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希特勒上台 zt
送交者: PM 2007年11月11日00:03:2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不時在網上讀到一些大作,把希特勒上台歸結到民主制度上去,認為是選舉使希特
勒登基的。竊以為,導致希特勒上台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有兩個:

第一, 法國的狹隘報復導致了德國民族主義狂熱以及復仇情緒。

眾所周知,美國出兵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擊敗德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無論法國、
德國方面,對於潘興將軍率領的美國軍隊的英勇戰鬥都給予了高度評價,正因為有
美軍的加盟,使得進抵巴黎只有56公里的德軍最終遭致敗績。德國人對於戰爭還沒
打到德國境內就認輸很不服氣,而這次認輸卻與德國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國內的革命
有直接關係:1918年11月9日革命政府宣布德皇遜位,而當時德皇威廉正在比利時前
線指揮部,於是只得交出指揮權。11日德國外交大臣簽署停戰協議,認輸求和。須
知,此時戰爭尚未打進德國本土,而且德國已經通過布列斯特和約獲得領土與蘇俄
的賠款,東線取得了勝利,德國軍隊與民眾認為並未到非認輸不可的地步。而德法
兩國的歷史恩怨比較糾纏,法國人熱切需要報普法戰爭一箭之仇,而英法之間對於
分贓卻沒有爭論清楚。有效期只有38天的停戰協議期間,德國5次要求籤署和約均遭
拒絕,藉口是要等美國總統威爾遜抵達法國。

美國總統威爾遜於1918年1月8日提出的“十四點”,一時轟動世界,這是人類有史
以來從未有過的國際公平與和平的計劃。但法國、英國均持反對態度,在凡爾賽和
會上,美國建議保持一個擁有一定實力的德國首先遭到法英兩國聯手抵制;而建立
國際聯盟以實現戰後長期的國際和平也遭英法冷遇。為了實現建立國聯的計劃,威
爾遜不得不作出巨大讓步,其中就包括對以法國為主的苛待德國條款的讓步。這些
讓步使得美國國內沸反盈天,終於導致國會以53:38否決了《凡爾賽和約》,美國止
步於國聯之外,英法掌控了這個國際組織,凱恩斯當時即預言:《凡爾賽和約》非
但不能導致和平,反而播下了下一次戰爭的種子。歷史已經證明,他的預言是準確
的。

在對德榨取賠償方面,由於美國國會已經否決了《凡爾賽和約》,不再介入索賠事
宜,法英日等國遂可以恣意妄為。法國貪得無厭,它要求收回普法戰爭割讓給德國
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得到德國在非洲的全部殖民地;取得土耳其與小亞細亞部
分領土。另在制訂德國戰爭賠償建議中獨占德國賠償總額的52%、英國占22%、意大
利占10%、比利時占8%,其餘為各小國分得。如此,德國失去了1/8的領土、1/10的
人口及全部海外殖民地,還要承擔資金賠償。1921年1月,這個建議的賠償額度為:
42年內,德國支付固定賠償2260億金馬克;另加非固定賠償出口總值的12%。這其實
已使德國破產,遭到德國拒絕是顯然的。於是法英等國於3月8日出兵占領杜塞爾多
夫等3個口岸,建立關稅警戒線,截取全部關稅。4月27日,該賠償委員會再次提出
方案:賠償總額1320億金馬克,每年支付固定賠償20億金馬克、非固定賠償出口值
的26%。該方案尚未獲德國答覆,法國等就提出最後通牒,限令德國於6日內接受這
個計劃,迫使德國費倫巴赫政府下台,新建立的沃斯政府於5月11日就範。從此,接
受這個賠償計劃遭到德國人民普遍的憎恨,也成為希特勒喋喋不休的政綱,他發誓
要清算這次“投降”。

