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言:中美建交竟然是這樣決定的 |
送交者: 吳言 2013年09月05日00:42:1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中美建交竟然是這樣決定的! --讀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十三)
上一篇筆者談到了剛剛復出的鄧小平痛感中國經濟在文革中的耽擱與落後,為從日本學習到先進技術、迅速建設中國的四個現代化計,他做出了很多的外交“妥協”,毅然決然與日本政府簽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實現了兩個東亞大國的關係正常化。這不僅創造出了中日兩國近百年來的最親密的歷史時期,也為八十年代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起步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來自日本的技術與資金的幫助。 劫後餘生的中國還面臨着如何處理和美國的關係問題。自五十年代和蘇聯鬧翻後,中國的主要威脅已經是蘇修霸權主義了。蘇聯在中蘇、中蒙邊境存兵百萬,隨時可以劍指北京。而美國在世界上的頭號對手也是蘇聯,在這樣的情形下,中美兩國的領導人慢慢通過“乒乓球外交”建立起官方的直接聯繫,在1972年實現尼克松總統訪華,並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或稱『上海公報』)。 當時阻礙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最大障礙來自『台灣問題』,美國在台灣駐軍,售賣武器給台灣,但考慮到利用中國大陸制衡蘇聯的霸權主義更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政府已經準備“犧牲”台灣的國民黨政府了。在『上海公報』中,美國的外交官們字斟句酌地闡明了美國政府的立場: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着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台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外交用語的原則是具有靈活性與變通性,美國的外交官們在這裡很精明地指出了“海峽兩邊的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異議。”也就是說如果大陸台灣兩邊都說“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話,我們美國政府是無所謂的。反過來看看公報里中國的聲明部分還有類似『中國方面聲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這樣的時代特色的詞彙,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兩國外交官的專業水平的確不在一個檔次。 當時的中國政府雖然外交專業水平欠缺,但在氣勢上是一點也不輸人的—即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不含糊。所以,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非常清楚中國政府的三原則底線:1、斷交—和台灣的國民黨政府斷絕外交關係。2、廢約—終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3、撤軍--撤出全部的駐台美軍。從尼克松政府到卡特政府的言行表明,美國正準備接受中國的底線,只是他們希望最大限度獲取美國國家利益—比如是否可以保留某些文化與商業的官方機構,或者未來繼續向台灣售賣軍火等。 時間來到了1978年,民望不高的卡特政府與剛剛復出的鄧小平都希望在中美建交這個問題是加快速度,尤其是鄧小平,他希望儘快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這樣可以馬上派遣七百名中國學者到美國留學、讓美國開放高技術設備對中國的出口等。對於美國政府建議未來在台灣保留某些官方機構的建議,鄧小平明確反對,他對美國國務卿萬斯說“這其實是要搞一個『不插國旗的大使館』。”並強調如果美國政府仍想賴在台灣不走,中國也會等下去。美國的外交官們深諳中國的名教文化,他們在這點上答應了中國的要求,將台北的文化商業機構--『美國在台協會』定義為政府授權的民間機構,化解了這樣矛盾。接下來是否繼續售賣武器給台灣?中國政府的立場當然是毋庸置疑的,但美國政府也有壓力,他們擔心受軍火商影響的國會能否通過這一限制性條款。雙方的外交官們都已經在制定1979年1月1日建交的計劃,但對於是否“售武”卻還沒有共識,在1978年12月13日(也就是鄧小平從華國鋒手中接過權杖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此時外界尚不知),鄧小平會見了美國駐中國的聯絡處主任伍德科克,除了要求美國在建交公報中增加反霸權條款外,說到是否繼續對台售武時,鄧小平表示:“希望美國在這個期間不要向台灣出售武器,因為美國這樣做了,『蔣經國就會翹尾巴,這將增加台灣海峽發生衝突的可能』”,美方表示同意。會議期間談到建交後美方邀請一名中國領導人訪問美國,鄧小平說:『我們接受美國政府的訪問華盛頓的邀請。具體地說,我會前往。』,並計劃在1978年12月15日宣布中美建交,公報則在建交後的1979年1月1日公布。
布熱津斯基—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助理,他是中美建交美方的重要推手
