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從“官三代”到揭露民間疾苦的詩人,杜甫經歷了什麼?
送交者: duziteng 2017年07月03日03:22:2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和杜甫並稱為“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他們為人和為文的風格迥異,恰如人性的兩極。


李白任酒使俠,瀟灑豪邁,“人生得意須盡歡”,“但願長醉不願醒”,其飄逸出塵,早已被定義為“謫仙人”。而提起杜甫,人們心中浮現起的第一印象,大都是一位憂心忡忡、沉重愁苦的老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似乎一生都沒有太開心的時候。俗語說,少年愛讀李白,中年愛讀杜甫,大概由此而來。


1


杜甫可以說是出身名門,往前追溯,他是晉代名將杜預的第十三代孫,祖父杜審言則是初唐時一位頗有影響的詩人。一武一文,各有千秋,讓杜甫從小就以這兩位先人作為人生的榜樣。杜甫的父親杜閒為兗州司馬,母親崔氏在杜甫5歲時就去世了,他由在洛陽的姑姑撫養長大,童年和少年時光基本上是在洛陽度過的。


從19歲開始到30多歲,杜甫將青春和豪情都揮灑在長達十多年的漫漫羈旅中,腳步遍布齊趙一帶。期間在24歲時,杜甫參加過一次科舉考試,結果落第了,但自視甚高的他對此不以為意。這十年,應該算得上杜甫生命中最快活的時光,不用擔心經濟來源,只管飽覽河山,把酒言歡,無憂無慮,志得意滿。到35歲這年,杜甫才又決定到首都長安去一試功名。


2


杜甫在去長安前,還有一段值得一書的插曲——公元744年,他和李白第一次在洛陽見面,一見如故。聞一多曾充滿激情地評價這一時刻:“我們四千年的歷史裡,除了孔子見老子,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兩個光耀千古的大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成就了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詩人林庚說李白是杜甫生平最傾心的詩人,並不為過。一貫秉持儒家思想的杜甫,寫給李白的第一首詩里,就有一大套的道家術語,還陪李白共渡黃河,游王屋山,一同求仙問道去拜訪道士華蓋君。爾後兩人結伴到齊魯一帶遊玩,中途遇到杜甫早年結識的朋友高適,三位大詩人齊聚一堂,騎馬遊獵,登高懷古,吟詩唱和,好不快哉。


別後第二年,杜甫與李白在兗州再次秋日重逢,促膝論道,醉臥鄉野,各自都留下過詩篇。兩人“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親密無間。


這次短暫的相聚後,杜甫西上長安求功名,李白則南下漫遊,此後餘生兩人再也沒能見面。但杜甫從未淡忘過這位摯友,杜詩全集中與李白有關的共二十多首,直接點名寫給他的就有15首:《冬日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這些大多都是杜甫嘔心瀝血、情真意切的名作。


有對李白成就的極度推崇:“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有對他的思念:“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而“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樣的名句更是李白在詩壇地位的定調之論。


公元756年,李白參與永王璘起兵與肅宗爭奪皇位的軍事行動,被朝廷審判。謀反是頂級罪名,大部分人唯恐避之不及,而分別11年後的杜甫,仍堅持“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寫出240字的長詩為李白辯駁,患難情真。


3


杜甫到長安後,好景不長,父親死在任上,一直以來的經濟倚靠就此中斷。等待他的,即將是近十年困於長安的窘境。


天寶年間的政治環境,與“稻米流脂粟米白”的開元盛世已大不一樣。747年,杜甫參加了一場由唐玄宗親自組織的選撥考試,然而奸相李林甫玩弄手腕,致使赴考的士子無一人及第。


屢試不第,讓杜甫的生活困頓到了饑寒交迫的地步。真實情況大概恰如他自己的詩句:“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對底層困苦的切身體驗,讓杜甫的生活真正發生了變化,由一名原本衣食無憂的官宦子弟,開始體味到人世的殘酷與艱辛。


公元755年,43歲的杜甫終於排上了一個職務:右衛率府胄曹參軍。工作內容是看管武器倉庫、門禁鎖鑰。然而一個多月後,“安史之亂”爆發。當時杜甫正在離開長安去奉先的路上,回家探望久別的妻兒,一路上目睹餓殍遍野,而路過驪山,唐玄宗正和楊貴妃在華清宮通宵飲酒作樂。等到他一進家門,便聽見一片嚎啕——自己的幼子凍餓而死。


