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退休生活 |
送交者: 芨芨草 2020年12月20日05:06:23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 李忠效 笔名钟笑,海军航空兵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1955年11月生于旅顺,1969年12月从丹东市应征入伍;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等职。1974年8月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发表200余万字,并有电影、电视连续剧问世,文学作品多次获奖。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尾声: 退休生活
中国的公职人员在退休的年龄上,和联合国是一样的。从联合国退休的邢洚回到国内,也到了退休的年龄,只是按国内的说法,像她这种资历的干部,不叫退休,叫离休。 多少年来,邢洚一会儿国内,一会儿国外,整天忙忙碌碌.四处奔波,已经养成了一种没有工作就难受的习惯,所以让她赋闲在家什么也不做,她便感到浑身的不自在。当时,国务院下属的一家公司邀请她做公司的顾间。她很高兴地去了,工作得很认真,不像有的人只是挂挂名,顾而不问。可是这家公司在国务院清理整顿公司的时候被关闭了,她就又失去了工作的机会。 1988年,她重返美国,去看望在那里留学的小儿子.并顺便看望了美国的一些老朋友。就在她逗留美国期间,她的丈夫华藻因感冒引发肺心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等她回到北京,家里就只有她一个人了,生活更为孤独。当时在美国留学的小儿子还没有回国,国内的三个儿子,一个在重庆,两个在北京。但北京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另立门户,不和她住在一起,他们只能在节假日来看看她。 邢洚自嘲地说:“孩子们小的时候,我因为忙,到处跑,不在家,不能好好陪他们。现在,孩子们长大了,我不忙了,有时间在家呆着了,又轮到他们忙,不能好好陪我。也好,我们谁也不欠准的了。” 进入90年代以来,邢洚的身体明显地不如以前,风湿病发作的时候,她连走路都很困难。儿子们给她买来了轮椅、拐杖,还有腿脚不灵便的人专用的步行器,专门清了一个保姆照顾她的日常生活。身体好的时候,她还是想到处走走看看。就在本书即将定稿时的1996年的春天,笔者得知,她还在大儿媳的陪同下,自费到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旅游了一趟。 出国旅游,让她感到很开心。但与过去相比,现在外出的机会还是少多了,她每年更多的时间则是坐在家里看书。我在和她聊天时意外发现,她非常喜欢看“新武侠小说”,梁羽生、古龙、金庸的小说她都看过。尤其喜欢金庸的小说,甚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在她的藏书中,金庸的武侠小说占了很大的比重。从金庸的开山之作,到封笔之作,一部不少,而且都是香港出版的精装本。 回忆起看武侠小说的历史,邢洚说,大约是在上小学的时侯。那时,人虽小,却特别喜欢书,随便抓到什么书都要看。就这样,看过一些当时流行的《七侠五义》、《施公案》、《儿女英雄传》等武侠小说。看是看,并不着迷。 50年代初期,港台地区兴起新派武侠小说。和传统的武侠小说相比,新武侠小说的趣味性和消闲性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大陆的读者接触到新武侠小说要晚一些,邢洚因为常到国外工作,所以很早就看到了新武侠小说的开山宗师梁羽生先生的作品。 邢洚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喜欢听京剧,京剧里的很多历史故事,引起邢洚的兴趣,因此也比较喜欢读中国历史小说。但那些作品太拘泥于写史,读起来就比较累。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大多以中国历史作为大背景,继而演绎成文。既写历史,亦非教科书上的历史,虚史真情,煞是好看。本来邢洚读武侠小说只是作为消遣,不期然竟对新武侠小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兴趣。不过,那时她还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一点——不好意思。因为在当时国内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看不起武侠小说。 1979年,邢烽随交通大学代表团到美国访间。在美国宾州的匹兹堡,遇到一个里海大学的教授,从此打破了她不好意思对别人说她喜欢武侠小说的禁忌。 那位教授是个华人,叫周以苍,是该校数学系主任,他的爸爸原来是中国交通大学的校长,因此对“交大”来的客人非常热情。 