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后有多少人知道?台儿庄战役的功臣-汤恩伯
摘自 韩信夫 <鏖兵台儿庄>
对于汤军团,本书详尽地叙述其作战的全过程,并将其作用归纳为四个方面,指出汤军团功不可没。目前史学界对汤军团的看法有欠公允。主要是4月1日至4日汤军团在向城、兰陵一带截击坂本支队延误了南下的时间,加重了孙集团军作战的压力,使台儿庄处于几不能保的困境之中。战区当局指责汤军团,事出有因。但汤军团处在腹背受敌的危险时刻,当机立断变更态势,先扫清来自临沂的威肋,再行南下,这是当时摆在汤军团面前唯一可行的抉择,它使坂本与濑谷两支队会合成为泡影,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解除了坂本支队的威胁后,汤军团马不停蹄,迅速南下,在大顾珊与底阁、杨楼与敌鏖战,底阁、杨楼一役大败坂本支队,使形势急转直下,形成了汤军团与孙集团军在台儿庄东北合围日军的态势,迫使濑谷支队全线崩溃,不得不下令撤退。我军抓住机遇,适时转入总反击,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汤军团与孙集团军两支主力在台儿庄战役中并驾齐驱,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完全可以说,没有孙集团军在台儿庄坚持阵地战,便没有台儿庄的胜利;同样,没有汤军团在台儿庄侧背的运动战,也不可能有台儿庄的胜利。它们在台儿庄战役中一守一攻,相辅相成。我们切不可扬孙(集团军)贬汤(军团),而要一视同仁。而且,汤军团的运动战,是我国抗战初期实施新战略战术的成功范例,不仅是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时为坚持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创造了成功的经验。
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评价,也有一个观察的视角问题。如果从抗战初期的历史背景及抗日战争的全过程考察,我们会感觉到这一战役牵动了全局,关系到抗战的前途,因此,台儿庄大捷震动了世界,便不是偶然的。世界各国都从这次大捷重新认识交战双方,分析和预测中日战争的结局,从而改变了国际视听,对我国争取国际援助、实现抗战攻略,十分有利。如果把这一战役局限于台儿庄弹丸之地,孤立地当作一次普通战役来看,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从前一种立场出发,对台儿庄战役的历史地位辟了专门一章,分为八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述。我们的结论是:“台儿庄战役的历史地位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台儿庄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前线我军将士战胜敌人的勇气和信心,在津浦线上将日军拖住了数月,为部署武汉会战及实现向西南大给方的战略转移赢得时间,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我国近百年来遭受列强侵略的悲惨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点,台儿庄大捷,也使民族复兴露出了一线曙光。”
韩信夫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血战台儿庄 汤恩伯“拊敌侧背”建奇功
范长江 (当年《大公报》记者,解放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
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了我国抗战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台儿庄战役,该战役以日寇之惨败和我军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而告终结。在这次战役中,汤恩伯因“指挥主力部队,迂回枣、峄等地,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础”而与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一起受到国民政府的嘉奖。
1938年3月14日,汤恩伯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令率第二十军团增援正在山东滕县与日寇交战的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使其撤离战场,并阻止日军第十师团沿津浦线南下冲过运河,夺取徐州。
