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中評社 黃博寧)
|
中評社福州8月7日電(記者 黃博寧)首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日前在福建省福建師範大學舉行,會議氣氛熱烈,多位學者圍繞中華文化進行討論。台灣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以“重建中華文化價值主體性”為題發表演講。
演講中,王曉波就中國是否應該接受“普世價值”進行辨析,並作出否定性評價。認為大陸現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雖然嚴格講非典型的資本主義制度,也非馬克思筆下的社會主義制度,卻在短短30年內讓六億人脫貧,是偉大的制度。
王曉波表示,“重建中華文化主體性”論題在中國已經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卻沒有走所謂“普世價值”道路的兩層背景下產生。
王曉波發言中說,有人認為中華文化在台灣保護的比較好,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49年以後所有人都不准看留在大陸的學者的書,即使是得過國民政府獎的作品,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也不能例外。王曉波介紹,哲學係為了上課,找來貪小便宜的書商偷印這本書,還要改名《中國思想史》,可“警備總局”還是找上門來。當年只要是大陸學者的書,即使是偷偷印刷出版的,署名也只敢是“本店編輯部”,“康有為也不能倖免”。王曉波認為,兩岸都經歷了文化的浩劫和意識形態的鬥爭,沒有誰好誰壞。
王曉波提到,最近台灣又有人將“四書進入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扭曲成是“中華文化霸凌台灣文化”。王曉波反問,“什麼是台灣文化”?根源就是閩南文化。“什麼是閩南文化?”答案是閩學,而閩學的根源在於朱熹的四書。說來說去,所謂的本土文化,最本土就是四書!
王曉波認為,四書在宋代以後逐漸發展為官學,鄭成功又把閩學帶到台灣。因此,兩岸文化的關係不可分割,台灣文化尤其和福建的閩學有血緣關係,
王曉波轉回“普世價值”的話題反問,“什麼是普世價值”?近100年之內,中國的首都三次被攻占,鴉片戰爭是“不要抽鴉片還要挨打”。這個時候,西方的普世價值在哪裡?當時中國連續發生的割地賠款最後全要轉駕到老百姓,也就是農民身上。社會民不聊生,民眾被逼反抗,清政府鎮壓,中央力量削弱,最後抵押鐵路、煤礦甚至海關。王曉波反問,這樣的普世價值,算是什麼?
王曉波認為,當代中國有三個時間節點值得注意。
首先,1949年標誌着白色西化派在中國失敗,“胡適之跟着國民黨到了台灣”。
其次,1979年中共宣布改革開放,紅色西化派下台。王曉波介紹,在台灣人們非常尊敬鄧小平。認為當時在所有人都不知道中國要往何處去的時候,鄧小平回到了中國人最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摸着石頭過河。
然後,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誌着中國崛起。王曉波表示,他不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名詞,但這個制度讓6億人脫離貧窮,讓大陸跟自己的條件走自己的路,是偉大的制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