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拉美人究竟是热情还是冷漠
送交者: 二野 2010年12月27日00:31:07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拉美人究竟是热情还是冷漠

吴宣立

哥伦比亚人很热情,见了面总要问候上一番,“Hola你好”,“Como estás?(你好吗?)”“Qué más?”最后再加一句,“Que estes muy bien!(祝你事事顺利!)”很详尽地请安一遍。陌生人在电梯里见了面或是在居住的小区里见了面也要请安一遍。真够热情的,然而进一步跟哥伦比亚人打交道才能发现他们冷漠的一面,有些东西很微妙。


刚来圣菲波哥达工作时,就有同胞提醒,不要对哥伦比亚人“用情太深”,他们不会像中国人那样重感情,礼尚往来的。有个中国老师大致也这样给我提醒,这边的学生可不像中国学生那么有感情,她刚来时,学校有几个女生对东方人很好奇,总时不时地跑来跟她聊天,了解中国信息,为了表示友好,她就请她们到家里海吃海喝。过了一段时间,那些哥伦比亚学生渐渐地觉得玩腻了,渐渐地疏远了她,有时在校园里见了面跟没看见她似的也不打招呼。哼,啥玩意么!还是不是前几天到人家家里混吃混喝、有说有笑的学生了?比中国的酒肉朋友还可怕。


我或多或少也遇到过此类情况,孜孜不倦地教了一学期的学生,虽然这学期不再学汉语了,个别人见了以前的老师居然跟不认识似的。有个学生托我把他爸爸公司的业务说明书翻成中文,看在是我以前学生的份上,我提供义务服务。折腾了半天搞完了,交给了他,但以后见面居然还是冷冰冰的,低压不老死(Diablos,该死)!不过,没关系,我这人有点近视,而且走路速度很快,看不清学生我也不用打招呼了。当然了,这种情况也是分人的,就有很多学生见面还是很兴奋地用中文大喊,“立立,你好,再见。”相同文化下很不同的人啊!看来,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冷漠的人也有热情的人。时间久了,我悟出一个道理,在哥伦比亚,作为老师,你可不能像在中国那样像个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在这里,不存在“为人师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类的豪言壮语和概念。在哥伦比亚,教师只不过是一个谋生的行业而已,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完全可以对学生不管不问,对学生操心也是瞎操心,没几个会承你的情,记你的好的。就算你呕心沥血最后牺牲在讲台上,也没有人把你评为烈士,顶多会说你身体不好。在这里,不能做蜡烛,燃烧了自己也照亮不了多大的地方,我们要做电灯,而且还是节能灯,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不受损,并且开关在自己手中,绝不多发光一分钟。所以,引以为戒,这学期除去上饮食文化课外,我绝对不会轻易请学生到家里来混吃混喝了,不再提供任何免费午餐。以前请学生到家里吃饭,懂事儿的知道带些水果之类的东西,但也有人是空着手来的。倒不是我喜欢那两个苹果三颗糖的(况且这边的苹果没有中国的好吃),这是一个礼节的问题。现在想想在基布多多好啊,那里的学生比波哥达的学生懂事的多。


以前隔壁大学Externador有个学生让我给他写推荐信申请全额奖学金去上海留学,我很快就分别用英语、西班牙语和汉语给他写了三封十分煽情的吹捧信。我替他想得很周到,汉语版本和英语版本的给中国大学国际办公室看,西班牙语版本的给哥伦比亚海外留学机构看,这样申请到奖学金的机会更大。那天他来我办公室取推荐信,正好我要跟一学生出去吃饭,他和他爸爸妈妈也同时加入我们的行列一起去餐馆。这种情形下,要是在中国,那绝对是那个家长来买单,在这里,我们采用AA制,真是不爽!


还是这个学生,以前,我看在他对中文万分感兴趣的份上免费辅导他。后来我自己遇到一些麻烦事情,当时,我的房子到期了,我租的另外一个房子还没法住,所以就先搬到他家临时住上一星期。7天后,新租的房子打扫好了,该搬家了,临走前,出于礼貌,我问他妈妈需要付多少钱房费?这种情况在中国,那位家长肯定会说,“你太见外了”。而此时,她皱着眉头思考,我就发话了,“5万(相当于人民币200元)可以吗?”谁知她回答道,“7万(280元)吧,这儿的水费、电费很贵。”kao!我还免费辅导你儿子呢!真是六亲不认。


有个中国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请一个学生帮忙提高一下西班牙语。实际上也就是两人聊聊天,练练口语,对于哥伦比亚人来说,那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那个中国老师付给学生每小时5000比索。谁知,会话了两次后,那个女生不干了,提出要加钱到10000比索。在中国,学生们帮一下老师是很平常的,我们当时读大学时经常会免费帮助外教学习汉语,就算是把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葛朗台式的人也不会对自己的老师说要加钱。后来跟学生们在课堂上谈这个话题,他们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的,也是分人的。


