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通讯
在政府的鼓励下,铁路建设突飞猛进,到19世纪末的时候,美国铁路里程达到近20万英里,超过欧洲铁路里程总和,相当于世界铁路里程的三分之一。铁路网的建设提高了运力,为商业繁荣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铁路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投资,带动其他技术,比如大功率发动机,制动系统,自动接车和连续信号系统。同时来自东部的铁路公司获得了政府赠予的土地,然后转手高价零售,由此赚取的巨额资本又转化为铁路投资,或向西部矿业和东北制造业转移。
运输系统的发展为邮政,通讯行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从1863年开始的城市居民自由邮递制度,到1896年已经普及到大部分乡村,畅通的邮政又使报纸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而电话,电报等通讯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到19世纪末时美国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电报,电话网络。通讯的变革是工商业信息周转加快,使巨大的企业集团能够中央决策,分散经营。也使政府对各地出现的紧急事件能做出迅速的反应,使共和党所一直向往的中央集权成为可能。
交通和通讯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在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代的希腊,交通不便,文书还是靠竹简或者羊皮来记录,传递难度很大,那时候的帝国只能给地方政府极大的自主权,以城邦制或诸侯制组织政权。唐朝修建了大量的官道,但和元朝一样,其疆域相对于交通,通讯手段太大,中央只能把军政两方面的大权都给边关地区的节度使或者公国,否则如果安禄山受到外敌攻击,再去向西安的中央请示决策,等拿到回复的时候早被敌人打败了。但到了宋朝和明朝,疆域小了很多,加之以前的朝代修的道路,使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成为可能,中央有了集权的技术条件,也就有了快速的经济爆发。而与经济爆发相对应的是兵力弱小,被游牧民族打压,直至灭亡。
农业
内战后小麦从原来的俄亥俄河流域向西扩展至密西西比河以西,密苏里河中上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在这些地区形成一批面积在1000英亩到10000英亩的机械化农场。这些农村一般都直接受东部投资和管理,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农业企业。小麦的增产对美国的外贸具有重要意义,1860年美国出口小麦400万蒲式耳,占出口总额的1.5%,到1892年已达1.57亿蒲式耳,占出口总额21%。
玉米主要集中在俄亥俄,伊利诺伊等中部州。这些地区除了生产全国一半以上的玉米,还用玉米做饲料,提供了全美肉制品的一半。内战结束到20世纪初,美国玉米的产量增加近2倍,肉类出口也大幅提升。
南部的棉花生产也随着战后重建快速恢复,70年代末,南部棉花产量近580万包,超过战前水平。到世纪末时,棉花产值已达3.24亿元,占全国农业产值的11%。但由于分成制的束缚,其机械化程度较低。
城市化
内战后工业的发展让美国的城市化进入一个鼎盛时期,1860至1900年间,美国的城市人口比例由19.8%增至39.6%,这一速度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空前的。于此同时,城市的数量也大幅增加,1万到2.5万人的城市由58个增加到280个,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有9个增加到38个。
费城的人口在这40年里由50万增加到150万,居美国第三位。而纽约市一直遥遥领先,1900年和布鲁克林合并后,人口近300万,是当时世界第二大城市,仅次于伦敦。中西部因矿业而产生的城市人口增加非常快,如前文所述,丹佛在两年之内人口增加了10万。
在城市的发展中,芝加哥是最引人注目的。19世纪初,芝加哥还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他建立与30年代的西进,而随着50年代的铁路铺设,芝加哥变成了一个西部重镇,在1871年大火之前,人口近30万。
城市化有利于大机器工业的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生产,便于分散生产过程从而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中西部重工业集群,东北部轻工业城市集群,使全国的工业体系基本完善。同时城市制造了空前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人从乡村流向城市,从欧洲流向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