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下午,當端納再次從洛陽返回西安時,南京政府已下達了對張、楊的“討伐令”。國民黨20餘萬軍隊已進駐潼關至華陰一帶,戰事一觸即發。
12月17日,在何應欽通電就職“討逆總司令”之時,國民黨軍對陝西三原、渭南和赤水車站等地的大肆轟炸已進入第二天,數百居民死傷。國民黨二十餘萬軍隊已進駐潼關至華陰一帶,戰事一觸即發。
同日,周恩來一行在十七路軍的保護下乘張學良座機抵達西安。次日下午,周恩來前往“止園”會見楊虎城。“此次談話確立了中共和張、楊‘三位一體’逼蔣抗日的方針。緊接着,宋子文、宋美齡、端納、戴笠等人在12月22日飛抵西安,開始與‘三位一體’進行釋蔣談判”。
“在18日下午,楊虎城與周恩來會談,周恩來的真知灼見和真誠坦蕩的作風,讓我的祖父非常欽佩,稱周恩來為‘周聖人’。”
當宋子文衝破何應欽的阻攔,20日上午到達西安時,曾為周恩來先期到達西安而大驚失色說:“周恩來一來,事情(指放蔣)就難辦了。”
12月23日至24日,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同宋子文及後來加入談判的宋美齡達成了停止內戰、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等六項協議。24日晚,蔣介石會見了周恩來,表示以人格保證接受六項協議,並邀請周恩來到南京就國共合作直接同他談判。
但是,蔣介石只同意以“領袖人格”保證,不肯簽字。這樣,在放蔣問題上,西安方面就出現分歧。有的人主張繼續扣蔣,命蔣在西安發號施令;有的人同意放蔣,但堅持蔣必須簽字;還有人則提出讓蔣介石在西安對全國作廣播講話。
“25日放蔣介石,24日晚上,張學良和楊虎城因為張學良主張立即放蔣介石回南京而大吵了一
架。祖父不同意那麼簡單的放,覺得放得不明不白,他主張是至少得簽個文件,有個書面的保障;張學良認為把蔣介石趕快送走,想得比較簡單。我祖父沒有向外人
透露這次爭吵,因為他知道讓蔣介石離開,一定會讓他們倆人頭落地;而張學良吵完架就告訴了宋子文。”楊瀚說:“大家都反對蔣介石、張學良離開的這種輕率、
危險的做法。我祖父當時就說‘蔣介石的人格是不可靠的。”
蔣介石在《西安半月記》載,12月24日夜,“聞楊虎城堅決不主張送余回京,與張爭幾決裂”。在《西安事變反省錄》中,張學良也曾述及:在送蔣離陝問題上,與楊虎城發生歧見,言語急躁,幾乎同楊決裂。
12月25日下午,蔣介石在張學良親自陪同下,乘飛機離開西安,當日抵洛陽。在離開西安前,張學良留下手令,把東北軍交給了楊虎城指揮。這份用紅色鉛筆寫的手令寫道:
“弟離陝之際,萬一發生事故,切請諸兄聽從虎城、孝侯(于學忠)指揮。此致,何、王、繆、董各軍、各師長。張學良,廿五日。以楊虎城代理余之職,即日。”
1966年,周恩來曾對楊虎城長子楊拯民說:“有人問我,‘西安事變’時如果把蔣介石殺掉會怎麼樣?我看也不過是日本人早打進來,革命力量早發展,抗日戰爭也許早勝利。結果未必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