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萬方中| 我為什麼反對心靈雞湯?
送交者: 老百姓俠 2018年05月21日19:35:07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如果要追溯心靈雞湯的歷史,恐怕要從1993年由傑克·坎菲爾與馬克·漢森與共同負責出版和發行的《心靈雞湯》這個系列的書講起。當時這一系列的書超過200種類別,有許多書籍都是針對特定的人群,如:母親雞湯、囚犯雞湯、祖父雞湯。祖母雞湯、孩子雞湯、父親雞湯。


這組書傳入中國後,逐漸的成為了一種文體類型,他在我們很多本土的作家配上其自身的故事,產生了無窮無盡的故事和人生感悟。在我們的市面上,隨手可以買到一本《讀者》,如今網絡普及了,一打開微博、QQ空間、朋友圈也到處充斥着這些內容。

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雞湯文,總體而言,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試圖通過一個或幾個故事試圖得出一個人生感悟。他們的目的,用現在的話說,是由情緒上的負能量轉換為正能量,讓你每天都活在正能量中。


表面上看來,你會覺得心靈雞湯是一種非常棒的文體,這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喜愛這種東西的原因:因為他們覺得,無論如何,他的結果是好的,帶給了人滿滿的正能量。


正能量這個詞,最近頻繁在自媒體上出現,我們很多人單純地以為,有了正能量就是好,負能量就是不好。有朋友甚至跟我說:“以後要多跟正能量的人交朋友。”


聽完後我不禁“哈哈”大笑,“正能量”又是一個很大話題了,今後我再花時間慢慢談他,下面讓我們看一則實例,該視頻由學術界的雞湯大師於丹提供(因為版權的問題,可自行在“優酷”上搜索關鍵字“於丹 陳峰《時代病了》”從2分20秒開始,到4分48)


看不到視頻的可看以下對話:


一個大學生問於丹:“我和我女朋友,我們畢業留在北京,我們倆真沒什麼錢。我買不起房子,就租一個房子住着,我們的朋友挺多,老叫我們出去吃飯,後來我們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飯,我倆沒錢請人家吃飯。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無所有,你說我現在該如何是好?”


於丹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學想要留京沒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個能與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麼多人請你吃飯,說明你人緣挺好有着一堆朋友,你擁有這麼多,憑什麼說你一無所有呢?”


大學生:“哎,你這麼一說我突然間還覺得自己挺高興的。”


說完,於丹似乎對她的回答挺滿意,露出會心一笑。


我們如果不假以思考,便會像這位大學生一樣,滿心歡喜地全盤接受於丹的答案,因為她的答案看起來似乎有理有據。


但如果你仔細思考,便會發現問題所在:大學生闡述自己的問題,諸如買不起房、沒錢請人吃飯、薪水低,實際上問的是物質上的一無所有,他尋求的是怎樣解決這個經濟問題。


而於丹巧妙的繞過了他這個問題,採取詭辯的方式答別人的問題,答的全部都是精神上的東西:你看,換個角度看,你其實很富有呢。


這個大學生沒有得到他想得到的答案,居然還覺得她回答得很好,這說明,當一個人情緒失落之時,往往更容易被人牽着鼻子走,而忘記了自己最初要的東西,對於一些感性的人群尤為如是。


這是為什麼當一個人在看完雞湯文之後,感覺渾身解氣,而過一段時間後,又感到煩惱起來——因為當他們打完一針雞湯後,他們還是得面對真真實實的問題:對於這個大學生來說,無論他怎麼換個角度來看問題,只要他沒解決經濟問題,他依舊是買不起房、沒錢請人吃飯、薪水低,絲毫沒有改變·,問題還是擺在那裡,他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實際上的經濟問題,而不是學習阿Q,換個角度看問題。


最後,於丹來了一句神總結:“你說讀書修行是為了什麼呢?為了讓我們這個當下心,怎麼樣能夠去轉境,看見自己擁有的這些東西,讓未來更好一點。”


學生花錢到大學裡來讀書,為的是認識問題的本質,並且學會獨立思考、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而不是去逃避問題,更不是裝瘋賣傻、答非所問。如果學了知識不去面對問題,而是天天像於丹這樣,遇到問題就打一針雞湯,那麼請問,學知識和沒學知識有什麼兩樣呢?


