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從“卻月陣”看劉裕的軍事才能zt
送交者: 一葉扁舟 2006年11月02日09:39:17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從“卻月陣”看劉裕的軍事才能zt


一、劉裕簡介

  劉裕(363.4.16—422.6.26),字德輿,小名寄奴。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劉裕的祖上是彭城人(今江蘇省徐州市),後遷居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據《宋書·武帝本紀》記載,劉裕是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代。劉裕早年嗜賭成性,一事無成,後來當了冠軍將軍孫無終的司馬。從隆安三年(399年)第一次參戰軍事行動算起,到義熙十三年(417年)滅亡後秦,劉裕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對內平息戰亂,先後擊敗了孫恩、盧循的海上起義,消滅了桓玄、劉毅等軍事集團;對外致力於北伐,取巴蜀、伐南燕、滅後秦,從一名普通的軍人成長為名垂青史的軍事統帥,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北魏軍事謀略家崔浩稱他:“奮起寒微,不階尺土,討滅桓玄,興復晉室,北禽慕容超,南梟盧循,所向無前,非其才之過人,安能如是乎!” ①宋代文豪辛棄疾也曾寫下“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②這樣豪邁的詞句,讚揚他功績。

劉裕的軍事思想非常豐富,為中國軍事史做出過重大貢獻。他不僅善於戰略決策和戰役指揮,還善於戰術革新;不僅善於指揮步兵、水軍作戰,還善於指揮諸兵軍協同作戰。其中以“卻月陣”擊敗北魏精騎,就是劉裕指揮諸兵軍協同作戰的典型戰例。經過此戰,“卻月陣”威名大振,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以至一談及如何“以步制騎”,必言“卻月陣”。本文將着重對“卻月陣”的形成時間、組成情況、作戰過程以及它的局限性做一些分析。通過這些分析,讓我們更清楚認識劉裕卓越的軍事才能。文中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學者予以指正。

二、“卻月陣”形成的時間

  在現有的史料中,並沒有明確記載劉裕是何時發明的“卻月陣”。但“卻月陣”本身是由水軍和步兵共同組成的,其中步兵又以戰車為主,所以通過對水軍和戰車進行分析,可得出一些端倪。

  劉裕對戰車的運用 兩晉南北朝時期,隨着馬鐙的發明,使騎兵裝具臻於完備,北方的少數民族中出現了重甲騎兵(鐵騎),這種騎兵具有較強的防護力和集團衝擊力,在對沒有裝甲的輕騎或步兵作正面衝擊時,具有極大的威力。南方因受地理條件的限制,不利於騎兵作戰,加上馬匹資源缺乏,所以騎兵不占主導地位。

  義熙五年(409年),劉裕北伐南燕時,在如何對付南燕鐵騎這一問題做了充分準備。當劉裕出征後,燕軍即以9萬之眾抵禦,其中就有“鐵騎萬餘”③。劉裕聞訊後,即令諸軍步行,以“車四千兩,分車為兩翼,方軌徐行,車悉張幔,御者執槊,又以輕騎為游軍。軍令嚴肅,行伍齊整。” ④當燕軍鐵騎來襲時,劉裕用此陣對抗,雙方激戰過午,未分勝敗。隨後劉裕用計,奇襲後方重鎮後方臨朐(今山東省臨朐縣),大敗燕軍。

  在這次交戰中,劉裕在戰術上採用步、騎、車3個兵種協同作戰,有力地遏制了燕軍鐵騎的強大衝擊。因為劉裕的陣法以戰車為主,所以它的防禦能力還是比較強的,頂住了燕軍鐵騎的衝擊,但是在攻擊力方面卻表現的明顯不足,最後也是用“批亢搗虛”之計取得的勝利,而非“面對面”的擊敗對手。但此次作戰卻為劉裕積累了對抗重甲騎兵的豐富經驗,促使他着手日益完善自己的陣法,直到形成最後演變成具有強大殺傷力的“卻月陣”。

