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真源于鸦片吗? |
送交者: 张吞吞 2018年08月08日23:10:48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公元1840年,大清王朝年历道光二十年,英国人主动出击,凭借这自己的坚船利炮,轰开了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的沿海大门,这场战争通常是被命名为“鸦片战争”,其实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命名“通商战争”,后者是英国人的习惯叫法。
这场战争经过简言之是这样的,英国人对华贸易一直是巨大的逆差,导致英国人愤愤不平,但却苦于无力扭转这种长期逆差的困境,于是无耻地做起了走私鸦片的买卖,通过这种坑害中国人的卑鄙方式,扭转了长期以来的交易困境,从而从清朝攫取大量利润。大清道光皇帝发现这一问题之严重之后,任命民族英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去阻止鸦片之流入,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在广东虎门销毁了大批被查封的鸦片,史称“虎门销烟”。在完成这一壮举的同时也激怒了英国毒枭,于是他们以通商为借口策动了这场对华战争。最终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加上军事落后,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及周围形势_图
战争的经过大致如此,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以下几个问题? 1. 当时的英国应该说生意做到了全世界,没听说英国主要贸易是贩毒的,为什么偏偏在清朝英国人要靠鸦片改变贸易逆差? 2. 英国人在依靠贩毒改变贸易逆差之前,是否通过其他努力来改善贸易问题呢?都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又如何呢? 3. 英国人凭什么因为销毁了他们些许鸦片,就敢策动这场战争?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人是贸然出征,侥幸获胜,还是早有准备,有的放矢?
让我们带着上述问题,了解一下这场战争的前因。
公元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政府正式任命,“骨灰级”外交家马戛尔尼为访华使团大使,这一任命让本已经打算退休赋闲的老马同志极为振奋,他终于有机会到自己魂牵梦绕的东方神秘大帝国走一遭,并且有机会见到那位统治东方世界的大皇帝乾隆皇帝,就这些已经足以让老马无法按耐了。当然,老马不是来清朝旅游的,他是代表英国政府和英国女王与大清帝国建交的,老马认为以自己的外交水准,说服清朝皇帝开通几个通商口岸,然后两国人民互惠互利,从而尽量扭转英中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自然是不在话下。 乔治·马戛尔尼(1737年—1806年)_图
至于这次建交的过程,因篇幅限制不宜多说,反正结果与老马同志乐观的估计是截然相反。英国使团与大清政府虽然互相迁就了彼此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也勉强在觐见天朝皇帝的礼节上达成共识,英国使团费劲罢了地见到了大清皇帝,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得到与乾隆皇帝直接对话的机会。至于英国人此行的主要目的——通商,更是毫无例外地被大清皇帝断然否决,理由很简单,天朝上国物产丰裕,岂用与尔等小国往来贸易?其实,马戛尔尼都没有机会将请求通商的文书直接上呈乾隆皇帝本人的机会,他只是得到了和珅中堂的接见,当和珅接过文书的时候就已经明确表示了不可能。
后人评价这段历史时,多半是批判的,因为乾隆皇帝及其政府的妄自尊大和目光短浅,让大清错失了这次与“世界接轨”的最佳机会。这样的评价虽然没错,但是这是“以现代人之眼光,看待古代问题”。 当时的大清王朝确实是周边国家的核心,而大清王朝对待外国的政策一直是“宗主”之尊,在英国人到访之前这些一直都是合情合理,凭什么为了一个远洋而来之国,改变国家惯行之方针? 其次,中国封建帝制两千年,对于平等建交一词几乎是闻所未闻,别说乾隆皇帝此时已经八十多岁,就算他是继位之初二十五岁的小伙子,他也不可能瞬间接受这一新事物。乾隆皇帝的见识与学识在全国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人物,连他都不明白建交是怎么回事儿,就更别指望其他人对此有更高的觉悟了。客观的说,是由于两国之间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和彼此之间的太不了解,导致了东西方两位巨人的失之交臂。 马戛尔尼晋见乾隆_图