如果我們遇到問題不去想方設法去解決,而是講究改變心境,那完全沒有必要跑到大學來學習知識了,你只用去信仰宗教就行了,比雞湯管用得多。


很多雞湯文,也不是完全是對問題避而不談,他們常常會先跟你講個故事(網上的雞湯文經常會將人物以朋友、親戚、同事等等各種身邊的人物身份出現,描繪得惟妙惟肖),然後再向你闡述他的道理,雖然都是些歪道理。


  ■




下面讓我們來看另一則例子:


富翁在海濱度假,見到一個垂釣的漁夫。


富翁說,我告訴你如何成為富翁和享受生活的真諦。


漁夫說,洗耳恭聽。


富翁說,首先,你需要借錢買條船出海打魚,賺了錢雇幾個幫手增加產量,這樣才能增加利潤。


那之後呢?漁夫問。


之後你可以買條大船,打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


再之後呢?


再買幾條船,搞一個捕撈公司,再投資一家水產品加工廠。


然後呢?


然後把公司上市,用圈來的錢再去投資房地產,如此一來,你就會和我一樣,成為億萬富翁了。


成為億萬富翁之後呢?漁夫好像對這一結果沒有足夠的認識。


富翁略加思考說,成為億萬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樣到海濱度假,曬曬太陽,釣釣魚,享受生活了。


噢,原來如此。漁夫似有所悟,那你不認為,我現在的生活就是你說的那些過程的結果嗎?


這個故事在各大報刊雜誌廣為流傳,可以說是心靈雞湯文中的典範。那些寫心靈雞湯者和信仰心靈雞湯的人也自認為找到了事情的本質:很多時候別人孜孜以求的,正是我們現在擁有的,只是我們自己渾然不覺而已。所以,比起追求我們追求不到的,我們應該更加珍惜我們已經擁有的。


這個道理乍一看好像是那麼回事,事實上,他的結論是好的,但是他的推論是錯誤的。雞湯作者為了得出他的結論,剛好寫到對他自己有利的位置就馬上停筆了,沒有再深入下去,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他得出的感悟是站在漁夫這個狹隘的角度來看問題。


如果你跳出作者思考問題的圈子,站在億萬富翁的角度來看同一個問題,又是另外一回事。


對於富翁來說,他的享受生活並不只是來海邊曬太陽,而是他們享受着選擇生活的權利:今天他可以來曬太陽,明天他又可以去騎馬,後天他還可以去森林裡打獵,這些對於漁民、放牧人、獵人看來說都是他們的職業,他們當然覺得不稀奇。但對於富翁來說是新奇的,關鍵在於,他玩膩了就可以去選擇其他,他有這種權力。


但是漁人並沒有選擇生活的權利,漁夫為了生計,只能終日守在沙灘上,每天重複着他的生活,終老至死,這正是他生命的悲劇所在。


我們如果這樣看心靈雞湯,就會看清楚,他們實際上講究的不是客觀、嚴謹、方法正確,而是講究的怎樣將自己的道理看起來正面很陽光,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很多邏輯已經被他隱去避而不談,而是選擇一些對他自己有利的角度來闡述問題。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為什麼很多人對這個故事信以為真?


很顯然,這個漁夫的身份隱喻了我們當代社會中的大部分人:大多數人為了生計,為了家庭,都像漁夫一樣,不得不每天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朝九晚五,就此了了一生。現在突然來一個這樣的故事,真是讓人解氣啊!然而,現實我們還是要面對,這個故事不僅沒有讓我們學習到任何東西,還使得很多人邏輯混亂。


在看這個關於漁夫和富翁的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還發現,他還有好幾個版本,同樣一個故事,他還想闡述不同的人生感悟,然而這些感悟跟我之前談論的人生感悟一樣,都是歪道理。


即便是講述同一個道理時,漁夫和富翁的對話都不同,講述的方式也不一樣,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雞湯作家為了說明一個他自認為很正確的道理,經常是不惜編出來一個故事來。


編故事的傳統在雞湯屆由來已久,比如《馬雲給年輕人的十個忠告》、《屠呦呦的獲諾獎的感言》、《李嘉誠的五條人生感悟,太經典了!》,事實上很多都不是馬雲、屠呦呦、李嘉誠說的,編造者為了吸引眼球、賺取流量,不惜一切代價弄虛作假,令當事人本人看到這些金言絕句都哭笑不得。


