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歌之女:西藏游记(一)附图 |
送交者: 山月歌 2010年11月12日09:50:51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西藏游记(一) 这篇游记是我根据女儿十八岁时写的游记与以整理并作了一些小的修改而成,整理打字打得我胳膊都酸了,不过整理打字的过程就好像又到西藏旅游了一次,很是享受。配上照片,贴出来与大家分享。 2004.7.26 西 安小雨 拉萨阴 没想到飞了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向往已久的西藏。原本那样遥远而神秘的地方,一下子就到了,感觉真得挺恍惚。飞机让世界变小了,但也没有了旅行的距离感和跋涉的过程,这就少了很多旅行的乐趣。 从贡嘎机场到拉萨市,车行走了一个半小时,公路看起来很一般,但导游说“这是西藏的高速公路,等到基层你们才会看到真正的西藏公路”。车一直行驶在雅鲁藏布江江岸的公路上。 去拉萨的路上沿途的藏式民居看起来很漂亮,每一家的房子都像一幢艺术品,平顶的房子,房顶边檐以及窗棱都有色彩很浓的藏式装饰,家家房顶都挂着色彩鲜明的经幡,一下就让人感觉到了不同于汉族的藏族风情。 拉萨市不大,但到处的建筑都与内地很不一样,白墙配着深红木檐和窗子,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 从车里往街道望去能看到一些身穿红袍的僧人和身穿黑袍的藏民。办好入住手续到房间洗漱一毕,已经是晚上了。 可能是高原反应,我的头一阵阵的疼痛,心口也一阵阵的发紧,似乎喘不过气来,今天就不多写了,妈妈在催我,睡了。 2004.7.27 早上雨 午后放晴 今天一天主要在拉萨市活动。拉萨市地处西藏的一个山坳里,这里处在一个要现代化还未现代化的过程中,太多的现代化的楼堂馆所和商铺店面,改变了很多原始的东西,与我想象中的真正意义的西藏相去甚远。只有抬头就能看到的清澈的蓝天和缠绕着白云的青山提醒我,这里是雪域高原。 上午和妈妈参观了西藏博物馆,这真是个好地方。博物馆里陈设的展品很多,从西藏的起源到如今的发展,看了几个小时看得我眼睛疲劳。看完后给我留下很深的影响。它让我知道,藏文化是一个完全可以独立存在的文化体系。西藏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定地域和自然环境,有自己成熟完备的文字、医学、天文、音乐、宗教、历史。有一群学识极高、极其智慧的僧人学者,这些学者对文化进行发展,传承。藏文化虽然吸收了很多周边文化,却非但没有削弱自己的文化特点,反而因为吸收了印度,尼泊尔,蒙古,汉族的文化而变得更富特色。不论是建筑,音乐,艺术还是宗教都有明显的过渡、兼收各种文化的印迹,却又与各种文化不同,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时至今日,它是世界上文化、传统、宗教、保存最完整,最浓郁,最声名远扬的地方。 下午我们参观了罗布林卡-----达赖喇嘛的夏宫。 这是一个很大很幽静的园林,园林内树木参天浓郁,水榭宫殿分布在浓郁的树木之中,水榭中闲鸭悠游,野花密布在水榭岸边,清凉幽静,真是个好地方。每个殿前殿中都有穿红袍的僧人,有的僧人趴在草地上,喝着鲜橘多,看着书,看上去无忧无虑,优哉游哉。达赖住的地方很不一样,一个房间套着一个房间,房门不在外墙而在隔墙上。你只能沿着每个门在里面就像走迷宫一样把每个房间都走完才能绕出来,没有回头路。里面的陈设并不复杂,也不都镶着金银珠宝,但是却显得甚为高贵。金黄,深红的暖色调让人顿感温暖和尊贵。(外面又开始下雨了,这里每天都是午夜下雨,中午放晴。)在十三世达赖喇嘛的金殿外,我和妈妈与一个僧人聊了一会儿。罗布林卡的僧人看起来非常好学,不像塔尔寺的僧人只在早上听两个小时的课就散了,散了后就去蹲着晒太阳。在罗布林卡看到,只要是坐着的僧人大都拿着经文或背或抄。跟我们聊得那位僧人,给我们说着话,还抽空要看一眼经文。他的眼睛看起来又温和又善良,人长的也很帅。这里的僧人看上去都很平静和善,让人很愿意亲近。在这个地方每日诵经供奉神佛,实在是一件乐事。 罗布林卡给我的感受是: 一个平和坚定的今生,一个让人期待的来世,真是一种精神人生。 2004.7.28---29 天气多变 今天我们前往西藏的一个著名的地方----林芝。 一路上,连绵高大的青山之间是绿色的草地,草地上纵横流淌着很多条河流,白云缭绕在山腰之间,牦牛和绵羊在山坡上,草地上吃草,零零星星的藏居分布在公路边。 我们的车一直在山沟里行走,路很不好,车走得很慢。 在去林芝的路上,我们专程去了美丽的巴松错湖。据导游介绍,巴松错又名错高湖,“错高”在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湖面海拔3700多米。湖的形状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黄鸭、沙鸥、白鹤等飞禽浮游湖面。 巴松措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小岛上有唐代的建筑“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建于唐代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错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殿内主供莲花生、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寺南有一株桃和松的连理树,春天时,桃花与青松相映,煞是好看。 