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诸葛亮评传(十一、遗计诛二雄)
送交者: laotan 2014年06月29日10:11:59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诸葛亮评传(十一、遗计诛二雄

所谓二雄者魏延、杨仪是也,之所以称魏延、杨仪为二雄,因为他们是当时蜀国诸葛亮手下最借重的军事与吏治人才,并且二人持才傲物,性格偏激,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诸葛亮天下第一,老子天下第二。他们这样认为并不是头脑发热,而是有功劳作为基础。诸葛亮为何要诛二雄以及用什么谋略下文将分段解说。

一、 魏延:魏延是在荆州进入刘备集团的,属“老八路”(荆州以前进入刘备集团是“老红军),随刘备入川时还只是一个基层军官,相当于现在的营、团长,到底是营长还是团长《三国志》中陈寿语焉不详(“以部曲随先主入蜀”)。“部曲”为“部”、“曲”主官的统称;“曲长”相当于营长辖500人,“部”的主官相当于团长辖1000人。从陈寿接下来的记述中我们可以推测出魏延当时的职务应该是营长(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东汉兵制,“部”的首长称“牙门将”,也就是魏延有很多战功后才被提升为“团长” (牙门将军),等到打下汉中后,“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也就是说,刘备越过张飞直接提拔魏延为汉中最高指挥官(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6年连跳了4级,从营长到当上了大军区司令员,其重要性在“老红军”张飞之上,令众人跌破了眼镜(一军尽惊)。可见刘备对其信任非同一般。魏延本人也当仁不让,信心满满,豪气干云。“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魏延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在汉中创造了“坚避清野,寸土必守,层层抵抗”的战略,化解了曹操集团多次入侵。魏延死后,王平守汉中还是袭用魏延的战略,击败了司马懿的大规模入侵。直到后来姜维认为魏延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太过保守,不能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改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至汉中丢失,此是后话。

诸葛亮北伐,魏延是军中名副其实的第二号人物,建兴六年第一次北伐向诸葛亮献“子午谷奇谋”(见前贴),建兴八年,诸葛亮“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使张郃攻王平于南围,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获甲首三千级,衣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司马懿还保营”。这可能是葛亮北伐见诸记录诸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最多的一次,而魏延功劳居首。可以说,在后主时代,没有人的功劳能大过魏延了。

二、杨仪:杨仪比魏延后进入刘备集团 (魏延大约在建安14年进入刘备集团而杨仪最早也是在建安21以后才年进入刘备集团,比魏延迟7-8)。 杨仪进入刘备集团时,魏延已是大军区司令了。杨仪是在曹操集团荆州刺史傅群手下当一个办事员(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 属投诚官员,资历和魏延没法比。但此人有才干,关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持才傲物,与自己的顶头上司尚书令刘巴不和,降为弘农太守。

刘巴何许人也,诸葛亮也敬他三分,不仅费尽周折将其网罗至刘备麾下,而且由衷地公开称赞他说(写给刘备的信)这个人比自己强得多: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子初 是刘巴的字)(要说出谋划策, 我比刘巴差得太远了)。就是这个刘巴,在蜀国新建时为刘备献了“三策三个月内就使刘备度过了经济危机国库充盈。尽管刘巴一生都不喜欢刘备 但刘备对刘巴还是倩眼有加,不敢得罪,以礼相待。杨仪不卖刘巴的账,可见杨仪是何等的狂妄自大,不能容物,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建兴三年(225诸葛亮重新起用杨仪任丞相参军。建兴五年,随亮出军汉中。由于工作有效率,建兴八年,诸葛亮将其升为长史(相当于现在的幕僚长秘书长),加绥德将军。诸葛亮死后杨仪按其生前的安排,部署全军安全的退回汉中是杨仪最大的功劳。