悲痛的杜甫由己及人,推想到黎民蒼生的苦難,更是悲憤交加。他的傑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一詩由此有感而發。這首詩反映出安史之亂前夕“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黑暗現實,是對唐朝盛世的最後總結。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叛軍迅速占領洛陽,安祿山稱帝,國號“大燕”。同年潼關失守,玄宗匆忙逃亡四川,長安淪陷。杜甫無法再回去,他帶着全家夾雜在難民隊伍中從白水逃到鄜州,才算勉強把妻兒安頓下來。


一得到暫時的平靜,杜甫便開始惦念朝廷,當聽到太子李亨於公元756年在靈武(今陝西延安市)稱帝的消息後,他馬上啟程前往靈武追隨肅宗李亨。


忠誠,是杜甫性格的一大特點。蘇東坡對他的人品就有一句著名的評價,說他“一飯未嘗忘君”。這齣自杜甫晚年的一段公案,當他流落到夔州時,吃到一種特別的食物“槐葉冷淘”,即用槐樹葉榨出來的汁,和在面里做成的一種涼麵,美味至極。杜甫當場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君王納涼晚,此味亦時須”,吃到開心處還不忘設身處地想:皇帝在乘涼時,要能嘗到這個味道多好。


不幸的是,忠心可嘉的杜甫途中被叛軍抓住,押回了長安。關押一年後他才得以成功逃脫叛軍大營。杜甫直徑向西去了肅宗當時所在的鳳翔,他的《述懷》一詩中記錄了當時衣衫襤褸的情形:“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這一忠心舉動讓肅宗大為感動,授予他左拾遺一職。


4


當上左拾遺後不久,杜甫就捲入一場政治漩渦之中。起因是肅宗想罷免當時的宰相房琯,箇中原因複雜,但究其根本應該還是代表着老皇帝玄宗與肅宗新舊兩派勢力之間的矛盾。


政治上精明的人都不會趟此渾水。但杜甫房琯本是布衣之交,又一向推崇他是“醇儒”,於是上書說:“罪細,不宜免大臣”。結果肅宗閱後大怒,要將其交付有關部門處理,還是另一宰相張鎬出面勸解,才停止追究。但就此給杜甫放了一個大長假,實際上明確表示了對他的疏遠。


兩年後,玄宗和肅宗兩黨勢力矛盾開始表面化。房琯被逐出京,被認定為他的親信的一群人,也紛紛遭受貶謫。杜甫未能倖免,被貶為華州(今陝西華縣)司功參軍,主管當地文教工作。


華州生活苦悶,杜甫決定回老家洛陽看看,這一去又趕上了戰局的變化。公元759年,統帥郭子儀率領九路節度使前來攻打叛軍,安慶緒和史思明在相州(今河南安陽市北)與唐軍進行了一次惡戰。唐軍大敗於相州、潰散中一些軍士乘機劫掠百姓,剛受過叛軍蹂躪的百姓們又蒙受一遍摧殘。


一路上,生靈塗炭哀鴻遍野的慘景,深深刺激着詩人的心靈。“國家不幸詩家幸”,他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兩組詩就寫於這一動盪時期。戰爭給每個家庭帶來的苦痛創傷,在詩中歷歷在目。區別於官方史書的宏觀數據、帝王將相,杜甫通過一個個平民百姓的具體遭遇,微觀呈現出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


感懷蒼生,心繫天下,成就千古“詩聖”的美名。杜甫在他所處的時代,詩歌才華未被同代人所理解,他的作品幾乎沒有入選過當時流行的選本;而李白、高適、王維、岑參等當時的著名詩人,也極少給予他高度的評價。恰如杜甫感慨:“百年歌自苦,未有見知音!”直到晚唐,杜甫的“詩史”一名才傳開。


到了兩宋,杜甫的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更能激起時代的共鳴,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對杜甫推崇備至,終於將其抬到“聖人”的位置……時光流轉,後世抑李揚杜、或是揚李抑杜的風潮,一陣一陣,從無定論。其中投射出的,也許更多是論者自己的心性與品識。老杜不語,只寫下一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一夫:文革中被槍決的歷史學者、1955年
2016: 韓連潮:馬克思的激進化及其啟示
2015: 習總日記:習腫了,習腫了
2015: 從《道德經》中看為人處世的七個原則
2014: 彭勁秀:也談毛澤東是否說了“死3億人
2014: 左鳳榮:蘇聯的大清洗——關鍵在哪裡
2013: 改革開放究竟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2013: 大姐說,三弟 (薄熙來)結下的“窮親戚
2012: 徐在退出民聯時說的沒錯,他一生中遇到
2012: 蔣介石因何積怨要暗殺報業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