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諸葛亮評傳(十一、遺計誅二雄)
送交者: laotan 2014年06月29日10:11:5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諸葛亮評傳(十一、遺計誅二雄

所謂二雄者魏延、楊儀是也,之所以稱魏延、楊儀為二雄,因為他們是當時蜀國諸葛亮手下最借重的軍事與吏治人才,並且二人持才傲物,性格偏激,誰也不服誰,都認為諸葛亮天下第一,老子天下第二。他們這樣認為並不是頭腦發熱,而是有功勞作為基礎。諸葛亮為何要誅二雄以及用什麼謀略下文將分段解說。

一、 魏延:魏延是在荊州進入劉備集團的,屬“老八路”(荊州以前進入劉備集團是“老紅軍),隨劉備入川時還只是一個基層軍官,相當於現在的營、團長,到底是營長還是團長《三國志》中陳壽語焉不詳(“以部曲隨先主入蜀”)。“部曲”為“部”、“曲”主官的統稱;“曲長”相當於營長轄500人,“部”的主官相當於團長轄1000人。從陳壽接下來的記述中我們可以推測出魏延當時的職務應該是營長(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東漢兵制,“部”的首長稱“牙門將”,也就是魏延有很多戰功後才被提升為“團長” (牙門將軍),等到打下漢中後,“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也就是說,劉備越過張飛直接提拔魏延為漢中最高指揮官(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6年連跳了4級,從營長到當上了大軍區司令員,其重要性在“老紅軍”張飛之上,令眾人跌破了眼鏡(一軍盡驚)。可見劉備對其信任非同一般。魏延本人也當仁不讓,信心滿滿,豪氣干雲。“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咸壯其言。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魏延也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在漢中創造了“堅避清野,寸土必守,層層抵抗”的戰略,化解了曹操集團多次入侵。魏延死後,王平守漢中還是襲用魏延的戰略,擊敗了司馬懿的大規模入侵。直到後來姜維認為魏延這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太過保守,不能大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改用了誘敵深入的戰略,至漢中丟失,此是後話。

諸葛亮北伐,魏延是軍中名副其實的第二號人物,建興六年第一次北伐向諸葛亮獻“子午谷奇謀”(見前貼),建興八年,諸葛亮“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 建興九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與司馬懿對峙。據《漢晉春秋》記載,司馬懿使張郃攻王平於南圍,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獲甲首三千級,衣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司馬懿還保營”。這可能是葛亮北伐見諸記錄諸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最多的一次,而魏延功勞居首。可以說,在後主時代,沒有人的功勞能大過魏延了。

二、楊儀:楊儀比魏延後進入劉備集團 (魏延大約在建安14年進入劉備集團而楊儀最早也是在建安21以後才年進入劉備集團,比魏延遲7-8)。 楊儀進入劉備集團時,魏延已是大軍區司令了。楊儀是在曹操集團荊州刺史傅群手下當一個辦事員(主簿),後私自投奔關羽, 屬投誠官員,資歷和魏延沒法比。但此人有才幹,關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劉備讚賞,擢為尚書。因持才傲物,與自己的頂頭上司尚書令劉巴不和,降為弘農太守。

劉巴何許人也,諸葛亮也敬他三分,不僅費盡周折將其網羅至劉備麾下,而且由衷地公開稱讚他說(寫給劉備的信)這個人比自己強得多: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子初 是劉巴的字)(要說出謀劃策, 我比劉巴差得太遠了)。就是這個劉巴,在蜀國新建時為劉備獻了“三策三個月內就使劉備度過了經濟危機國庫充盈。儘管劉巴一生都不喜歡劉備 但劉備對劉巴還是倩眼有加,不敢得罪,以禮相待。楊儀不賣劉巴的賬,可見楊儀是何等的狂妄自大,不能容物,為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建興三年(225諸葛亮重新起用楊儀任丞相參軍。建興五年,隨亮出軍漢中。由於工作有效率,建興八年,諸葛亮將其升為長史(相當於現在的幕僚長秘書長),加綏德將軍。諸葛亮死後楊儀按其生前的安排,部署全軍安全的退回漢中是楊儀最大的功勞。

