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中华百相之二(管仲)
送交者: 半江红 2012年12月06日00:49:15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中华百相之二(管仲)

  管仲是中国春秋时代齐国的政治家,哲学家,是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他在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有意思的是,管仲敢吃螃蟹: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搞官办娼妓的人,为的是增加税收和吸引贤能志士。大家都知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高论,所以他是提倡讲廉耻的人。由此可见,那时候,性还是比较开放的,不与道德挂钩。两千多年来,有数不清的人为管仲写过文章和诗;我忍不住要为他写一首,或许诸位也感兴趣。

鹧鸪天 管仲

半江红 2012.12.6

世态炎凉谁信真,让财识惠贵知心。

幸亏一射铜衣带,始有九合不死仁。

 

匡霸业、试经纶,顺美救恶两相亲。

变法有度营娼妓,器小殷贤惯古今。

鹧鸪天 词谱(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跋:

  说起管仲,最广为流传的故事莫过于管鲍之交,即管仲和鲍叔牙的交情。

  管仲年轻时家境贫困,鲍叔牙发现管仲有才能,胜过自己,与之交友。两人合伙经商,管仲常占小便宜,鲍叔牙并不以为意,反而处处为他设想,一直都善待管仲。这是诗中“让财识惠”的出处。

 

   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爆发,陷入无君的混乱局面。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公子纠和小白,都想急忙设法回国夺取国君宝座。
  辅佐公子小白的是鲍叔牙。他们向莒国借兵车日夜兼程回国。稍后鲁庄公也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辅佐公子纠的管仲率30乘兵车去截击公子小白。相遇处,神箭手管仲手伸箭出,小白应声倒下。其实管仲的箭射中了小白的铜制衣带钩,可小白当即装死倒下,管仲一离开,他却飞奔入齐,顺利接掌政权,成了齐桓公。这一段是“一射铜衣带”的典故。

 

  齐桓公请鲍叔牙出任齐相。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要求鲁庄公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公子纠被杀时,召忽对管仲说:“我死了,公子纠可说是有以死事之的忠臣了;你活着建 功立业,使齐国称霸诸侯,公子纠可说是有活着的忠臣了。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死生在我二人是各尽其份了,你好自为之吧”。后来,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尊为“仲父”。管仲在齐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助桓公成九合诸侯之壮举,成就了霸业。这就是管仲的“不死之仁”

 

  对于管仲本人,孔圣人做个多次评论: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在这里,孔子认为以当时齐国的国力,以管仲的智慧与能力,只满足于一世霸业的成就,而不能创建王道的事业,他的器量实在是太小了。孔子还批评 管仲私生活奢侈:拥有三处豪宅,组织政府及聘用家臣都是一人一职一事,太过浪费。基于礼仪的思想,孔子又进一步批评管仲家中有国君宫廷中才能有的陈 设,僭越了礼节的规定。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一个象管仲一样才高志远的人,不必象普通人一样,为小节而死,葬身于郊野沟渠之中,让才华 不名于世。管仲虽然不为旧主殉节,但于天下民生有大功德,是大“仁”。

  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写到:“管仲世所谓贤臣 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 而不勉之至王, 乃称霸哉? 语曰:将顺其美, 匡救其恶, 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看来,司马迁很赞赏管仲理顺上下级关系的做法。就是上级有美善,下属就顺而行之,上级有过恶,下级就正而止之,如此上下级就能够融洽相处了

 

相关作品:

中华百相之一(姜子牙)

七绝 说周勃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45年黄克诚给中央电报:我军所到之处有
2011: 精辟总结:华尔街日报论“中国模式”的
2010: jeffGRCM,我给你出几个作文题:
2010: 山月歌: 淑惠坎坷传奇的故事(续)
2009: 宋徽宗在金国生六子八女
2009: 评陈丕显之子陈小津《我的“文革”岁月
2008: 毛泽东五千年文明史上最伟大的领袖
2008: 抗战时期伪军为何如此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