少自己人?
2012: 國民黨退往台灣為保一隅之地究竟殺了多
2011: 賴昌星被遣返,狠狠地搧了海外民運的臉
2010: 鄉華: 許國璋拾零
2010: 藏也藏不住:揭露抗日時期國民黨的五大
2009: 小崗村大包幹帶頭人:早知今日 砍頭也
2009: “反瞞產私分“餓死人的第一元兇是怎樣
2008: 蔣介石《中國之命運》---關於滿清
2008: 震撼:八路軍全部戰績與日軍戰報的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