这次英国使团的来访,对于清朝来说绝对是毫无收获,不但如此,清朝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和对小国的眷顾,赏赐使团之宝物无数,简直无法以金钱来衡量,与英国人带来的“高科技”产品相比,我们的成本不知道要高出多少位数字。其实,赏赐老外些东西,对于天朝上国来说不算什么,但可悲的是连一个后知后觉的人都没有,之前英国人没来过,你两眼一抹黑是有情可原,人家都来了你还是无动于衷,这才是最可悲可气之处。反观英国人,他们虽然没有达到通商之目的,但是他们不但得到了很多赏赐,更主要的是他们真正了解了大清王朝,了解这片东方沃土的地理人文,这对于英国人来说,收获太大了。
要知道在英国人没有来到中国之前,当时欧洲对于中国主流之评价是这样的:东方的中国一个文化先进、政局稳定和经济空前繁荣的大帝国。 但当来到大清帝国之后,英国人对于清朝的评价又如何呢?用几个词语形容的话,应该是满目疮痍、腐化堕落和残暴不仁。只有踏上这片土地才真正了解,天朝上国的所谓盛世只是虚有的表面化,而那个传说中的礼仪之邦,就当下而言,可能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之间,那个所谓的政局空前稳定的社会制度,更是完全建立在残暴专制的基础之上。这里的普通民众,过着非人生活。这里等级制度极其森严,上级官员可以随意支配下属和普通民众做任何事情,稍有差池便处以严厉的刑法,而被处罚之人还要跪拜谢恩,这些对于人权至上的英国人来说,简直是无法接受。 西方人眼中的晚清专制社会_图 在英国人的眼里,大清帝国简直就是未被开化的半野蛮国度,其实此时此刻,使团中的很多人已经萌生了使用武力征服这个东方大帝国的想法。除此之外,他们对于大清王朝的军队设施以及海防布置都有了很深的了解,他们甚至在几乎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测定了清朝的海岸线,这对于以海军称霸全球的英国来说,这些情报和数据简直是价值连城。
在这些人返回英国之后,将自己在大清帝国的所见所闻连同个人之观点与评价整理成书籍出版发行,他们的书籍在欧洲极为畅销,欧洲人正是通过他们的书籍开始真正了解清朝。了解之后的结果就是推翻了之前的所有崇拜,取而代之的是批判与不啻,此时在欧洲以武力开化清朝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实战争的种子在此时已经被埋下,只要水土温度合适,这颗种子随时就会生根发芽。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海上战斗场景_图 就在英国人第一次与清朝建交失败后不到半个世纪,这颗战争的种子终于开始生根发芽。大清帝国进一步的衰落和英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实力差距不言而喻。再加之大清政府对于鸦片强硬严禁之态度,使得极度依赖清朝市场的英国人坐不住了。最终以英国女王为代表的主战派,以九票之优势,通过了议会审议,发动了这次对华战争。英国人有备而来,激战虎门不成,转而北上转战舟山,终于轰开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而当年被乾隆皇帝逐一否决通商条款,在《南京条约》中却被一一兑现,确保了英国对华贸易的绝对利益,这真让后世读史的国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历史这个东西最大的乐趣在于推敲和假设,假设乾隆皇帝非常开明地接受了英国通商之请求,难道就会保证英国人不向清朝倾销鸦片不会策动对华战争吗?答案一定是不尽然。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我们真的早早开放国门,就算咱们打不过“日不落”的英国,怎么也不至于溃败于东洋倭寇之手,爱新觉罗子孙不至于背负因丧权辱国而被千夫所指的沉重历史包袱了。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7: | 红朝演义五一: 火候已到命红卫兵公开 | |
2017: | 红军走过浴血荣光14年抗战?历史学家揭 | |
2016: | 转贴:中国历代疆域面积 | |
2015: | 腰斩历史的是为了腰斩毛泽东思想 | |
2015: | 《国企无力和私企竞争的重要原因》 | |
2014: | 从反党到反华-兼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 | |
2014: | 真实的 “黄洋界上炮声”(转) | |
2013: | BBC:陕西医生贩婴案两名被拐婴儿获救 | |
2013: | 李扬:抵触自己的想象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