戰爭賠償很快就使德國人民陷入極端困苦之中,政府為減少損失採取大幅度貶值馬
克的辦法,卻又使人民更加貧困化。1922年1月,英國力主在戛納會議上達成延期支
付部分賠償的決定。但法國臨近會議結束時換總理然後變卦,力主徹底搞垮德國從
而與英國發生尖銳衝突。到1922年8月,金馬克跌至確認賠償時值的5%,德國人民的
遭遇可想而知。而德國則與蘇聯簽訂拉巴洛條約,這導致英國嚴重關切,且與英國
主張的歐洲復興計劃相牴觸。但法國不以為然,進一步提出更苛刻的倫敦賠償建議
,並計劃此建議遭拒後單方出兵占領德國的魯爾工業區。英國認為如果接受法國建
議必將導致德國經濟全面崩潰,這對於整個歐洲都是災難!於是提出自己的建議,
企圖減輕德國的災難性境地。法國卻繼續提高價碼,不搞垮德國勢不罷休,從而與
英國發生激烈衝突,英國代表直率地指出:法國的目的在於為獨占魯爾製造藉口。
但由於有意大利、比利時的支持,法國擊敗了英國的反對意見。

1923年1月11日,法國以德國構成有意不履行賠償罪為由,出兵3個師侵占了德國的
魯爾地區。此舉導致德國民眾的巨大憤怒,希特勒不失時機地提出民族主義激憤主
張,並立即策劃了納粹向柏林進軍的計劃,他獲得德國民眾的支持率也急劇上升。
在魯爾地區,各階層人民自發地抵製法國的掠奪行為,礦主停業工人罷工,法國占
領後獲得的煤炭僅及未占領時獲得賠償額的21%。法國不斷調兵遣將,但德國人民采
取的“消極抵抗”使之終不能得逞。法國還趁1924年美軍撤出萊茵河左岸的機會,
派兵進駐,15萬德國人遭法軍驅逐,流離失所。

在法國的這些舉措之下,德國喪失了鋼產量的80%;煤88%;鐵路等運輸70%以及絕大
部分的出口。德國政府的財政瀕臨絕境,馬克形同廢紙,大多數德國人民的生活遭
到毀滅性打擊,乞丐遍地,飢餓成為德國人恐懼的陰影。美國外交官報告稱:至少
1500萬德國人處於“急需救濟的危境。在許多地區,一半以上的兒童患結核病,30
%的結核病人不得不同他人擠在一張床上。”大量當年的回憶與老照片、記錄影片都
記述了那幾年德國的苦難狀態,人民的不滿情緒達到極點,各種反抗和暴動層出不
窮。薩克森、圖林根、漢堡都暴發了共產黨和左翼社會民主黨領導的暴動,至於流
血衝突就更不計其數了。希特勒並沒有浪費時間,除了充分發揮他的演說天才之外
,還給苦難中的德國人民許下無數救國救民的宏願,納粹的慕尼黑“啤酒宮暴動”
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而目光短淺的法國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促成自己
以及歐洲的災難,相反,他們變本加厲企圖製造在法國羽翼下的“萊茵共和國”,
結果只是導致德國人民更強烈的仇恨與反抗,希特勒得勢,法國功不可沒。

美國雖然拒絕了《凡爾賽和約》,但仍關注着德國發生的事情。還在1922年年底,
國務卿休斯就提議建立一個公正的專家委員會研究德國賠償問題,但遭到法國的拒
絕。1923年10月,柯立芝總統宣布休斯計劃繼續有效,並力促與法國爭執不下的英
國與美國磋商迫使法國撤出魯爾以及合理的德國賠償方案,美國還聯合英國共同在
市場拋售法郎,致使法郎貶值25%,財政狀況嚴重惡化。1924年4月,美國提出“道
威斯計劃”,以貸款並改善德國財政狀況以保障德國經濟具備合理賠償的能力。5月
,法國因為德國政策的失敗及財政危機導致政府更迭,在此情況下,美國得以介入
德國事務,道威斯計劃付諸實施,德國重新控制魯爾地區,法軍被迫限期撤退。適
逢此時希特勒因啤酒宮暴動被判刑,而德國經濟形勢隨着道威斯計劃的付諸實施開
始好轉,納粹隨即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納粹黨從55200多黨員降至不足15000人。
希特勒意識到,靠混亂以實現其目標已經沒有可能性了,於是他出獄後即登門拜訪
巴伐利亞總理,保證“循規蹈矩”“恪守法律”,騙得政府撤銷對納粹及其報紙的
禁令。希特勒甚至提出“捏着鼻子進國會”的策略,收斂其激進主張,積極網羅黨
羽擴大隊伍。

