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清朝最贵讼师 八个字值三千两银子
送交者: 谷青 2013年07月24日23:25:01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虽然孔子说:“必也使无讼乎”,他希望社会上不要有诉讼,大家平安相处,然而这只是理想,人与人总是有摩擦的,有摩擦就会有官司,有官司就会有提供相应的职业空间,于是就有讼师。《清稗类钞》云:“讼师之性质,与律师略同”,讼师也勉强算是古代的“律师”。

  要使委托人在官司中趋利避害,讼师就得在古代法律的框架内开拓操作空间,在刑侦手段不太先进,法制相对于今天而言不够严谨的情况下,这种操作空间就很大,于是,戏剧元素也就产生了……

  本版撰文/刘黎平

  讼师的正能量:

  为救灾提供正当理由

  清朝末年的何讼师,是皖北一带的法律界名人。《清稗类钞·狱讼类》记载,某年,皖北地区大旱,粮食欠收,偏偏官府下了道很奇怪的命令:皖南的粮食不准 出口到灾区皖北去。然而,大家知道,在此无彼有的情况下,商品流通自然而然就会发生,这不是法令所能禁止的,何况这个法令很不近人情。

  于是,皖南有商人私自运了几千石粮食贩卖到皖北去,这哥们不走运,在关卡被逮住了,公然违背禁令运粮,这重罚是免不了的。商人情急之下,找到何大律师想办法。

  这就看何讼师的笔法了。他没有从大清律里面找依据,却将笔锋转到圣贤经典:两千多年前的梁惠王(即魏惠王)向孟轲老师讲到了魏国的救灾措施:河东地区 发生灾荒,就把灾民转移到河内地区,将粮食运送到河东地区,反过来也如此。何讼师就从这个上面延伸开来,他写道:梁惠王一介小小诸侯,也晓得流转物资,救 济灾民,“今皇上为天下之共主”,比梁惠王地位高多了,地盘也大多了,难道连梁惠王的这点爱心都没有吗?

  孟子的话不能作为法律依据,然而,亚圣的话有着比法律还高的神圣作用,作为清王朝体制内的官吏,你能不认账吗?他用梁惠王这颗棋子,把当时的万岁爷的道德位置给杠上去了,谁也不敢说当今万岁爷不如区区一个战国诸侯。

  更重要的是,何讼师利用了当时读书人的羞耻心理,大家都是读圣贤书的人,都有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耻之心”。安徽的巡抚等官吏被这句话给镇住了,觉得此信“所持甚正”,理论依据堂堂正正,实在不好意思批驳,“因免其罚”。

  这桩案件不是用法律条文获胜,而是用了孟子的“羞耻理论”。而何讼师处理的另一桩案件则利用了让目击者和违规者只有一步之差的细节。

  讼师的巧能量:

  一句话扭转朝廷旨意

  何讼师还有高超的公关艺术,片言只字能挽救一场危机。且说浙江有一位知县,跟浙江巡抚交好,却跟浙江将军交恶。这位将军屡次要求巡抚处分知县,都被巡抚拒绝。

  将军检举别人却暴露自己

  某年元旦,浙江官员进京在朝廷行朝贺礼。将军这回总算逮着辫子了,他从京城一回来就向朝廷参了巡抚和知县一本,理由是这位知县在行朝贺礼的时候不恭敬,即 “大不敬”,这是大罪,不管怎么处理,免职是肯定的。因为浙江巡抚是知县的直接上司,连带责任也是免不了的。

  朝廷于是下旨猛批了巡抚一顿,巡抚被将军打得措手不及,只能“愤懑而无可奈何”。

  某一日,巡抚的办事人员在酒店里提起此事叹气,恰好这位何讼师也在浙江,听到这番话,大笑:“这事不难,八个字搞定。”办事人员听出了玄机,马上讨教 对策,何讼师也不白干活,说:“我这八个字不便宜,开价三千两银子。”办事人员马上向巡抚作了报告,巡抚知道这其中的性价比,于是承诺了佣金,何讼师于是 卖出了他的八个字:“参列前班,不遑后顾。” 就是说当事人作为巡抚这样的高级官员,和将军并列在前面朝贺,因为注意力集中在前面,所以没能发现后面的下属失礼。