  劉裕對水軍的運用 水軍做為南方的主要兵種,在戰爭中占有重要地位。水軍的特點是,不僅可以直接作戰,還可以運輸兵源及糧草物資,而且要比陸上運輸更為便捷。劉裕之所以被稱為卓越的軍事家,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十分重視水軍的建設,在他所指揮的作戰中,基本都有水軍參戰,並且合理搭配,充分發揮了水、步、騎三個兵種協同作戰的優勢。尤其在鎮壓以水師見長的盧循義軍時,劉裕大建水師,所修皆“大艦重樓,高者十餘丈”⑤,水軍成為絕對主力,他最終憑藉這支強大水軍鎮壓了義軍。

  正因為劉裕善於指揮水軍作戰,而當時晉朝水軍可從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以東的京口沿水道而上,進入黃河,再逆河西行,經渭水直入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北郊,所以當他醞釀北伐後秦的策略時,水軍便成為一個重要的棋子。同時,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不但沒有水軍,甚至連戰船都沒見過⑥,所以晉軍還掌握着絕對制水權。

  此外,劉裕本人有着高超的軍事才能,又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軍事統帥,精於戰術,從他所指揮作戰中可以看出,指揮水軍和戰車作戰在劉裕軍事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有着強大的水軍、有着絕對的制水權、有着對付重甲騎兵的豐富經驗、加上劉裕精於戰術,所以“卻月陣”的形成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卻月陣”的形成時間當在義熙五年攻打南燕至十三年攻打後秦的八年間,是劉裕經過認真研究和周密準備後才最後用於戰場的,絕不是在戰場上靈機一動、臨敵應變而產生的。

三、“卻月陣”的組成

  構成“卻月陣”的條件稍顯複雜,具體包括地理條件、兵器、兵種和兵力配置。

地理條件:

  河水。因為晉軍有制水權,所以河水可以保障“卻月陣”後方及側翼的安全,不必擔心被敵軍合圍。

  視野寬廣的平坦河岸。良好的視野便於觀察敵我雙方的行動,及時掌握戰場的情況;平坦地勢則可以使敵軍失去地形優勢,而晉軍可在高大戰船上俯瞰戰場,相當於占據了制高點。


兵器:

  戰船。用來控制水道、運送兵源和作戰物資,一但戰事不利,還可以接應陣中的晉軍。

  戰車。用來抵抗敵軍騎兵的衝擊,起防禦作用。

  盾牌。保護戰車。

  杖、弩、錘、槊等。用來殺傷敵軍。

兵種:

  步兵。包括車兵、弩兵等,是作戰的主力。

  水軍。見戰船

  騎兵⑦。用來追擊逃敵,數量不會太多。

兵力配置:

  在距水百餘步之處用戰車百乘布下弧形“卻月陣”,兩頭抱河,以河岸為月弦,每輛戰車設置7名持杖士卒,共計700人;布陣後,再派2000士兵上岸接應,並攜帶大弩百張,每輛戰車上各加設20名士卒,並在車轅上張設盾牌,保護戰車。

  因為“卻月陣”是弧形,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講,弧形可以分散受力點的力,有着良好的抗衝擊能力;陣內士兵又因有杖、弩、槊等武器,所以殺傷力非常強;同時陣內士兵背水為陣,可起到“陷之死地而後生”的效果。


四、卻月陣的作戰過程

起因

  義熙十二年八月,劉裕發兵五路攻打後秦。十三年正月,劉裕留子彭城公劉義隆鎮守彭城,親率水軍自彭城北上。三月,水軍自淮、泗入清河,準備逆黃河西上,於是派人向北魏請求借路。北魏因此前滑台(今河南省滑縣東)丟失,明元帝拓跋嗣恐劉裕此次以借道為名北上攻魏,因而拒絕了謀臣崔浩提出的“假之水道,縱裕西入,然後興兵塞其東歸之路” ⑦的策略。遣司徒長孫嵩為督山東諸軍事,又遣振威將軍娥清、冀州(治今河北省冀縣)刺史阿薄幹,率步騎10萬屯駐黃河北岸,監視晉軍。

