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宣統,洪憲,及其它
送交者: 熊薇妮 2023年01月13日20:37:2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清末民初的歷史,就一個“亂”字了得,但宣統皇帝就是溥儀,洪憲皇帝就是袁世凱,這是再也清楚不過的史實,大家都知道的。然而,說到他們別的稱謂,如“清廢帝”和“清零帝”,還是得費一番筆墨。 

清廢帝指宣統皇帝溥儀,知道的不多,但大多數人都會同意它所指的含義。 溥儀三歲登基,六歲退位,屁孩一個,用現在的標準,小學都沒畢業,當然一事無成,所以“廢”也。電影《末代皇帝》說他抽大煙,被戴綠帽,打老婆,等等,是在他做康德皇帝的時候。這樣的故事編的活龍活現,是否符合事實,不得而知,但這些故事加在廢帝頭上正合適,因為他就是一個窩囊廢,誰都可以踢他一腳。 至於“清零帝”,本來也非溥儀莫屬,因為清朝是在他手裡終結的。然而,清朝完結的時候他尚年幼,把“清零帝”歸在他頭上有點勉為其難,再說宣統已有別號,即“清廢帝”,這都說了。 

“清零帝”歸到袁世凱名下,是在他復辟帝制以後的事。 那時人們想起當時任清廷內閣總理大臣的他,成功調停革命黨人和清廷的爭鬥,迫使隆裕太后以宣統的名義頒布《退位詔書》,所以“洪憲帝”又稱“清零帝”也算名至實歸。“清”字既是指清朝,也有清除,歸零的意思,一字兩用,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 

清朝之後,中華民國成立,那是1910年。 這本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其政治成就和影響舉世矚目。但接下來的政治走向卻烏龍不斷,及至後來遭受顏色革命的禍亂而演化到亂七八糟的地步,實在令人扼腕,也是中華民族之大不幸,國運之大不幸。

清廷退位後,政權由同盟會,即後來的國民黨掌握。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和袁世凱的軍政府南北相對。號稱“孫大炮”的孫文先生出任首任總統。 這一任命是共推的,並非民選,所以冠以“臨時”。由此可見,共和先賢們多少抱有“權力來自人民”的政治理念,即普選對於結束帝制,建立共和,賦予執政者合法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不可亂來。 

當時,時局處於激變之中,要馬上一步到位,和北洋政府攤牌,似乎也不太可能; 搞全民選舉,也不太現實。 既然沒有全美之策,為換取袁世凱的支持,孫把臨時大總統讓渡給袁,期望他和清朝作徹底的切割。 孫先生的想法是,一旦袁世凱套上“臨時大總統”的頭銜,他的權力也會受到相當的制約,只要三民主義在共和政體裡繼續往前走就好了,這樣就避免了因政權交替而產生的無序和可能發生的戰亂。 所以事後,袁世凱說孫中山是高風亮節,向他致敬。 當然,有人雖然把孫捧得很高,卻是很看不起他。 他們信奉暴力革命,認為孫的讓位表現了他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的軟弱和不徹底性,這是後話。 

袁世凱當了總統就不肯下來,也不承認自己是“低風暗節”,不僅如此,更執意要當皇帝,這絕對是人們始所未料的。 他擔綱國民政府臨時大總統後,覺得自己雖已在萬人之上,卻是個“臨時”工,既有孫中山為限制他權力而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更有國會對他處處的掣肘,不能隨心所欲。 他的大兒子袁克定深諳當爹的心思,鼓搗老袁黃袍加身,說這是全國百姓的心願。 其實,小袁心裡有自己的盤算,我爸是皇上,儲君便是我,有朝一日。。。

於是小袁動足腦經,給老袁灌迷魂湯。他辦了一份“順天時報”,裡面的文章都是滿滿的正能量,說袁大總統有非凡的雄才大略,遠見卓識和領袖風範, 必須順應天時,終生執政。那時,袁世凱已從臨時大總統“轉正”,但何為“終生執政”,豈非黃袍加身不可謂? 老袁每天看報看得心有戚戚焉,進而躊躇滿志,躍躍欲試。 老袁塊頭大,本來就愛出汗,這一來便犯上尿頻的毛病。

這時候全國上下也真為這事一片踴躍。 五花八門的請願團,懇求袁世凱當皇帝,以“俯順民意,早正大位”。 他們打着各色橫幅: “軍警請願團”、“商會請願團”、“人力車夫請願團”、“孔社請願團”,甚至“乞丐請願團”、“妓女請願團”等等,不一而足。他們有跑到天安門,新華門走幾圈的,也有在總統府前下跪呈“勸進表”的,鬧得不亦樂乎。甚至有洋五毛也來湊熱鬧,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古德諾作文《帝制優於共和》,登載在美國《亞細亞日報》上,強調中國人只宜君主立憲。

最終,洗腦的和被洗腦的都被假象和謊言所擊倒。 全國上下都相信袁世凱是曠世奇才,千年一遇,有他做皇帝老百姓就像吃了定心丸,國家穩定和長治久安也就有了保障。 一時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滿意,都幸福,都偷着樂。1915年年底,國民代表大會上書袁世凱“勸進”,袁隨即發布命令,稱民意不可違,承受帝位,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年號為“洪憲”。 就這樣,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搖身一變成了中華帝國洪憲皇帝。 就這麼簡單。

然而,袁世凱稱帝,馬上引起全國上下一片反對之聲。袁世凱搞糊塗了:不是你們極力擁戴我上位的嗎?我的親信在哪裡?軍頭在哪裡? 警爺在哪裡?孔社學者在哪裡? 車夫在哪裡? 妓女在哪裡?他把大兒子找來問怎麼回事。小袁說百姓都是刁民,如今民意已改,他也沒辦法。老袁問他,“順天時報”上說的都不算數? 小袁只好承認,報紙上拍馬、“勸進”的文章都是他組織文人班子寫的,每號只印數份,專給老袁看。 老袁急得大喊“克定害我!克定害我呀!”

