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转贴台灣朱易(资深媒体人)文章:”「六四」,又来了!”
文革发起50周年刚过,大陆又迎来了「六四」27周年。和文革50周年带给大陆民众的复杂情绪不同,对大陆整整一代人来说,「六四」留下的只有血迹、只有伤痕。但从「六四」发生至今,台湾主政者的反应,每当周年,可能只是一种「又来了」的无奈与荒凉。
那场发生于1989年的天安门屠杀,正值李登辉主政时期,虽然李登辉是台湾民主化之后对大陆最具企图心的领导人,一度喊出「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的口号,但时机非常不巧,那时李登辉太忙了,他1988年才匆匆接班,一人赤手空拳面对国民党各派系人马的虎视眈眈,根本无暇顾及「六四」。
一直到1996年,李登辉当选首任民选总统,情况略有改善,但那是在大陆文攻武吓之中当选,更是在千岛湖事件中大骂中共政权「土匪」之后,彼时的两岸关系,已经是目前的且斗且和状态,李登辉的「建立新中原」企图日渐消褪,「六四」在李登辉掌权期间,几乎不曾成为台湾政治话题。
李登辉之后的陈水扁,抱持的是独派心态,认定两岸关系是「一边一国」,在要求大陆不要涉足台湾、不要影响台湾的同时,当然也把「六四」视为另一个国家的事情,与台湾无关。
即使如此,陈水扁主政时期,台湾对大陆海外民运的支助不少,但不要误会这是独派关心大陆民主人权,这只是一种「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逻辑,既不是关心大陆民主人权,也没有对中国未来走向民主的任何期望。
随后迎来了马英九,原本被大陆海外民运人士寄以希望,但结果证明,不过尔尔。马上任前,经常自夸每年「六四」周年都发表讲话,但上任之后,话还是讲,只是愈来愈柔软,柔软到称赞大陆民主建设有所进步的程度。马的转变原因在「吃人嘴软」,当马把台湾所有鸡蛋都放在大陆这一个篮子里,享受着大陆的「让利」时,何能强硬?
然后,是主张「维持现状」的蔡英文总统,情况仍不太可能改变。「维持现状」的内涵,在两岸关系上求的是「稳」,是不挑衅、不纠缠,以发展台湾内部经济为优先。在这样的政策考虑下,自不可能在「六四」问题上着墨太多。
回头来看,对台湾最有利的战略位置,应该是李登辉当年提出的「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那不只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最有利战略位置,只是要把台湾放在那个位置上,需要一些基础,台湾目前还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