有一天,邢洚在周教授家里做客,对他说:“借本书给我,晚上临睡前看。” 周教授拿出一套金庸早期写的武侠小说《飞狐外传》。书不太厚,好像是台湾出的,简装本,纸比较糙,颜色泛黄,不像金庸後来的书出得那么精致。 “很好看的。”周教授说。 “你一个数学系主任,怎么喜欢看这种书?”邢洚很惊讶。 “金庸的小说在我们这里很流行,很多人都看。”周教授很随意地说。 邢洚看书很快,当天晚上就把《飞狐外传》看完了。这是邢洚第一次看金庸的小说。她发现金庸的武侠小说比梁羽生更高一筹。从这时候开始,她成了金庸迷。而且也不再怕别人知道她喜欢武侠小说了。在美国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先是向朋友借书看,後来干脆自己跑到唐人街去买书。买不到成套的书,就买台湾出的《武侠世界》杂志。这本杂志专门连载港台作家最新创作的中篇、长篇武侠小说,其中也不乏精品。 邢洚回国以後,港台地区出版的这些新武侠小说就无处可买了。恰好邢洚有个朋友因公务经常往来于香港与大陆之间,他听说邢洚喜欢金庸的小说,就一套一套地在香港买了带回来送给她。朋友买的都是香港版本,装帧比较考究,里面还有插图,看起来很舒服。 80年代初,国内图书市场上的图书种类还很单调,也没有多少书好读,能看到金庸小说的人不多,但偶尔有机会一窥,便会爱不释手。邢洚的儿子们受妈妈的影响,也先後喜欢上了新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小说。这种影响力甚至波及到很远的地方,这也是邢洚始料未及的。 邢洚的三儿子庆山去大连出差,随身带了一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在大连当兵的一个亲戚看到了这本书,随手翻翻,便放不下了,一定要借,庆山答应给亲戚两天时间。一部近百万字的小说,在两天内读完确非易事。当时这个亲戚正在一个理疗军民训练班学习,她上课也看下课也看,白天晚上连轴转。一套金庸小说看完,就成了金庸迷。很快她就读完了金庸创作的所有武侠小说。後来她转业回到北京,经常到邢洚家里去玩。一老一少谈起金庸,兴趣盎然。 很有意思的是.邢洚的这个亲戚在一个极偶然的场合,认识了被誉为“大陆第一金学家”的青年学者陈墨。陈墨送给她几本自己新出版的“金学”研究文集。她又把这些书带给邢洚看,并和邢洚一起根据陈墨的理论切磋金庸小说。在陈墨的这些“金学”著作中,邢洚最喜欢其中的一本《金庸小说情爱世界》。邢洚很赞同陈墨的观点: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无论就其广义而言还是就其狭义而言,都是精妙绝伦的。 除了金庸的小说,邢洚也看梁羽生和古龙等人的书。但是看来看去,还是觉得金庸的武侠小说最好。 邢洚说,金庸的武侠小说自然也是讲武、讲侠、讲奇、讲情,但是他对“情”字的揣摩和描写已经到了极至。在金庸的所有小说中.她最喜欢的是《神雕侠侣》。书中的杨过和小龙女那种若即若离、曲折跌宕、充满苦涩和苍凉的爱情故事,令人迷醉。 10多年前,邢洚已经读完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近年来,她又开始重读金庸的小说了。她说,金庸的小说是武侠小说中的精品,值得反复研读。 除了看武侠,邢洚也看一些内容比较严肃深刻的理论书籍。最近她在重读金庸的同时,正在看一本街上很流行的书——《顾准文集》。 读书,已成邢洚退休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关于她在联合国的经历,本来已经与她过去的其他经历一起,成为她久已尘封的记忆。是我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动了她,使她暂时从武侠小说的艺术世界回到现实中来,向广大读者敞开心扉,用她的经历去丰富别的读者的视野。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书的诞生。 1995年11月21日初稿于北京 1995年12月18日修改于北京 1996年6月2日再改于北京丰台 [全书完] (圣约翰大学地下党出了一批中英文具佳的干部,如吴学谦、钱家栋等人;其中不乏女性,因人数颇多,戏称圣约翰女将。邢洚是其中之一。)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8: | 亲眼见到一块八国联军士兵的纪念碑(附 | |
2018: | 曹操送荀彧一盒子,荀彧打开后立马服毒 | |
2017: | 毫无意义的中越战争 | |
2017: | 阀:大人物是干什么的? | |
2016: | 血的神话--公元一九六七年湖南道县文 | |
2016: | 佛典故事 - 共相怨害喻 | |
2015: | 写给习总 - 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 |
2015: | 《芈月传》大起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