  浙江巡抚将这带有神秘信息的八个字添加在信里,上奏朝廷。八个字提供了两个细节:一是正面细节,说明巡抚遵守礼节,没有东张西望;一是反面细节,作为 前排的将军,本应该目不斜视和回头看,怎么就能发现后面的知县失礼呢?目击者即违规者,将军专门转过头去找人茬子,反而露出自己的茬子——失礼。

  结果,巡抚和知县平安没事,将军倒因为失礼而被免职。

   讼师的负能量:

  教唆忤逆子反咬一口

  诬告老爸爬灰

  光绪年间的江右地区,有个律师绰号“破鞋”,估计是说他人品很滥,《清稗类钞·狱讼类》评价他“坏法乱纪”。

  有一次,有一位父亲告儿子忤逆不孝,这在古代是很大的罪,被告慌慌张张找到“破鞋”讼师,讨教对策。讼师很为难地说:“按照法律,儿子是不能反过来告老爸的,我也没法救你了。”

  被告明白讼师这是在敲诈,于是拿出重金来“砸”他,讼师见钱眼开,于是问:“有老婆吗?”被告答:“有”。讼师又问:“会写字吗?”被告答:“略会。”讼师一拍手:“好,你有救了。”

  怎么救呢?讼师让被告写了几个字,然后神秘兮兮地对被告说:“你转过身去背对我,手掌摊开对着我,我画两道符塞你两手里,千万不要打开看,待会升堂,就只管哭,握着我画的符跪到大人面前,包你没事。”

  被告依言转身,只听得背后刷刷刷几声,然后被告的两手都被放上一张纸符。被告紧握两道“神符”过堂,官府问他话,他只管哭,手紧紧地攥着,异样的举动引起官吏的注意,于是掰开他的手一看,左手的纸条写着:“妻有貂蝉之美”,右手的纸条写着:“父生董卓之心。”

  法官立即要被告写几个字,然后核对笔迹,居然对得上。这一下,审判官对案件的看法发生逆转,不孝案立即变成风化案。“破鞋”讼师模仿被告的字迹写下这 两张纸条,又让被告只管哭,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被告有什么不便明言的冤屈,打开字条之后,这种看法进一步加固:原来,孝子宁肯自己受委屈,也不忍心口头揭 发父亲爬灰的丑事,只通过写纸条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冤屈,而且纸条又写得很委婉,用的是三国演义的典故。似乎为了维护父亲的形象而用心良苦。

  忤逆不孝的被告一下子被抬升到孝子的位置,而原告父亲却莫名其妙地跌落到爬灰佬的深渊。官府被讼师营造的这种悲情气氛给蒙骗了,于是感情用事地骂原告:“老而无耻,滚。”这随意性也确实超乎想象,很不专业,很不严肃。

 行规:清朝讼师的三不管

  因为经常舞弄条文,所以清朝的讼师十有九个没好下场,光绪时候有个叫宿守仁的讼师却能在业界不倒,诀窍是三不管:不合理的不管;命案不管;讼油子不 管。理由分别是:“理”是诉讼的元气,没“理”就难以理直气壮;命案中的死者,如果是冤死,自然有天理照管,如果不是冤死,找活人填命那是造孽;经常打官 司的原告——即讼油子,十有八九没有道理,为没道理的人打官司是没好下场的。

  合理与否,要通过取证和辩论才知道;冤死与否,也要看证据,不能坐等老天介入;讼油子有没有理,也要看事实和法律依据。宿守仁这“三不管”其实不可取,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却等于取缔了讼师的职业功能。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惨烈:国民党4.12政变杀了多少自己人?
2012: 国民党退往台湾为保一隅之地究竟杀了多
2011: 赖昌星被遣返,狠狠地搧了海外民运的脸
2010: 乡华: 许国璋拾零
2010: 藏也藏不住:揭露抗日时期国民党的五大
2009: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早知今日 砍头也
2009: “反瞒产私分“饿死人的第一元凶是怎样
2008: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关于满清
2008: 震撼:八路军全部战绩与日军战报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