三、魏延與楊儀的關係:建興五年諸葛亮準備第一次北伐前, 魏延在漢中任職,楊儀在丞相府當差兩人沒有工作上的交集,所以兩人沒有實質上的矛盾, 諸葛亮北伐時將魏延徵調軍中, 兩人有了工作上的交集,由於性格不合,誰也不服誰,所以產生了矛盾,開始是人民內部的,逐漸發展到了你死我活的敵我矛盾。從資歷上講, 魏延是“老八路,楊儀是“投誠幹部”,從在軍中的職位上講,魏延排第二(持節前軍師,征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南鄭侯)(後排第一,見後),楊儀排第六(領長使綏軍將軍)(位於袁琳、吳壹、高翔、吳班之後)(見《諸葛亮集。公文上尚書》),從功勞講,魏延要甩楊儀幾條街(見前)怎麼說楊儀也應當服魏延才是,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在軍中,誰都怕魏延,大家都對他敬而遠儘量避免與魏延鬧矛盾,唯獨只有楊儀一人不把魏延放在眼裡, 頂撞、譏諷,魏延對於楊儀挑戰自己的權威非常忿怒,恨得牙痒痒的,二人關係鬧得非常僵,一見面就鬧,開會時和事佬費禕必須坐在二者中間,不然二人就會大打出手,以至到了拔刀相向的第步(“當時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互相憎惡對方,每次並坐皆爭論,魏延常舉刀刃指向楊儀作威嚇,楊儀則泣涕橫集。費禕常介入二人坐間,為他們諫喻分別,以釋其意。”)。只是由於諸葛亮的權威及平衡工作,這種敵我矛盾暫時沒有爆發成生死搏鬥。

四、諸葛亮與魏延、楊儀的關係

魏延進入劉備集團後先是隨劉備入川,定漢中,然後鎮守漢中。與諸葛亮沒有太多的交集,建興五年諸葛亮準備第一次北伐前將魏延調入軍中,兩人才開始共事,兩人的關係處理得很好,雖然諸葛亮沒有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魏延有時感嘆自己“才不能盡用”,也只是口頭抱怨而已,但這並沒有影響二人的工作關係。諸葛亮彈欬李嚴時魏延率先簽名表示支持,魏延與劉琰鬧矛盾時,諸葛亮認為錯在劉琰,支持魏延,批評劉琰並將其遣回成都。當時劉琰是僅次於諸葛亮的第二把手,魏延還排在劉琰之後,再者劉琰還是阿斗的親戚,可見諸葛亮對魏延的器重。魏延對於諸葛亮也很尊敬,諸葛亮的命令魏延總是不折不扣的完成,從來沒有抗命的記載。

諸葛亮楊儀的個人關係也很好,楊儀諸葛亮提拔起來的幕僚,非常感謝諸葛亮,兢兢業業的為諸葛亮工作,諸葛亮也放手讓他大展才幹,每次兵出,“常規劃分部,籌度糧穀,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魏延與楊儀諸葛亮軍事與行政的左右手,諸葛亮知道他們不和,但不偏袒任何一方 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 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三國志·蜀志·楊儀傳》)。

