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范兒393——習近平(十五):恆心與自律是成功人生的永恆的 原動力
送交者: 藤兒 2013年11月14日23:18:0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藤兒點評:近日,河北省正定縣出現了一本小小的“紅寶書”——1985年1月20日時任正定縣縣委書記習近平簽章頒發的“率先致富獎”證書。表彰正定縣順城關的甘國田敢為人先,帶頭致富。

今日,如果習近平膽敢在甘國田當年獲獎的“率先致富獎”證書上,加蓋一個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印章的話,那九泉之下的甘國田,定會立馬轉世投胎,在習總書記的任期內在大幹一場。

--------------------------------------------------------------------------------

來源:新華網 2013-11-14 

習近平頒給萬元戶的證書 蓋“習近平印”

  -證書封面。

  -證書內頁。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一本由時任正定縣縣委書記習近平簽章頒發的“率先致富獎”證書現身正定。30多年前,正定縣順城關的甘國田敢為人先,靠規模種植月季花致富,成了正定首批萬元戶之一。1985年1月20日,縣委縣政府發證表彰了他,並鼓勵他帶頭致富。

    近日,記者偶然見到了這個見證改革35年風雲的“紙化石”。這個保存完好的紅色小本本,其實不足一巴掌大,塑料封皮的上方印着“縣委書記、縣長獎勵證書”, 下方印着“中共正定縣委、正定縣人民政府”。泛黃的內頁左邊,有鋼筆寫的“甘國田,42歲,正定鎮順城關農民”的字樣,以及他作為“種花專業戶,一九八四 年純收入14000多元”的事跡。在內頁的右邊,赫然寫明“率先致富獎”,批准人簽章是習近平(印)、劉樹章(印),落款日期“85年1月20日”。

  35年前的正定,與全國很多地方一樣,老百姓們都還很窮。甘國田作為農民中有文化的能人,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先知先覺”,借着改革的春風,率 先打破了種糧、種菜、養豬的傳統模式,於1979年開始試種月季。1981年,他帶領全家搭建育苗溫室,並花三百多元從北京以每株3元的價格,背回一百多 株月季苗,在一小塊荒地里嘗試溫室育苗;1982年,他便將自家農田全部改種成月季。1983年,他們全家靠賣月季苗就收入7000餘元,成了遠近聞名的 月季專業戶。1984年,甘國田帶領全家繼續租田擴種月季,數量高達20萬株,品種多達百餘種,當年純收入就上了萬。2012年10月,甘國田彌留之際將 這本證書交給了老伴和孩子。

  甘國田的大兒子甘語錄說,父親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卯足幹勁兒,帶領全家人及鄉親們在致富路上向前奔。“這本證書父親小心珍藏一生,我們會好好保管。父親的創業精神也一直在激勵着我們前行。”

  這,不只是故事

  採訪甘國田家族的故事,一直有一個問號圍繞: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着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可以在家族中無聲傳承?

  這裡有四個細節,可以幫助我們還原——

  一句話:甘國田老人彌留時的一句“凡事要往前頭干”,這是一個有超前意識的奮鬥者。

  一幅字:臨終前用毛筆顫巍巍寫下的“家和萬事興”,行家看後,兩個字:“專業”!

  一本檔案:所有的來信,大量曾經的資料、文件,非常專業地編訂成了厚厚六七大本,前面有目錄索引,其中不乏習近平1984年5月10日在正定縣政協講話的油印稿等眾多珍貴資料,另外還有幾大捆珍藏多年的書報雜誌。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有心人”啊!

  一本“自傳”:老人對兒女很少提自己的過去,但在其留下的字跡工整的三頁“競選詞”中卻濃縮了自己的一生,包括“紅本本”那一段經歷,要知道這段“競選詞”是2009年,也就是他去世前三年,想重新競選村領頭人帶領大家再大幹一場而寫下的!

