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行刺與磕頭:解密晚清刺馬案疑雲
送交者: 杏林子 2015年03月20日00:29:1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馬某一死,如當胸一拳,打在朝廷胸口上。須知馬某入局,乃恭親王舉薦,慈禧太后恩準的,俗話說“打狗也要看主人”,可殺了狗給主人看,才發現此狗也不過是一隻棄犬,一條喪家犬。

作者:劉剛、李冬君

1870年(同治九年),新任不到兩年的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身亡。刺客下手的地方,居然就是兩江總督的閱兵場,而且如入無人之境般走向兩江總督,沒人攔一下,沒人問一下,就讓刺客下手了。

送吃一子

這簡直就是“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那麼多的士兵,都是幹什麼吃的?竟然讓這麼一個刺客,那麼輕易的就奔向他們的總督大人,這還叫兵營?除非是放行,把刺客放到總督大人的身邊去,此外,怎麼可能!更為令人難堪的是,刺客並不急於逃走,他好像不是來行刺,而是來行刑,他把閱兵場當做他的刑場,向那些來抓他的士兵,宣布他們總督的罪行,還是一條條陳述。

朝野震驚,議論紛紛。有人說,朝廷調曾國藩去做直隸總督,是明升暗降,是調虎離山。用個新人馬新貽來接他的兩江總督,與他平起平坐,是朝廷在湘軍的地盤裡拱卒,拿馬來試一試湘軍的應手,果然湘軍應了最強手。

慈禧的糾結可想而知,行刺,不過小荷才露尖尖角,處理不好,湘軍發生兵變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她要曾國藩回去。

曾國藩進了養心殿內,來見慈禧,慈禧先問他的病狀,他稱右眼已失明。

慈禧反問:“我看你行走磕頭,精神尚好?”他說:“精神總未復原。”

這個女人問什麼不好,偏要問“磕頭”,這天底下,也就剩了她這麼個不必向別人磕頭的人,連皇上都要給她磕頭,還有誰不給她磕頭?所以,對她來說,磕頭很重要,她評價人物,不知不覺就有一條,那就是磕頭。馬新貽年輕,也來這裡向她磕頭,大概是磕頭磕得好,磕出個兩江總督了。她用人有一條,那就是磕頭,磕頭好,便是做官的料,連頭都磕不好,即便做官,也會做出個亂臣賊子。她見曾氏磕頭尚好,便放心了許多。

她又問:“馬新貽這事,豈不甚奇?”曾國藩答:“這事很奇。”

接着還問:“馬新貽辦事很好?”答:“他辦事和平精細。”

據說,馬新貽來向她磕頭時,領了密旨,她要馬在湘軍裡面搞拆遷,遣散湘軍,順便去查一下太平天國天京城陷時財寶的底,她不敢捅這個馬蜂窩,但很想摸一下湘軍的底,抓個把柄在手裡,也好駕馭。

慈禧想得美,找個試刀的,誰去?自有那為做官而不要命的!比如馬新貽常懷騰達之志,但朝中無人,在地方上可謂能吏,且有青雲之勢,還在曾國藩帳下任過事,對湘軍的情形還算熟悉。朝廷投此一子,去緊一緊湘軍的氣,有效便好,無效權當送吃一子,無礙大局。曾國藩對這一政治棋理還是明白的,豈能不知?可朝廷萬萬沒有想到,湘軍竟然應了如此石破天驚的一手。

這一手,並非博弈,而是挑戰,光天化日下,就在閱兵場上,刺客一出手,便將總督殺了,不是用槍,而是用匕首,並非躲在人群里遠距離射擊,而是向總督衝過去,貼身行刺。

刺客在監獄裡,只是被審訊,沒人敢對他用刑,理由是,他是朝廷要犯,怕有人以用刑為由,殺人滅口。沒有大刑侍候的審訊,刺客反而成了控訴人。有一天,刺客突然承認,他刺殺馬賊,除了復仇,還兼有為國除奸的使命,因為“馬賊通回”。好傢夥,還真能“講政治”。他這麼一說,就再也沒人敢向他問個究竟。為什麼呢?因為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是平捻,跟着就是左宗棠西征,西征使“通回”在政治上是個極為敏感的詞。馬新貽是回人,難免與回人有往來,將案情引向西征,這案子還怎麼審?須知左宗棠西征,帶的可是湘軍,打仗在西北,而錢糧方面卻要靠東南支撐,將東南半壁交給馬某這個回人手裡,湘軍將士不放心。這樣的案情,沒人敢審,朝廷要審,只好有請曾大人。

