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出题考试邓小平内幕
1971年林彪事件爆发后,毛泽东对文革的态度受到了很大震动,他觉察到了一些严重问题,加深了对极左思潮和做法的不满,在他认为必要的范围内着手纠正某些错误,调整某些政策。
周恩来根据毛主席的这些变化,迅速加大了纠正的范围和力度。首先落实干部政策,其次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加大对外贸易和交往,落实科教文化民族和统战等政策。这一系列的调整和整顿,基本上解决了许多混乱现象,但没有撼动左倾错误的继续和延续。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衷心希望能以一个圆满的方式结束文革。他虽然对社会上看待文革的态度表示了担忧,但同时对以“四人帮”为首的左倾派系进行了打压。于 1973年年底亲自主持对军队进行了重要的组织调动,挫败“四人帮”的组阁阴谋。支持邓小平出山并赋予绝对权力。
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之后,借助毛泽东“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首先提出要进行军队整顿。随后,铁路整顿、工交(钢铁)整顿、财经整顿、国防科技整顿在他的策划和安排中全面进行。
针对“卫星上天。红旗落地”“亡党亡国的危险”等言论,毛泽东召集政治局会议,提出“三要三不要”(要搞马列主义不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 大不要搞阴谋诡计),再一次在关键时候支持了邓小平的工作。王洪文不再主持中央工作,被派往上海、浙江“帮助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
邓小平主持党中央工作之后,整顿便在党的干部政策、党的组织建设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深入展开。“整顿的核心是整党”“整顿主要放在整顿各级领导班子上 “。正如邓小平后来所说:“拨乱反正在一九七五年就已经开始了。”改革,其实在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五年我们已经试验过一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但是,各方面整顿的展开,势必触及文革中许多问题,势必会产生否定文革的趋势。这无疑触动了毛泽东晚年最大的一块心病。1975年9月27日和11月2 日,毛远新两次向毛泽东汇报说:“我很注意邓小平的讲话,他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揭批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文革成绩是七个指头还是错误是七个指 头,有分歧”
毛泽东说:“有两种态度,一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意,二是要算账,算文化大革命的账。”一直担心文化大革命被否定的毛泽东对邓小平在政治上动摇了信任。(毛远新日记)
1975年11月15日,邓小平提出“仍宜以已经回京的王洪文接替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毛泽东批示“过一会再说”。
11月20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政治局会议以“讨论文化大革命”为题,对邓小平进行批评。毛远新传达说,毛泽东希望由邓小平主持作一个肯定文革的决议, 总的评价是“三七开,三分错误七分成绩”。邓小平回答道: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毛泽东讲过“有些老同志七八年不管事了,许多事情不知道, 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邓小平在此借用了毛泽东的这句话)
邓小平的态度,让毛泽东感到失望。此后,他被停止大部分工作,专管外事。
11月底,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打招呼会议,“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由北京扩大到全国。
1976年周恩来去世之后,毛泽东也没有放权给张春桥和王洪文,也没有让“第一副总理”邓小平继任。
1975年年底到1976年1月期间,毛泽东曾多次讲话,“文化大革命是干什么的?是阶级斗争嘛!”“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
邓小平“这个人是不抓阶级斗争的,历来不提这个纲。还是‘白猫黑猫“啊,不管是帝国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 对邓小平“批是要批的,但不应一棍子打死”。“还是人民内部矛盾”(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 1989年版)
纵观邓小平和毛泽东几十年里的合作,邓小平在毛泽东眼里,是难得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关键时候邓小平总被毛泽东委以重任,但毛主席不能容许他按照自己的意志,“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
就在毛泽东晚年思维尚可清晰明了的时候,毛泽东出题考试,让邓小平在“大是大非”面前表态。邓小平的婉转表示,我个人认为是明智的,也是充满智慧的。假如 他“七分成绩”文革,就不可能站到“左倾”派系的对立面,就不可能有今后的团结基础,因为他还相对年轻。邓小平拒绝了毛泽东的这项提议,表现出了他为人一 贯的原则性,这就是审时度势。(郝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