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與張國燾實行的“左”傾路線有分歧,1934年底,張國燾污衊廖承志是“蔣介石的偵探”,逮捕了廖承志,開除了他的黨籍。
在廖承志的情感世界裡,對革命事業充滿摯愛和堅貞。總是把革命事業看得高於一切、重於自己的生命,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在為革命事業而奮鬥和拼搏
中,他總是充滿熱情,即使在面臨坐牢、受刑、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時,他也從不意志消沉,而是充滿樂觀向上的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意志。這從他所畫的漫畫可見一
斑。
廖承志學識廣博、多才多藝,在繪畫尤其是漫畫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主要得益於他母親何香凝的薰陶。何香凝是著名國畫家,建國後曾擔任過中國美術
家協會主席。每當何香凝作畫時,廖承志都會專心守候於母親身旁,有時實在忍耐不住,就提筆畫起小人像來,雖然筆法稚嫩,但人物卻栩栩如生。何香凝發現兒子
的繪畫天分後,十分驚喜。於是,每當她完成一幅畫作後,都會要求兒子補畫個“小娃兒”。在母親大人的精心指導下,廖承志的繪畫技藝進步神速,不論是素描、
國畫,還是漫畫,無不畫得十分精妙,尤其擅畫人像。但是廖承志長期處於漂泊不定的革命鬥爭環境之中,不能像他母親那樣做一個有專業造詣的畫家,只是興之所
至,偶而為之。
1933年,廖承志以“何柳華”的名字由上海轉入川陝革命根據地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擔任第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是張國燾的部下。廖承志
與張國燾實行的“左”傾路線有分歧,1934年底,張國燾污衊廖承志是“蔣介石的偵探”,逮捕了廖承志,開除了他的黨籍。紅四方面軍被張國燾帶着過了三次
雪山、草地,歷盡千辛萬苦。一路上,作為“犯人”,廖承志的處境更是苦難重重,但他革命意志堅定,照樣樂觀豁達,還常常畫花草、畫山河、畫人物。他給朱德
總司令畫像,給劉伯承總參謀長畫像,還給許許多多的戰士畫像。有時部隊開大會,需要掛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像,就叫他出來畫;需要大標語,也叫他出來
寫。每當畫完寫完,廖承志就又被關起來。
廖承志第二次坐國民黨的牢處境最險惡,時間亦最長。那是1942年5月,由於叛徒告密,在廣東樂昌的廖承志被國民黨逮捕,先是被關押在“江西集
中營”,後轉至重慶歌樂山“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白公館和黃家園子。廖承志橫眉冷對國民黨的威逼利誘,並在獄中吟詩作畫。廖承志曾作一寓意深刻的漫畫表
示自己處在國民黨的鷹犬監視之下:一柱欲倒殘禿的枯樹上棲一老鷹,樹下蹲一黑犬。沒文化的特務頭子把畫掠去,見畫風古拙,對其意卻弄不明白。
在“江西集中營”,廖承志還畫過一組共八幅反映獄中真實生活的自畫像,揭露了敵人對革命者的虐待以及所遭受的惡劣待遇。形象地表達了他寧死不屈的高貴品
質、堅貞不屈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廖承志雖處境維艱,但畫的漫畫卻風趣、幽默、意味無窮:一幅是瞪大眼睛在飯里挑蟑螂和石子;一幅是坐在馬桶上解
便,一群蚊子叮在他的屁股上;一幅是他在獄中用小木盆洗澡;還有一幅是廖承志睡在床上,為室內一對老鼠新郎新娘吹奏《婚禮進行曲》。如何讓中共領導知道自
己的處境?後來,廖承志做通了一個獄中“看守”的思想工作,並通過“看守”秘密將那8幅漫畫和一封信轉送到重慶。當時正在重慶的周恩來、董必武等人目睹廖
承志的畫後,都對國民黨的醜惡行徑無比憤慨。周恩來向國民黨當局提出了嚴重抗議,要求立即釋放廖承志、葉挺和眾多“政治犯”。經過不斷的交涉,蔣介石終於
在1946年1月10日下令釋放廖承志等革命人士。
面對險境廖承志尚且如此樂觀豪邁,在日常的革命工作中,廖承志的漫畫則更表現了他幽默樂觀向上的情感,1948年“七·一”,新華社裡有兩對青年
男女要結婚,中午,廖承志在自己家裡(時住西柏坡)置備酒菜招待,下午舉行簡單儀式,廖承志即席講話。新房裡貼滿了同志們寫在各色紙上的賀詞與祝願。最顯
眼的是廖承志送的漫畫。廖承志畫了兩幅漫畫,分送給兩對夫婦。每幅畫都是一男一女,胖瘦不一。題詞用了當時的土改術語:送胡小為和趙棣生的一幅寫的是“抽
肥補瘦”(當時胡胖趙瘦);送給肖希明、陸冰夫婦的題詞是“土地還家”(因為肖與陸早年認識,分別多年,一塊搞土改時才會面)大夥贊稱:漫畫形象生動,題
詞語意貼切。時過4個月,又有一對青年男女,即廖蓋隆和李蓬茵喜結良緣。在婚禮上,主婚人廖承志在說完祝福的話以後,話題一轉:“還沒有找到意中人的男王
老五、女王老五們,不要再蹉跎歲月,獨守空房,孤身單影,哀嘆自憐,要主動進攻,積極尋覓,找准目標,窮追不捨,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有沒有這個決心?!”
“有!”青年們掌聲笑聲響作一片。更逗樂的是廖承志贈送新婚夫婦的漫畫:新婚夫婦的身子扭在一起,分不出你我,下面四隻腳穿着同樣的軍鞋,上面兩個興奮歡
快的頭像,神形酷似,誇張而又逼真。標題竟是《油條》。年輕人喜歡得連連叫好,爭着搶着貼在新房炕頭最顯眼處。
1969年7月,在被“軟禁”期間的廖承志還憑記憶補畫了兩幅長征見聞的畫:畫面上,一位戰友倒下去了,他默默地向戰友致哀,然後邁着更堅定的步
伐繼續前進。第二幅是參加革命的一對少數民族夫婦把親生兒子託付給當地的老漢。廖承志將那幅自畫像和另一幅回憶長征的畫,連同一封語重心長的信,由他夫人
寄給遠在青海勞動的女兒廖銘,並在信中解釋說:第一幅是“爸爸在長征時的大致景象”,第二幅是“在丹巴親自看見的”一景,並勉勵女兒“千萬不要忘記革命是
千辛萬苦、無數犧牲才得到的勝利”。1970年3月,廖承志在長期被迫停止工作,與外界隔絕的逆境下所作的自畫像,則充分表現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堅強意
志。
廖承志的畫,寥寥幾筆誇張逼真,人物形象和動作無不生動感人,給人以幽默達觀、積極向上的感受。廖承志之所以樂於畫畫,其實是喜歡通過自畫像以
“言志”,表達自己的革命情感。遺憾的是,他的畫沒有系統地留傳下來。否則,我們通過廖承志一張張生趣盎然的漫畫,定會對他樂觀向上、堅貞不渝的革命情懷
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