三、魏延与杨仪的关系:建兴五年诸葛亮准备第一次北伐前, 魏延在汉中任职,杨仪在丞相府当差两人没有工作上的交集,所以两人没有实质上的矛盾, 诸葛亮北伐时将魏延征调军中, 两人有了工作上的交集,由于性格不合,谁也不服谁,所以产生了矛盾,开始是人民内部的,逐渐发展到了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从资历上讲, 魏延是“老八路,杨仪是“投诚干部”,从在军中的职位上讲,魏延排第二(持节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南郑侯)(后排第一,见后),杨仪排第六(领长使绥军将军)(位于袁琳、吴壹、高翔、吴班之后)(见《诸葛亮集。公文上尚书》),从功劳讲,魏延要甩杨仪几条街(见前)怎么说杨仪也应当服魏延才是,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在军中,谁都怕魏延,大家都对他敬而远尽量避免与魏延闹矛盾,唯独只有杨仪一人不把魏延放在眼里, 顶撞、讥讽,魏延对于杨仪挑战自己的权威非常忿怒,恨得牙痒痒的,二人关系闹得非常僵,一见面就闹,开会时和事佬费祎必须坐在二者中间,不然二人就会大打出手,以至到了拔刀相向的第步(“当时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互相憎恶对方,每次并坐皆争论,魏延常举刀刃指向杨仪作威吓,杨仪则泣涕横集。费祎常介入二人坐间,为他们谏喻分别,以释其意。”)。只是由于诸葛亮的权威及平衡工作,这种敌我矛盾暂时没有爆发成生死搏斗。

四、诸葛亮与魏延、杨仪的关系

魏延进入刘备集团后先是随刘备入川,定汉中,然后镇守汉中。与诸葛亮没有太多的交集,建兴五年诸葛亮准备第一次北伐前将魏延调入军中,两人才开始共事,两人的关系处理得很好,虽然诸葛亮没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魏延有时感叹自己“才不能尽用”,也只是口头抱怨而已,但这并没有影响二人的工作关系。诸葛亮弹欬李严时魏延率先签名表示支持,魏延与刘琰闹矛盾时,诸葛亮认为错在刘琰,支持魏延,批评刘琰并将其遣回成都。当时刘琰是仅次于诸葛亮的第二把手,魏延还排在刘琰之后,再者刘琰还是阿斗的亲戚,可见诸葛亮对魏延的器重。魏延对于诸葛亮也很尊敬,诸葛亮的命令魏延总是不折不扣的完成,从来没有抗命的记载。

诸葛亮杨仪的个人关系也很好,杨仪诸葛亮提拔起来的幕僚,非常感谢诸葛亮,兢兢业业的为诸葛亮工作,诸葛亮也放手让他大展才干,每次兵出,“常規劃分部,籌度糧穀,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魏延与杨仪诸葛亮军事与行政的左右手,诸葛亮知道他们不和,但不偏袒任何一方 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 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三国志·蜀志·杨仪传》)。

五、诛魏延,杨仪的必然性

这是魏延,杨仪二人独特的性格决定的。魏延笼络军心是其死罪之一, 勇猛过人无人能制是其死罪之二, 目中无人, 人人害怕是其死罪之三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杨仪泻私愤而杀大将, 持才傲物,居功犯上, 口无遮拦,是自己作死。 诸葛亮在一日,二人摄于诸葛亮的权威与才干不敢有所作为,一旦诸葛亮不在了,二人必定刀兵相见。 魏延胜,从此蜀国无人能制,他有可能犯上作乱,颠覆阿斗的江山; 杨仪掌了权,必定排斥异己,我行我素大乱朝纲。这一结局大家都心知肚明,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孙权都看出来了。 孙权对费祎说: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於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曾不知防虑於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费祎巧妙的回答了孙权的疑惑, : 为了防后患就不用人才,就好比是防风波而不用船,这不是好的策略部“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人人都看得出来的问题难到诸葛亮就看不到? 在人才奇缺的蜀国,诸葛亮用的是他们的才干,在不能再用他们的才干时,就不能让他们用才干为非作歹。诸葛亮在临终前定好了剪除二雄的计谋。

六、连环计诛二雄

诸葛亮知道二雄必诛,否则蜀国必乱。怎么样诛才有理有利?趁自己在世将其捕杀是最简单的,但二人都是自己的部属加朋友,下不了手;再者二人都是有功之臣,又没有犯大错, 乱杀无辜, 会留下千古骂名。死后由信得过的将领诱杀,这会毁了他们的名声和前途。

最好的办法是让二雄互斗,二虎相争必伤其一, 用一只老虎吃掉另一只老虎,剩下的一只老虎必定是遍体鳞伤,容易收拾了。魏延是比杨仪危害性更大的老虎,先除魏延再收拾杨仪是诸葛亮连环计的核心。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是怎样实施连环计诛杀二雄的。