雖然美國干預德國賠償問題之後到1929年,美英給德國經濟注入200多億馬克的貸款
,使德國經濟狀況得以迅速好轉,順利渡過了危機階段。然而,仇恨的種子已經在
德國開花結果,要求徹底廢除凡爾賽條約的呼聲日漸高漲。希特勒鼓吹的廢除《凡
爾賽和約》、民族沙文主義、復仇計劃等,都很容易被德國人民所接受,尤其受到
大產業界贊同。希特勒亦不失時機地跟大產業、舊官僚、貴族建立關係,他於1928
年修改納粹綱領,把原本主張無償收回土地、大產業收歸國有的政綱改成僅限於“
猶太公司”。加上他本人的演說天才充分發揮,說服了許多大公司大地主以及舊官
僚的支持,甚至連威廉皇子都加入了納粹衝鋒隊。

1929年10月爆發的“大蕭條”,美國與整個歐洲都捲入長達4年的經濟危機之中,自
顧不暇。全國失業人數超過千萬,約25%的銀行倒閉。胡佛總統命令麥克阿瑟將軍帶
領艾森豪威爾少校、巴頓少校率軍隊驅散長期駐紮在議會大廈旁的抗議營帳篷。及
至1933年羅斯福就任當天,美國幾乎沒有一家銀行開業,華盛頓已經無法兌現支票
。只有德國,剛從水深火熱之中解脫出來,於是在西方國家中還有點一枝獨秀。就
在美國,以退伍軍人為主的“美國軍團”公開號召要借鑑德國經驗改變現存的政治
制度,否則不可能解決經濟危機;赫斯特報系、庫格林、聯盟黨等勢力都在鼓譟“
走法西斯道路”,甚至呼喊“用槍彈”消滅羅斯福;參議員休伊.朗則在到處宣講廢
黜羅斯福總統;最高法院則在一個又一個地否決“新政”法令。就連被譽為自由主
義旗幟的評論家W.李普曼也因形勢的嚴峻而一反常態主張集權,他直白地告訴羅斯
福:“富蘭克林,形勢非常緊急,你可能沒有任何選擇,只好接受獨 裁權力。”此
種情況下,美國為儘快獲得投入德國的資金儘快得以回收,支持了德國要求修改道
威斯計劃的主張,以銀行家楊格為首的專家委員會提出“楊格計劃”,較大幅度減
輕了德國的賠款。然而德國百姓和大資本集團都已經不滿足於維持凡爾賽體系,希
特勒不失時機地提出追究“十一月事件的罪人”(也即導致簽署《凡爾賽和約》、
廢黜德皇的魏瑪政府)的口號,公開叫囂“如果不根除現存的社會制度,我們的民
族就會慢慢地消滅。”

綜上所述,法國對德國敲骨吸髓似的榨取導致德國經濟的急劇崩潰,致使德國人民
墮入極端貧困的境地,還引起普遍的仇恨情緒。其最大的“功績”在於:由於法國
的無理要求與行為,德國的民族狂熱與復仇情緒具備了合理性。正是這種合理性,
使它迅速獲得廣泛的民眾擁護。我們只需對比一下,同一個《凡爾賽和約》對山東
權益的處置就引起中國多麼強烈的憤怒,那麼不難想像它對德國的掠奪會在德國引
起什麼樣的反應。這是希特勒崛起的根本誘因。貧困與仇恨是邪惡的孳生地,法國
自己也並未得以倖免。在其占領魯爾地區的九個月裡,共劫掠得13.6億法郎的財富
,由於德國的“消極抵抗”,法國僅占領軍費就花去近10億法郎,其他占領費用約
5億法郎,是個賠本賺吆喝的買賣。以採煤為例,德國礦工拒絕開工,法國只得動員
自己的力量採掘,勉強得煤237.5萬噸;可1922年未占領時卻獲賠1146萬噸。僅煤炭
進口銳減這一項,法國鋼鐵產量下降了35%。占領還使法國財政信用劇跌,美英為迫
使法國撤軍,趁機拋售法郎及其有價證券,導致法郎驟跌25%。於是,法國自己國內
的納粹主義也迅速膨脹,“火十字團”、“法蘭西行動”等納粹組織日益坐大,19
34年險些重蹈希特勒之勝利之路。由於美國“大蕭條”波及歐洲,各國經濟普遍遭
受重挫,西班牙、英國、奧地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芬蘭、瑞典等
國的法西斯主義猖獗,就連蔣介石也曾一度傾心於法西斯主義。倘若不是希特勒操
之過急,整個歐洲陷入法西斯勢力的統治未必就是空談。