袁世凱提請大家注意,自己的年號“洪憲”,雖是帝制,實行的卻是憲政,“清零帝”我,和“清廢帝”溥儀,是不一樣的。你們沒見英王喬治五世? 當時他加冕才兩年多,大英帝國不是挺好的嗎?  有人反駁他,如果這樣,清廢帝何必退位,愛新覺羅一家已經把統治權交出來了,還用你越俎代庖?

洪憲皇帝幾經掙扎,也曾想過堅持,“我非要,我偏要,我就是要。。。,我是流氓我怕誰,看你們拿我怎麼辦?" 本來為要保持真男兒本色,只是眼看眾叛親離,也親身體會王座如此滾燙,遂惶惶不可終日,尿急的毛病也愈發嚴重,只好宣布退位。中華帝國曆時83天。事情也是那麼簡單。

袁世凱的一生以悲劇結束,一年後,曾經的洪憲帝、清零帝因尿毒症而離世。 他的臨終遺言是,“恨只恨我,讀書時少,歷事時多。今萬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誤,苦我生靈,勞我將士,群情惶惑,商業凋零,如此結果,咎由自取。誤我事小,誤國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

老袁的遺言讓人對他刮目相看,因為這無同異一份罪己詔! 真可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令人唏噓不已。難得他如此自知之明,雖是鞭撻自己,卻也救贖了自己。人們不由得回想起他所完成的“小站練兵建立新軍”,“朝鮮維穩”,“彈壓拳民”,“促使清廷退位”,等一連串重大政績,可以說是近代史上中國政界難得的一位明智實幹的領袖,並非干一樣砸一樣的料。

溥儀的人生又如何呢? 有說是一個在人民政府教育下由鬼變人的經歷,有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為證。也有說他是不幸而無辜的,因為不是他要當皇帝,清朝滅亡也不是他的錯,他不過是個傀儡,在雜亂,多變的時局中被人拿去充填種種的角色。如果民國政府能做到所承諾的,把皇室留在紫禁城裡,並提供養生的費用,中國成為君主立憲的國家也是有可能的,因為他絕對沒有“我非要,我偏要,我就是要。。。"的念頭。但這樣的事在中國是做不成的。不久,溥儀被袁世凱手下馮玉祥趕出皇宮。這伙粗人也想建功立業,把“廢帝”趕出紫禁城就是“驅除韃虜”,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

溥儀回到自己老祖宗的土地上,撐起滿洲國,國號“康德”,溥儀再次黃袍加身。 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滿洲國的經濟竟然搞的不錯,雞的屁竟然超過了日本本土。 康德皇帝在位13年後還是以失敗收場,結果還是個廢帝。 二戰結束,溥儀落在蘇軍手中,後來轉交給中國人民政府,被判刑,坐牢。 他刑滿釋放後住在北京,政府也給安排工作,又是要感謝政府。 問他想做什麼,他說想當故宮導遊。 這是大實話,“廢帝”在自家向來訪者數點家珍,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 然而,黨國馬上會懷疑他的意圖。。。 這可不得了,所以不被容許。 曾經的皇上,如今成了一介庶民。

他學會在革命年代裡夾着尾巴做平凡人。 日子倒也過得平淡無奇,這真是他所要的。 只是孤家寡人的他,到了晚上便形影相弔,孤獨難熬。 於是,他第五次結婚,妻子是做護士的。 大凡護士都手腳麻利,所以這對他有好處,他也很滿意,因為廢帝在生活上也是個廢人,不能自理 。 和以前的皇室婚姻一樣,他們沒有孩子。 老百姓早就在傳廢帝是性無能,現在更成了酒後飯余的談料。 

然而,身為庶民的溥儀也有片刻的“高光時刻”。 有一天他在北京某公交站等車,曾經的皇上被人認出,那伙人“咕咚”一下跪在地上磕頭,山呼皇上萬歲。 可是,能把這樣的忠君舉動當真嗎?皇上落難的時候他們在哪裡呢? 恐怕是忽悠,是高級黑低級紅。 溥儀在驚恐中丟下一句話趕緊逃離,“我已經是勞動人民了”。 這夥人也許真像成龍大哥說的“中國人需要管”,沒有皇上就不會過日子。梁啓超在《論近世國民競爭之大勢及中國前途》一文中說,“民不知有國,國不知有民”,把這國與這民說透徹了,你就別相信他們肯為廢帝賣命,興起復辟大業。

中國的末代皇帝是誰? 有說是袁世凱,也有說溥儀才是,都有道理,這和“清零帝”歸誰一樣。 就讓它糊塗下去吧,誰知道以後不會有人也要稱帝?到那時,末代皇帝是誰恐怕又要更新,所以不必較真。

寫於2022年8月初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庚子賠款》之二十一
2022: 十年浩劫之後,崇毛是可恥的
2021: “九一三”事件後的大清洗(7-9)
2021: “藥王”孫思邈:一針救下兩條命,一生
2020: 饒漱石、夏目漱石名字的出典處(zt)&
2019: 追隨羅馬帝國的遺蹟-2
2018: 祖權| 文革的前前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