背後的大人物

曾國藩受命,卻不急起程,他要養病,還要等李鴻章來直隸辦交接。這原因也說得過去,但他的真實意圖在於,還要觀察一下朝廷風向,確認慈禧的意思,如果還要追查,他便繼續推辭,如果要了結,他就去。他已知此案的了結,並非要將案情的幕後查清楚,而是要維持大局。

朝廷投馬某一子入主兩江,可謂自亂大局,自討苦吃。馬某一死,如當胸一拳,打在朝廷胸口上,挨了這一拳,朝廷若不反擊,哪還有面子?須知馬某入局,乃恭親王舉薦,慈禧太后恩準的,俗話說“打狗也要看主人”,可殺了狗給主人看,才發現此狗也不過是一隻棄犬,一條喪家犬。

朝廷早在提拔馬新貽時,就做了隨時拋棄的準備,因為馬某不講政治,成了朝廷的絆腳石。有人發現,馬某還是漢奸。當時最大的政治,第一是西征,第二就是“打洋教了”。據說,馬某曾在上海地區與太平軍作戰,受了重傷,是一位神甫救治了他。神甫問他願意相信天主嗎?馬某表示願意。1869年,當南京天主教要求在公所重建能住二十多人的南京第一座西式神甫住院和聖母大教堂時,馬某也批准了。當各地“打洋教”運動紛紛興起時,只有他還在保護天主教徒,並鎮壓“打洋教”的群眾,這一切都令朝廷失望。

這些,曾國藩都看在眼裡,所以他不急,可慈禧急了。又將他召進宮去,問他究竟何時動身,他說:“明日進內隨班行禮,禮畢後三兩日即起程。”慈禧很不滿意,加重了催促的語氣,說:“江南的事要緊,望你早些兒去!”他知道,慈禧一急,此案就該了結。該出手時便出手,到了斷時就了斷。你想一下,如果慈禧要追查,還會讓他去嗎?如果慈禧不怕兵變,還會那麼着急的催他去嗎?

要他去,便是儘快了斷,勿起兵變。慈禧心虛,她好不容易打入湘軍地盤的釘子,就這麼給人拔了,下一步還會出什麼事,她心裡其實沒底,馬某一死,她權當棄子,可朝廷的面子還要維持,所以還要高調追查,派了最高級別的刑部尚書鄭敦謹去追查。

鄭有“青天”名聲,是個依法辦事的人,在他手裡,就辦過湘軍將領,但這一次,要法治,還是要講政治,他沒有拎清。一到江寧,就提審犯人,曾氏聽審,一言不發,連訊了十幾天,越扯越亂,曾國藩開口說了一句:看來只好仍照原審奏結。這時,鄭才知道,原來自己只是擺設,朝廷讓他高調出馬,是要借他的名聲來結案。於是,鄭、曾聯銜上奏依原審結案,曾還附了一個夾片,陳明“實無主使別情”,然後,將刺客凌遲,摘心獻祭,給馬某辦了祭禮。

那位鄭大人,自結案以後杜門不出,對於曾氏所有邀請一概辭謝,送他程儀,也分文不收,兩隨從每人收了五百兩銀子。聖旨還未下達,罪犯還沒正法,他便離開了江寧。曾氏為他送行,他頭也不回,揚帆而去。鄭並未回京交旨,船到淮河邊就停了下來,打發隨從代他回京交旨,聲稱有病,不能回京。欽差大臣不回京交旨,按清制是要治罪的。曾氏覺得有點對不住他,從中斡旋,方才掩飾過去。但鄭並不領情,而是請求開缺,終生不再為官。兩個助手回京後,悄然而失,其中之一,留下一本《南行日記》,記述了審案一事,說:“刺馬案與湘軍有關”,“刺馬案背後有大人物主使”。

這個“大人物”,當然就是曾國藩,他在跟朝廷扳手腕。他以湘軍定江山,欲以此一扳,扳出漢家江山。其實,馬新貽又何嘗不是一條好漢?敢為天主教擔保,卻身不由己,被朝廷拱卒,不知楚河漢界各有邊際,甘為朝廷驅使,犯我江南漢界,入我楚河腹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彭德懷秘書憶毛岸英朝鮮戰場表現
2014: 蔣介石如何從劉紀文手中搶走宋美齡
2013: 若你的財富是在合法且公平的條件下獲得
2013: 李揚:宇宙是設計製造的證據
2012: 荒淫皇帝紀事:一夜寵幸三十餘人
2012: 美媒:中國血汗工廠報道 承認系捏造
2011: 中國官方報刊讚揚出走的許家屯
2011: 也給ccplie做個心理分析:
2010: 江青的婚禮照
2010: 江青紀念網【祭文】 殺人滅口躲貓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