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為民:歷史轉折中有鄧小平,亦有“無名”英雄 |
送交者: chang le 2014年09月04日07:02:1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4年09月03日
CFP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劇照,左一為夏默,右一為田志遠。 “中國夢”不是《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可欲解其中味,仍免不了要做考證派,甚至索隱派。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要寫“改革開放的英雄譜”,驚喜與禁區齊在,紅線同突破共舞。總編劇龍平平是2004年“紀念鄧小平一百周年誕辰”而出版的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年譜(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稱《年譜》)的副主編。對比《年譜》與《鄧》劇,凡是鄧小平出場的戲,幾乎無一字無來處,儼然影像化了的文獻,如編劇黃亞洲津津樂道的鄧小平廣東視察時“三隻鴨子”的典故。 然而細察之,《鄧》劇為彌縫信史、官史、黨統於其間,便顯 露了微妙的不盡不實,對頗多改革闖將,不得不使之改姓更名、時空挪移、真事隱去,這番“苦心”,在筆者看來,概因他們堅持改革政治體制,而在1980年代末得咎之故。本文略考證其中三位“無名”英雄,以發潛德之幽光。 考證的方法不是繁瑣索隱,去找某人物的特徵有多少恰合於故事情節,而是以職務、時間、地點等硬的證據,根據“福爾摩斯演繹法”:排除所有不可能的選項,則剩下的,不管多難接受,都必是唯一真相無疑。至於龍平平所說角色以這一歷史人物為原型,情節又融入了別一歷史人物,類似索隱派的合身法、分身法等招數,則屬於藝術創作的範疇了,本文且專注歷史真相的考證。 考證的範圍基本到13集,因13集以前自成單元,主要講科學教育方面的三件大事:1977年8月4-8日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1977年恢復高考、1978年3月18-31日全國科學大會。因此,角色原型的來源仍較單一。
國務院政治研究室是鄧小平1975年“全面整頓”時成立的 重要智囊,並無“田志遠”其人。據《鄧力群自述——十二個春秋·在國務院財貿小組·一·任國務院財貿小組副組長》:“粉碎‘四人幫’以後,國務院政治研究 室的七位負責人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由李鑫帶胡繩、吳冷西、熊復去毛著辦公室;另一部分,就是留在紫光閣的胡喬木、鄧力群、于光遠。李鑫帶頭積極擁護華國 鋒,紫光閣的人被冷淡了。很快,中央下發了一個通知,宣布解散國務院政治研究室。” “看守”政治研究室的三人中,胡喬木已明確設為劇中角色, 則“田志遠”非鄧力群即于光遠。然而,鄧力群繼續述道:“1977年6月,……姚依林同志按照李先念同志的意見找我(鄧力群)談話,讓我到國務院財貿小組 去工作。……我知道,財貿小組是陳雲、李先念同志分管的國務院的辦事機構,……所以他一說,我就答應了。很快,我被任命為國務院財貿小組副組長。” 論時間,國務院財貿小組1977年6月20日成立,則緊接的8月4-8日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可見鄧力群沒時間參與籌備,《鄧力群自述》也不曾述及。那麼,“田志遠”非于光遠莫屬。 而且,劇中大的情節,也與于光遠的自述吻合。于光遠 《1978 我親歷過的那次歷史大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台前幕後·附編·三中全會和科學技術工作》寫道:“鄧小平主管科學教育後的第一件重要的工作,便是在1977 年8月4日至8日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那時國務院沒有恢復科委,國務院兼管科學與教育的機構是科教組。這是“文革”中砸爛了國家科委和教育部後的格 局...…粉碎‘四人幫’後……由方毅擔任科教組組長。鄧小平就依靠方毅來抓科學和教育工作。由於小平同志知道我(于光遠)在“文革”前也一直做科學技術 方面的工作,他就要我幫助方毅張羅這次座談會。”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官網,該所1977年由“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許滌新副院長兼所長。可見,文革之後、尚稱“科學院”之時,唯許滌新一人而已。 但“夏默”的另一職務,“國務院專家局副局長”,未查到許滌新曾任此職。若非編劇的障眼法,則“國務院專家局”這個機構的沿革,筆者可得的證據未足以推斷出人物原型,暫闋疑。
先插一點說明:《鄧》劇的時空並非史實時空,對照《年 譜》,看得出至少二種剪裁手法。有時空挪移的手法。例如,陶鑄的夫人和女兒去談平反,是在1977年2月,地點在西山中央軍委二十五號樓。《鄧》劇卻排在 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第13集結尾)之後(第14集),相差了1年有餘。有更複雜的“真事隱去”的手法。如“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收入《鄧小 平文選》第二卷的談話,時間標為“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四日”,實為鄧小平與鄧力群、于光遠、王震三人的談話。恐怕也因涉及于光遠在場與否的公案,《鄧》劇故提前至5月14日為葉劍英祝壽時首次提出。 對李昌,則兼用了以上兩種手法,移花接木,變作了教育部長 劉西堯。據《年譜》,鄧小平1977年首次見方毅、劉西堯,已在7月29日,遷出西山(第5集)之後,《鄧》劇卻排在尚居西山之時(第4集)。西山時期見 方毅,只有一次,就是5月12日方毅、李昌一起,這次談話很有影響,諸家史料每每提及。