  一個家族:記錄創業永遠“在路上”

  “他這個人,不愛張揚,對誰都隨和,就是愛看書、愛讀報、愛琢磨事。”日前,在正定縣順城關,甘國田老人的老伴劉小果,小心翼翼地從立櫃裡捧出了一個包裹着的“紅本本”。

  “甘國田,男,42歲,正定順城關農民,種花專業戶,一九八四年純收入14000多元。授予‘率先致富獎’。批准人:習近平(印)、劉樹章 (印),1985年1月20日。” 這本當年由中共正定縣委、正定縣人民政府頒發的“縣委書記、縣長獎勵證書”,記錄着一位農民創業者不平凡的奮鬥傳奇。

  2012年10月,這本證書的獲獎者——甘國田老人在彌留之際,將他一生所獲的各種證書及整理成冊的一些資料交給妻子劉小果,並囑咐她和三個兒子要好 好保管,並一代代地傳下去。在父親的遺物中,甘家的三個兒子第一次親手觸摸到這本“縣委書記、縣長獎勵證書”,第一次打開證書翻看內頁,仿佛打開一部厚厚 的家族創業史。

  一筐背出個“萬元戶”

  在劉小果老人的回憶中,上世紀70年代末,上過“半拉子”高中、“腦子好使”的甘國田被大隊派到旅遊景點“大佛寺”里搞綠化,愛學愛琢磨的甘國田從此掌握了不少養花技術,也接觸到不少外界的專業信息。

  “1978年底,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後,父親就變得跟以前有些不一樣了。”甘國田的大兒子甘語錄回憶,當時父親總是跟母親念叨着要在家裡種月季。 “1979年一開春,父親就開始在離家不遠的地里試着種植月季,經常一個人拿着筆記本蹲在地里伺候月季。從一拃長的苗,一茬茬地試,鮮艷的月季花終於在地 里盛開,引得不少人過來看,就連照相館的人都來到這裡照相。”

  甘國田接連兩年試種月季都取得成功。1981年春,他做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舉動:他揣着從親戚們那裡湊來的300多元“巨款”去了北京天壇,以3元一 株的價格,用一個柳條筐,坐着火車,背回來一百棵月季苗。至今對十二種花色如數家珍的甘語錄說,那時十四五歲的他也是標準的小花農,在周圍種菜村民詫異的 眼光里,從此和父親“長”在了苗圃里。“從1983年開始,我們一家就開始成批量地賣起了月季苗,開始租地擴種月季。”

  “……正定鎮(順城關)農民甘國田,身懷絕技,育花有術。一九八一年,他帶領全家七口大幹一冬,填平了城牆腳下的一個大坑,投資二百元,蓋起了兩個溫 室,一九八二年開始養花,一九八三年收入七千多元,去年秋季擴種月季花四畝六分地,八萬多株……今年頭七月他已出售各種月季花三萬多株,收入一萬五千餘 元。……”

  1984年8月23日,《河北日報》二版頭條報道《花開富貴》,這樣記錄了一個“養花萬元戶”的誕生。

  一人帶出一大片“花農”

  甘國田出名了!求取“致富經”的信件,隨着不同媒體的報道,從全國各地逐漸雪片般飛來。

  隨之而來的,還有榮譽。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富民政策指引下,你們解放思想,開拓門路,勤勞致富,你們是全縣人民學習的榜樣,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率先落實黨的富民政策的典型。縣委、縣政府授予了你們光榮的稱號,我們對此表示熱烈的祝賀。”

  在甘國田老人精心裝訂的檔案冊里,躺着一紙《致萬元戶的一封信》,這是1984年9月15日正定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寫給他的。

  “白雪山、白騎士、火種、赤龍球、佳香……”在甘語錄的眼中,種花當年不光新鮮,更是個“高科技”活兒,“父親種月季出了名,我們弟兄仨還有好幾個親 戚,都被父親手把手地帶成了種植能手,月季品種也達百餘個。我們剛開始經常騎三輪到石家莊市里去賣花,那會兒人們剛從文革中走出來,滿大街藍灰顏色的打 扮,不同顏色的月季誰見了不喜歡,一盆就可以輕鬆賣到三塊錢。”

  作為縣裡表彰的“典型”,十里八鄉一撥又一撥人排隊到地頭來參觀,越來越多的鄉親種起了月季。“父親人好,誰問他都教。他常說,一人富不算什麼,能帶動鄉親們致富,值!”

