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禹山就是当年那个《一份血写的报告》作者,是掀起控诉毛泽东以及文革暴行的先驱。陈禹山所讲的张志新的男女关系上,并非孤证,当年的右派分子、后来的民运分子刘宾雁也证实了张志新的男女关系。陈禹山现在用“性饥渴”之类时髦的人性理论来描述他当年竖起的烈女,也是一奇。陈禹山针对自己为何当年对张志新男女问题瞒而不报的解释是:受四人帮 “高大全”的文风影响。
这个陈禹山,怎么就没受邓小平“实事求是”作风的影响呢?有趣的是,刘宾雁当年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大红人,可怎么和邓小平翻脸后就跑到国外说张志新的生活作风问题了呢?应该赞扬刘宾雁实事求是呢还是说他欺瞒读者?
假如张志新真的是因反对毛泽东思想被杀的,那我对张志新充满了敬意,因为一个人为自己的信念去死,还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我感觉,事实也许不是那么简单。
下面的文字如果各位读了不舒服,那就去怪陈禹山刘宾雁,他们才是张志新的竖碑者。
讲述人:陈禹山 (采写张志新报道第一人),2005年8月,深圳
陈禹山: “张志新是个完美的人,如果真要说有什么缺点错误的话,她的婚外情可能是唯一的错误”
《南方周末》登载陈禹山的讲诉:
陈禹山:“当时看到这一案卷时,已经采访过张的丈夫曾真了,了解到曾真当年体弱多病,可以想见,在夫妻性生活方面,身体健康的张可能处在一定程度的性饥渴状态,加上张天性喜爱文艺,与情趣相投的艺术家产生婚外恋,是可以理解的。与张深刻的思想、卓绝的勇气相比,此点人性局限,仍是瑕不掩瑜,应该说无损于张志新作为一个真理斗士的高风亮节,在当时报道中回避这一点,毕竟还有点受"四人帮"英雄人物必须高大全的影响。其实,任何伟人,任何英雄,总会有一些弱点与不足,今天把这个隐密公之于世,只会使张志新更可亲可信可敬,说明她是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神。”
附:《张志新的凄然清泪—开放杂志,茉莉》
曾经于1979、1980年两次采访张志新事件的原《人民日报》记者刘宾雁:“张志新的婚外恋对象不止一人”
刘宾雁:“张志新对于党校一位教员感情很深,文革前已遭批评,关系中断,但张志新还把那人的照片偷偷地缝到军大衣的领子中,被捕后,自责对不起丈夫,这才告知其夫取出烧掉。张志新入狱后其夫一直未去探监,直到她提出离婚时才去见了一面,给张志新刺激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