第二, 德國共 產黨與社會黨之間的惡鬥,給希特勒以可乘之機。

德國1918年11月革命後,社民黨左翼退出,12月30日另組德國共 產黨。次年3月列
寧的第三國際成立,猛烈抨擊第二國際,並要求旗下各國共 產黨與社民黨決裂,奉
行無產階級專政政策。從1924年至1926年,斯大林掌握的第三國際連續召開大會,
始終堅持命令各國共 產黨必須將主要的打擊對象對準社會民主黨。其第六次大會
通過的《共 產國際綱領》認定“形形色色的國際社會民主黨,第二國際,及其所屬
的工會組織即阿姆斯特丹國際工會聯合會,就都變成了資產階級社會的後備力量,
變成了這個社會的最可靠的柱石。”大會決議更認為:“法西斯主義的一種特殊形
式就是社會法西斯主義,它日益為資產階級效勞,成了阻擾群眾在反法西斯獨 裁製
度方面發揮積極性的工具”,而且指明德國社會民主黨就是社會法西斯主義的最典
型的代表。由此,德國共 產黨奉命將德國社會民主黨視作“共 產主義和無產階級
專政的最危險的敵人”,嚴禁與之有任何形式的聯繫。

反之,社會民主黨在此種敵對形勢下,也改變了它原來制定的“保衛俄國革命,反
對反革命干涉,現在而且以後仍然是我們的偉大任務之一”的方針,轉而認定俄國
的蘇維埃政權與法西斯政權一樣,都是專 制主義的政權。考茨基甚至宣稱:蘇俄政
權“甚至比卑鄙的匈牙利霍爾蒂政府、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府還要壞。”他們認為
,來自左邊的共 產黨人與來自右邊的法西斯蒂一樣都是民主制度的敵人,因而也就
是社會民主黨的敵人。“布爾什維克革命已經觸目驚心地表明,暴力產物只能是獨
裁政權、恐怖政權、獨 裁國家資本主義。”對於正在積極發展的納粹,社會民主
黨認定在民主制度下他們成不了氣候,因此,更主要的危險來自共 產黨。

幾乎從1924年開始,德國共 產黨與德國社 會民主黨就開始了極尖銳、激烈的對抗
,而納粹黨卻成為雙方都不願理會的勢力,更不必談組成反法西斯聯合陣線了。希
特勒的聰明之處在於,他及早注意到意大利法西斯主義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兼之他
個人也不願意屈居墨索里尼的聲名之下,於是從一開始就不打法西斯旗號而原創出
“納粹”的旗號來。他的黨徒例如“衝鋒隊”甚至還高呼反法西斯口號。這個謀略
的成功顯示在德共與社民黨互相攻擊對方是法西斯,卻都對納粹不屑一顧。1925年
魏瑪共和國首任總統、社民黨首領艾伯特逝世就是一個關鍵的事例,當時繼任總統
候選人只有社民黨的A.布勞恩、德共的T.台爾曼、中央黨的W.馬克斯和人民黨的K.
雅雷斯四位。納粹根本還是無名小卒,沒有奢望的可能。首輪選舉最左的德共竟然
寧可與最右的人民黨並肩戰鬥也不忘攻擊社民黨,結果無人過絕對半數。第二輪選
舉德共與社民黨繼續相互攻擊,鑑於首輪選舉中極右的雅雷斯得票最高,社民黨為
防止右翼執政放棄了自己的候選人轉而支持中間派的W.馬克斯。而德共認定“無產
階級的強大力量”必勝,完全不顧台爾曼首輪只獲187萬張選票遠低於布勞恩的780
萬張這樣一個簡單事實,繼續挺台爾曼。而右翼也組成聯合勢力,放棄自己的候選
人雅雷斯,改推舉前德皇軍隊元帥興登堡為候選人。選舉結果興登堡獲得1465萬張
選票,僅以90萬張票的優勢勝出中間派馬克斯當選,而德共的台爾曼只獲得193萬張
票。戰後德共及社民黨都承認,倘若當時德共與社民黨一致,退出選舉轉而支持中
間派,興登堡必敗!興登堡上台意味着“帝國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復活”、並對希特
勒最終上台起到決定性作用。如此,德國、歐洲乃至世界歷史很可能會是另一個樣
子。