  在甘語錄的記憶里,時任正定縣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就至少三次來家裡和甘語錄的父親長聊,有時坐縣裡的吉普車,有時騎自行車就來了。

  “父親愛喝,好朋友。記得有一次,是一個冬天快晌午的時候,父親正和幾個朋友喝酒時,就聽見屋外有人招呼。當時我看到有七八個人進了我家院子,其中一 位穿着綠軍大衣的年輕人和我父親握手,我父親趕緊把大家讓進屋裡。我在屋外聽長輩們說,那個穿軍大衣的年輕人是縣委書記。”甘語錄說,當時還小大人不讓在 旁邊,父親也很少提,聊什麼“大事”不知道,只知道“縣委書記”在他家裡坐了一個多小時,也沒吃飯就走了。“後來才知道,和父親聊天的縣委書記叫習近 平。”

  劉小果老人說,那時家裡也經常有人來,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買花的、學技術的,也有縣鄉來幹部考察推廣的。“家裡來的客人多,茶壺小總是要不停續水,後來 老甘專門從外地背回來一個大泥茶壺,這個泥茶壺能盛一暖壺水。每次家裡來人,老甘就拿出這個大茶壺,大家坐在一起邊喝邊聊。縣委書記來家裡,我們也沒有特 意準備啥,他和大家坐在一起,喝水也就是和大家一起用這個大茶壺倒。”

  一本證書記錄

  一段“閃亮的日子”

  劉小果老人說,那時候老甘因種花取得了很多榮譽,1984年至1986年還在本村任村大隊長,當年還被選為正定縣第七屆政協委員,他常常出去開會,回 來後也會帶回獎狀或本、筆之類的獎品,但有一次她印象特別深。“1985年初,那時天特別冷,老甘從縣裡帶回來一個大大的‘致富光榮’木質金匾,還從兜里 掏出了一個印着‘縣委書記、縣長獎勵證書’字樣的小紅本。老甘把這個小紅本拿給我看了一下,並自豪地說:‘咱的辛苦沒白費,咱是正定首批萬元戶,縣委書 記、縣長親自表彰的。’說完,老甘又端詳了一陣證書,然後讓我找來一小塊布,小心翼翼地將證書包起來,放到了他平時存放資料、證書的箱子底下。”

  “在河北省正定縣,有一個聞名的“月季專業戶”,他就是去年(註:1985年春節前)被正定縣政府掛上《致富光榮》金匾的農民甘國田……”

  曾經採訪過這位“月季專業戶”的《農家樂》(《河北農民報》前身)記者趙瑞泉,現在雖已年過七旬,但面對本報記者回憶起當年在甘家月季棚里採訪的這篇報道,印象依然很深,“他瘦瘦的,很精幹。給人的印象是為人熱情,腦子活,又踏實肯干。”

  對於正定首批萬元戶,曾和習近平搭過班子的72歲的退休幹部張五普說,當年甘國田可以說是正定家喻戶曉的致富能人,縣裡鄉里也是多次表彰。雖然當年表 彰的萬元戶並非只有甘國田一人,但甘國田率先打破了傳統的種糧、種菜及養豬的農村經濟模式,積極嘗試、大膽轉型,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大家都爭相學 習。