可是《鄧》劇中的談話內容,又確實是當着劉西堯7月29日談的內 容,而不是5月12日當着李昌談的內容。 《年譜》記錄李昌這一時期多次同方毅一起與鄧小平發生工作聯繫,如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問題(見《鄧》劇第6集)的報告, 而《鄧》劇隻字不提,反而對通常認為"左"的人物,不吝呈現。如第1集政治局通報抓捕四人幫時,政治局委員陳錫聯、紀登奎、吳德、吳桂賢、陳永貴……甚至 汪東興,基本連一句台詞都沒有,也出現了;最有趣者,哪怕1975年臨陣倒戈在政研室里揭發鄧小平、哪怕後來不積極於改革開放的胡喬木,也照樣多次亮相, 儘管迄13集一句有信息量的台詞尚未說過。 究竟李昌何許人也?又為何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呢?據經濟學家馮蘭瑞——李昌夫人——所作文字: 1935年,李昌21歲,考入清華大學,在北京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後被選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全國總隊長。 1953年出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 1975年,他在中國科學院任內和胡耀邦一起,參加草擬《關於科技工作幾個問題(匯報提綱)》。(提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在“批鄧”中稱為“三株大毒草”之一,見《鄧》劇第13集) 1982年至1985年,為中紀委書記。反對“黨員僱傭七人以上即開除黨籍”。後因第一書記陳雲處理中央黨校阮銘、海南行政區雷宇、福建省委書記項南等案,打擊改革派,故而辭職。(阮銘《尋找自由(五十八)黨校易幟》) 他的分量之重,當其去世,2010年9月10日送別儀式上,從江澤民到胡錦濤和政治局常委、委員,皆送花圈,“把李昭、胡德平送的花圈都擠到門口邊了。”但是,中央電視台及相關報紙當月均無報道。(姚監復《李昌:他們害怕我的名字》,《外參第5期》) “他們害怕”李昌的名字,是從1989年始。 據《李鵬六四日記》,4月22日晚上,與傳達鄧小平同志講話的同時,中顧委委員杜潤生根據趙紫陽臨走時交待的意見,邀集胡績偉、秦川、李昌、李銳等人開會。杜潤生說,趙紫陽認為,應把這次學潮作為一個契機,來推動改革的進行。(李鵬1989年4月25日日記) 又據萬潤南《我的1989·(14)毀家紓難》,5月20日,當戒嚴部隊大軍壓境、流血衝突不可避免,萬潤南在四通幹部會上宣布“準備介入”時,要他運用在學生中的影響,說服學生儘快離開廣場的,就是他的岳父——李昌。“據說,他(李昌)還找過十位退休的上將、找過紫陽、找過楊尚昆、找過李鵬、找過聶榮臻……” 李昌找高層人士努力阻止流血,姚監復也述及了。可能在 1989年5月17日快12點,李昌打電話給聶榮臻的前秘書林自新,請林轉達趙紫陽的建議給聶帥,勸鄧小平不要戒嚴。林自新趕到聶家,未能見到聶帥本人, 也無法轉達趙的建議。但是,接待林自新的聶辦工作人員講,現在軍委有通知,連“人民日報”也不要送給聶帥了。就這樣,在信息被封鎖,高層人士被監控的特殊 環境中,趙紫陽,李昌希望以老人的力量制止戒嚴的最後一次努力以失敗告終。(姚監復《李昌:他們害怕我的名字》) 李昌為此。于光遠亦為此。 以後得知,中顧委委員李昌上午到趙紫陽同志處談話。隨後,李昌拿出自己起草的“要求中央承認學生運動是愛國運動”的信,動員中顧委委員簽名。李銳、于光遠、杜潤生等人簽了名。(《李鵬六四日記》1989年5月16日日記) 於是,黨員險遭黨錮。“1989年9月,在黨員重新履行登 記中,李昌與于光遠、李銳、杜潤生等四名中顧委委員,被中顧委決定暫緩登記。”(周士元《李昌傳》第395頁)“黨員登記是1989年政治風波平息之後, 中共中央為清除黨內敵對分子、反黨分子和腐敗分子,妥善處理不合格黨員而在全國範圍黨組織開展的一項組織整頓工作。暫緩期為一年,期滿後符合黨員條件的准 予登記,不符合的不予登記。”1990年5月25日中顧委主任陳雲致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在政治問題上,處理要格外慎重。只要檢討了,無論是口頭 的還是書面的,都表示本人現在對錯誤的認識程度,就是記錄在案了,不要扭住不放。”(《陳雲年譜》下卷433頁) “于光遠與李昌、李銳、杜潤生等四人,得以先後重新履行黨員登記。”(《李昌傳》第395頁) 而許滌新,則與于光遠同為1989年被時任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查封的《世界經濟導報》顧問。儘管許早在1988年去世,縱橫鈎黨,依然糊着英雄譜。“夏默”乎,“田志遠”乎?……?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李昌、于光遠,亦已逝矣。他們,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基因,他們的中國夢,就結晶在《憲法》第三十五條的全文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但為斯故,殉身延安。亦為斯故,許身改革。 導演說:能播,意味進步。進步了。惟祝福她,進步得再夠些,快些,再真率些。 終潛德之幽光,必大白於天下。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3: | 曾經讀過金敬邁的《歐陽海之歌》,當時 | |
2013: | 21條:日本與孫中山聯手逼迫袁世凱就範 | |
2012: | 國人砸車固然不妥,但保釣怎麼就害國了 | |
2012: | BBC:官媒編輯批評胡溫10年問題多於成就 | |
2011: | 瞧不上蘇俄的三個中國人:吳佩孚 陳獨 | |
2011: | 李敖2005年北大演講:共產黨——賣淫婊 | |
2010: | 有多少中國人不知道的抗日戰爭史實 | |
2010: | 試圖修改"抗日戰爭史" 一些 | |
2009: | 新中國60年十大科技成就 | |
2009: | 中國第一輛紅旗轎車(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