希特勒得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地延續他的擴展。1928年納粹獲得2.6%的選票;
1930年即達18.3%,成為國會第二大黨;1932年更獲37.4%,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了。
然而,德共與社民黨選票之和超過納粹黨200萬張,倘若這兩個都自稱馬克思主義的
黨聯合,就根本沒有希特勒的任何機會。德共奉第三國際也即斯大林的命令,繼續
視社民黨為頭號敵人,兩黨互斗,根本沒有聯合的任何意念;德共甚至認為希特勒
上台會激起廣大群眾義憤,引發無產階級革命,建立無產階級專政!這給希特勒以
求之不得的機會。即使如此,沙赫特請願書、巴本總理辭職、國防軍首腦澤克特支
持等手段均未能使興登堡總統批准希特勒組閣,相反,興登堡鄙視這個“啤酒宮政
變”的“小丑”,認為他“頂多只能當個郵電部長”。於是在12月2日任命施萊徹爾
將軍擔任總理組閣。施萊徹爾內閣公布其政綱以後,過分依賴對蘇關係的改善以緩
解經濟困境,這導致國內各派政治勢力的憂慮,他們認為施萊徹爾的政策是一種“
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危險”,繼而倒向贊同希特勒擔任總理的主張。希特勒不會放過
這次機會,經過一連串與各派政治勢力及軍方的秘密洽談,達成妥協,迫使施萊徹
爾於1月28日辭職,鋪平了希特勒上台的道路。30日,興登堡任命希特勒擔任總理,
負責組建一個“民族集中政府”。

希特勒的上台首先必須破壞民主制度,否則不能發展納粹主義。有人津津樂道說希
特勒上台是依靠了民主制度,這顯示出一種無知或扭曲。選舉不等於民主,沒有哪
一個獨 裁者不玩選舉把戲,薩達姆也搞選舉。魏瑪共和國的民主制度並非美國式或
英國式民主制度,《魏瑪憲法》第40條規定內閣在緊急狀態下得總統批准即可行使
職權;第48條規定總統有緊急立法權;這是有悖“三權分立”原則的,國會可以被
涼在一邊。希特勒充分利用了這個漏洞,最終埋葬了這個即使有許多漏洞的制度。
例如“國會縱火案”,希特勒立即起草《保護人民和國家法》,遊說興登堡批准;
次日(2月28日),興登堡以《總統緊急法令》批准頒布了這個“法”,暫停憲法中
保障個人與公民自由的七項條款。希特勒於是具有限制出版、結社、集會等自由的
權力;檢查郵件、電報與電話的權力;搜查住宅的權力;沒收和限制財產的權力;
接管各邦權力的權力。希特勒獲得這個權力後就立即濫用並擴大權力,衝鋒隊配合
警察四出抓捕,連議員也不能倖免。3月5日大選之前,衝鋒隊肆無忌憚地打擊反對
派,搗毀不利於納粹的組織及宣傳機構。儘管如此,納粹加上民族黨也沒能湊夠2/
3多數之議會席位,不能操縱修改憲法。3月21日,第三帝國首屆議會開幕,而共 產
黨的議席空着,社民黨議員許多被衝鋒隊“不讓入場”,而衝鋒隊則在旁聽席上吶
喊威脅,如此通過了《消除人民和國家痛苦法》。這個“法”把立法權、修憲權、
批准外國條約權移交給內閣即希特勒;還規定內閣總理可以起草“不同於憲法”的
法律,至此,連議會制也徹底灰飛煙滅了。

在這一系列陰謀活動中,希特勒一刻也沒有忘記拿廢除《凡爾賽和約》說事,而他
那張生花爛嘴,也確實具有天才效果。據幾位美國記者回憶,好幾位當初原本反納
粹的新聞工作者,在聽過他的演說之後,卻被打動了。而那個曾經指望希特勒上台
能夠激發“無產階級革命”的德共,成了 “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首當其衝的組織
;等他們發覺情況不妙,決定跟社民黨聯合對付希特勒時,“國會縱火案”搶先發
生了,德共成為司法機關打擊的目標;而社民黨,則成為衝鋒隊打手們解決的對象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有關韓劇 [朱蒙]
2006: 【歷史的天空】【ZT】信仰的軌跡-80年