  一部相機

  兒子也開始創業

  “父親作為縣委縣政府表彰的萬元戶,又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和鼓勵,這讓我們一家人更有幹勁兒,思想也更活泛。”甘語錄回憶,1986年,“榮國府” 建成了,正定的旅遊業進入了黃金期,一時間遊人如織。那時候,有照相機的人非常少。在“榮國府”為遊人照相也就成了致富的最好方式。“父親專門拿出了 2000多元錢,給我和三弟每人買了一部相機,喜歡花的二弟則跟着父親繼續種花。我和三弟跟着照相館的師傅學會照相後,就到榮國府門前照相,每天都能掙幾 十元。後來隨着照相機越來越普及,我們就不再照了。”

  甘語錄說,在改革開放的浪潮里,父親就像是一個弄潮兒,隨時調整思路,變換方法。當時隨着市場飽和以及南方花卉大量運往北方,月季市場逐漸萎縮。上世紀90年代,父親不再種月季花,開過飯店,當過鑄造廠廠長,年老時指導孩子們創業。

  “我在本村任職和在外工作期間,沒有受過任何處分,(19)85年被當時的縣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及縣長劉樹章同志授予率先致富獎,(19)86年被評為 縣優秀黨員,(19)88年被評為鎮優秀黨員。”這是甘國田在2009年一份“競選詞”個人簡歷中寫下的文字。甘語錄說,2009年,父親在67歲高齡 時,還想着參加村書記競選。其實那時父親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不久就被查出肺癌,但父親仍想着發揮餘熱,為大家做些什麼。

  “父親是個有文化的農民,有着40多年的黨齡,他在臨終前,仍不忘鼓勵我們‘凡事要往前頭干,給大家帶頭。’同時還勉勵我們‘不管是在家庭,還是在社會上與人相處,都要團結他人,學會包容,只有這樣,家庭和社會才會和諧,也只有團結才能更有力量。’”

  在1992年出版的《正定縣縣誌》上,記者看到,甘國田作為河北省花卉協會理事,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賈大山等,都被收錄到了“正定縣名人錄”中。

  一個家族的人

  都分別創業“在路上”

  35年前,發端於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如春風吹拂大地,全國人民櫛風沐雨,一路高歌奮進,經濟快速發展,中國人民也都逐步富裕起來,如今的甘家也隨着經濟發展有了更大的變化。

  甘家哥仨在父親的帶動和鼓勵下,也都能幹、敢幹,愛琢磨,愛鑽研,敢為人先。如今年過四十的哥仨也都有自己的家業,日子也都過得寬裕、滋潤。長子甘語 錄自己蓋了一家牛頭宴飯店並自己經營,獨一無二的特色清真菜式曾被多家媒體的美食版面報道,飯店每天食客不斷;二兒子甘語輝子承父業,在縣城的旅遊文化一 條街——燕趙大街上開了一家花店,經營本地及南方的各種苗木花卉,回頭客不少;三兒子甘錄輝更是繼承了父親愛琢磨的勁兒,和妻子在縣城開了一家全羊宴,一 只羊能做出108道特色菜,生意做得更是遠近聞名。孫輩的孩子們也開始陸續長大成家,有的跟着父母學開飯店,有的繼續學業,有的憋足了勁兒,準備在石家莊 開創一番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回憶起父親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一是寧肯自己吃虧,也別虧了別人。再一個就是他的創業精神,他常說我們是農民,要用自己的雙手,拼出自己的生活。”(記者尚燕華、趙建海、李文強、李潔夫)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讀唐高宗李淵之官文與太宗李世民的賦
2012: 范兒41——胡錦濤:恆心與自律是成功人
2011: 半夜雞叫算啥?看49年後共產黨在農村培
2011: 高華:毛澤東在江西蘇區“肅AB團”的
2010: 辛亥革命應該否定
2010: 到美國以後才發現這裡仇恨中國人的人很
2009: 香椿樹:消滅黑社會的條件探析
2009: 倉皇大地封了真lesson, 讓假lesson逍遙
2008: 《黃克誠回憶錄》
2008: 鞏俐在中國遇到了什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