  




我們這個社會屬於一個“鈣片文化”橫行的社會:你腰疼背疼腿抽筋是不是?不用打針不用吃藥,來一粒鈣片就行,一片頂兩片,並且今天吃明天好。


而什麼東西改變得最快呢?不是技能、不是思維、也不是人生觀,是情緒。你看一篇文章,就能掉淚,看一篇雞湯,就能受到鼓舞,奮發昂揚。雞湯正是看到了這點,才有了市場。


人在年輕的時候,應該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不為外物所動,走得最遠的,永遠是那些他情緒恆定的人,而不是那些“今天下雨了心情不好”、“這個月水逆了,所以不宜做事”的人。


更嚴重的是,這種習慣讓我們思考總是流於表面,不願意去再思考問題的本質的所在。


就好像我前面介紹的於丹和漁夫和富翁的故事一樣,講述者利用他們的故事技巧和話術,將一個問題停留在了他們想要的位置,傾聽者因為受到了情緒上的感染,被作者所感動,因此思考停留在了事情的的表象,沒有去進一步思考事情的本質。


而改變我們命運的,往往不是情緒,而是看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每個人都喜歡聽溫暖人心、令人鼓舞的話,這乃是世俗之必然。人人都希望“努力就有回報”、希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事實往往是“青春消耗殆盡,你卻一無所有”,是“誰談戀愛的時候,不會經歷過幾個人渣”。


當遇到這些預料之外的事情時,我們會誤以為這些都是命不好、是運氣的因素,事實上,每個人走過的路都差不多,現實永遠比雞湯里講的故事要殘酷得多得多得多。


人生的智慧不在於去追求這些美好,而在於當你遇到最壞的現實時,能坦然面對他、不動聲色地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爬起來重新上路。一個人的成功都是累積在無數次失敗上走過來的,絕不會會因為一個雞湯而改變了命運。


雞湯,這個東西看起來非常美好。而往往我們眼睛看起來美好的東西,卻是最為醜陋的。有些作者,明知道事實是怎樣,卻隱藏起來,將光明的、美好的一面展現給讀者,而那些辛苦的、垂然落淚的場面則隱去不談。


而讓人成功的,往往就是那些不為人知的心酸與痛楚。但是為了迎合讀者,吸引眼球,提高名氣,他們會隱去這些不談,告訴你一個美麗新世界,這還是小事,大的則會誤導你的一生。


  




俞敏洪曾經講過一個雞湯故事,很有意思,在這裡我分享一下:


有時候我真想聽到,過來求職的學生對我說的是這麼一句話:“俞老師,我能幫你打掃廁所。”我想,清華大學的MBA如果有勇氣這樣說,我就會受到心靈的震撼,我一定會把廁所給他打掃。


我如果給他兩個廁所,他打掃得很乾淨,那我就會深受感動,一個拿着如此好的學位的人能夠非常心平氣和地把廁所打掃得如此乾淨,那是偉大而了不起的。


如果到最後,這個清華大學的MBA,把新東方廁所打掃得如此之乾淨,以至於我都敢把便池裡的水喝了,你想,我是什麼感覺。我立刻會給他晉升,給他四個廁所。當他把四個廁所也打掃得極其乾淨,我會給他什麼?


肯定不是八個廁所,同學們,世界上的道理永遠是從量變到質變。當他四個廁所打掃完了以後,我一定會把其他幾個打掃廁所的人讓他管了,他就成為了新東方廁所衛生部部長。這就進入了管理崗位了,不要忘記。


然後等他把這些人也管好了,我會幹什麼?我會把新東方後勤系統給他管了。然後他把新東方的後勤系統如果也管得很好,那我就把後勤行政兩個系統都給他,特別任命他為新東方後勤行政副總裁,就是新東方第三把手。


萬一哪天我一不小心翹了辮子,總裁不就是他的了嗎?對不對,當總裁就是這麼當出來的,不是說你一上來就是要當總裁。所以,你一秒鐘內就應該說,我最擅長什麼,我最能幹的是什麼,我幹了以後絕對出成績的是什麼。


大部分人聽到這個故事,都會為之一振:如果叫你編個程序什麼的,你可能限於專業而不會,但是掃廁所,人人都會。聽故事的人,很自然地就把自己代入到故事的主人公里去了:你看,連一個掃廁所的都能晉升為總裁,我堂堂一個大學生,難道還不能嗎?