五、誅魏延,楊儀的必然性

這是魏延,楊儀二人獨特的性格決定的。魏延籠絡軍心是其死罪之一, 勇猛過人無人能制是其死罪之二, 目中無人, 人人害怕是其死罪之三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楊儀瀉私憤而殺大將, 持才傲物,居功犯上, 口無遮攔,是自己作死。 諸葛亮在一日,二人攝於諸葛亮的權威與才幹不敢有所作為,一旦諸葛亮不在了,二人必定刀兵相見。 魏延勝,從此蜀國無人能制,他有可能犯上作亂,顛覆阿斗的江山; 楊儀掌了權,必定排斥異己,我行我素大亂朝綱。這一結局大家都心知肚明,連遠在千里之外的孫權都看出來了。 孫權對費禕說: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諸君憒憒,曾不知防慮於此,豈所謂貽厥孫謀乎?。費禕巧妙的回答了孫權的疑惑, : 為了防後患就不用人才,就好比是防風波而不用船,這不是好的策略部“若舍此不任,防其後患,是猶備有風波而逆廢舟楫,非長計也。。人人都看得出來的問題難到諸葛亮就看不到? 在人才奇缺的蜀國,諸葛亮用的是他們的才幹,在不能再用他們的才幹時,就不能讓他們用才幹為非作歹。諸葛亮在臨終前定好了剪除二雄的計謀。

六、連環計誅二雄

諸葛亮知道二雄必誅,否則蜀國必亂。怎麼樣誅才有理有利?趁自己在世將其捕殺是最簡單的,但二人都是自己的部屬加朋友,下不了手;再者二人都是有功之臣,又沒有犯大錯, 亂殺無辜, 會留下千古罵名。死後由信得過的將領誘殺,這會毀了他們的名聲和前途。

最好的辦法是讓二雄互斗,二虎相爭必傷其一, 用一隻老虎吃掉另一隻老虎,剩下的一隻老虎必定是遍體鱗傷,容易收拾了。魏延是比楊儀危害性更大的老虎,先除魏延再收拾楊儀是諸葛亮連環計的核心。我們再來看看諸葛亮是怎樣實施連環計誅殺二雄的。