当晚,汤部85军4师、89师就乘火车从驻地出发,开往山东临城前线。16日,军长王仲廉亲率89师267旅在官桥、南沙河间与一路日军激战,4师与另一路日军恶战于虎山、落凤山地区。19日,52军2师的两个旅在利国驿车站分别与日军激战。日军利用坦克10多辆做掩护,发动猛烈攻势,企图强渡运河。师长郑洞国命令4旅官兵冒敌炮火,跑步沿运河布防,与敌隔河激战,击破敌渡河企图。
22日夜,52军开抵向城,85军向抱犊岗地区集结。至23日,20军团按预定时间进入抱犊岗山区。抱犊岗山区位于峄县北部30公里,枣庄以东15公里,东靠苍山,西临滕县,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汤军团迂回抱犊岗山区,对枣庄、峄县日军构成严重威胁。
3月25日,汤恩伯兵分两路,打响了枣庄、郭里集争夺战:一路王仲廉的85军包围、攻击枣庄日军,另一路关麟征的52军猛攻郭里集的日军主力獭谷支队。
汤恩伯领兵打仗10余年,总结出自己打胜仗的“十五字诀”:“看得准、抓得紧、藏得稳、来得快、打得猛。”指挥枣庄、郭里集战斗,汤恩伯靠的就是这“十五字诀”。
先是“看得准”:汤恩伯获得确切情报,枣庄附近驻有日军第十师团獭谷支队司令部及其直属部队,而獭谷的支队主力赤柴第十联队(亦称沂州支队)从临城出发也到达了郭里集,汤恩伯于是下令85军陈大庆的4师在89师掩护下,于3月25日自马山、卓山、黄山三面包围枣庄,向盘踞枣庄的日军发起攻击,又命52军于24日早晨,由向城出发,向枣庄以东的郭里集前进,与85军从东、北两面向枣庄日军开战。二是“抓得紧”:汤恩伯命令所属部队的军、师、旅、团长官必须跟随部队行动,“牢牢地掌握部队”,并确定85军主力为军团预备队。三是“藏得稳”: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在抱犊岗地区,往往利用夜色掩护转移营地或隐蔽行军,使敌军不知我军主力之所在,亦不知将于何时发起攻击,使得日军头目战战兢兢,寝食难安。四是“来得快”:汤恩伯在85军发起攻击枣庄的同时,又让52军向郭里集的日军猛烈开火,让敌军顾此失彼。正如李宗仁将军所述:“汤恩伯专喜欢打飘忽无常的机动战,看到形势绝对有利时,便迅速来个突击,否则便竭力避战。”五是“打得猛”:汤恩伯命令85军、52军猛打猛冲,决不给敌以喘息之机,务必置敌于死地。
3月23日,日军第十师团不顾孤军深入的危险,冒险进犯台儿庄。3月27日,汤恩伯决定第二十军团全力拊敌之侧背,以求决战之全胜。此时,台儿庄正面战场敌我双万酣战己久,进入了白热化的“胶着”状态。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我军予敌以重创的同时,也遭到重大伤亡。同日,汤军团收到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命令,要求汤、孙两军会攻台儿庄敌军。当晚,汤恩伯便令关麟征的52军协同孙仲连的第二集团军夹击进犯台儿庄之日军,又命王仲廉的85军拊枣庄之敌背。第二日晚,李长官又发来汤军团“迅速南下”的紧急命令。30日傍晚,日军一部攻占了台儿庄北门……情况万分危急!因此,李宗仁严令汤恩伯“全师迅速南下”不得再“逡巡不进”!谁知同日下午3时,军情却突然发生了变化——先是13军独立骑兵团李团长报告:由临沂方面向台儿庄开进的日军2000余人,在飞机的掩护下进犯向城,
使汤军团侧面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再是85军军长王仲廉报告,该军89师在邵家庄被2000余顽敌所阻,双方相持不下。汤恩伯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这些日军系坂垣第五师团的主力坂本大队,久攻临沂不下,受命撤兵南下,增援獭谷支队,结果,在向城附近与汤军团不期而遇。坂本支队3000多日军的突然出现,汤军团右侧背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台儿庄、枣庄支线上的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又从左侧背对汤军团构成威胁。汤恩伯权衡利弊,当机立断,下令该军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律由内线转向外线,变被动为主动,变包围为反包围……4月1日零点,52军在85军的掩护下,乘夜色与敌脱离,急急向右回旋20余公里,于拂晓前到达指定地点,85军的89师乘夜色迂回到日军的侧背……2日,汤军团实现了对日军濑谷支队、坂本大队的反包围,并发起了致命性的攻击。全军上下一鼓作气,奋勇杀敌,一举将包围圈内的四五千日军,于两昼夜中歼其大半!
4月4日黎明,汤集团军的先头部队赶到了台儿庄正面战场,进犯台儿庄的日军立即处于我军内外夹击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