就在雙方都以為塵埃落定、大功告成之際,大洋彼岸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助理布熱津斯基在與中國駐華盛頓聯絡處交談時,吃驚地聽到聯絡處主任柴澤民仍然認為美國已同意全面停止對台售武,他擔心北京可能誤解了華盛頓要繼續售武的決定。原來雙方對鄧小平的話產生了誤解,美國政府以為:鄧小平要求在建交的這一期間(1978年底到1979年全年)不要向台灣出售武器,以免蔣經國翹尾巴,那麼1980年以後是可以的;而中國人的理解則是:1979年都不出售,以後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了,那就更不應該出售武器給台灣了! 風險之大不言而喻。在這個關鍵時刻,對鄧小平宣稱的不可動搖的『原則』的誤解,足以使兩國關係出軌。此時距離兩國宣布建交的日子只剩一天,於是布熱津斯基發電詢問伍德科克是否確信北京已經對繼續對台售武表示諒解,並請他再去見鄧小平,毫不含糊地表明,假如國會提出對台售武問題,他們出於政治原因不可能回答說1979年以後不再恢復出售武器,但美國在出售武器時會有所節制。鄧小平答應了伍德科克要與他再次見面的緊急請求。他們在北京時間12月15日下午4點見面時,伍德科克感謝鄧小平願意這麼快就與他見面。他解釋說本着完全坦誠的精神,卡特總統『要有絕對把握不存在任何誤解』,他接着宣讀了白宮發來的申明,其中解釋說,鑑於美國政治的需要,美方會繼續對台售武。鄧小平勃然大怒,但還是有所克制,他說,這完全不可接受。他發了十分鐘的火,然後怒斥道:『為何又提出這個售武問題?』於是伍德科克趕緊解釋美國總統的困擾與國會的壓力,並表示美國將及其慎重地處理這個問題,並將誤解鄧小平的話這一責任攬了下來,鄧小平還是十分惱怒,這時的伍德科克擔心鄧小平是否會同意兩國建交了。 伍德科克—當年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後為美國駐中國第一任大使,見證了鄧小平拍板建交的過程。
經過近一小時的憤怒、反對與質問後,鄧小平開始冷靜了,他說台灣是唯一懸而未決的問題:『我們該怎麼辦?』伍德科克乘機回答說,隨着中美關係正常化,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會接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支持中國的統一,現在的頭等大事是完成關係正常化。鄧小平說『好。』話音一落,僵局隨着冰釋。不過鄧小平提醒,如果未來卡特政府公開宣揚對台售武,中方將不得不做出反應。伍德科克向鄧小平保證,美國將盡力讓全世界認識到,中美建交的意義正如雙方共同相信的那樣及其重大。鄧小平說“『好吧,我們如期公布建交文件。』傅高義在書中強調鄧小平沒有再和其他任何中國官員協商,中美建交就這樣塵埃落定了。 對於鄧小平在美國繼續對台售武的情況下依然決定實行兩國關係正常化,他當時有何考慮,沒有相關的記錄參考。據傅高義先生的推測,有如下幾點原因:第一,他剛剛在勢均力敵的同事中成為中國的頭號領導人,中美關係正常化可以加強他的個人地位;其次,實現兩個關係正常化,會讓中國更容易獲得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知識、技術與資本。第三,面對中蘇邊境的壓力以及蘇聯對越南的支持,他如果要“教訓”一下越南,就必須獲得美國的全力支持。筆者認同傅高義先生的第二、三原因,但並不認同第一原因,在七十年代末,信息閉塞,美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絕大部分幹部和群眾中依舊是惡霸形象,簽署一個有辱“國”權的條約去和美帝國主義妥協,對於剛剛獲得領導權的鄧小平其實是一個風險。但為了緩和中國的外部局勢—制衡蘇聯和提升中國的內部國力—建設現代化,作為政治家的鄧小平還是決定“冒險”。 當年人民日報的號外,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感覺驚訝與自豪,很少人意識到這將改變自己未來的生活方式
看看今日中美兩國每天由各大城市往來的航班,每天各大港口駛出的集裝箱貨輪和紐約上海街頭的中美遊客、留學生和商貿人員,我們很難想象這兩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國處於“老死不相往來”甚至是兵戎相見的話,對於中國、美國和全世界會是什麼情形。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無疑是鄧小平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也是中國外交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更是中國走向世界文明、躋身現代社會的重要里程碑。可誰曾想,建交竟然是在這樣侷促的條件、倉促的時間、沒有任何內部領導間的協商機制、單靠鄧小平的機智與魄力而獨斷乾坤的。
注:有關中美建交前“對台售武”的風波,除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外,也可參見曾經擔任這次會談翻譯的中國外交官施燕華的相關回憶,施女士認為鄧小平在震怒後,在伍德科克以為中美建交無望的情形下決定按原計划進行是體現了鄧小平同志的“大智慧與靈活性”。
關聯博文:
鄧小平如何利用民意獲掌大權--讀傅高義《鄧小平時代》(十一) 真實的華國鋒--讀傅高義《鄧小平時代》(九)--萬維讀者網博客 卓有成效的整頓與有所保留的檢討--讀傅高義《鄧小平時代》(八) - 萬維讀者網博客 升官秘籍“狗咬狗”--讀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七) - 萬維讀者網博客 艱難的復出--讀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六) - 萬維讀者網博客 鄧小平痛恨毛澤東嗎?--讀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五) - 萬維讀者網博客 鄧小平比陳毅性格樂觀嗎?--讀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四) - 萬維讀者網博客 “跟着走”的鄧小平--讀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三) - 萬維讀者網博客 愛打橋牌的鄧小平--讀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二) - 萬維讀者網博客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2: | 蘭州貨車側翻30萬葡萄遭哄搶 有人開車 | |
2012: | 聊一聊身邊時 | |
2011: | 朱德為何在毛澤東死前的兩個月突然去世 | |
2011: | 伍加: 費城--自由鐘 | |
2010: | 阿妞不牛: 國民黨領導抗戰,是胡說還是 | |
2010: | 日軍為什麼不攻打延安? | |
2009: | 草你媽,對維族歹徒還給請律師,對漢族 | |
2009: | 冷眼看新疆: 新疆只有中美戰略搏擊, 沒 | |
2008: | 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心理因素和真實動機分 | |
2008: | (圖文)抗戰史實大揭密---中華名將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