上次在校门口遇到上学期的一个男生,脖子上缠着一件线衣,线衣蒙住了嘴,扮恐怖分子状。把线衣拿下来一看,原来是罗萨里奥大学的足球队队衣,说是纪念品。既然是纪念品,我马上想到在中国时也常常有类似的纪念衫,当然都是免费的,所以就问他在哪里我也能搞一件作为纪念。想想真可怜,来这里这么久了,还没搞到一样东西将来能够作为纪念的。不过校园里倒是有一个商店,卖一些印有学校标志的茶杯、帽子、衣服,如果是自己花钱购买的东西而作为纪念品的话就没有多少意义了。他问我,“你想要吗?2万比索(相当于80元人民币)可以卖给你。” 低压不老死(Diablos该死),在这里可是只认钱不认师生情的。想想去年我可真够蠢的,把那些涉及中国政治、教育、经济、科技、体育、文化、旅游一系列丛书,还是西班牙文的,在国内都很难买到的,还有一本西汉、汉西的词典全部免费给了学生们。看来我真得横一下心,也拿出一副“六亲不认”的态度来。


一次上完课,且不说我是如何的口干舌燥,让一十分强壮的男生帮忙搬运一下电视(这边不是把电视直接放在教室里,而是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去音像室借,用完后再还过去),谁知,那男生专捡轻的搬,搬了DVD,把电视留给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我,后来,我只得请门卫来帮忙。要是中国学生,那多懂礼貌啊,肯定是捡重的搬了。只能说,在这些方面,他们拉美人跟我们中国人的想法千差万别。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有冷漠的人,也会有很热情的人。何赛、胡安大伟、贵宝锣、安德莱斯、卡塔里娜等等就是很热情的人,他们跟我的交往我在其他章节里描述过,这里就不重复了。我以前教过的那些班中,有些班就非常活跃和热情,我们经常在一起聚会、跳舞,有些班既不热情也不冷漠。


一次,跟学生们聚会,我来主厨。酒足饭饱该回家了,狐狸庵有车可以把大家载一程。我们五个离他家也不算远,按中国风俗,他应该把我们5个送到家中。结果他把我们撂在他家附近,我们只得又去挤地铁了,但这种方式在当地是非常正确的。第二天,课堂上学到“没问题”这个词,我就给大家举例子,“例如,昨天聚完会,我们让狐狸庵送回家,他就可以回答,没问题。”大家哈哈大笑。


有一个隔壁大学的学生,我实在不想写他,因为他给哥伦比亚人摸了黑。他是校外学生,所以需要付费上汉语课,但由于出现了几次游行示威,学校暂时关闭,所以有几次课没上成。虽然不是我的错,但作为老师,我感到很不好意思,就请他吃了顿饭表示歉意。过了半个月,我们在一餐馆碰上了。他问我是否可以在业余时间免费教他汉语,他可以帮我修改我的西班牙语作文。实际上,我不想跟他合作,感觉他那人学习时拖拖拉拉的。吃完饭付帐时,当时服务员把两人的帐单写在了一起,我正在掏钱,他居然说,“你请我吃饭吧。”我还没有作出反应,那个收银员直接收了两个人的钱。在那种情况下,我觉得如果我问收银员要回另一份饭钱,会让那个学生很尴尬,后来一想就算了。天底下居然有这种不知廉耻的人。


好友清泉在郑州宇通客车厂做拉丁美洲市场的商务代表,他给我讲了一件事情。1月份,请了几位哥伦比亚潜在的合作伙伴去中国参观他们公司。当然了,我们中国是礼仪之帮,热情好客,一定要尽地主之意,他们又是接机,又是安排酒店,又是带着他们去洛阳、开封旅游观光,招待得尽善尽美,当然这一切全是清泉们公司买单。然而,今年3月份,清泉来哥伦比亚搞市场时,对方的那几位哥伦比亚商人的表现十分令人大跌眼镜。既没去接机,也没请客吃饭,就算谈完事情,已临近午饭时间,对方也会找个借口离开了,丝毫不觉得不好意思。


要说拉美人很热情吧,但有时给人的感觉是不近人情,只能说他们是热情与冷漠并存了。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几件事儿,这也是一般哥伦比亚人的行为准则,虽然不能代表所有人,但从中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哥伦比亚人的处世哲学,从而了解拉丁美洲人,从而在跟他们的文化交流和商务交往中能够把握得更好。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9: 还我江青、还我春桥、还我历史公道-纪
2009: 关于毛主席,世界上最奇怪的事--
2008: 香椿树:蒋介石出卖蒙古到底换回了什么
2008: 史海钩沉:毛泽东与张恨水在雾都的爱情
2007: 蒙古最后的可汗-林丹汗 (上)
2007: 蒙古最后的可汗-林丹汗 (下)
2006: 刘少奇的"四清政策"逼死了邓
2006: 老田: 谈谈由“张志新冤件”引发的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