巴松错湖南岸一处小溪边,还有一充满神奇传说的“求子洞”。传说这个小洞曾被莲花生大师加持过,来此求子甚为灵验。湖西北还有一五平方米大的巨石,大石中心有一可供一人钻过的洞,据说能钻此洞可消灾除病。离此不远的沙滩上,还有“莲花生修行洞”。湖西岸有“格萨尔王试箭处”,据说在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那天,会在碧蓝湖水下面的湖底中心线长出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当地人盛传那是献给格萨尔王的一条巨大的白色哈达。 在巴松措湖岛上,有个叫“错宗寺”的小岛,岛内有颗大树,形状像是一个桃树抱着一颗松树,所以叫“桃抱松”。传说这里是当年格萨尔王第一次征战的地方。当地有个鱼妖,兴风作浪,格萨尔王施法术将鱼妖制服,便把一个银针钉在了鱼妖的身上,由于佛教不杀生,所以,格萨尔王就开始教化鱼妖,让它修行。有一天,鱼妖突然变成了一颗桃树,而鱼妖身上的银针就变成了一颗松树。这样就形成了“桃抱松”。 我站在通往湖心岛的桥上,望着清清的水面和远方重重叠叠的山峰,还有山峰间弥漫的云雾,心变得异常的宁静。真想让自己就融化在这片迷蒙宁静之中。
到了米拉山口,这里的海拔是5000多米,山顶上,有很多红黄色的经幡,这些经幡已经被风雪侵蚀得变了颜色,但是这些经幡却给高原以生命的象征。山顶上有一头铁牛塑像。 我在这儿见到了两位藏族小姑娘,看起来比我要小几岁,她们看着我,对我笑得很甜,我也对着她们笑,她们就再笑。我上车坐下,她们就站在我坐位的车窗外对着我笑,她们指着我的头发,我明白她们是说我的辫子好看,我问她们会不会说汉语,她们咿咿呀呀 说了半天,我没听懂,但她们笑得很开心,我也笑得很开心。他们的爸爸在卖雪莲花,很便宜,一朵雪莲花才两块钱,妈妈买了一堆。没有了生命的雪莲看起来黑绿黑绿,并不像文学家形容的那麽美。 从米拉山口到达林芝的路上,开始下雪,所有的山峰被白雪覆盖,我总算看到了想象中的雪域高原,那种壮观的美无法形容。每座山峰都像被刀削过一样,笔直的雪锋直插云霄。米拉山口,氧气及其稀薄,我喘不过气来,只能坐在车内凝望着那一座座美丽的雪峰,浮想联翩。
下午六点多我们到达林芝, 我没想到西藏竟有如此美丽而且很现代化的城市。这儿的建筑都具有尼泊尔建筑特点,我们住的酒店很漂亮,从我们住的房间可以看到一条很宽的水渠碧绿的河水蜿蜒流去。
在这里顺便介绍一下林芝, (红色字摘自百度)林芝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仅900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镇和景区有尼洋河谷经济区、八一镇、帕隆藏布江景区。其中首府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由西向东平行伸展,在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地区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的怀抱之中。有人称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晚上,我们一大群人在林芝大街上闲逛,去了一些工艺品商店,一位叔叔买了两个牛头骨艺术品,导游叔叔请我们几个吃了一顿羊杂汤火锅,很香,尤其是羊杂汤很好喝,喝了身上暖暖的。 从林芝回拉萨的路上,我们在一家藏民的楼前停下休息。藏民家的女主人很好客,请我们到她家的楼上参观。藏民的楼房修建在公路边,大约有五开间长的两层楼,楼后边有一个挺大的院子,院子里有马圈,堆放着柴火。楼前栽种着大理花和月季花。卧室的床是那种大通铺,依墙一字排开,床上的陈设花红柳绿 颜色及其鲜艳,很有藏族特色。墙上最醒目的地方挂着毛主席像。藏民的普通话说的不是很好,但我们借助手势和表情交流的很好。 从林芝快到拉萨的路上,我们去了一个藏医学院,有一个自称是藏族名医的胖伯伯给我们介绍了藏医,其中讲了天葬的风俗,我印象很深,他说:“天葬前,先把人的头盖骨切开,把脑子挖出来切成小块,裹上酥油和一种粉,再把眼睛取出来,从头到脚从中间把皮刨开,取出内脏切成小块,也裹上酥油和一种粉,最后一片片切下肌肉,剁碎骨头也用酥油和一种粉包裹上,然后就找招呼秃鹫来吃。这一天葬的过程要持续十几个小时,最好的结果是被秃鹫吃的一点都不剩,这表示死者生前从未做过坏事。”听了后我在想,不论这里面的宗教成分,这一人为过程就是对食物链的增加,对物质能量循环的促进,且不占用人间的任何东西。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9: | 江清的秘书回忆江清 | |
2009: | 京夫子: 中南海恩仇录 - 第39,40,41,42 | |
2008: | 9.13事件后周恩来失声痛哭的背后 | |
2008: | 打倒江青后邓小平在全国播送的快板书 | |
2007: | 李淑娴方励之:回忆方哲二三事 | |
2007: | 南方的祠堂(一)---- 血战瓜步(2) | |
2006: | 中国几个北方民族的起源 | |
2006: | ZT:中国北方各族千百年来和欧洲民族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