  劉裕借路沒有成功,但仍按計划行軍。初八,劉裕率水軍進入黃河,以左將軍向彌為北青州(治東陽,今山東省青州市)刺史,鎮守碻磝(今山東省茌平縣西南),自率大軍入黃河西上。北岸魏軍見此情景,便以數千騎兵隨劉裕水軍西行,不時襲擾,遲滯晉軍西進。晉軍南岸拉縴的兵士有被激流沖至北岸的,都被魏軍殺傷。劉裕派軍上北岸攻擊,魏軍立即退走,當晉軍退後,魏軍復來。魏軍的行為引起了晉軍將士的不滿,促使劉裕使用“卻月陣”。

經過

  四月,劉裕選擇好戰場後,便派白直隊主丁旿率700人及戰車百乘,搶渡北岸,在距水百餘步處布下弧形的陣,兩頭抱河,因形似新月,故稱“卻月陣”,每輛戰車設置7名持仗士卒。布置好後,丁旿在陣中堅起一根白毦(相當於令旗),以通知船上的晉軍。而魏軍見數百名晉軍登上戰車,不解其意,沒敢冒然採取行動。此時的劉裕早已派寧朔將軍朱超石嚴加戒備,準備出戰,這時見魏軍遲疑,便抓住這一機會,命朱超石率2000兵士攜帶大弩百張,上岸接應丁旿,每輛戰車又上增設20名士卒,並在車轅上張設盾牌,保護戰車。

  魏軍見晉軍立營已畢,這才恍然大悟,向晉軍展開圍攻。朱超石先以軟弓小箭射向魏軍,向其示弱。魏軍果然中計,認為晉軍眾少兵弱,遂三面而至。這時長孫嵩接到消息也率3萬騎兵助戰,一起猛攻晉軍。朱超石遂令士卒改換大弩猛射,並選神射手用箭集束髮射,給魏軍以重大殺傷。但魏軍由於兵源充足,反而愈戰愈多,隨着雙方距離的縮短,晉軍弓弩逐漸失去作用。朱超石又命將士將所攜帶的千餘張槊,截斷為三、四尺長,用大錘錘擊進行殺敵,一根斷槊便能洞穿三、四名魏軍。由於弧形的迎擊面小,所以魏軍越向前,所受到的殺傷也就越大。魏軍逐漸抵擋不住,“一時奔潰,死者相積” ⑨,晉軍陣斬阿薄幹。魏軍退還畔城⑩,朱超石與胡籓、劉榮祖等率騎兵發起追擊,雖為魏軍包圍,但激戰竟日,終於大破魏軍,斬獲千計。劉裕見晉軍取勝,又遣振武將軍徐猗之率5000人渡河,攻越騎城,途中又遭到魏軍的包圍,徐猗之用長戟結陣抵抗。不久,朱超石趕來增援,魏軍遂聞風而逃。

意義

  此戰的勝利,給魏軍以極大震懾,魏明帝吸取教訓,聽從謀臣崔浩的建議,不再與晉軍為敵。劉裕取勝後,率水軍沿黃河順利西進,於四月下旬到達洛陽,參加攻打長安的作戰。水軍的及時到達,對戰爭的了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劉裕正是在陸軍進展不利的情況下,令水軍沿渭水而上,一舉攻占長安,滅亡後秦的。


五、“卻月陣”的局限性

  劉裕憑“卻月陣”以近2700名步兵破魏軍3萬多騎兵,顯示了強大的威力。現在的很多軍事愛好者一談及以步制騎的問題時,必言“卻月陣”之妙。但讓人不解的是,“卻月陣”就像曇花一現,雖然史書中記載詳細,但此役過後,再無人使用此陣,讓人疑惑叢生。

  其實原因很簡單,這是由“卻月陣”自身的局限性決定的。“卻月陣”使用時,對戰場的要求非常高,在兵力配置和武器使用上都要求細緻入微,稍有不慎,便會全軍覆沒。但這些與另外兩個重要條件相比,還是次要的,這就是“河水”與“制水權”。