這又是一個流於表面,而不願意講事實的故事。我想告訴你這個殘酷故事的本質:往往你掃廁所,你就一輩子掃廁所了,別想再提升為管理崗位。對於一家公司來說,他最為看中的是一個人在崗位上的投入產出比:一個掃廁所的掃出來的價值就那麼多,不能再給公司帶來更多的價值了,這就是這件事情的本質。


至於管理,我想說,管理掃廁所的和掃廁所的完全是兩回事。管理掃廁所的,能掃廁所,但是掃廁所的,未必就能管理掃廁所的,兩者有着根本上的技能檔次的差別。


將一件事做得好,對於老闆來說那是理所應當,因為我付給你了工資。你將一件事情做得好,是升職的基礎。但並不是你將他做好做成了極致,就一定會升職。你的工資永遠是伴隨着你給公司帶來的價值的多少而升降的,你將一個廁所打掃得再乾淨,你的價值永遠局限在一個廁所里。只有你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價值,你的工資才會升。


你升職,那是因為你爭取,而不是老闆給你的,你要等老闆哪天主動走過來拍拍你的肩膀,告訴你:“這個位子給你坐吧。”幾率大概略等於你去買個彩票中了五百萬頭彩。


試看下過去幾百年的近現代商業史:有哪個人是因為掃廁所被人賞識而當上總裁的?


這還不是最殘酷的,最殘酷的事情是:你的老闆,他之所以跟你講這麼一個故事,是為了讓你一輩子,拿着最少的工資,做最髒最累的活,死心塌地地為他賣命。


在他的心裡,他永遠知道,掃廁所永遠就是掃廁所(當然不一定你就是個掃廁所,他可能把故事裡的角色換成程序員、會計等等你所在的職位),你永遠都不可能坐在他的位置的,哪怕他死了,你也不可能,因為你的能力就擺在那裡。


而你,作為一個聽故事的人,還天真地想象着,自己的勤勞能贏得老闆的信任和尊重,幻想有一天能通過自己兢兢業業的精神一步一步網上爬,登上人生的頂峰。


俞敏洪講給你的故事非常動聽,因為在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顆“努力就能獲得回報”的種子,因此,故事很容易就廣為流傳。而我講給你的,殘酷而現實,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會有這樣的結局,但他卻是真實的,可能你在社會上要經歷個幾年或者幾十年才會明白。


  


雞湯之所以流行,是因為不僅僅對讀的人來說,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而且對的人來說也很容易。因此,我們可以見到市場上很多二十出頭的小伙子,就能出一本雞湯的書。然而你很少見到二十多歲的人,能寫出有思想的文章,我甚至還見到有人號稱“矯情是我的生產力”。


寫作者不需要什麼大見識、深刻的思維,亦不需要什麼人生經歷,只需要一個簡單的邏輯,就能編好一個故事,寫出一碗雞湯。不信?我馬上就可以編一個:


一位雞湯愛好者跑來找萬老師,對萬老師說:“萬老師,你看我喝了那麼多雞湯,還是挺好的呀!哪有你說的那麼嚴重。”


萬老師說:“你不是喜歡喝雞湯嗎?”說着遞給對方一隻碗,然後往裡面倒熱雞湯,一直倒到湯溢出來。雞湯愛好者因為被燙到,不得不鬆開了手。


雞湯愛好者問:“萬老師,你是說要我放下這碗雞湯嗎?”


萬老師說:“不,我的意思是,雞湯雖美味,可不要貪杯喲!”


新青年閱讀2018 2018.05.22
作者:萬方中,來源:方獨(ID:wansfan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胡潤中國富豪榜億萬女富豪獄中日夜戴工
2017: 老兵不死,至死凋零——悼念黃埔老兵唐
2016: 中華民國乃亂黨之國,始於美國人孫大炮
2016: 台巴子的友邦都是些黑鬼,拉丁豬什麼的
2015: 江青被審判時最後的那點看法令人震驚
2015: 又見五台山
2014: 揭中國歷史上最荒淫無度的六個皇帝
2014: 漢文帝是如何讓南越國臣服的
2013: 還原抹黑的蔣介石與他真實的人生(圖)
2013: ZT: 被故意遺漏、篡改的文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