魏延当时是军中的第二号人物,按职务、年资、功劳、威望,诸葛亮死后魏延是理所当然的顺位接班人。诸葛亮病重时也暗示魏延:他死后魏延是接班人,《魏略》记载在祁山时“诸葛亮谓魏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 这是明显暗示魏延是他死后的“接班人”人,要魏延守住汉中就行了,不要再出祁山。也是给魏延吃了定心丸,在他的潜意识里自己是唯一的诸葛亮接班人,别人谁也不行,如他人领兵则是篡位,必以生死相博。为了加深魏延这一意念,不排除诸葛亮小范围的向外放出了同样的信息。同为据《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曹魏的谣言。笔者认为魏略》所记不是空穴来风,很有可能是诸葛亮向外放的风,以坚定了魏延接班这一意念。然而,诸葛亮临死前反而将领兵权交给了魏延的死敌杨仪,令魏延断后(为什么不交给中意的接班人姜维,这是诸葛亮的深谋远虑之处。一是不给姜维背上一个杀大将的历史包袱,二是魏延有可能与姜维斗不起来,让杨仪失去了杀魏延的机会。事实也是如此当魏延与姜维对阵时,魏延对姜维说,这不关你的事,是我和杨仪的过节,并主动退兵。),这是诸葛亮加剧二人矛盾的一着棋。为什么这样说,从诸葛亮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他明知魏延不会从命(“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也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写一纸任命书,任命杨仪为领兵人,这样杨仪也可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面对魏延,使魏延没有遐想的空间。再不济也可以写一纸命令,命令魏延断后,使魏延没有拒绝的理由。“诸葛一生唯谨慎”他不这样做只能说是有意为之,借杨仪之手除掉魏延(或许说诸葛亮已经病得不能写字了,不对,就在同时他向后主密表“荐蒋琬书”。)。由于杨仪不能名正言顺的证明自己领兵人的地位,魏延又认为自己是唯一的接班人,杨仪是篡位,二人必定为保自己接班人的地位兵戎相见、拼死相博。杨仪有兵权,有诸葛亮余威(“卸天子以令诸侯”),又有姜维、费诸祎诸将相助,诸葛亮料定魏延必败,魏延败后,以杨仪的为人必杀魏延灭其三族无疑,结果正是如此(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于是诛灭魏延三族)。在诛杀魏延的同时,诸葛亮的计中计也在发酵。诸葛亮并不看好杨仪,认为杨仪,胸襟狭窄,不能容人,不是当丞相的料(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把兵权暂时交给他只是利用他作为诛杀魏延的刽子手。就在杨仪踌躇满志接过兵权时就已经中了诸葛亮的圈套,此时,诸葛亮秘密的向后主写了一封信,告诉后主他死后大权不能给杨仪而是给蒋琬(“仪性狷狭臣若不幸,可以以蒋琬代臣”《华阳国志》或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三国志》),后主听从诸葛亮遗嘱,在杨仪辛辛苦苦领兵在路时,就已经提拔蒋琬为诸葛亮接班人了(“ 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这时杨仪还认为自己是当然的接班人“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等杨仪满怀希望赶到成都,黄花菜都凉了,后主 封了他一个可有可无的闲官“中军师”拿钱不干活(“ 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为什么后主不给杨仪实权,因为杨仪中了诸葛亮的套,落了一个私杀大将的名声,罪过还要大于魏延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没有治他罪就不错了,谁还敢再用他。杨仪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无论资历,才能、功劳都在蒋琬之上,(“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惟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为什么不是我杨仪而是小字辈蒋琬“代亮秉政”於是怨愤形于声色,说出了形同反叛的话“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被后主借机废仪为民,徙汉嘉郡。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自此蜀中二雄被诸葛亮连环计诛杀于无声。

诸葛亮从小尚权谋,在他十四岁之前写过一首诗歌,叫《梁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相国齐晏子。”。诗眼为“谁能为此谋”。齐相国晏子用了二个桃子杀了三位壮士,而诸葛亮不用桃子就诛杀了二位奸雄,诸葛亮的权谋似乎更胜晏子一筹。

0%(0)
0%(0)
    ZT 诸葛亮为什厶流放廖立 - _5000 06/30/14 (708)
  还在说评书, 吹捧缺乏战略头脑平庸狭隘的诸葛亮  /无内容 - _5000 06/29/14 (548)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习近平:再也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
2013: 要党治,要人治,不要法治
2012: 深山兰:谯周对蜀汉政权的形势分析
2012: 刘亚洲:《广场的见证》
2011: VOA中共罪评:土改为什么一定要流血?
2011: 中国著名武术家,武林泰斗王培生前辈与
2010: 皇家方舟:中国军民在朝鲜战争中共牺牲
2010: 山月歌: 我的外婆
2009: 难道毛主席发动文化革命一点道理都没有
2009: 邓小平掌权时,中国经济才是真正的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