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白:德译《红楼梦》与人生的小路 |
送交者: 古林风 2022年07月01日19:25:13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补白:德译《红楼梦》与人生的小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文字工作辛苦不用说,还很寂寞,很可能一辈子就在寂寞中过去。我奉命整理过一位老教授的遗稿,故纸成堆,题目似乎杂乱,由于要写一个评估,对是否值得学院收购提供意见,我耐着头皮翻了一遍,才感到老先生苦心孤诣,搜集大量资料,在很多方向形成思路的起点,是多年心血的半成品。对这位未能谋面的老人心生同情,就以“可以作为同方向研究者的基础研究的参考”作为报告的结论上交。其实,让我这个无名小子评估,无非是给老人的家人一个交代,结果可想而之。看透学院内的竞争和冷酷不下政界商界,我早早挂冠而去。以后参与过两本小书的汉译,觉得实属小道,拿了稿费就再不粘手。 以后在各界开头都不错,到头才知道好风凭借力是不行的,总有逆风千里的时候,没有个人根基,一沉便不起。 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只有不谓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虽然未必,精神可嘉。 德译红楼梦过程的艰辛可想,译者进入汉学领域,可以和费正清中心诸公齐名。中国成为最后一个大国之时,汉学必成显学,有志者,可着先鞭。 *** “与中国文学打交道是一辈子的事。”德国汉学家吴漠汀(德文名马丁·韦斯勒)说,“新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我想尽可能地多去阅读,把有趣的作品译介给德国读者。” 吴漠汀是欧洲科学院院士、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他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首部完整德文译本的主要译者之一,还曾翻译鲁迅、巴金、韩少功等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大量作品。吴漠汀目前任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国际汉学中心主任,并曾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吴漠汀读高中时与中国文学结缘的,“1987年,我参加了在家乡明斯特举办的一场诗歌朗诵会。当时中国诗人绿原(原名刘仁甫)在会上朗诵了一首讲述自己生平的诗,深深吸引了我。” 绿原注意到了吴漠汀对中国和中国文学的兴趣,送给他一支毛笔和一方砚台,鼓励他学习中文,给自己写信,“毛笔和砚台至今仍在我书架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由此,吴漠汀踏上了研习中文的道路,并在十多年后和另一名译者合作出版了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首部完整德文译本,“当然我没有停止脚步,目前还在进行译本第四版的修改。” “学习中文后我来到中国,进入北京大学。学习期间,我和同学们一起翻译了王蒙的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王蒙还曾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就这样,我又踏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世界,陆续研读并翻译了鲁迅、巴金、韩少功等作家的作品。” 吴漠汀表示,自己在翻译研究中,了解并热爱上中国的书法、绘画、戏曲、服饰、饮食、手工艺等。在他看来,中国文学与文化、社会紧密相连。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开放包容、爱好和平、耐心毅力、和而不同、追求正义等特质。 因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促进中国文化传播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吴漠汀荣获2020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这对我既是极大的荣誉,也是巨大的激励。我们看到,在中国有大量国外知名文学作品被译成中文。但在德国,只有相对较少的中国作品被译成德文。” 为此,吴漠汀召集一批汉学家成立了翻译工作坊。“我们的工作就是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的沟通和相互理解。” |
|
|
|
实用资讯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1: | “七一”杂谈: 看了这些照片,见识了“ | |
2021: | 百年咏史(85)輓六·四英烈 | |
2020: | 罗点点:没有家的日子 | |
2020: | 刘蔚, Wei Liu: 习近平把预备役收归军 | |
2018: | 党的生日,党媒上发起的一阵反攻? | |
2018: | 中国科技逼近国际尖端的四个理由 | |
2017: | 港獨问题深度剥析 | |
2017: | 20170702得到启示:葛亦民就是神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