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中國全面超越日本 市民文化是關鍵
送交者: qwtie66 2013年08月07日14:16:0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中國在其他方面也在趕超日本,而實現全面超越的重要一環是中國市民文化的發展。
  《日本新華僑報》8月6日載文《中國全面超越日本 市民文化是關鍵》,摘要如下:

  對於中國經濟規模超越日本,一些人不以為然,認為中國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這個成就不算什麼。不過,筆者覺得,用人均GDP看中國經常不靠譜,一旦換一個計算方法,任何關於中國經濟實力和百姓生活水平的統計和排名,都將發生巨變。不僅在經濟方面,中國在其他方面也在趕超日本,而實現全面超越的重要一環是中國市民文化的發展。

  在過去20年中,多數中國人事實上經歷了一場財富革命,其主要表現就是中國住房自有率的迅速提高。儘管中國房地產業存在問題,引起諸多不滿,但中國多數家庭擁有自己的房產是個不爭的事實,中國應首先充分肯定自己的成績,再來解決存在的問題。目前,中國城市多數居民的住房水平可能已經超過日本,中國的“發達板塊”(人口約三億,是日本人口的兩倍多)的情況更是如此。這也說明,中國超越日本不只是國家實力的重大變化,也是多數百姓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即便在技術領域,中國曾遠遠落後於日本,但現在情況已截然不同。總體上看,日本在民用技術方面仍然領先中國,但在軍用技術上,中國已全面領先日本。在民用技術方面,中國追趕的速度也很快,中國在高鐵、激光、量子通訊、深海石油鑽探、超級計算機、水稻雜交等領域內已經領先日本,其他領域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

  當然,與日本相比,中國也有自己的短板。就我個人的觀察而言,中國最大的短板是中國的市民文化的水平還不如日本。所謂市民文化指的就是城市生活形成的一整套規範,如辦事排隊、遵守交規、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開車不亂鳴笛、社會生活中講秩序,講禮讓,講溫良恭儉讓。訪問日本的人大都會對日本人的禮貌、守序、敬業等市民文化素質留下深刻的印象,日本社會的這些優點,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日本市民文化領先中國,與日本早於中國一個多世紀就進入了現代化有關。過去的日本,市民文化水準也不高,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不少訪問日本的外國人都指出了這一點。曾經在日本生活過25年的美國傳教士西德尼.吉利克(SidneyGulick),在其著作《日本人的演變》(1903年出版)中就曾這樣說:許多日本人“給人這樣一種印象:懶惰以及對時間的流逝完全不在意”。這顯然不是今天日本人給外界的印象。

  從社會發展過程來看,任何一個國家的市民文化都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日本從明治維新時代開始,首先實現全民識字,政府同時對國民進行大規模的禮貌教化,持之以恆,才達到後來的水準。中國是現代化事業的後來者,在短短的30年間,硬是把整個國家一下子拉入現代化時代,把數億農民一下子拉進城市,甚至拉進後現代化時代。中國把西方二三百年走過的路,把日本一百多年走過的路,濃縮於30年之中,但當中國的硬件全面趕上乃至超過日本的時候(這本身也是了不起的成就),中國市民文化水準確實一時還趕不上,市民文化的培育需要時日,需要大量的教化工作。

  當然,即使中國的市民文化還比較薄弱,並不意味在其他方面也薄弱。中國普通百姓的勤勞、質樸、上進、聰穎、樂觀、平和等素質,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中國更應抓緊培育市民文化。隨着中國城市化的迅速發展,中國政府和社會應該共同努力,從小事抓起,哪怕一年就集中抓一件事,如辦事排隊、不亂穿馬路、開車不亂鳴笛等。一個好的社會習慣一旦養成,一個地方的社會風氣和生活質量就會為之改觀,居民也更容易心情舒暢,一個地方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也會大大增強。

  總之,當人們能夠比較全面地、歷史地看問題的時候,就可以把中、日力量對比和演變的大勢和問題看得清清楚楚,從而更加堅定地沿着自己探索出來的成功之路前行,邁向更大的輝煌。
0%(0)
0%(0)
    7.7事變原來是因為中國百姓是一盤散沙。  /無內容 - SDUSA 08/07/13 (3002)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海外的中國大陸人為什麼不能擁有出生地
2011: 五大自由: 姥姥村里人幹的民國第一大劫
2011: 刻骨痛心:志願軍歸國戰俘的慘烈遭遇
2010: 毛澤東讀《資治通鑑》
2010: 毛新宇絕不是毛家的後代
2009: 香椿樹: 評價毛澤東文革錯誤的不同方法
2009: 宮女親歷慈禧狼狽西逃
2008: 斗膽聊聊郎咸平教授的觀點 (多多拍磚
2008: 風麗,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