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滿洲神童順治6歲登基時的奇異表現
送交者: 道不同 2014年06月03日20:16:5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順治帝登基時只有6歲,在上一年的年底,他5歲時,他隨太宗皇帝到葉赫噶哈嶺出獵,放圍一開始,他手疾眼快,一箭射出去,當場竟然射死一隻狍子。那麼,登基那天早上他是如何表現的呢?他坐上龍椅的時候,是懵懂懂,還是精精神神?那一天,他稚嫩的肩膀是如何在那一刻擔起江山社稷的呢?博主在創作長篇歷史小說《順治遷都》查閱了包括《清實錄》在內的大量清初史料,終於將那個壯闊的歷史畫面還原出來——
  清崇德8826日,即公元1643108日,皇太極俊美的九皇子福臨跨過永福宮高高的門檻,從裡面快步走了出來,直奔篤恭殿。他有一張鮮紅的小臉,眉清目秀,鼻直口方,眼睛堅定地向前看,大踏步地走在皇宮的御路上。

  瀋陽的天氣已有些冷了,福臨的侍衛安崇阿跑上前給他披上貂裘。福臨看了看左右的人們,脫掉了貂裘,他說:“你們不冷,我也不冷。”

 龍輦來了,他賓至如歸地坐了上去,他的乳母瓜爾佳氏要上輦扶他,他說:“這個龍輦你是不能坐的。”乳母退下。

龍輦剛走了幾步,這時從東掖門走出諸王、貝勒文武群臣,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率眾跪迎福臨上篤恭殿。

篤恭殿,也叫大政殿。它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築,俗稱八角殿。始建於1625年,是太祖爺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是盛京皇宮內最莊嚴最神聖的地方。起初叫大衙門,1636定名篤恭殿,後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台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設有寶座、屏風及熏爐、香亭、鶴式燭台等。大政殿用於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等。

那天早上,福臨坐在了寶座上,抬頭一看,紅紅的太陽懸在東方的天上,於是,他成了順治。

順治皇帝看了看左右的侍衛和大臣,悄聲問道:“一會兒各位伯父、叔叔、兄弟來給朕朝賀的話,朕需要回禮賜坐嗎?”侍衛和大臣們答道:“回皇上,不需要。”

這個時候,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率內外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群臣行三跪九叩頭。

  大禮結束,順治帝開始行進規定動作,這就是頒布詔書,他童聲童氣地念道——

我太祖武皇帝,受天明命,肇造丕基,懋建鴻功。貽厥孫子皇考大行皇帝、嗣登大寶,盛德深仁,弘謨遠略,克協天心。不服者,武功以戡定,已歸者,文德以懷柔。拓土興基,國以滋大。在位十有七年,於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上賓。今諸伯叔兄、及文武群臣咸以國家不可無主,神器不可久虛,謂朕為皇考之子應繼大統。乃於八月二十六日即皇帝位,以明年為順治元年。朕年幼沖,尚賴諸伯叔兄、大臣、共襄治理。所有應行赦款開列於後。謀犯朝廷、焚毀宗廟陵寢宮殿、逃亡叛逆、蠱毒魘魅、竊盜、祭天器皿、及御用諸物、子孫殺祖父母父母、鬻賣兄弟、妻妾告夫內亂、殺人、聚黨劫財等大惡向在不赦,今咸赦除之。其餘一切死罪、因禁隱匿偷盜、及未完贓贖等罪,盡行赦免。如有以赦前事訐告者、以其罪罪之。逃走遺失者,如經原主認識給還免罪。彼此相稱貸者、照舊准償布告中外,咸使聞知宣。

宣詔完畢。這時,殿內外的諸王、貝勒及文武百官再行三跪九叩頭禮。

順治帝待他們行完了大禮,站起身來,他一再讓二伯父和碩禮親王代善於先行下殿。代善只好起身下殿,順治帝這才上了龍輦回宮。諸王、貝勒及文武各官長跪相送。在龍輦上,到了永福宮門前,順治帝下了龍輦,對侍衛安崇阿說:“剛才你讓朕穿的貂裘,它的里子是紅顏色的,那不是我要用的。如果是黃顏色的,我當時也就穿了。黃顏色才是皇帝要用的。”

這時,距皇太極逝世17天,關於王位之爭終於平息了。大清朝開始又朝氣蓬勃地向前走了。

十個月以後,七歲的順治又給這個年輕的國家下了一道詔令,這就是:“遷都!”

0%(0)
0%(0)
  這都是殘暴的滿清王朝胡編的。  /無內容 - 布衣 06/03/14 (506)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功在千秋
2013: 最早洞悉“文革”真相的人
2012: 牛鬼蛇神:六四記憶
2012: 中國離真正的法治社會還有多遠?
2011: 【轉貼自五味】六四祭國殤
2011: 神的話美化與殺死的功用-2
2010: 六四屠殺到底死了多少人?
2010: 金門之戰回歸戰俘的命運 --槍斃了幾批
2009: 錢學森,你的偉大隻欠一個道歉
2009: 關鍵時刻溫家寶違背組織原則背叛趙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