魏延當時是軍中的第二號人物,按職務、年資、功勞、威望,諸葛亮死後魏延是理所當然的順位接班人。諸葛亮病重時也暗示魏延:他死後魏延是接班人,《魏略》記載在祁山時“諸葛亮謂魏延等云:‘我之死後,但謹自守,慎勿復來’”, 這是明顯暗示魏延是他死後的“接班人”人,要魏延守住漢中就行了,不要再出祁山。也是給魏延吃了定心丸,在他的潛意識裡自己是唯一的諸葛亮接班人,別人誰也不行,如他人領兵則是篡位,必以生死相博。為了加深魏延這一意念,不排除諸葛亮小範圍的向外放出了同樣的信息。同為據《魏略》所記,受諸葛亮託付兵權的是魏延,楊儀因怕魏延趁機相害,所以造謠說魏延要北上投敵。並發兵攻之,然而被誣陷的魏延深恐與戰則清白難雪,所以只逃不戰,最後終於被追殺裴松之認為此說法是曹魏的謠言。筆者認為魏略》所記不是空穴來風,很有可能是諸葛亮向外放的風,以堅定了魏延接班這一意念。然而,諸葛亮臨死前反而將領兵權交給了魏延的死敵楊儀,令魏延斷後(為什麼不交給中意的接班人姜維,這是諸葛亮的深謀遠慮之處。一是不給姜維背上一個殺大將的歷史包袱,二是魏延有可能與姜維斗不起來,讓楊儀失去了殺魏延的機會。事實也是如此當魏延與姜維對陣時,魏延對姜維說,這不關你的事,是我和楊儀的過節,並主動退兵。),這是諸葛亮加劇二人矛盾的一着棋。為什麼這樣說,從諸葛亮的所作所為就可以看出。他明知魏延不會從命(“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也沒有採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寫一紙任命書,任命楊儀為領兵人,這樣楊儀也可名正言順,理直氣壯的面對魏延,使魏延沒有遐想的空間。再不濟也可以寫一紙命令,命令魏延斷後,使魏延沒有拒絕的理由。“諸葛一生唯謹慎”他不這樣做只能說是有意為之,借楊儀之手除掉魏延(或許說諸葛亮已經病得不能寫字了,不對,就在同時他向後主密表“薦蔣琬書”。)。由於楊儀不能名正言順的證明自己領兵人的地位,魏延又認為自己是唯一的接班人,楊儀是篡位,二人必定為保自己接班人的地位兵戎相見、拼死相博。楊儀有兵權,有諸葛亮餘威(“卸天子以令諸侯”),又有姜維、費諸禕諸將相助,諸葛亮料定魏延必敗,魏延敗後,以楊儀的為人必殺魏延滅其三族無疑,結果正是如此(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於是誅滅魏延三族)。在誅殺魏延的同時,諸葛亮的計中計也在發酵。諸葛亮並不看好楊儀,認為楊儀,胸襟狹窄,不能容人,不是當丞相的料(以儀性狷狹,意在蔣琬)。把兵權暫時交給他只是利用他作為誅殺魏延的劊子手。就在楊儀躊躇滿志接過兵權時就已經中了諸葛亮的圈套,此時,諸葛亮秘密的向後主寫了一封信,告訴後主他死後大權不能給楊儀而是給蔣琬(“儀性狷狹臣若不幸,可以以蔣琬代臣”《華陽國志》或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三國志》),後主聽從諸葛亮遺囑,在楊儀辛辛苦苦領兵在路時,就已經提拔蔣琬為諸葛亮接班人了(“ 琬遂為尚書令、益州刺史”)。這時楊儀還認為自己是當然的接班人“儀既領軍還,又誅討延,自以為功勳至大,宜當代亮秉政”。等楊儀滿懷希望趕到成都,黃花菜都涼了,後主 封了他一個可有可無的閒官“中軍師”拿錢不幹活(“ 儀至,拜為中軍師,無所統領,從容而已”)。為什麼後主不給楊儀實權,因為楊儀中了諸葛亮的套,落了一個私殺大將的名聲,罪過還要大於魏延元代的郝經認為楊儀以私忿殺大將,罪浮於延),沒有治他罪就不錯了,誰還敢再用他。楊儀自己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認為無論資歷,才能、功勞都在蔣琬之上,(“儀為先主尚書,琬為尚書郎,後雖俱為丞相參軍長史,儀每從行,當其勞劇,自惟年宦先琬,才能逾之)為什麼不是我楊儀而是小字輩蔣琬“代亮秉政”於是怨憤形於聲色,說出了形同反叛的話“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被後主藉機廢儀為民,徙漢嘉郡。儀至徙所,復上書誹謗,辭指激切,遂下郡收儀。儀自殺。自此蜀中二雄被諸葛亮連環計誅殺於無聲。

諸葛亮從小尚權謀,在他十四歲之前寫過一首詩歌,叫《梁吟》“步出齊城門,遙望盪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冢,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相國齊晏子。”。詩眼為“誰能為此謀”。齊相國晏子用了二個桃子殺了三位壯士,而諸葛亮不用桃子就誅殺了二位奸雄,諸葛亮的權謀似乎更勝晏子一籌。

0%(0)
0%(0)
    ZT 诸葛亮为什厶流放廖立 - _5000 06/30/14 (708)
  還在說評書, 吹捧缺乏戰略頭腦平庸狹隘的諸葛亮  /無內容 - _5000 06/29/14 (548)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習近平:再也不能簡單以GDP增長率來論
2013: 要黨治,要人治,不要法治
2012: 深山蘭:譙周對蜀漢政權的形勢分析
2012: 劉亞洲:《廣場的見證》
2011: VOA中共罪評:土改為什麼一定要流血?
2011: 中國著名武術家,武林泰斗王培生前輩與
2010: 皇家方舟:中國軍民在朝鮮戰爭中共犧牲
2010: 山月歌: 我的外婆
2009: 難道毛主席發動文化革命一點道理都沒有
2009: 鄧小平掌權時,中國經濟才是真正的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