  首先,“卻月陣”離不開河水,而且必須是大江大河。前文說過,河水可以保障“卻月陣”後方和側翼的安全,如果是普通的河水,一則敵軍可涉水渡河,對“卻月陣”進行合圍;二則不利於大型戰船的行進,也不可能掌握制水權。所以河水是構成“卻月陣”最根本的條件,沒有河水,就無法保證“卻月陣”的安全,也無法對陣中的將士進行增援、支援和救援,

  其次,“卻月陣”在作戰時,必須要掌握制水權。有了河水,並不表示就能成功地使用“卻月陣”,如果敵人也有水軍,那麼晉水軍將不能全力支援陣中的士兵,而且一旦在水戰中敗於對方,制水權易手,後果將是毀滅性的。所以制水權是“卻月陣”能否成功使用的重要保障。

  此外,“卻月陣”不具備機動性,雖然作戰時殺傷力大,但始終是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即使取勝,也無法變化陣形,在追擊時一旦與強敵遭遇,就會有被殲滅的危險。朱超石、徐猗之在追擊時的遭遇都證明了這一危險的存在。

  通過上述分析,就會清楚,為什麼中國戰爭史上雖有無數次作戰,但“卻月陣”卻只使用了一次,就因為這些作戰都缺少河水和制水權這兩個重要條件,因而無法使用“卻月陣”。

  還有,“卻月陣”是以水為主(雖然沒有直接交戰),所以說“卻月陣”是“以步制騎”的戰術不夠準確,稱“以水制騎”更為貼切些。


六、劉裕的軍水平

  通過以上論述,可見劉裕是在戰術上敢於創新的軍事家,即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又巧妙布陣,利用優勢彌補了自己的短處,使“卻月陣”成為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術,充分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劉裕在此戰中的軍事思想具體表現在:在戰術革新上,他吸取了早期陣法的不足,大膽地將水軍用於陣中,利用水軍的優勢來克制騎兵,開創了戰術史上的新篇章。在戰術指揮上,他採取弧形方式列陣,增加抵抗能力,又將弩、槊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殺傷力。在兵力配置上,他將幾個兵種結合起來,協同作戰,以水軍為後援、以戰車列陣禦敵、以步兵殺傷敵人、再以騎兵發起追擊。在作戰指導上,他適時選擇戰機,利用魏軍的挑釁,做到“臨境近敵,務在厲氣” (11);十分巧妙地選擇戰場,使自己能夠安全占據制高點;利用陣中士卒的心理,將其置之死地,以絕士卒後退之心;抓住敵人遲疑之機,迅速派兵跟進布陣;利用魏軍的人多勢眾的心理,示弱縱敵;取勝後又及時派兵增援,適時發起追擊。在整個作戰過程中,劉裕布署周密,水路各軍配合密切,謀略運用完美,戰術使用得當,使強大的魏軍鐵騎無機可乘,處處被動,堪稱戰術史上的奇蹟。


注釋:
①⑨ 《資治通鑑》卷一一八《晉紀四十》,安帝義熙十三年。
②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③ 《晉書》卷一百二十八《慕容超載記》;《宋書》卷一《武帝紀》上。
④⑤ 《宋書》卷一《武帝紀》上。
⑥ 據《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八《晉紀四十》安帝義熙十三年記載,王鎮惡乘艨沖小艦沿渭水攻打長安時,“秦人見艦進而無行船者,皆驚以為神”;在十六國時期,只有後趙有過大規模的水軍行動,但行動區域在沿海地帶;另據《魏書》卷四《世祖紀》上記載,北魏大規模造船是在太武帝神(鹿加)三年(430年)三月,“帝聞劉義隆將寇邊,乃詔冀、定、相三州造船三千艘,簡幽州以南戍兵集於河上以備之。”
⑦ 魏軍三萬多部隊都是騎兵,如果晉軍沒有騎兵,是很難追趕魏軍的。另據《宋書》卷四十八《朱超石傳》記載,朱超石“果銳善騎乘”,也曾率步騎出江陵,討伐劉毅。
⑧ 《魏書》卷三十五《崔浩傳》。
⑩ 《宋書》卷四十八《朱超石傳》作半城,今山東省聊城縣境,時長孫嵩大軍駐畔城。
(11) 《孫臏兵法·延氣》。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